禅宗公案吧
关注: 1,185 贴子: 113,067

平常心是道,禅在日常中。

  • 目录:
  • 其他生活话题
  • 54
    丹田有宝休问道, 对境无心莫问禅。 炼什么?
  • 2
    dajia好!请问怎么顿悟成佛呢?
  • 32
    看了不少文章和说法,感觉禅宗的修行渐次很特殊,见性那一刹那应该就是常寂光净土,请问后面该怎么做,原路重修,还是咋样,保持这一刹那连成线。 而且个人有点怀疑,不是怀疑这个见性。而我们是沿着前圣的方式去修证的,如果是以假修真的方式,这见性的见那就是问题所在,关键是这个性。 词语也许不恰当,这见性的见就比喻成心眼,如果没这个见性的心眼,经文中是用什么名称描述的。 请诸位师兄回答一下,感谢,个人会去求证。 先
  • 52
    百丈被马祖一扭鼻子后。突然行为大变。 第二天马祖讲法。百丈突然卷起席子就走! 关于为什么要卷席子。 其实在唯识二十论里有非常清晰的论述。 我在这里也不搬经文来证明。 这里就作为一个疑点存在诸位老参们的心底。
  • 1
    有相有求皆是妄, 无形无相堕偏枯。 堂堂密密何曾间, 一道寒光烁太虚。
  • 2
    【金刚经·著衣、持钵、洗足、敷座】在金刚经的端,须菩提看到佛持钵、乞食、吃饭、穿衣、洗碗、敷座,忽然间明白了:佛陀 在日常生活中显现了佛道----吃饭,把你的心住到吃饭上;乞食,把你的心住到乞食上。佛是在教我们练习这个心:吃饭全心全意地 吃饭,睡觉全心全意地睡觉。佛法不讲神通,佛所教导我们的,就是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不去攀援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修成了 这个,就是真正的神通!
  • 5
    弟一阶段: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也经过明师的指点,经过外界某种契机的触发,突然开悟,但是这也只是入门功夫,这样的人在学道者人群里往往是千里挑一的。弟二阶段:悟后明理,开始修行,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悟后起修”,这个过程是开悟者悟道以后的必经阶段,许多已经开悟的人到达这一步就停滞不前了,但也是也已经超出了大多数的人。弟三阶段:经过多年的修行,逐渐的明白了自己和世界的本质,对待任何事情心态已经逐渐平和下来。这
  • 16
    东望西山见,面南观北斗。禅宗觉得要获致真理,就必须能够融会贯通彼此对立之两极。如果能着眼于事物彼此间更高超的关系,则没有什么大小、贵贱之分,一花也存在一世界。所以禅宗认为在日常生活毫无起眼之处,也要做到尽善尽美,追求与事物的本质做直接的融合,发现那由内在所映射出的光芒。
  • 1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开悟的种子(先天本性具足),如这个种子如果各种因缘具备(契机),是会生根发芽成为小幼苗的(开悟破出生出)。小幼苗虽然幼小,但是已经具备长成参天大树的基因,需要细心多加呵护。小幼苗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各种风吹日晒雨淋,终究长成参天大树(开悟以后多年的实修),这样的大树才能成材(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开悟者才具备了解决公案的能力)。
  • 9
    其实我个人认为,以最感兴趣的事务(专业/生活事项)去实践去领悟去通透它,也就是通透自己,也就会有一定领悟,在此基础上再去参究公案也许会更有益处。一上来就拿着公案参究也许很容易落入文字相。当然,直接上手公案有所成就的肯定有。仅此一说,不必当真,也不要与我辩东辩西……
  • 1
    一个人开悟以后,才会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也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真正含义 ;最后也才能体会到,FUOFA无边的极致真理。
  • 2
    我有一句:拈却一,失却万。一死全活。
  • 90
    我们后天所学的都是相对的,二元的,对立的,矛盾的,逻辑的东西。有谁能把一个绝对的一元的东西展示给我们大家看看。
  • 60
    祖师道,冥心契会,直下默契…… 来这里乞个方便,有人会么
  • 1
    2.公案原文升座次,有道士出众从东过西,一僧从西过东。师曰:“适来道士却有见处,师僧未在。”士出作体曰:“谢师接引。”师便打。僧出作礼曰:“乞师指示。”师亦打。复谓众曰:“此两件公案作么生断?还有人断得么?”如是三问,众无对。师曰:“既无人断得,老僧为断去。”乃掷下拄杖,归方丈。
    如是3 8-29
  • 2
    #师们常带着一根棍子或棒子,那是走山道时用的。但日子久了,在禅#师们的手中就变成了权#威的象徵,往往用来证明他的观点。 他会把这根棒子放在会众面前,说出类似这样的话:“这不是一根棒子,你们怎么说?”有时他会说出这类的话:“如果你说它是棒子,你就“触”(或肯定);如果你不称它为棒子,你就“反” (或定)。既不用肯定,又不用否定,你们怎么称它?”事实上,这样的公#案已经不仅是辩证性的了。 下面是由一个有能力
  • 2
    禅的非逻辑性 空手把锄头 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 桥流水不流 这是善慧大士 的偈语, 是禅的非逻辑, 但是道出了禅的要旨。我们未能彻底领悟真理归根结缔是犹豫过分执着也逻辑的解释。 禅所达到的结论, 是用普通的逻辑推理过程始终无法达到的, 在最深层的精神要求中的最后的满足。 一是一是绝对的,而一是二, 一不是一的命题很难想像。禅说, 语言就是语言,在它之外没有什么其他东西,语言与事实不相符之刻, 就是舍弃语言回归事实之
  • 20
    有位禅师说过:如果你有拐杖,我再给你一根,如果你没有拐杖,我要把你的拐杖拿走。古人也有一句话: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经。看到大家最近都在读《心灯录》,有哪位大德能否将《心灯录》用一句话来概括出来。
    萧南昭 7-26
  • 3
    僧问:“如何是第一句?” 师云:三要印开朱点窄,未容拟议主宾分。 风穴云:“随声便喝。” 道吾真云:“直下冲云际,东山绝往来。 我云:照与照者,同时寂灭!
  • 0
    陆(陆亘大夫)辞归宣城治所。 师问: “大夫去彼,将何治民?” 曰:“以智慧治民。” 师曰:“恁么则彼处生灵尽遭涂炭去也。” 君王有道三边静 何劳万里筑长城!
    红炉月 8-3
  • 7
    连接在身体上的每一样东西,诸如手、脚、躯干、头、内脏、神经、细胞、思想、感情、感觉——所有构成整个人身的一切东西——都既是材料,又是工具,人们利用这些把他的创造性天才塑造性行为、举止以及各种动作,实际上也就是塑造为生活本身。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的生活反映着他从取之不竭的无意识之源所创造的一切形象,他的每一个行为都表达了独创性、创造力以及他那充满生气的人格。其中没有因袭,没有顺从,没有抑制的动机。他
  • 1
    凡好恶不能自生,必因前境而生。既因前境而生,则我现前之好恶,本前境之好恶,与我初无有涉也! 有我则有待,有待则可说。 心与境相牵,而生此情。 观精而止深,则意不存而象无待。 无待则无外! 所以天地虽大,万物虽众,虚空虽无边畔, 然皆不能逃我无外之用者也!
  • 1
    这一著子名不得,状不得,即其知处,已陷情围; 事亦然,理亦然,与么会时,早沉识海。
  • 1
    世上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如是3 7-25
  • 9
    “有谁能把一个绝对的一元的东西展示给我们大家看看。”
    如是3 7-25
  • 2
    临济喝!感受一下机锋峻烈、杀伐果断的临济宗风 成都文殊院 2020-07-16 01:07 1德山棒、临济喝 说到禅宗“临济宗” 除了临济义玄、兴化存奖、风穴延沼 这些临济大德 还有知名度超高的“临济四喝” 被人“喝”的感觉如何? 来感受一下? 临济义玄禅师:开临济宗 临济义玄禅师,曹州南华(山东东明)人,俗家姓邢,幼负出尘之志,及落发进具,便慕禅宗。他最初在黄檗希运禅师处得法,后来在河北镇州(正定)滹沱河畔的临济禅院举扬宗风,所以
  • 1
    不合逻辑的禅Chandler (Social ! Social ! Social !)读过铃木大拙《禅学入门》2022-10-17 11:05:39 加拿大,不合逻辑的禅,禅也是坚定不屈的,坚称以所谓常识的方法去认识万物绝非究竟,我们之所以无法洞彻真理,正是由于我们不合理地执着于“逻辑”的诠释。如果我们真的要探索生命,就必须放弃我们视为至宝的三段论法,必须有新的观照方式,以扬弃逻辑的专制以及日常用语的片面性。尽管看似很吊诡,禅却坚持必须“空手把锄头”,而且“桥流水不流”。
  • 3
    公案最终是靠解决的方式来完成的,是一元的,是非理性的,非智性的,非逻辑性的,是靠一瞬间触摸到的。当你的理性与智性在运用的时候,它就消失不见了,虽然你曾经触摸过他,当你运用智性与逻辑的时候,他就离你远去了。当今,无论贴吧还是微信群,还是抖音,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解公案都是靠逻辑、靠智性在解答公案,或者是在解释公案、或者是在解读公案、或者是在解析公案,而不是在解决公案。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越解释离题越
  • 24
    佛陀第一次问阿难心在哪里,阿难说在心内,佛陀说不对,并举了一个例子。 说你人在室内讲堂里可以看到室内的环境,透过窗户也能看到室外的环境,按理说心在内你应该先看到身体内部的脏腑才对,就像你在室内要先看到室内的环境才能透过窗户看到室外的环境。这里佛陀其实做了以下4个比喻 ①把窗户 比作 阿难的眼睛 ②把室外的环境 比作 阿难眼睛所看到的境 ③把室内的讲堂 比作 阿难的身体内部 ④把阿难的眼识 比作 阿难的心 佛陀说你心在
  • 19
    出自元知讷禅师 真心直说中的真心息妄 今总大义略明十种。 一曰觉察。谓做功夫时。平常绝念堤防念起。一念才生便与觉破。妄念破觉后念不生。此之觉智亦不须用。妄觉俱忘名曰无心。故祖师云。不怕念起只恐觉迟。又偈云。不用求真唯须息见。此是息妄功夫也。 二曰休歇。谓做功夫时。不思善不思恶。心起便休遇缘便歇。古人云。一条白练去。冷湫湫地去。古庙里香炉去。直得绝廉纤离分别。如痴似兀方有少分相应。此休歇妄心功夫也。 三泯
  • 8
    僧与疏山造寿塔毕,白师。师曰:“将多少钱与匠人?”僧曰:“一切在和尚。”师曰“为将三文钱与匠人?为将两文钱与匠人?为将一文钱与匠人?若道得,与吾亲造寿塔来。”僧无语。后僧举似大岭庵闲和尚(即罗山也)岭曰“还有人道得么?“僧曰:“未有人道得。”岭曰:“汝归与疏山道:‘若将三文钱与匠人,和尚此生决定不得塔,若将两文钱与匠人,和尚与匠人共出一只手,若将一文钱与匠人,累他匠人须眉堕 落。’僧回如教而说 师具威仪,望大岭作礼
    如是3 6-25
  • 16
    我在想我这么做是不是不太好,是不是会打击到别人?但是我发现似乎也没什么,有点越挫越勇的赶脚
    如是3 6-24
  • 7
    这里引用相应公案的工作就交给明眼老参们了! 其实作为疑点 经论 公案 哪怕是日常生活里工作中的疑点不会之处都是因缘际会处!都是一样的 没有高下之分。
  • 3
    只因为落疑之果绝少有人真触! 在这里争论没有什么意义。 学佛其实不是在道理上圆融法义。 而是大都要经历二三十年增上缘的痛苦磨练—— 一碰触入 本自具足法义位。 执念位上的法义自动脱落! 等你也有了脱落刹那。自然懂的仰山贴秤之猕猴睡觉真实义 也才会明白为啥仰山和中邑共出一只手! 我前面发的俱舍没有人敢于碰触解释。反而抓住后面所讲公案不放。其实二者是一回事儿。 如果你真的能刹那相应法义位。那么你一读俱舍根本就不用
  • 9
    在法华会上,文殊菩萨告诉智积菩萨,娑竭龙王女年甫八岁,以修行《法华经》故,可速得成佛。智积菩萨闻言后,甚感怀疑。其时,龙女忽然现于会中,并头面礼敬,以偈赞佛。 其时,舍利弗告诉龙女云︰‘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龙女即以其身之宝珠献佛,而后问舍利弗及智积云︰‘我以此珠献佛,佛纳此珠疾否?’智积、舍利弗咸言‘甚疾’。龙女又言︰‘我之成佛尚疾于此。’其时会中大众,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
  • 1
    若非得得断。非得非得生。如是名为舍于非得。得与非得。岂复有得与非得。应言此二各复有余得及非得。若尔岂不有无穷过。无无穷过。许得辗转更相成就故。以法生时并其自体三法俱起。第一本法。第二法得。第三得得。谓相续中法得起故成就本法及与得得。得得起故成就法得。是故此中无无穷过。 你们不是自诩能辩吗?这段经论是在辩解什么呢? 若还看不懂这段经论。 请参考下面这个公案—— 有人来勘验—— 诸佛未出世前各个鼻孔朝天 诸佛
  • 10
    为什么说各个鼻孔朝天 杳无音信 鸡足峰前风悄然 大雪满长安 都不被肯定呢? 下面这则公案里。仰山说内猕猴睡觉。显宗大喜道。猩猩与你相见! 然而中邑又继续往下编。这个又是什么意思呢? 仰山卖金贴秤。中邑说定是贼脏。 那么显宗在这里到底在说什么呢? 那么这三十棒踏倒法堂用意究竟何在呢? 诸老参们不妨疑者!
  • 1
    其实这就是最大的误解! 很多学人以为“与我寄雪窦三十棒”。只是个没交涉。 所谓没交涉其实就是不做用。智慧不用是个大家都知道的普遍结论。你以为你知道了无作用。不用不交涉这就是佛法的全部秘密吗? 佛法没有秘密。但是绝少有人知道这个不交涉并不是你知道了这个道理就完事了。不交涉是智慧自己跳出来了。 智慧自己本身就具备无交涉。那么你心里这个无交涉又是什么呢? 这不成了两个无交涉吗? 那么与我寄雪窦三十棒到底是个啥意
  • 2
    很多人以为学佛就要多看佛经。这个世界上没有不看佛经不闻法就能开悟的。 实际上还真不是这回事! 那惠能只听了一句就就信入佛法了。佛法不是学来的。他最讲因缘。佛法其实早就和种子一样将三世因缘种在你心里了。 只等因缘到 豆荚便炸开
  • 2
    眼色耳声 万fa成办从朝至暮 诸法不相到牵牛入鼻孔 祸不入慎家之门。 有老参却说“诸法不相到”是说一言一行毫无章法。 何谓诸法不相到?眼耳声色万fa成办。如何是牵牛入鼻孔?不相法住位 如何是祸不入慎家之门? 无有不相 万法住位
  • 9
    今日看到禅宗修行吧在很激烈的讨论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正是禅宗最为核心的课题。 踏倒法堂。 何谓踏倒法堂? 还是引用那个最老掉牙的公案。檗坐南泉位。 泉曰。何时得有此事。 檗曰。威音王以前。泉大喝曰犹王老师儿孙。 檗下座。 檗为啥下座。其实就是这句—— 一切法缘生即一切法无自性空! 修行吧里诸道友都在用非有非空这个中道理论在演绎。 非有非空 完全不是中庸之道。完全不能用不偏不倚不左不右过犹不及矫枉过正之类的哲学
  • 15
    《做一个生活的艺术家》,已经开悟的禅宗大师们,无一不是把日常生活当作修炼的对象,而自己的身体就是修炼的工具。连接在我身体上的每一样东西,诸如手、脚、躯干、头、内脏、神经、细胞、思想、感情、感觉——所有构成整个人身的一切东西——都既是材料,又是工具,他们利用这些把他的创造性天才塑造性行为、举止以及各种动作,实际上也就是塑造为生活本身。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的生活反映着他从取之不竭的无意识之源所创造的一
  • 1
    很多人自以为是理所当然的说出了三圣大喝的理由。我只能给你说。三圣大喝。绝少有人知道! 若要想在此生有突破你就好好疑者去。这不是儿戏。你若抱着混混沌沌随波逐流的态度。以风花雪月戏说人生的所谓禅茶一味去说禅。那你连边都沾不上。 祖师有云 华地虽因种 从地种花生 若无人下种 花地竟无生 又有云 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 无性亦无生
  • 1
    谓曾未生圣法相续分位差别名异生性。如是非得何时当舍。此法非得得此法时或转易地舍此非得。如圣道非得说名异生性。得此圣道时或易地便舍。余法非得。
  • 29
    斯门已成就 各自入圆明 当依如是住 好事不如无。 何谓好事不如无?
    红炉月 6-15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1

会员: 禅者

目录: 其他生活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