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4,507贴子:4,220,765
  • 19回复贴,共1

为什么说普及架不再是“太极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暨:武禹襄为什么一再强调不要双重?
.
题记:本文章讨论基础是:要认可太极拳招式的一般技击原理是一引和一发。不认同的拳友请绕行。.
.
正文:
一、普及架和传统拳
很多太极拳招式是从棚或捋(接手)开始的。这对应《拳论》是“左重则左虚”和李亦畲的“左重而左虚,而右已出”,此“右已出”多是右脚顺势上步、从而占据有利位置。
而再从拳术“内外”相合的理论角度,左侧棚捋接手与右侧出脚是要同步的。如果同时做这种上下、左右协同的运动身体是比较紧张的。所以普及架要变缓慢,则必然要改变“同时劲路”为“先后劲路”。
再有比如高探马招式,涉及身体旋转借力。左手引敌手—旋转—右手击敌面,在技击上,左右侧协同运动,引、击几乎是同步。但普及架则先左引然后再右击、把几乎同时的引发、舒缓处理成先后,这样更有利于健康。所以一般意义上我们打拳,离传统拳很远,只是擦一下拳的边边而已。
.
二、武禹襄强调的双重问题
很多招式,在这个棚捋接手后,(是所谓舍己从人。一定要忽略这个武禹襄夸大忽悠人的表述。)实则紧跟的就是迅速引进,因为引进是沿着敌人进攻方向运动,表像是从(敌)人。引进就是沿着敌进攻方向迅速拉拽敌人,使敌人失根。中低水平拳友是打不出或打不好这个引进的。所借之力就是这个引进力的反作用力。
而在做这个引进力和随后的击发力时,两腿力量占比是不一样的。大致是引进时前后两腿力量比6:4,发力时变为4:6这么个比例(见陈鑫武禹襄理论单鞭发力时前腿都比后腿虚)。
所以这个引进与击发,由双腿力量力量变化完成。而双腿力量变化涉及到重心的迅速调度,迅速调整是比较难的。所以才有武禹襄一再强调不要双重。双重则滞,结果是转关不灵、发人不出,只能被揍。
而这个引进的环境在环节在普及架中,都做了缓化、柔化和弱化。所以普及架几乎不存在双重问题。所以要会看拳论、能读懂拳论。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4-22 13:03回复
    最后一段:
    而这个“引进”的环节,在普及架中,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22 14:28
    回复
      那什么才是太极拳?


      IP属地:江苏3楼2024-04-22 15:27
      收起回复
        你知道知行合一吗,比你说的简单多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22 23:14
        收起回复
          武禹襄强度“左重则左虚。”
          李亦畲强调”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出。”
          武在太极拳巅峰时期,练了50年。武本身就是宗师级人物。李抄写老三本时,追随武禹襄练功27年。千万别低估大师们的智商,哈哈哈。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4-25 21:42
          回复
            拳论中就说了,舍己从人,往往都整成舍近求远了。考研功夫和心理素质。这个主要说上肢。
            这个“右已出”是下肢的配合上肢的协同同时运动。同时做到“右已出”更困难。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4-25 21: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