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喝粥的瓶子吧 关注:37贴子:2,059

读书笔记——《战争与和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作:列夫·托尔斯泰
翻译:刘辽逸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11-30 16:09回复
    之前看过一部分高植译本,和这个版本比起来有些许不同。导致现在看着有点不习惯。
    1.高植译版保留了原文大量的法语,但是刘是用斜体字加以区分(之前明明记得他也是采用法语来着,可能是版本缘故)。我个人还是更倾向于保留法语原文的,毕竟还原原著嘛
    2.就人名翻译而言,高植是安德来·保尔康斯基。刘辽逸是安德烈·博尔孔斯基。(真的感觉这俩译版特别是姓 中文发音很不一样啊!怎么能够是从同一个名字翻译过来的啊),现在特别是看到那个姓,一时半会有点反应不过来是安德烈...
    3.感觉刘辽逸翻译的更有感觉,或者说更接近中文的表达习惯。情感更容易被调动。高植的感觉有些怪怪的。
    4.四册本都有插图,人民出版社真的很用心啊,插图真的很接近原著,画面很细致,看前言说是请俄国画家画的。
    之前高植译本是长江出版社,插图简直...不好说……
    总之这次买刘辽逸译 人民出版社的《战争与和平》还是很满意的。(不过有个小瑕疵啊,第一本左上角有个窝...一向有强迫症的我真的很不自在啊,努力不去注意吧)
    顺便吐槽一下,人民文学出版社封面上印的托尔斯泰变...丑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8-11-30 16:34
    收起回复
      2025-05-13 07:30:39
      广告
      我发现这个版本有所删减...之前在网上看到说刘辽逸的只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精华版,当时的确担心有所删减,后来听说不是删减版,就放心买了,结果还是删减过的,虽然删减的幅度很小,但还是删了啊,总觉不自在。都说高植译版最精确,但是翻译腔很重,并且因为年代已久,说话表达习惯也和现在不一样,现在看着会觉生涩难懂。我一直觉得自己语文素养还可以,的确看得懂,但就觉怪怪的。
      而且高植译版还付事件表,并加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刘的版本并没有。
      果然每个版本都有优劣。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8-12-01 18:45
      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8-12-30 19:19
        回复(2)
          这本书都看了大半年了,竟然还没看完....才看到三...真是佩服我的速度。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9-07-06 11:37
          回复
            托尔斯泰的思想,现在倒是可以理解很多了。这一点还得感谢我的母亲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9-07-06 11:38
            回复
              看老公爵死的时候哭了,虐心。而且感觉和寻常看电视小说之类被虐到的感觉很不同,这种感觉,是深沉,悲伤,无奈,遗憾的杂糅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9-07-06 11:40
              回复
                不知道为什么托尔斯泰要将安德烈的结局这样安排。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9-07-06 11:41
                回复
                  2025-05-13 07:24:39
                  广告
                  喜马拉雅听里面的听书挺不错的,听到娜塔莎抛弃了安德烈,后来两人决裂的时候还是很伤心。
                  听书适合把书看了一遍之后,这样才更有感觉。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0-03-16 21:17
                  回复
                    虽说他是个好人,但是违背父亲的意愿是不会幸福的...
                    我认同这句话。婚姻到底是比爱情复杂的,两人相爱,但可能并不适合结婚。到底是要参考父母的意见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0-03-16 21:21
                    回复
                      实在是想不到再拿起这本书竟是隔了这么久。前些日子忙,后来忙好了就不想看这些要动脑筋的东西了,今天才又拿起来读。感觉获益匪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8-21 12:12
                      回复
                        在喜马拉雅找到了听书,配合我的纸质书看真的很棒。别有韵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8-21 12:12
                        回复
                          关于人民群众,托尔斯泰一方面认可他们在推进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又认为他们具有盲目性,不善思考,易被鼓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甚至残忍的行为。我觉得他的观点很对。因为不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所发生的事情,还是近几年网络上所发生的事,都证实了群众的愚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8-21 12:18
                          回复
                            在个人财产和收留带走伤员之间做出选择,无疑是困难的。几年之前我并不觉得这个抉择有多么困难,然而现在看,这个抉择的确难。以前我觉得在大义和个人利益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大义是多么容易,现在被生活磨平棱角,终于明白这种选择的艰难。罗斯托夫家在争吵之后,仍然决定抛弃财产而带走伤员,这一过程真实而又动人。在现实之中,在面临这种抉择之时,谁也不会毫不犹豫,这种犹豫提现了人性本来的自私,可也让罗斯托夫家最后的选择更动人心。
                            我一直觉得正是因为罗斯托夫家对伤员的收留和帮助,才让安德烈公爵和娜塔莎有了再次相见的机会,才让他们两个有机会敞开心扉,用他们新体会到的爱去爱彼此,才让娜塔莎有机会去赎罪。托尔斯泰的这一安排十分巧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8-21 12:26
                            回复
                              2025-05-13 07:18:39
                              广告
                              安德烈是在敌后作为后备军,被敌方扔来的炸弹炸伤致死。这种死法和现在的抗日剧以及各种剧都不一样。他并不是在战场上和敌人厮杀致死,也不是为了掩护战友致死,他就是作为后备军,连敌军都没看到,战场都没有上,就被炸弹炸伤致死。并不轰轰烈烈,并不惊天地泣鬼神,死的也没有任何英雄色彩,就是这样平淡地因为这样一个理由死去了。
                              作为主角之一的安德烈因为这样的理由去世,我觉得托尔斯泰是要表达一些什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08-21 12: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