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热洛纳子爵吧 关注:742贴子:3,047
  • 12回复贴,共1

不吐不快——布拉热洛纳子爵之死谁负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海译文出版社译者谭玉培和吴丹丽的后注原文——布拉热洛纳子爵是阿多斯和石弗莱丝夫人的私生子,受到达尔大尼央等人的宠爱,称他为他们四个人的儿子。本书的一个主要内容便是由于国王和布拉热洛纳的未婚妻拉瓦利埃尔的私情,造成了布拉热洛纳以及阿多斯悲惨的结局。读者从中可以看到布拉热洛纳对爱情的忠诚;拉瓦利埃尔贪图虚荣、背叛青梅竹马的情人,给自己造成的悲剧;阿多斯和布拉热洛纳父子间感情的深厚,尤其是路易十四的骄奢淫逸、轻浮蛮横。


IP属地:广东1楼2018-10-02 20:49回复
    我看完了译本,觉得译者受时代的局限性,褒贬有误。80年代是中国刚刚经济复苏之际,只要选择更有权势财富的人自然被扣上爱慕虚荣的帽子,但这与书中不符。路易丝·拉瓦利埃尔小姐与布拉热洛纳子爵的确是青梅竹马,她也没有拒绝对方的求婚,所以,当时他们未婚夫妻的关系是成立的。只是子爵禀明父亲Athos后,又请Athos向直属上司——国王路易十四求赐婚,注意这并非是必经的步骤,而是他忠君爱父的表现。国王一开始想成全他们,还打算给女方补嫁妆,但看出Athos不喜欢后,认为路易丝在财富和相貌方面都配不上子爵,干脆自己当丑人让子爵晚些考虑婚事。这时候,两人的未婚夫妻的关系实际已经不成立了,所以路易丝可以直接跑到女修道院寻求出家,因为她并不负有不嫁给子爵而征求同意的义务。


    IP属地:广东2楼2018-10-02 20:5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路易丝在遇到国王之前接触到的适龄异性不算多,她以为对子爵的就是男女之爱,但是遇到国王之后她明确了对子爵的是兄妹之爱,对国王才是男女之爱,所以她出家并不是为了耍手段,而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心情,证明是她半夜出走遇上歹徒,只是D'Artagnan碰巧路过救了她。D'Artagnan眼中的她,和国王一起会得到权势,和子爵一起会得到幸福,但她居然选择了一条最差的路,实在匪夷所思。译者不理解她,我斗胆推测她的想法:国王如果不爱她,她此生也不会再爱其他人,如果和子爵或任何一个男人在一起就是对爱情的背叛,独身女子丢了工作名誉扫地又无财产,不想嫁人出家似乎是唯一的出路;既然不爱子爵,嫁给他就代表欺骗他的感情,离开他反而让他有获得真爱的机会。对于一个不到20岁涉世不深的姑娘,不能一开始就弄清楚自己的感情情有可原,所以她的确辜负了他的深情,但从她明确拒绝子爵开始,问题的重点就不应在她身上了。


      IP属地:广东3楼2018-10-02 20:51
      回复
        子爵是Athos和石弗莱丝夫人的私生子,但是他在感情方面似乎只遗传了父亲的一方。Athos不经询问就把妻子处死,一次婚姻失败就对女人终身丧失信心;子爵死心塌地只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被拒后心灰意冷自寻死路,丝毫不顾及爱他的人们的感受,可以说两父子的爱情观都是不成熟的。Athos努力培养儿子成为十全十美的贵族,自己尽可能地做出十全十美的榜样,他甚至不敢说出儿子是自己亲生的私生子,这是完美主义在作怪,事实上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人的人生可以做到十全十美,爱情同理,子爵的钻牛角尖和他受的教育有一定的关系。


        IP属地:广东4楼2018-10-02 20:52
        收起回复
          父亲的教育固然重要,可子爵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按《二十年后》计算,他生于1634年,26岁在古代也不算太小了,况且他已经出社会12年了,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再不成熟也不应该做出失恋后自寻死路这样的荒唐事。引用一部曾经大热的电影里面的台词——她若是你的真爱,她找到她的真爱你应该祝福她;她若非你的真爱,那她爱谁跟你没关系。爱情的坚贞站在两情相悦的基础上才值得赞美,他回法国后看到女方画像上流露的对国王的爱意,也明白她从来没有像一个女人那样爱过自己,那么痛定思痛后开始新生活,这才是积极的态度。


          IP属地:广东5楼2018-10-02 20:53
          回复
            子爵灰心丧气,Athos束手无策,因为他也是这方面的弱者,无法指导儿子走出困境。子爵之死他自己负一半责,教育他和应该教育他的人(Athos和多年缺位的母亲)负小半责。至于路易丝和国王,他们是关联因素,但是女方已坦白,国王横刀夺爱但也考虑过她不爱子爵这一个因素,所以负的责任还比不上父母的那小半。


            IP属地:广东6楼2018-10-02 20:53
            回复
              Athos是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他为儿子伤心死,这账算到路易丝身上就太过牵强了,他父子为国王出生入死而他责问国王一次就被国王逮捕,他为国王伤心的程度比那个他不待见的未来儿媳严重得多吧。我觉得他的死是他个人选择的结果,他用偏激的手法处理人生的挫折也不是头一回了,年轻的时候婚姻不如意就酗酒,老了唯一的亲人死了而自己年纪已大生无可恋。他多年来反对儿子和路易丝在一起,他若早同意他们两人的婚事,路易丝也不会到王妃处任职,也没机会和国王纠缠不清了,那他岂不是悲剧的罪魁祸首,这样说同样行得通,但责任不能这样划分的。


              IP属地:广东7楼2018-10-02 20:54
              回复
                路易丝给自己造成悲剧是真的,但不是译者提的那些原因,而是自古帝王没几个值得爱的,因为他们的地位,难得付出常人的感情,又处于政治利益和阴谋算计的漩涡中心,爱他们约等于自寻死路。路易丝选择了这条荆棘丛生之路,自然承受这样的结果。当时法国找情人是一种风气,就如我国男人纳妾一样自然,故没必要用现代的眼光批判外国的古人。


                IP属地:广东8楼2018-10-02 20:5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至于“路易十四的骄奢淫逸、轻浮蛮横”的评论,按现代的观点古代帝王没有几个不骄奢淫逸的,相对中国至高无上随意决定臣民生死和婚姻的皇帝,法国国王找情妇还要征求对方同意,实在没必要跨时代要求他们达到现代的审美要求。


                  IP属地:广东9楼2018-10-02 20:56
                  回复
                    译文全段摘自89章——
                    “噢!请把实情告诉我,我请求您;我把一生的全部希望都托付在您身上,我中意您是因为您为人朴实,平易近人。不要让自己的眼睛看花了,路易丝,看您现在已经置身在宫廷中,在那里,所有的纯洁都会变成腐朽,所有的年轻人很快都会衰老。路易丝,塞住您的耳朵,不要去听他们说的,闭上您的眼睛,不要去看那些坏榜样,抿紧您的嘴唇,不要吸进伤风败俗的气息免得影响您的肌体,不要说假话或找借口,路易丝,蒙塔莱小姐说的那番话,我能相信吗?路易丝,是因为我不在布卢瓦所以您才到巴黎来的吗?”
                      拉瓦利埃尔用手掩住她那涨得绯红的脸。
                    “那么,是这个原因罗?”拉乌尔欣喜若狂地叫起来,“是这个原因您才到巴黎来的?噢!我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爱您!感谢您,路易丝,感谢您的一片情意,但为了不让您受到凌辱,不让您受到任何伤害,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在这个行为放荡、感情变幻无常的时代,在一个年轻王妃的宫廷中任一名侍从女伴,一个众矢之的、没有一点防御设施的侍从女伴,对您来说是很不合适的,您必须要结婚才能受到人们的尊敬。”
                    “结婚?,
                    “是的。”
                    “我的天!”
                    “这是我的手,路易丝,把您的手搁在我手中吧。”
                    “可您父亲,怎么办?”
                    “我父亲会给我充分自由的。”
                    “可还是……”
                    “我知道您的顾虑,路易丝,我会跟父亲商量的。”
                    “噢!拉乌尔先生,您考虑考虑,稍等一等再说吧。”
                    “等一等,这办不到,路易丝,您要我考虑?关系到您的事还要考虑!这是对您的凌辱,您答应我吧,把您的手给我,亲爱的路易丝,我可以自己作主;我父亲会同意的。要不然,我会以为只要往王宫跑一趟,只要有一丁点儿恩宠,只要两位王后微微一笑,只要国王陛下一个眼色,您就会完全变了。”
                      拉乌尔还没说完最后一句话,拉瓦利埃尔的脸色已经象死人一样苍白,毋庸置疑,这是因为怕看到年轻人那十分激动的情绪。
                      她以象思想一样快的动作,把她的双手放在拉乌尔手中。
                      接着,一个字也没说一溜烟似的跑得无影无踪,连头也没有回。  


                    IP属地:广东13楼2019-02-01 22:57
                    收起回复
                      请仔细分析一下女主角被诟病的“求婚”情节——
                      1、子爵先是质问她为何不和自己商量就换到巴黎工作了,路易丝有点不知所措;
                      2、子爵接着就提出结婚,路易丝想他缓一缓,结果被滔滔不绝的求婚者打断了,有他说没有她思索的空间;
                      3、接着他无意中提到她暗恋的国王,她慌了神,事情都没有说明白透彻就把手放他的手中然后落荒而逃。
                      咱们买保险签了合同还有反悔期,去结婚还要现场审核,为什么退掉这么一桩不清不楚的订婚大家只要求女方单方面负全责?


                      IP属地:广东14楼2019-02-01 23:11
                      回复
                        首先,我没有说子爵求婚的动机有错,可里面根本就存在误解和阴差阳错——子爵问对方爱不爱自己,她当然爱,一个打小就对自己好的大哥哥干嘛不爱?问题是兄妹之爱转变成男女之爱的比例严重不足!子爵对她倾心,自然理解为自己希望的那样。
                        其次,子爵的确在她进宫后求婚,但是关键是国王当时和她并未进一步,她拿什么理由拒绝子爵?你看国王和她好上后她哪次和子爵说到感情是拖泥带水的?
                        最后,我上面把译文中求婚的情节核心部分帖上去了,如果你觉得子爵完全没有错,那只能说各有各的评价标准,这点无须再辩。


                        IP属地:广东15楼2019-02-01 23:35
                        回复
                          回复17楼:
                          伯爵对子爵不算宠溺,要求还是很严格的,自己也一直以身作则,少了挫折教育这个问题他又不是教育家要求不能太高了。子爵虽然没有继承父亲的坚强,但父子俩性格却不太一样所以内向的儿子比较难解决心理问题。
                          《二十年后》中伯爵把才15岁的儿子送去参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发现儿子对路易丝的早恋倾向,结果儿子一放假立马要求回老家探望路易丝;子爵的生母虽然认识儿子不久都知道他爱上了路易丝,她也插手过此事,可是从本书看来是无功而返。话说回来,伯爵当年一见妻子的烙印就把对方吊起来打算处死,爱情失败后酗酒+终身不娶+厌女症;生母情人众多,连素未谋面的教士都要gouyin;密友吉什伯爵是个而立之年还能发情狂的人;如教父般的D'Artagnan前两部的情妇都是有妇之夫,第一部还利用了女主角的侍女。这么一个亲友的环境,你盼望子爵能从中学到什么正确的爱情观?
                          你觉得若不是王太弟夫人领拉乌尔看了活板门下的秘密,路易斯不会去和拉乌尔谈。你忘记子爵和路易丝第一次见面时是子爵先逃而不是路易丝先晕,如果子爵足够勇敢,当场就应该谈了,况且国王都冲了上来,子爵也没敢像父亲一样质问国王。因为他根本接受不了女方不爱他的事实,更别提直接和国王决斗了。你似乎希望女方如何如何然后结局会改变,可是作者对作为终结篇的本书的定位是悲剧。子爵因失恋自杀导致四大火枪手之一的伯爵心碎随儿子而死恐怕是写中部就构思好了的,因为历史上的拉瓦利埃尔小姐就是国王的情妇,而子爵爱恋她是中部早埋好的伏笔。我最初看书名,以为子爵应该是占比较大的篇幅,但是看完发现,他这个角色对全书的情节推动作用还不及国王和王妃,似乎是作者没有统筹好所致。无论路易丝去不去和拉乌尔谈,她和国王的情事早已传得沸沸扬扬,何况子爵去英国途中已经有人透露消息,在英国又收到匿名信,传声筒一大堆,想装聋都没门。男女双方分手必须明白清楚地说开,既然作者给女方完美人设,那她此时此刻没有任何理由不和男方摊牌了。


                          IP属地:广东18楼2019-02-19 2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