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12人间不值得,退一步就好。人总是失望后才会成长
-
39学大乘的越来越不行,释永信出事了?笑。这下你们该信大乘是假的了吧。
-
17
-
28一方面私德败坏。一方面发展了经济,创造了那么多工作岗位,造福了当地百姓。
-
2
-
0师兄,我这边遇到点难处,想跟你求助下。家里人不在,我一个人在家,现在没米了,也没路费出门,饿得难受,还感冒了,实在没办法了,你看能不能帮我一下?
-
6
-
0为什么都在谩骂释永信大菩萨?释大师显然是开悟的大法师,他都懂得利用佛教赚钱了,化阿三为神奇,化腐朽为金币,这还没开悟你跟我说谁开悟了?然后红尘畅快潇潇洒洒,人家半点不枯木求鱼,正是活佛本色,迂腐的反而是你们这些对阿三还有幻想的牛马,不学释大师傲笑红尘,反而笑人家败坏佛法,真是颠倒认识,自取其辱阿
-
1释永信养那么多僧人没一个敢拼命保护他的,感觉好释永信白养它们了
-
8
-
2
-
219不能说成是支持。他都进去了,我们难道落井下石吗?不像藏密,藏密赞叹淫欲,不仅不要进去,还要赞叹。这个就是另一种极端了。我们不是没反对过藏密。如果释永信没进去,还要学藏密去赞叹他的行为,那我们做不来。不像有的宗教,都已经人人娶老婆了,你还要信他吗?释永信接下来的日子说不定不好过了,那我们能说啥,也要同情一下他了,谁都是凡夫,都可能犯错了。
-
6这老头实在太惨了,被人鞭尸一千多年
-
16【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 【是人别观我心,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性无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灭。其不坏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 这是行阴十魔的一种,你们看这个【妙明心】,这个【我心】,跟体狒视频一直反复在说的【本心】有什么区别。 这个本心是不生不灭的,是
-
20
-
7地球其实没那么需要仏教的,仏教的兴盛是个双刃剑,太吃天时地利人和了,出家人其实也不需要那么多,就像老师这个职业,老师过多学生太少,那么老师就面临淘汰,老师福利好都跑去当老师,公务猿福利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结果是什么,社会养不起这么多老师和公务猿,自然这部分面临淘汰或者转行。僧人其实也一样。 至于贪官之类的肥羊嘛,或者垄断企业这种肥羊,等统治者需要的时候,他们就该上桌了。
-
78楞严经原文: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中观原文: 众缘中有性,是事则不然, 性从众缘出,即名为作法。 【本身有个真实的体性】跟【因缘和合】这两件事是矛盾相反的,不能同时存在的。这些人不敢否定缘起,不敢否定因缘和合,怎么办?含糊其词的解释缘起,把自性有跟缘起强硬的组合在一起。事实上贴吧很多人就是这么乱解释佛法的。 一面承
-
49
-
156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楞严经实在是不好啃啊!百度的解释不能令我满意。谁能用白话解释一下?
-
24有一个常住真心,有一个变的见性,那是违反三法印和一实相印的。 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毕竟空。那些说有一个无为法是真我,有一个法是不空的,这个无为法是生起山河大地的本体,无为法能生有为法,那是外道的梵我论,是不了义的佛法,是出于无奈佛教为了接引那些执着一定要有我的,没有我就骂街的低能儿说的法。 中观学认为有为法的实相就是无为法,你看到有为法,比如一座山,体悟到到那座山是空无自性的,如幻如化的,就是见到无为
-
3
-
18
-
0了解一下一人肩挑五脉的禅门祖师是怎样的风采。
-
8主要是这里招引来的人,绝大多数,对佛法很无知。
-
3
-
12无心之体能照有心之相,不起之体能照“数起”之相,那么照出“不起”之相的卧轮,是不是着相了?
-
585集合一下,待收。。。
-
9笑。漫天神佛怎么没一个有动静的?
-
1
-
3
-
61其实释永信没错,把少林、禅宗包装包装成商业文化向世界推广,很好的。就是贪'腐就不好了
-
6道家这个更直观,血淋淋的,知道难了吧
-
78初果知道自己得了初果吗?
-
19学生们都喜欢客观题,不喜欢主观题 客观题,答案唯一,主观题千奇百怪
-
7“非不离识心所法等。或转变者。谓诸内识转似我法外境相现。此能转变即名分别。虚妄分别为自性故。谓即三界心及心所。此所执境名所分别。即所妄执实我法性。由此分别变似外境假我法相。彼所分别实我法性决定皆无。前引教理已广破故。是故一切皆唯有识。虚妄分别有极成故。唯既不遮不离识法。故真空等亦是有性。由斯远离增减二边。唯识义成契会中道。由何教理唯识义成。岂不已说。虽说未了。非破他义己义便成。应更礭陈成此教理。如
-
1大乘“万法唯心、离心无法”,必须嘀。 一段时间,爷也只认为大乘“摒弃“物见”。 后来,爷才解决了“物”这个梗。 “离心实有外境”,这句话,不管是立,还是破,都会掉入“心外立法”陷阱。 《楞严经》已揭示的非常清楚:同分妄见:世界、世间、山河大地、你我他、等等“实有”。别业妄见:酸甜苦辣,各自感受。 如果,再去追问“离心有无实境”,这是妄想追思,即思维妄想。
-
41不识玄旨,徒劳念静。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
4邪修明显比正法强大,正法能修出的人才有几个
-
11好好反省
-
4
-
49
-
250这四个字太流行了
-
15佛门之所以迅速演变为宗教,说白了就是为了饭碗,为了混口饭吃。 若是佛门演变成哲学演变成科学,在上古时代就没饭吃。 古代为了让佛法流传下来,都是师傅养徒弟的,一个上师要养几十甚至上百人,然后培养几个修有所成的内门弟子,等上师圆寂之后接承衣钵。 为了把高深莫测,枯燥难解的佛法传播到民间,就必须把佛学神化和艺术化,所以从龙树菩萨时代就开始编篡了大量的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和神化故事,佛家的经论也渗杂了很多艺术化
-
67这下诽谤我们古老传承的那些人,他们的南传怎么这么多高僧,集体破防呢?这就是虚假的南传吧。不是说什么去了南传佛教寺院几天就不想回来吗?原来是因为可以破戒所以不想回来的。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