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问题,原版的bang!就不是这样的。
众所周知,三国杀源自bang!
三国杀的四种身份:主忠内反,对应bang!的警长、副警长、叛徒、歹徒。
而bang!是有计分规则的,比如八人版的简化规则是:
警方胜,叛徒未单挑:警长+60,副警长+40,歹徒-35,叛徒+0
警方胜,叛徒单挑: 警长+60,副警长+25,歹徒-35,叛徒+30
歹徒胜: 警长-40,副警长-20,歹徒+25,叛徒-20
叛徒胜: 警长+20,副警长-5 ,歹徒-35,叛徒+130
无论结局如何,警长每击毙一个副警长,警长-180,歹徒+45
这一规则下,抽到内奸牌,只要能进主忠内局,至少不输不赢,若是能进主内单挑,就实现了小目标,若是单挑赢了,那是意外之喜。
这种积分规则,与bang!或三国杀暗身份牌的玩法是吻合的。
但是三国杀桌游没有加入计分规则,却采用了这种内奸貌似要隐藏自己身份的玩法,就非常违和。在网杀时,反胜时内奸若存活,甚至能拿一分。
获胜机制的改变,不仅提高了内奸的难度,也降低了主忠的胜率。
在三国杀的胜利条件下,内奸应该及早亮明身份,那么暗身份牌还有什么意义呢?除了削弱一下主的先手优势,以及极少情况下的反串骚操作,剩下的情况就只是误导新手了。
众所周知,三国杀源自bang!
三国杀的四种身份:主忠内反,对应bang!的警长、副警长、叛徒、歹徒。
而bang!是有计分规则的,比如八人版的简化规则是:
警方胜,叛徒未单挑:警长+60,副警长+40,歹徒-35,叛徒+0
警方胜,叛徒单挑: 警长+60,副警长+25,歹徒-35,叛徒+30
歹徒胜: 警长-40,副警长-20,歹徒+25,叛徒-20
叛徒胜: 警长+20,副警长-5 ,歹徒-35,叛徒+130
无论结局如何,警长每击毙一个副警长,警长-180,歹徒+45
这一规则下,抽到内奸牌,只要能进主忠内局,至少不输不赢,若是能进主内单挑,就实现了小目标,若是单挑赢了,那是意外之喜。
这种积分规则,与bang!或三国杀暗身份牌的玩法是吻合的。
但是三国杀桌游没有加入计分规则,却采用了这种内奸貌似要隐藏自己身份的玩法,就非常违和。在网杀时,反胜时内奸若存活,甚至能拿一分。
获胜机制的改变,不仅提高了内奸的难度,也降低了主忠的胜率。
在三国杀的胜利条件下,内奸应该及早亮明身份,那么暗身份牌还有什么意义呢?除了削弱一下主的先手优势,以及极少情况下的反串骚操作,剩下的情况就只是误导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