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虫部落吧 关注:20,547贴子:743,182
  • 13回复贴,共1

竹屑在五角大兜虫饲养中的应用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五角大兜虫(学名Eupatorus gracilicornis)又名细角尤犀金龟,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在我国的云南和广西也有分布。在人工饲养时,兜虫的幼虫多用发酵木屑作为饲料。发酵木屑以栎树的木屑作为主要原料,加入各种添加剂和EM菌进行发酵而成。有很多饲养者用发酵木屑也成功养活了五角大兜虫。但是五角大兜虫和独角仙等其他兜虫不同,人工饲养的幼虫羽化后体型往往比较小,不如野外采集的个体大,而在野外采集时发现五角大兜虫多生活在竹林中,所以推测五角大兜虫的幼虫可能以竹林下的腐殖土为食。那么,五角大兜虫幼虫的食物来源就可能是竹子,而不是栎树。日本曾有用发酵竹屑饲养五角大兜虫幼虫的先例,但也有玩认为竹屑无用。既然众说纷纭,于是我就打算自己来做一做实验,比较实践出真知。


IP属地:中国香港1楼2019-02-17 15:08回复
    实验设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市面上使用较多的“虫林秘语”牌发酵木屑,而实验组则使用50%体积的“虫林秘语”发酵木屑+50%的自制发酵竹屑。自制发酵竹屑的配料见下表。

    生竹屑是从淘宝购买的,是竹制品厂的废料,原料为楠竹。发酵则使用淘宝购买的农富康EM菌。发酵从2017年1月30日开始,刚开始发酵的竹屑产生明显的臭味,其后臭味逐渐减轻。发酵过程中室温22℃,木屑中温度最高40℃,每天翻动一次,到3月27日发酵完成,把发酵竹屑晒干保存。使用饲料时发酵木屑和发酵竹屑用法相同,都是加入占干木屑或干竹屑体积25%的水。


    IP属地:中国香港4楼2019-02-17 15:31
    回复
      2025-05-17 12:52:41
      广告
      2017年5月,从淘宝购买了一只产自广西来宾的野生五角大兜雌虫作为实验样本。
      如图,产房布置采用一半纯木屑(深色),一半50%木屑+50%竹屑(浅色),木屑深15cm。

      5月29日下产房,产房是46.5厘米×32.5厘米×26.5厘米的塑料收纳箱,成虫饲料是蛋白果冻和香蕉同时使用,温度24℃。7月4日把产房里的饲料倒出来,寻找产下的卵。发现母虫在50%木屑+50%竹屑一侧产卵23枚,而在100%木屑一侧只产卵11枚。说明母虫更喜欢在50%木屑+50%竹屑的环境中产卵,母虫的选择可能表示竹屑是更适合幼虫的食物。当然因为只用了一只母虫,两边的产卵量差异也可能只是偶然。下面我们进行幼虫饲养实验。


      IP属地:中国香港5楼2019-02-17 15:37
      收起回复
        7月4日开产房时有2个卵刚刚孵化出了幼虫,把剩下的32枚卵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6枚。为了消除出生先后顺序对幼虫生长的影响,每一组都包括先产下的卵(球形)和后产下的卵(椭球形)。把每一个卵放到一个1升体积的塑料饲养盒里,里面装满饲料。实验组的饲料是50%木屑+50%的竹屑,对照组是100%的木屑,饲养温度都是22℃。到2017年12月31日打开饲养盒,给幼虫称重并更换饲料(饲料类型保持不变),同时因为幼虫已经长大了很多,所以换到3.5升的塑料饲养盒里饲养。2018年5月1日再次打开饲养盒给有虫称重并且更换饲料(饲料类型保持不变)。第一次称重时发现实验组有16条幼虫存活,对照组有15条幼虫存活,说明两组的孵化率和存活率接近。称重结果如下图。

        可见在两个阶段,无论最小体重、平均体重还是最大体重,用50%木屑+50%竹屑饲养的幼虫都比100%木屑饲养的幼虫更大。不过100%木屑饲养的最小幼虫在5个月的时间内体重只增加了0.1克,说明是发育不良的个例,不具有代表性。而且在2017年12月31日的时候两组平均体重和最大体重的差异比较大,但是到2018年5月1日的时候差距就比较小了。我们再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大学生物统计课程内容)。第一次称重的时候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t=2.28, P=0.03),但第二次称重则没有显著差异(t=0.82, P=0.42),和直观感觉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前期添加了竹屑似乎能加速幼虫生长,但是到了后期似乎又和纯木屑没有多大差别。当然还有可能是分组的时候卵的年龄不均匀。因为我们知道幼虫的体重变化曲线是先快速增长,然后趋于稳定,到蛹化前略有下降,所以实验组体重大可能只是因为年龄大,到中后期就被追平了。不管怎样,用50%竹屑代替木屑至少没有让幼虫发育不良,而且考虑到可能是我自制发酵的工艺不好,导致竹屑质量有待提升,并不是说用竹子本身有问题,毕竟我一个发酵新手的产品是不可能和虫林秘语相提并论的。


        IP属地:中国香港7楼2019-02-17 16:04
        回复
          因为吃不准本饲养条件下五角大兜虫的幼虫期到底有多长,后面就没有再系统的称重。在2018年10月的时候隔着饲养盒发现有幼虫变成了蛹,2018年12月9日的时候发现第一只成虫以及羽化了。到2019年2月10日,我实在憋不住检查了一些,结果是对照组15只中有1只前蛹,1只羽化;实验组16只中有1只死亡,4只前蛹,1只蛹,2只羽化。看来用了一半竹屑的确实是成熟的早,仍然是那个问题,到底是吃了竹屑还是发育快,还是分组的时候年龄不均匀,不好说。


          IP属地:中国香港8楼2019-02-17 16:13
          回复
            目前的实验进展就到这里,实验组目前最大的一只成虫体长超过75mm,达到了中角水平。考虑到大量个体已经进入发育的后期,我把饲养的温度降到了17℃,模拟野外的冬季。在野外广西来宾这个产地成虫虫季很固定的在每年5月,但是人工饲养恒温条件下羽化时间的差异居然这么大。模拟野外的冬季,所以这个人工降温其实也未必合理。精确的成虫体长测量会在所以实验样本都羽化后进行,因为考虑到五角大兜虫的角形,活虫测体长是比较难的。然后再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看看到底哪边养出的虫更大,毕竟养出大个体成虫才是养虫的主要目标。

            现在至少能说明竹屑能吃,而且即使是新手自制的发酵竹屑吃的效果也不算差。但是压力还是有的,因为在2月10日检查的时候挑了一只大个体的对照组幼虫,体重居然有62.6g,在同腹兄弟姐妹已经有羽化的时期,它还有这样的大体重是挺惊人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IP属地:中国香港11楼2019-02-17 16:37
            收起回复
              当然啦,不管最后的结果怎么样,都并不是说用木屑就不能养出大个体的五角大兜,因为已经有人用木屑养出了很大的五角大兜。我只是想验证在排除了温度、发酵工艺等其他因素的条件下,竹屑是不是比木屑更容易养出大个体,注意是“更容易养出大个体”,而不是“能或不能养出大个体”。
              神马大兜也是一个例子,我就用虫林秘语养出了这个不算小的个体。神马大兜幼虫在野外吃什么我不知道,但肯定不是栎木,因为非洲没有栎木。虽然用栎木也能养出大个体,但我认为如果用和野外更接近的食材,或许更容易养出大个体。神马我养过的数量太少,也就不多好说什么了。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9-02-18 01:56
              回复
                两年半了,还有接近一半没羽化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19-11-16 21:41
                收起回复
                  2025-05-17 12:46:41
                  广告
                  至2019年12月,终于所有成活的五角大兜都羽化并出蛰伏了,历时两年半,考虑到恒温饲养冬季比野外温度高,野外的世代周期可能为三年?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78楼2019-12-23 12:50
                  回复
                    先把这个帖子挖出来,等下个月我会把成虫的数据统计出来,有始有终。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19-12-23 12:51
                    收起回复
                      大家好,在托更了两年多之后,我终于回来了,首先给大家赔个不是。
                      不过当年的数据都还在。那么我最近就把这个帖子更完,还是要做到有始有终。


                      IP属地:中国香港120楼2022-08-13 22:43
                      回复
                        前面说到,母虫2017年5月29日下产,2017年7月5日将卵分装,然后幼虫期于2017年12月31日和2018年5月1日进行两次全员称重,两次称重结果来看,实验组(50%自制发酵竹屑+50%虫林密语)和对照组(100%虫林密语)的效果并没有显著差异。
                        其后,因为担心影响幼虫发育,没有再全体称重,蛹化和羽化也都是再自然蛹室进行,仅有个别开了天窗以便观察。

                        2019年8月26日,一只雄性五角大兜的蛹,此时距离卵已经超过2年3个月。


                        IP属地:中国香港121楼2022-08-13 23:08
                        回复
                          至2019年12月,产卵后2年半,观察多数成虫已经羽化并蛰伏中。因为饲育的积温高于原产地野外,因此发育速度不可能比野外慢,所以再次推测广西五角大兜的时代周期是3年。当然,饲育中也发现不足2年即可羽化的个体。
                          下面进行统计,首先是成活率,实验组成功活到羽化的比例是11/16(68.75%),对照组成活是13/16(81.25%)。
                          然后是羽化时收翅失败率,再成活个体中,实验组收翅失败率是4/11(36.36%),对照组是2/13(15.38%)。
                          那么,最后成功羽化并且无瑕疵的比例,实验组(50%自制发酵木屑+50%虫林密语)是43.75%,对照组(100%虫林密语)是68.75%。因此从安全性来说,添加自制发酵竹屑后是不如单独使用虫林密语的。原因可能是自制发酵竹屑的营养成分不如虫林密语,导致幼虫体质较弱;此外,本实验中竹屑的颗粒较大且粗糙,可能使蛹室壁不够光滑坚固,增大了羽化时收翅失败的风险。


                          IP属地:中国香港123楼2022-08-13 23:29
                          收起回复
                            在此声明,此饲育实验开始于2017年,终止于2019年,彼时五角大兜并未列入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2021年2月5日,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公布,细角尤犀金龟,即五角大兜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请勿擅自捕捉、饲养。


                            IP属地:中国香港124楼2022-08-13 23: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