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1日漏签0天
反相吧 关注:11,778贴子:1,799,046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下一页 尾页
  • 25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反相吧
>0< 加载中...

相对论核心光速不变与洛伦兹变换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xy1351
  • 富有美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首先梳理一下时间关系: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1887年
洛伦兹因子-1895年
光速不变-1898年(庞加莱)
洛伦兹变换-1904年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1905年(爱因斯坦)


  • xy1351
  • 富有美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目录:
一、历史因素
1)批判学派
2)思维经济原则
二、以太
1)以太
2)引力透镜
3)麦克斯韦
4)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三、光速不变
1)同时相对性
2)光速不变原理
3)光速不变依据与结论
四、洛伦兹变换
1)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2)洛伦兹因子
3)伽利略变换
4)洛伦兹变换
5)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6)洛伦兹变换总结


2025-05-11 03:34:26
广告
  • xy1351
  • 富有美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历史因素
1)批判学派
分析相对论,首先要分析这个理论是在怎样一个历史环境下诞生的,否则以正常人的思维,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批判学派: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批判学派有什么人?
马赫:
学派首领,就是声速那位,提出批判学派的准则《思维经济原则》。
庞加莱:
于1898年,发表《时间的测量》一文,提出了“光速不变性假设”。
庞加莱先于爱因斯坦发表了相关论文:《论电子动力学》。他从1899年开始研究电子理论,首先认识到洛伦茨变换构成群(1904年),第二年爱因斯坦在创立狭义相对论的论文中也得出相同结果。庞加莱认为爱因斯坦抄袭了自己的理论,与爱因斯坦暗战一辈子。
洛伦兹:
不是这个组织的人,不过深受庞加莱影响,其洛伦兹变换就是由庞加莱命名。
基于以太绝对存在的前提,1895年提出洛伦兹因子。又在以太绝对存在和光速不变的基础上于1904提出洛伦兹变换,并指出光速是物体相对于以太运动速度的极限。
爱因斯坦:批判学派的集大成者,坚决否定以太存在,但相对论却抄袭了认定以太存在的“洛伦兹因子”作为计算公式。
不承认自己抄袭了庞加莱的《论电子动力学》,两人一辈子都不对付。
但相对论的核心是庞加莱的“光速不变”和洛伦兹的“洛伦兹变换”是不可否认的,而且抄袭与《相对论》自相矛盾的“抄洛伦兹因子”作为《相对论》计算公式也是无法辩解的。


  • xy1351
  • 富有美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先来看他们的首领马赫:


文字里面加红线的我就不重复了,因为这还不够惊奇,还要往下看他的《思维经济原则》。


  • xy1351
  • 富有美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思维经济原则:
他们从“物是感觉的复合”这一哲学基本前提出发,将思维经济原则视作“认识论的基础”,要将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轻易地“经济”掉,从而把感觉本身当作建造实在世界的砖块。


这个思维经济原则大致归纳可以得到以下几点:
1、物质、运动、规律都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是人们生活中有用的假设,科学对此只能描述而不能解释,描述则应遵循“思维经济原则”。
2、不以客观物质世界极其规律为准,要以感觉为准。
3、自然规律不是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而是人的心理要求的产物。
4、所以根据思维经济原则,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是正确的,因为这都足够经济。
到这里大家对相对论产生的环境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就是上面这帮人搞出来的。
他们可以觉得原子模型不够经济就否定,认为地心说足够经济,同时日心说也足够经济,所以日心说和日心说可以同时正确。
那么也就不难解释他们搞出来的光速不变为什么会出现分身了,显然他们认为这足够经济,所以即使出现分身也是没有问题的。


  • xy1351
  • 富有美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二、以太
1)以太

最开始是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大意就是没有虚空存在,任何空间都是连续的,即使什么都看不见,里面也充满了某种物质。然后经过起起落落,一会儿说不存在,一会说存在,过程很曲折,不过本意没有变,就是说“假想”整个宇宙充满了以太这种东西,宇宙是一个固定的容器装满了以太,里面的星系就像鱼一样在以太里面游来游去,而光是以以太为基准发射出去的,就是说恒星上的光一但发射出去,就与恒星无关了(完全无视引力的作用)。如果恒星是以每秒10万公里的速度与以太做相对运动,那么这颗恒星上的光发射出去就会以每秒10万公里的速度偏移这颗恒星。


  • xy1351
  • 富有美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因为当时的人认定光需要传播介质,而假设以太就是光的传播介质并充满整个宇宙。这只是一个没有定论的猜想,并不是公理。
说以太,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宇宙中的星系情况。
在可观测宇宙中,星系的总数可能达到一千亿个以上,多数的星系会组织成更大的集团,成为星系群或团,而星系群又会聚集成更大的超星系团。
也就是说我们的地球跟这些比起来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地球绕太阳旋转,太阳绕银河系旋转,银河系又绕更大的天体旋转,然后还要绕更大。。。更大的天体旋转,那么地球相对于以太的速度恐怕已经超过光速了。

如果以太存在的话,因为以太是固定的,又因为地球相对于以太的速度非常快,如果光是完全以以太为基准发射出去的不受引力束缚,那么岂不是连面前的人都看不到?面前的人的反光直接就被以太风给吹到爪哇国去了?或者一个灯泡发出来的光直接就被以太风给吹走了,即使灯泡在发光,我们也是看不到的。
即使地球与以太的相对速度小于光速,我们看到的世间万物也都是被以太风吹歪的,根本不可能看到任何清晰的图像。
所以以太这个东西,存在争议,只能猜测,不能下任何结论。
但洛伦兹变换是认定以太存在作为前提条件的,而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又是否定以太的,不过可笑的是相对论的核心依据之一是洛伦兹变换。


  • xy1351
  • 富有美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二)引力透镜:

引力透镜是强引力场中一种特殊的光学效应。假设地球与一颗遥远的天体之间刚好有一个强引力场天体,三者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强引力场天体附近的时空弯曲使远方天体的光不能沿直线到达地球,而使地球上观测到的像偏离了它原本所在的方向,其效果类似于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称为引力透镜效应。
里面提到时空的内容可直接无视,应该关注这个现象本身。
这个现象实际上就是说:在引力的作用下,光线被弯曲。

也就是说,引力改变光线轨迹的理论是爱因斯坦本人都承认的(即使不是引力,也只能是星球自身的某种未知的力拖着光移动。否则就是观测者的意念拖着光在移动,这明显是不合理的),而在作为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光速不变的依据时,却完全无视引力(或者其他未知的地球自身的某种力)对光的作用,认为地球表面没有任何外力能够改变光的轨迹。


2025-05-11 03:28:26
广告
  • xy1351
  • 富有美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3)麦克斯韦:
一个1879年就已经去世的人,莫名其妙被相对论的拥护者们设定为与光速不变联立求解,欺负他无法反对。

麦克斯韦方程组本身并不依赖于某个特定的参考系,推导过程也没有预先规定一个参考系。不过所有实验都是在相对于地球来说静止的地表环境下完成的,所以后来的人认为试验是把地球当做一个绝对静止的参考系,在这个参考系中,光与观测者是各向同性(各个方向速度相同)的。

见上图:
地球在一的位置发出一束光后关闭电源。
然后由一移动到二,再移动到三位置,这一束光对地球来说都是各个方向速度相同的,这不难理解,前面的引力透镜已经明确了引力会改变光的轨迹,而地球表面是引力最大的地方,在地球表面做试验,都是被地球引力(或磁场或其他未知的束缚力)拖着走并不难理解。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一切物质都是被地球的引力拖着走的,不会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飞离地球,人、扔出去的石头、氢气球等等等万物皆是如此。
试验结果也就是说在引力(或未知的地球自身的某种力)作用上,光与其他万物并无不同,都是被引力拖着走的。


  • xy1351
  • 富有美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但是,当时的人根据两条自己的猜想,得出如下结果:
一、以太是充满宇宙并静止的,等于一个绝对静止的参考系。而地球相对于以太来说是移动的,地球上发出去的光相对于以太是静止的(与以太各个方向速度是相同的),会以某个速度偏离地球,所以与地球的相对速度一定是C+V或C-V。

如图:地球速度为V,光速为C。
当地球在A点发出一束光之后马上关闭电源,然后地球移动到B点时,看到的这一束光前方相对于地球速度=C-V,侧方相对于地球速度=√(C²+V²),后方相对于地球速度=C+V。
二、地球表面没有任何外力能够干扰光的轨迹,包括引力也不能(已经被爱因斯坦本人证明是错误的)。
他们在一个没有依据的猜想和一个错误假设的前提条件下,认定地球表面的光一定会是这样发射的。
所以他们对前面提到的麦克斯韦试验是把地球当做一个绝对静止的参考系得出的结论无法理解。


  • xy1351
  • 富有美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4)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这个实验室为了检验以太是否存在的,即光与地球相对速度应该是C+V或C-V。

这里提示一下:这个假设是认定太阳是以太中心的,可能当时的人还以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感觉非常的滑稽。
前面已经说过,因为太阳绕银河系旋转,银河系又绕更大的星团旋转.....一直循环。所以如果以太存在的话,相对于以太来说,太阳的运动速度是非常快的。而这个实验是认定太阳光不受以太影响的,可以无干扰直接照射到地球。就是说在太阳这一块先认定以太不存在,然后在地球这一块再认定以太存在,非常的不严谨。
但是实验结果却是没有检测到这个光相对于地球的偏移,即光与地球表面的速度是各个方向一样的。见下图。

这个结果也与麦克斯韦实验的结果相吻合,并且后来的人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多次重复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
这个结果本来并不难理解,得到的结论无非是以下两种:
1、没有以太,地球表面的光是被地球的某种力量(引力或磁场或其他不知道的力量)拖着走的。
2、有以太,地球表面的光是被地球的某种力量(引力或磁场或其他不知道的力量)拖着走的。
就是说不管有没有以太,这个实验的结果都只能证明地球表面的光是被地球的某种力量(引力或磁场或其他不知道的力量)拖着走的。
3、有以太,但地球大气层里面充满的以太是被地球引力拖着走的,而光与以太的相对速度是各向同性的,所以看上去大气层以内的光也是被地球拖着走的,自然与地球也是各向同性。
如果以上都不是,那么就只能是观测者的意念拖着光在移动,显然这是荒谬的。
这个结果显然是不可能催生光速不变和洛伦兹变换这种神学理论的。


  • xy1351
  • 富有美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三、光速不变
1)同时相对性
在说光速不变之前先说一说同时相对性。这个目前是对光速不变最好的解释,也是最容易理解的。
这个同时相对性是相对论拥护者们自己提出来的,并有大量论文可查。但他们没有对这个理论感到一丝的滑稽,还真是难以理解。
可能他们从头到尾都没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因为他们忘记了运动开始后关灯泡的电源。。。

看到这里应该知道为什么说光速不变会出现分身了吧?这就是最好的解释。
下面是图解同时相对性(因为图库没有火车,火车换成了货车)。

这就是光速不变的本意,但是光速不变的依据没有哪一条是支持光出现分身的。
另外从同时相对性的大量论文可以看出,这帮人是明明知道光速不变会导致分身的,但是他们视而不见,默认这种神学结果。


  • xy1351
  • 富有美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光速不变原理:
真空中的光速对任何观察者来说都是相同的。 光速不变原理,在狭义相对论中,指的是无论在何种惯性系(惯性参照系)中观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一个常数,不随光源和观察者所在参考系的相对运动而改变。这个数值是299,792,458 米/秒。
光速是一个计量单位,光速不变说的并不是光速,而是不同速度的惯性系对光的观察速度。
也就是说,不管观察者是什么速度,他看到的任何光与自己都是各个方向速度都是一样的,是不能出现C+V和C-V的。
同时相对性中已经解释了这会造成光出现分身,下面再看一个例子:

图一:
有几个人和一个光源在同一个地方A,在运动的一瞬间光源发出一束光并马上关闭电源。
图二:
其中A点有一个人没有动,其他人往不同方向运动。
根据光速不变原理,不管观察者是什么速度,他看到的任何光与自己各个方向速度都是一样的。
所以没有动的那个人在A点看到的这一束光也没有移动,而移动的人看到的这一束光为了与自己保持各向同性就必须跟着自己移动,所以同一束光同时出现在了不同的地方。
那么如果有无数个不同速度的观察者,宇宙中的所有可见光为了满足与这无数个不同速度的观察者之间都必须各向同性,宇宙中岂不是充满了各种光的分身,成了光速乱变?


  • xy1351
  • 富有美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3)光速不变依据与结论
而作为光速不变的几个依据:
1) 恒星光行差。(是指运动着的观测者观察到光的方向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静止的观测者观察到的方向有偏差的现象。即不同速度参考系看到的光速是有加减的,与光速不变背道而驰,用这个作为光速不变的依据简直是无耻)
2) 恒星都是一个一个的小圆点。(如果以太存在,因为地球相对于以太的速度非常之快,所以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恒星应该都是一条一条的线,而不是点,这是否定以太的)
3) 恒星都静止。(同上一条,这是否定以太的)
4) 太阳光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只能证明地球表面的光是被地球的某种力量拖着走的,并没有任何奇特之处)
这几条基本是否定以太存在的,其中还有反对光速不变的。。。但这些依据没有一个可以证明同一束光可以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地方。
由此可知,光速不变这个会出现分身的理论是一个没有依据的神学,而不是科学。


2025-05-11 03:22:26
广告
  • xy1351
  • 富有美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四、洛伦兹变换
1)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这个实验室为了检验以太是否存在的,即光与地球相对速度应该是C+V或C-V。

这里提示一下:这个假设是认定太阳是以太中心的,可能当时的人还以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感觉非常的滑稽。
前面已经说过,因为太阳绕银河系旋转,银河系又绕更大的星团旋转.....一直循环。所以如果以太存在的话,相对于以太来说,太阳的运动速度是非常快的。而这个实验是认定太阳光不受以太影响的,可以无干扰直接照射到地球。就是说在太阳这一块先认定以太不存在,然后在地球这一块再认定以太存在,非常的不严谨。
但是实验结果却是没有检测到这个光相对于地球的偏移,即光与地球表面的速度是各个方向一样的。见下图。

这个结果也与麦克斯韦实验的结果相吻合,并且后来的人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多次重复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
这个结果本来并不难理解,得到的结论无非是以下两种:
1、没有以太,地球表面的光是被地球的某种力量(引力或磁场或其他不知道的力量)拖着走的。
2、有以太,地球表面的光是被地球的某种力量(引力或磁场或其他不知道的力量)拖着走的。
就是说不管有没有以太,这个实验的结果都只能证明地球表面的光是被地球的某种力量(引力或磁场或其他不知道的力量)拖着走的。
3、有以太,但地球大气层里面充满的以太是被地球引力拖着走的,而光与以太的相对速度是各向同性的,所以看上去大气层以内的光也是被地球拖着走的,自然与地球也是各向同性。
如果以上都不是,那么就只能是观测者的意念拖着光在移动,显然这是荒谬的。
这个结果显然是不可能催生光速不变和洛伦兹变换这种神学理论的。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下一页 尾页
  • 25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反相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