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道无禅,只是无师。谁人能当得师?佛亦当不得
-
0
-
24世间各种定理规律都是需要事实来检验证明的,为什么要说佛法不证自明。心上的东西更是没有标准,不知晓他人内心无法比对。又为什么能有冷暖自知的信心。 有谁能讲清楚吗?
-
21虚空粉碎 大地平沉 头头是道 左右逢源 非因缘非自然 非不因缘非不自然 言语道断 心行处灭 知见无见 无住生心
-
7作鬼经今五百秋, 也无烦恼也无愁, 生公劝我为人去, 只恐为人不到头。
-
10念什么是念,念有长短吗
-
0
-
1谷之神,枢之要。 里许旁参,回途得妙。 云虽动而常闲,月虽晦而弥照。 宾主交参,正偏兼到。 十洲春尽花凋残,珊瑚树林日杲杲。
-
20何谓分断生死,何谓变异生死
-
45在见性之前如果修了四禅八定,见性后的保任就没那么辛苦,睁眼闭眼皆得见性。如果见性前没有任何修为,那么见性后的保任是特别辛苦的。保任这个事情,它的别名就是定。见性是慧,保任是定,定慧等持,方得受用。有慧无定,容易流转,有定无慧,无头苍蝇。修定这个法门,已经不是我们这代人所能承受的了的,我们不是这个法器。有些人打打坐,纯粹是坐个样子在那数息啊、观心啊,坐两三个小时下座,这不是入定啊,大家引以为戒。况且
-
132看我的分词: “无” 端 起 知见 字拆解: 无:名词 端:名词 起:动词 知见:名词 字面义:在无的那一端 生出了 这些知见。 解释义:一边是无,一边是有;在无的那一边生出了有——这个有名叫 知见
-
7
-
13本师释迦摩尼出家日 当赞头陀行 福德无量
-
9末法时代,我们善根福德缘薄,修行起来特别吃力,想修行都会出现各种阻碍,平时像个话唠,关键时刻连念一句佛号都张不开口,好像被电焊焊住一样,诸位不信且试试,看你每天能念几句。如果希望不退转菩提、希望不在六道打转,还是赶紧发愿往西,一心念佛。时间荏苒,稍众纵即逝。一流转恐堕地狱恶鬼畜 生之道,流毒无穷,你们看那蛆虫、蚂蚁、蟑螂、蚊虫,它们不都是众生吗?等他们成人生还得多少劫以后,可悲可叹。
-
31举:“法本不相碍,三际亦复然。无为无事人,犹是金锁难”
-
9我们凡夫的这种感动,是发自内心对佛真而纯一的感情。它不是愚痴的感动,也不是受蛊惑后的感动。它不是让你街头撒钱,也不是让你网上发红包财布施,更不是让你抛头颅洒热血。佛没有问你要一分钱,也没有让你必须给它磕头。而是当你低下头的那一刻,你磕头是柔软你自己的内心,佛并没有受你的礼拜。然而你还是磕头了,因为这就是你对佛真而纯一的感情。
-
4
-
6佛弟子阿那律,他过去劫中贫穷,一日在田里干活,其妻送来稗子饭,适有一辟支佛僧,向他化饭。他说:“这饭很粗,不堪供养大德,请到我家另供养好饭吧。” 僧曰:“现已正午,若到汝家便过了午,过午我不能吃,就化你这稗子饭吃好了。”他就以稗子饭供养此僧,因此功德,感果九十一劫生天为天王,世世无贫,世世如意。 做人王、天王不稀奇,由供养僧种下善根,得为释迦佛座下弟子,闻法悟道成罗汉、天眼第一,这更难得。以一饭之因
-
15洛阳观音院岩俊禅师,投子大同禅师之法嗣,俗姓廉,邢台人。出家后,四处参学,遍历衡、庐、岷、蜀诸方禅席。曾行脚于凤林(今甘肃境内),路过一处深谷的时候,意外发现一堆五色珍宝。同行道友一见,觉得奇怪,想把珍宝取走。岩俊禅师道:“古人锄园,触黄金若瓦砾。待吾菅(jian)覆顶,须此供四方僧(待我将来结茅住庵的时候,用它来供养四方僧众)。”说完便放下珍宝,继续前往他方参礼。 不久,岩俊禅师来到投子山,礼谒投子大
-
41如何开悟 如何认取自性,回归常寂光
-
29问:“僧发足甚处?” 日:“雪峰。” 师曰:“雪峰有何言句示人?” 日:“寻常道尽十方世界,是沙门一只眼。你等诸人,向甚处屙?” 师曰:“阇黎若回,寄个锹子去。”
-
0
-
0
-
0
-
27上堂, 举:“僧问巴陵:如何是道?” 陵曰:“明眼人落井。” 又问宝应:如何是道?” 应约:五凤楼前。“ 又问首山:如何是道?” 山曰:”脚下深三尺。“ 此三转语, 一句壁立千仞, 一句陆地行船, 一句宾主交参。
-
46别人说子夜打坐最适合,可是为什么感觉心里很恐惧?
-
0
-
0
-
5见见之时 见非是见 见犹离见 见不能及
-
0
-
28文殊前后三三 杭州无著文喜禅师(嗣仰山),往五台华严寺,至金刚窟礼谒,遇老翁牵牛行,邀师入寺。 翁曰:近自何来。师曰。南方。 曰:南方佛法如何住持?师曰:末法比丘少奉戒律。 曰:多少众?师曰:或三百或五百。 师却问:此间佛法如何住持?曰:龙蛇混杂,凡圣同居。 师曰:多少众?曰:前三三后三三。 日晚,遂问翁:拟投一宿得否?曰:汝有执心在,不得宿。 师曰;文喜无执心。曰:汝曾受戒否? 师曰:受戒久矣。曰:汝若无执
-
47很多人说要世上练心,可没有明心见性前,在事情中经常迷失自性,随着妄念跑,那么在未开悟前,是不是要多打坐多念佛,少做些世俗的事情?
-
42玄沙师备禅师
-
43十二时中以何为境?
-
13问:“如何是第一玄?” 师曰:“世尊光射阿难肩。” 问:“如何是第二玄?” 师曰:“孤轮众象攒。” 问:“如何是第三玄?” 师曰:“泣向枯桑泪涟涟。 曰:”如何是第一要?“ 师曰:”最好粗精照。“ 曰:如何是第二要?“ 师曰:”闪电乾坤光晃耀。“ 曰:如何是第三要?“ 师曰:”路夹青松老。“
-
66佛和道,心和性,总是假名,当立名时,是谁在立?
-
7
-
60通身是嘴,却找不到开口处
-
53损的是什么? 何以结句在,无为而无不为?
-
29谁来测度一下?
-
163听什么?
-
119俺说此是用功处。
-
38公案中人,越来越没有思想,除了翻翻古人的尸体,闻闻尸骨的味道,没什么可学可看。得罪得罪。
-
45茶者,人在草木间也。
-
37六祖云:动上有不动。 又云:于第一义不动。 来说说看吧。
-
80今生满腹知解,转世后,又一无所知! 转世后,丢不掉的是什么?
-
30若说有觉,此觉是幻! 若说无觉,此觉是幻! 前者在幻之阳,后者在幻之阴! 离幻无觉,在幻不解!
-
3为何总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