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前线吧 关注:639,104贴子:31,882,105
  • 3回复贴,共1

少女前线全系列剧情编年史(包括少女前线,少女前线·云图计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少女前线全系列剧情编年史
(包括少女前线,少女前线·云图计划,面包房少女)
(本文摘自知乎用户:战争之雪狼)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2429573?utm_psn=1701793619286016000
本文最后修改时间2023.4.30
零、写在前面
本文主要依据《少女前线》与《面包房少女》世界观(除废案以外,如有新设定或者有错误的地方则本文也随之调整,不过得看有没有时间),引用块为批注。
其实这些设定都是搜一下就能知道的,另外请不要代入现实并键政。
一、起源与冷战时期
20世纪初,人类挖掘出一系列遗迹,但沙俄并没有进一步研究的能力,苏联政权稳定后有过一段探索时间,但国际局势恶化与大清洗以后研究停滞。
1938年,纳粹德国弗里兹·托特的“托特组织”在诺德豪森发现第一遗迹。发生坍塌液事故以后,“死亡天使”约瑟夫·门格勒发现这些晶格能够诱发疾病,但没有被重视,波兰战役后第一遗迹逐渐不被重视,而到二战后期,第一遗迹存放了核武器工程与V型导弹的资料。
1943年,苏联从战俘外加投诚的约瑟夫·门格勒中,得知第一遗迹并将里面的资料设备搬走。
1947年,冷战开始,在美国研发B-36轰炸机与美利坚级航空母舰时,苏联依靠第一遗迹的基石把眼光放远。结果是当美国红石与朱庇特导弹仅有数百公里的射程时,苏联的R-5导弹已经突破一千公里的射程,不过最大的进展还是从第一遗迹运回的遗迹设施——塔巴沙尔-B“海星”(利用计算机自我修复并吞噬周围物质,虽然苏联还没发现其原理)。
1955年,因华约成立导致的动荡,美国通过间谍渗透与高空侦察得知塔巴沙尔-B的存在。对此美国发现D-1遗迹并成立ARPA(先进研究计划局),还在欧洲部署雷神与朱庇特,而苏联则加快对塔巴沙尔-B的研究,同时部署克格勃第16局与三进制计算机“叶梅利亚”。
1960年,中国在北兰岛遗迹中挖掘出完整的未知生命遗体,推测是未知文明遗迹的守卫,被命名为“尉”,然而由于城市化发展迅猛,“尉”被遗忘三十年左右。
1961年,塔巴沙尔-B发现自动生产能够吸取坍塌液与分解物质的“愚者”(生物机械)。而美国雇佣军入侵古巴失败,随即美国往南越派遣特种部队并高调展示阿波罗计划,然而不管是第一颗人造卫星还是SA-2导弹拦截U-2侦察机,苏联总是先发制人。
第三次柏林危机后不久,苏联就在十月革命阅兵式上打出“愚者”牌,美国不得不放弃阿波罗计划并打算把预算花在遗迹上,然而为时已晚。
1962年,三进制控制总线原型机“叶梅利亚”试验成功,与卡斯特罗会面后,苏联向古巴输送防空导弹、新型战斗机与“愚者”,发生古巴愚者危机,对遗迹技术匮乏的美国则以撤出部署在欧洲的核导弹为条件,让苏联撤出“愚者”,直接导致几年内北欧国家纷纷退出北约。
古巴愚者危机后,东德为防止西德扩张的野心,决定调查“愚者”的技术来源与性能。
之后美国“臭鼬工厂”通过对遗迹机械残骸的逆向工程发展航空航天,以及遗迹开发的多样性,与苏联的直接开发且单一模式不同。
1965年,美国开发出J64航空引擎,运用于SR-71A等军用飞机。
1967年,美国ARPA测试在D-9遗迹发现坍塌液,并用坍塌液轰炸北越。
1969年,美国通过D-51遗迹的船只推进器,升级了驱逐舰与核潜艇。
1971年,塔巴沙尔-B实现“愚者”的稳定化并明确后者正体,“愚者”复制体与“叶梅利亚”改进机组成“梭鱼”正式成为苏联的战略武器。
1972年,越南战争失利与中苏交恶,美国向中国抛出橄榄枝,《中美联合公报》发布,ARPA更名为DARPA(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然而苏联再次在十月革命阅兵式上打出“愚者”牌,32组“梭鱼”公开检阅。
1973年,美国签订《越南和平协议》并撤出军队,曙光女神轰炸机试飞后。次年量产,从加拿大育空省起飞并横跨“铁幕”,于是苏联让北越发动总攻。
1975年,拥有优势兵力与武备的南越政府在北越军队的攻势下垮台,之后美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信息战上。
其中苏联热衷于树式结构的OGAS网络(欧伽斯,全境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并设计基于OGAS网络的梭鱼指挥系统。而美国的方向是分布式结构的ARPA网络,并建设基于ARPA网络的曙光女神自动控制系统。
1978年,美国成功试航新型核潜艇,苏联则在阿富汗战争中使用梭鱼。
1981年,认识到遗迹武器带来的危害的美苏双方签署《遗迹武器限制条约》。
1983年,美苏双方发表《日内瓦公报》,结束长达35年的高强度军备竞赛。
根据1986年马库斯·沃尔夫给出的信息,北约建立在“魔山”的柏林地面站的信息在华约的90wunsch(原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电磁讯号监听中心与第一遗迹调查工作组)面前完全透明。不久90wunsch解散,成员各奔东西,大多数人被联合国招募。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立,部分梭鱼流失于若干加盟国,不过控制总线被俄罗斯政府封存。
1992年,联合国遗迹署成立,“尉”重现计划被提出,一派主张彻底学习并复刻遗迹,另一派主张通过胚胎人类化以了解未知文明的危险性,由于世界格局不稳定,后者占上风。但由于胚胎死亡率高,因此只有两例存活,“黑百合与白蔷薇”观测计划被提出,莉莉与萝丝的代号由此确定下来,然而她们除了新陈代谢比普通人快以外没有其他区别,也没有对遗迹物质产生反应。
根据零散报告,两人参与的作战行动可能与北兰岛事件有关。
同年,反遗迹极端组织“潘多拉”袭击莫斯科与纽约。
20世纪初,遗迹经济泡沫破裂,迫使各国重工企业降低成本以及寻求技术突破。
2012年左右,“尉”重现计划失败,彻底学习并复刻遗迹的呼声变大,原本给予“黑百合与白蔷薇”计划的资金转向“负重者”外力辅助系统,该系统是“强铳兵”作战平台的基础。
二、三战以前
2023年,南极冰盖下的未知文明遗迹被认定为最庞大的遗迹系统,地位大不如前的联合国遗迹署在一部分高端科学家与民间巨额资助下主导挖掘南极遗迹,约纳斯博士与李德明博士共同主持此项目,全员接受抗ELID基因改良。
2030年初,北兰岛事件之后,联合国遗迹署开展收容工作。而欧洲因为难民导致不少案件发生,反难民运动兴盛。
朝鲜半岛也受到坍塌液影响,联合国遗迹署在驻韩美军的配合下建立韩国安全区。然而在驻韩美军的封锁并提出苛刻要求的情况下,孤注一掷的朝鲜军队被迫炮击首尔,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而驻韩美军倒是准备退守日本,还封锁相关消息,第13航空队执行落锤计划。
驻日美军强行介入日本安全区并封锁相关信息(导致绝地求生般的新宿事件)。
当罗克萨特决定带川崎和纱离开日本时,日本自卫队中的叛徒泄露位置,人员稀少的自卫队只好调动第1师团仅存的几辆装甲车镇压暴民团体。
与此同时,俄共(布)在受到坍塌液污染的远东地区活跃并逐渐渗透并发动第二次革命取缔俄联邦。其中,疑似不会衰老的米哈伊尔给予俄共(布)更周全的资料,使得俄共(布)基本接管救灾行动,等到俄联邦政府镇压为时已晚,而泽林斯基在事后组建新内务部(安全局)并依靠手腕清理了不服从的官僚。
在妥善评估黄区的状况后,新苏联政府启动“西伯利亚生命线”工程,目的是在黄区接替人类不间断生产,最终中标的是生产和技术研发联合体-第766生产和技术设备管理局,由前陆军电子工程兵哈维尔·维特金领导的“通用工业机器人”项目组负责。
同年末有盐湖城事件,五角大楼主导隔离墙“长城”以阻挡污染区居民的涌入。
根据实验报告,E.L.I.D.的早期感染者除了轻微幻听、新陈代谢加快等等以外与正常人无异;中期感染者症状加重意识障碍并具备攻击性;晚期感染者完全没有生命特征,不需要依靠视力而感知环境,而且5.56mm北约步枪弹的毁伤效果不理想。
而先天豁免者则对此免疫并能适应污染区,除非暴露在高强度坍塌辐射之下,但如果离开污染区会出现器官衰竭的情况,如川崎和纱(德尔塔三号)。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在佐渡岛附近海域找到待在渔船的罗克萨特的时候,被流弹击伤的川崎和纱已经变成尸体。
2031年,铁血工造成立。
2033年,联合国遗迹署被美国政府强制驱逐后分裂成盗火派(以保护遗迹为条件,给新苏联提供诸如“西伯利亚生命线”等技术支持并渗透到美国内部)与信标派(以赫胥黎爵士为首,邀请权贵与技工前往南极加深从2025年就开始的遗迹开发)。
只是根据赫胥黎爵士在联合国遗迹署日内瓦总部里头的对话,信标派找来的那些权贵,大多不是为了延续人类的未来,就连赫胥黎爵士本人也死于一场南极的政治斗争中。
另外,罗克萨特的死亡有争议,一说是被联邦调查局发现是自杀,一说是因长期在污染区工作,器官衰竭而死。不管如何,后人将罗克萨特当旗帜使。
(第一版设定集)雷柏特通用制造公司率先开发出骨架机器人,两年后完成骨架机器人的实验型号——ALR-50(T),由于成本较高,哈维尔小组改进并推出ALR-50E2(T)与ALR-51C(T),然而由于后者结构复杂,雷柏特决定量产ALR-50E2(T)。
南极的李德明博士为建设反向壁垒与空洞城市建设煞费苦心。
2034年,苏联政府批准哈维尔的ALR-51C(T)骨架机器人的批量生产,并部署在西伯利亚干线铁路附近,该机器人是人形的雏形,但后续没有飞跃性的突破,因为只有苏联与中国才有对污染区再开发的需求,且这种廉价机器人满足需求,而欧美国家则直接放弃污染区。
(第一版设定集,接2033年部分——十五个月后)被雷柏特打入冷宫的ALR-51C(T)被韦杰斯特联合电子制造公司第六开发室技术主任米哈奇低价购入,并重新改进为TD-01,在获得高额利润后与雷柏特合作,让哈维尔与重改的小组改进TD-01,以配合自律AI的开发计划,最后诞生CSD-02(不过由于结构复杂,哈维尔不得不用ALR-52P简化零件数量),一些公司购买其版权。
2035年,北极光事件导致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从地图中消失,并透过波罗的海与亚得里亚海海影响到欧洲本身,导致欧洲失去了霸主地位(北兰岛事件后五年内一直在跟美国争夺大西洋的势力范围),美洲拒绝接收难民。其中德国政府从柏林迁移到法兰克福,殖民主义与保守主义兴盛。
同年,哈维尔在国际军事合作总局的安排下,于乌克兰成立I.O.P.制造公司(第一版设定集是2046年成立,并在美国、乌克兰与中国都有全资子公司)。
从游戏中“裂变链接”与“偏振光”来看,爱沙尼亚也基本上没了,或者说政府失去对污染区的控制,塔林与帕尔迪斯基都沦为废墟与前90wish成员威廉教授的实验基地。
2036年,哈维尔改进的ALR-52P面世,可直接投入污染区无缝对接内部的工业设备。与此同时,苏联决定淘汰螺旋式全地形推进平台,并计划开发新一代有足平台。
2037年,基洛夫机械生产厂、车里雅宾斯克机器厂、下塔吉尔乌拉尔机车厂与鄂木斯克运输机械厂的有足平台通过验收。
不过其他类型的机械倒是有所发展,罗马尼亚铁血工造,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电气的技术在军事领域奠定基础。
2038年,拉美联盟解体,去年德国大选中公开支持拉美联盟的德国社民党无力阻止德国的殖民之路。
2039年,第二次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次年为联合国冲突事件。同年铁血工造在ALR-52P的基础上研制出切割者。
2040年,莱柯与WAVETECH“新闻通讯公司”的格里芬在老酒吧初见,并在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与帕斯卡共事。
同年,联合国遗迹署信标计划启动,大量人口与物资涌入南极基地。
2041年,意大利完全控制利比亚,美国发生推倒隔离墙运动。
(第一版设定集)接受军方委托的斯切贝尔先进科技工业公司在CSD-02基础上加装感应系统(后续人形也使用),型号为CSD-03H。军方开始重视,其中总参谋部的卡特将军异常重视,他让雷柏特与韦杰斯特这两家公司共同投资组建重要行动原型机械制造公司(I.O.P.制造公司),由于军方需求量较大,I.O.P.将部分订单转包给铁血工造。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0-29 03:18回复
    南极人口膨胀到1420万人,李德明博士的立体城市规划学成为必学经典。
    第二版设定集中《魔鬼与野蛮人》提到2045年接纳了960万人,看上去像是人道移除460万人。
    2042年,乌克兰内战,联合国调解失败,铁血工造在乌克兰内战中投入20个初代切割者,但试验中暴露很多问题。次年,在欧盟的干涉与《布加勒斯特协定》下乌克兰分裂,之后加拿大被美国吞并。
    2043年,I.O.P.推出第一代服务型人形“宁芙”,它使用ALR-52P衍生的CSD骨架,旨在针对服务业与养老业,大大地填补劳动力缺口。
    南极的约纳斯博士研制出第一台可控逆向坍塌试验堆。
    2044年,苏军在“第聂伯-44号”演习中对双足、多足机械的山地部队进行极限测试,虽然经验匮乏但给国防部留下深刻印象,计划下一年升级现有的有足机械,然而他们没能完成这件事。
    西德的法兰克福政府进行的共和国宫血案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标志着殖民派与重建派的矛盾升级。不久后东德起义爆发,加快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从拉美联盟解体到乌克兰内战,德国政府一直都在迫害国内的左翼势力。
    东德起义军迅速全歼境内的联邦国防军与联邦警察,并宣布脱离德意志联邦,而当西德联邦国防军推进到勃兰登堡时,发现自己中计,一个国防军装甲旅与两个机步旅被东德起义军完全包围并投降。
    西德只能向欧盟求援,但东德事先向苏联求援,而苏联也因乌克兰分裂想找个报复的理由(再加上西德单方面破坏美苏1983年维持德国的基石只是出师有名)。结果当欧盟军队抵达柏林的时候却发现苏军早已经绕过波兰境内的雷达先人一步。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0-29 14:13
    收起回复
      2025-05-20 20:46:29
      广告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0-29 14: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