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26日漏签0天
反相吧 关注:11,867贴子:1,813,081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20回复贴,共1页
<<返回反相吧
>0< 加载中...

极坐标系 下的 牛顿第二定律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K歌之王
  • 声名远扬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在 一个 极坐标系 里, 可以这样 来 描述 牛顿第二定律, 如图, 图中 是一个 极坐标系, 质点 从 A 点 运动到 C 点, 极角 的 变化量 就是 ⊿θ , 极径 的 变化量 ⊿ρ = BC 。 其中 OA = OB, AH 垂直于 OB, AB 间 的 弧 记为 弧AB, AB 间 的 线段 仍然 称为 AB 。

可以这样 来 表达 牛顿第二定律 :
d²ρ / dt² = Fρ / m (1) 式
ρ d²θ / dt² = Fθ / m (2) 式
m 是 质点 的 质量 , Fρ 是 极径方向 的 力, Fθ 是 切线方向 的 力 。
我们说一下 (2) 式 的 推导过程 :
(1) 式 是 质点 在 极径 ρ 方向 的 加速度, 简称 径向加速度, (2) 式 是 切线方向 的 加速度, 简称 切向加速度,
切线方向 就是 与 极径 ρ 正交 的 方向 。
切向运动 总 和 径向运动 正交, 切向位移 总是 和 径向位移 正交, 质点 从 A 运动 到 B, ρ 不变, θ 变, 那么 切线方向 的 路程 s切 = 弧AB, 因为 弧AB 上每个 点 都 和 极径 ρ 正交 。
如果 质点 从 A 运动 到 C, ρ 变, θ 变, 则 弧 AB 只有在 A 点 才和 ρ 正交, 弧 AB 不是 切线方向 的 路程 s切 。
此时, 切线方向 的 路程 s切 需要 通过 积分 求得 :
s切 = ∫ ρ ( t ) dθ (3) 式
ρ = ρ ( t ) 的 时刻 t 的 ρ , dθ 是 时刻 t 的 dθ 。
对 (3) 式 两边 微分,
ds切 = ρ ( t ) dθ
两边除以 dt ,
ds切 / dt = ρ ( t ) dθ / dt
ds切 / dt 就是 切向速度 v切, 即
v切 = ρ ( t ) dθ / dt
两边 对 dt 求导,
dv切 / dt = d ( ρ ( t ) dθ / dt ) / dt
dv切 / dt 就是 切向加速度 a切, 即
a切 = d ( ρ ( t ) dθ / dt ) / dt
因为 现在是 在 计算 切向变量, 所以 径向变量 可以看作 常量 (这是 神马 逻辑 ?) , 所以 ρ ( t ) 可以 提到 微分符号 外面 来, 于是,
a切 = ρ ( t ) * d ( dθ / dt ) / dt
a切 = ρ ( t ) * d²θ / dt²
因为 ρ = ρ ( t ) , ρ ( t ) 可以 写成 ρ , 于是,
a切 = ρ * d²θ / dt²
即
a切 = ρ d²θ / dt²
根据 牛顿第二定律 a切 = Fθ / m , 于是,
Fθ / m = ρ d²θ / dt²
ρ d²θ / dt² = Fθ / m 此即 (2) 式
以上 推导 称为 推导 1 。
其实 还可以用 微元法 或者说 微分 的 方法 来 推导, 称为 推导 2 :
设 质点 从 A 运动 到 C, 在 时刻 t 时 位于 A 。 虽然 质点 从 A 运动 到 C, ρ 在 变化, 但是 当 ⊿θ -> 0 时, ⊿ρ -> 0, 弧AB -> 0 , 此时 的 弧AB 可以 认为 和 OA 正交, OA 即 时刻 t 时 的 ρ ,
所以 可以 用 弧AB -> 0 来 表示 时刻 t 时 的 切向路程 s切, 于是, t 时 的 切向速度 v切 = s切 / ⊿t = 弧AB / ⊿t , 弧AB -> 0 , ⊿t -> 0 。
又因为 弧AB -> 0 = OA * ⊿θ = ρ * ⊿θ , ⊿θ -> 0 ,于是,
v切 = ρ * ⊿θ / ⊿t , ⊿θ -> 0 , ⊿t -> 0
写成 微分 的 形式 就是
v切 = ρ * dθ / dt
注意, 推导 1 中 的 “现在是 在 计算 切向变量, 所以 径向变量 可以看作 常量” 这个 原则 在 这里 仍然 适用, 因为 对于 dt, ρ 是 有 dρ 的, 如果 在 计算 切向 速度 加速度 的 时候 再把 dρ 计算进来, 那就 …… 没完没了 了 。
从这里, 可以看出, 数学家 很多时候 也是 依靠 直观 直觉 的 , 只不过 这些 不会 写在 论文 传记 教科书 里 。
不然的话, 请给出 为什么 此处 计算 v切 a切 不算入 dρ ,或者说 把 ρ 当作 常量 的 证明 。
我估计 对 这个 问题 较真 会 引发 第四次数学危机 …… ~
书归正传, 对 v切 求导 就是 加速度 a切, 即
a切 = ( v切 ) ′ = d ( ρ * dθ / dt ) / dt = ρ * d ( dθ / dt ) / dt = ρ d²θ / dt² , 当然, 这里把 ρ 从 微分符号 里 提出来, 又用了一次 “现在是 在 计算 切向变量, 所以 径向变量 可以看作 常量” 原则 。
于是,
a切 = ρ d²θ / dt² 此亦 (2) 式
大家可能会说 推导 1 其实 也是 以 推导 2 为 前提 的 , 这样的话, 推导 1 是 无意义 的 循环论证 …… 随便, 你们 爱怎么想 就 怎么想 吧 ,哈哈 。
为什么 要 研究 极坐标系 下的 牛顿第二定律 ? 一个 直接的 需求 是 天体力学 里的 一体 二体 问题 。
一体 问题 就是 一个 行星 围绕 一个 恒星 公转, 恒星 不受 行星 的 引力 影响 。 恒星 不受 行星 的 引力 影响 是 一种 理想状况, 所以 一体问题 又称为 理想公转问题 。
二体 问题 和 一体 问题 的 区别 是 两个 天体 均受到 对方 引力 的 影响 。
见 《人造卫星轨道 和 天体轨道 原理》 http://tieba.baidu.com/p/6348165470 。
在 《人造卫星轨道 和 天体轨道 原理》 中 提出了 一体 问题 在 直角坐标系 下 的 微分方程组, 由 x 坐标 和 y 坐标 的 2 个 方程 组成,
因为 两个 方程 之间 互相关联, 所以 方程组 难于求解 。
但是 用 极坐标系 的 话, 以 恒星 为 原点, 行星 受到 的 引力 F 永远 在 极径 方向, 这样 行星 的 运动规律 表达为 牛顿第二定律 只需要 一个 方程 :
d²ρ / dt² = - F / m , m 为 行星质量
根据 万有引力公式, F = G M m / ρ² , M 为 恒星质量 , 代入 方程,
d²ρ / dt² = - G M / ρ² (4) 式
这就是 极坐标系 下 的 一体问题 的 微分方程, 在 极坐标系 是 牛顿第二定律 用 一个 方程 就可以 表达 出来, 一个 方程 比 方程组 易于 求解 。
因为 行星 可能有 初速度, 初速度 可能 包含 径向 和 切向 分量, 切向速度 会 让 θ 发生变化, 当 θ 改变 时, 行星速度 的 径向分量 和 切向分量 会 随之改变,
在 没有 力 作用 的 情况下, 当 θ 改变 时, 行星速度 的 径向分量 和 切向分量 会 随之改变,
也就是说, 径向速度 的 加速度 除了 由 径向 的 引力 F 引起 外, 还 包含 由 θ 变化 引起 的 成分, θ 变化 的 原因 是 行星 的 速度 包含 切向分量 , 行星 的 速度 包含 切向分量 的 原因 是 行星 的 初速度 包含 切向分量 , 因为 如果 初速度 没有 切向分量, 则 行星 只会 在 径向 上 运动, 不会 产生 切向速度 。
所以, 还需要在 (4) 式 中 加入 θ 变化 引起 的 径向加速度 。
设 行星速度 为 v, 径向分量 为 v径, 切向分量 为 v切, θ 变化 引起 的 径向加速度 为 a_ρθ ,
设 θ 变化 引起 的 径向速度 变化 为 ⊿ v_θ引起 , 微分 为 dv径_θ引起 , 则 :
dv径_θ引起 = v切 因 θ 变化 产生的 径向增量 + v径 因 θ 变化 产生的 径向增量
v切 因 θ 变化 产生的 径向增量 = v切 sin dθ
v径 因 θ 变化 产生的 径向增量 = v径 cos dθ - v径
dv径_θ引起 = v切 sin dθ + v径 cos dθ - v径
因为
v切 = ρ dθ / dt
v径 = dρ / dt
所以,
dv径_θ引起 = ρ dθ / dt sin dθ + dρ / dt cos dθ - dρ / dt
两边 除以 dt,
dv径_θ引起 / dt = ( ρ dθ / dt sin dθ + dρ / dt cos dθ - dρ / dt ) / dt,
dv径_θ引起 / dt 就是 θ 变化 引起 的 径向加速度 a_ρθ ,
即 a_ρθ = ( ρ dθ / dt sin dθ + dρ / dt cos dθ - dρ / dt ) / dt 。
行星 在 径向 总的 加速度 aρ 等于 引力 引起 的 径向加速度 a_引 加上 θ 变化 引起 的 径向加速度 a_ρθ 。 即 :
aρ = d²ρ / dt²
a_引 = - G M / ρ²
a_ρθ = ( ρ dθ / dt sin dθ + dρ / dt cos dθ - dρ / dt ) / dt
aρ = a_引 + a_ρθ
d²ρ / dt² = - G M / ρ² + ( ρ dθ / dt sin dθ + dρ / dt cos dθ - dρ / dt ) / dt (5) 式
(5) 式 就是 在 (4) 式 中 加上了 a_ρθ , (5) 式 就是 一体问题 在 极坐标系 下 的 微分方程 。
这个 微分方程 怎么解 ? 不知道 。 好处 是 把 ρ , θ 放到了 一个 方程 里, 避免了 方程组 。
这个 方程 的 解 是 ρ , θ 和 t 的 函数关系, 记为 f ( ρ , θ ) = t , 以 t 为 自变量 的 函数图像 应该是一个 椭圆 。
即 一体问题 行星 公转 的 轨道 是一个 椭圆, 椭圆形状 和 位置 由 恒星质量 、行星质量 、行星 初始位置 初始速度 决定 。
解微分方程 的 过程中 会 进行 积分, 积分 会 产生 积分常数, 行星 初始位置 初始速度 就 体现 在 积分常数, 积分常数 的 具体数值 由 行星 初始位置 初始速度 决定 。
二体问题 可以通过 约化质量 转化为 一体问题, 所以 也可以用 极坐标系 求解, 但 这样得到的 解 仍然 是 不完备 的, 因为 这样的解 只描述了 一个 质点 相对于 另一个 质点 的 运动状况, 没有 描述 两个质点 在 第三方参照系 中 的 运动状况 。


  • 扫除害人虫
  • 默默无闻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顶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2025-08-26 09:01: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沧海论道
  • 赫赫有名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最近在考虑,能不能证明加速度也存在数值的极限?
K王帮琢磨琢磨吧


  • K歌之王
  • 声名远扬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回复 3 楼 @沧海论道 , 证明 加速度 的 极限 这 似乎 不用 从 数学 上证明,从 逻辑 上 可以证明 。
这方面 , @数学与自然 大学帝 很有 发言 内容, 他 的 共量子论 大概已经 计算出了 太阳系 内 的 速度 (加速度) 极限 是多少了 …… 嘻嘻嘻嘻 。
一年前, @aa954011705 老师 也跟 我 提过 “物体 的 速度 是否有 上限” 的 问题 。
@物空必能 先生 的 “绝对空间” 理论 虽然 是 不厌其烦 的 说教, 但 想来也有 可取之处 的 。


  • K歌之王
  • 声名远扬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回复 4 楼 @沧海论道 ,
这个问题 先 留个 悬念 , 以后 我会 在 《K 量子论 • 导论》 里 说明 。
joywee 兄 的 高维复空间(纤维丛) 理论 和 @黎耀天 的 以太论 看起来有些 相似,
我想 高维复空间 作为一个 理论工具 是 可以的, 但 自然界 的 空间 不一定 是 这样的 。
这两年, 我看 黎耀天 的 以太 好像 涉及 光本质 和 原子构造 比较多, 引力 方面 我似乎没注意到 。
joywee 的 高维复空间 纤维丛 主要是 从 复空间 -> 空间 -> 引力场 -> 引力 来 阐述 引力,又 反过来 揭示 空间本质 的 吧 。
joywee 在 4 楼 回复 “但是,反过来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不考虑真空磁导率对光速的影响,无穷大的加速度为毛不能产生无穷大的速度呢??”
这里, “真空磁导率对光速的影响” 的 意思 我还不是 太明白, 但 这 让我 想起了 一个 想法, 过两天 发帖 说明 。


  • 数学与自然
  • 富有名气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你这一天弄出几个理论,牛顿都被你给气活过来了!


  • 数学与自然
  • 富有名气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只是不少推导和结论,还要重新推敲。有些也记不清楚了,毕竟36年之前的事情……


  • K歌之王
  • 声名远扬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 楼 推导的 微分方程 (5) 式, 用于 计算机 step by step 模拟可以, 但在 数学 和 数学公式 上, 是 有错误 的, 错在哪里 ? 错在哪里, 小朋友们, 你们 看得出来吗 ?
很长一段时间以前, 我想着想着, 就发现了 这个 错误, 现在把 帖子 顶上来, 也是 让 @ 血源萌新☜ 看看 我的 数学水平 、物理水平 、科学水平 、科学思想 、奇思妙想 。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20回复贴,共1页
<<返回反相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