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7,089贴子:87,769,477

事关宇宙深层机密,你绝对意想不到的惊世《道德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要说起千古以来,影响最大且又最为奇怪的一本书,非《道德经》莫属。
世上的奇书怪文倒是有不少,可要论影响力,《道德经》无疑是世界第一!百度百科说,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可是众所周知,《圣经》的普及是被宗教强推出来的,而《道德经》的普及,纯凭其自身的神奇。


IP属地:山东1楼2018-09-04 10:04回复
    这本书奇在什么地方呢?奇在这是一本无法被读懂的书。
    可以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种对道德经的解释,包括那些对道德经各种恍然大悟的人,也只是自己觉得明白了,难以获取学界和公众的普遍认可,别的不说,光是头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在北宋之前主流观点就多达三种,如今又从古墓中挖出来了“非恒道”,那说法就更多了。
    有人会问,这么难懂的一本书,为什么会广泛地传播呢,这就是道德经的第二个神奇之处,从这本书中随意摘取只言片语,似乎都大有深意,越琢磨越不简单,妙在似悟非悟、若明若晦间那一刻意动,胜在恍然豁然、慰然超然间那一丝玄通,可离俗也,可安志,可达心也,可自成……
    这真怪了,这些经文字句难道是什么咒语吗?


    IP属地:山东2楼2018-09-04 10:06
    回复(5)
      那绝不是什么咒语,反而是非常朴拙的字句,可经文为什么如此难懂呢?
      略一分析,发现其中很多话说的似非而是,似是而非,以及种种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打破常识、超出常规,违背常理,难怪叫做“非常道”,简直和量子物理有一拼,尽管如此,它却和量子物理一样,都有着很大的实用性,奇也怪也!
      那么,这本奇书就永远无解了吗?非也!
      别忘了有这么一句话:“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们之所以不识奇书真面目,或许是因为思维迷失在了经句之中?如果跳出经句本身,能不能来个“外其书”而“书明”呢?
      用“外其书”的视角重读道德经,结果还没等“明书”呢,道德经却表现出了更为不可思异之处!说出来可能都没人相信:全篇五千多个字中——
      没有提到任何时间!
      没有提到任何地点!
      没有提到任何人名!
      没有提到任何事件!
      此外,全篇之中没有任何地方明确引用过任何人的任何一句话!
      不信吗?可以逐字逐句去查,那些字儿就明摆着呢,甭管古本今本、甲本乙本道德经,看看就知道了。


      IP属地:山东3楼2018-09-04 10:07
      收起回复
        怎么会这样呢?远自苏美尔、古埃及、古希腊乃至中国甲骨文之残篇,后至儒、释、耶、回、马列哲学之经典,直至今天的各种书刊报纸、论文作文之诸篇,哪有这么写文章的?
        大家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吗?意思就是,这本书不带有任何时代印迹!
        注:此篇为欧阳米果原创文章,本名《非常论道》,原发于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宇宙天机详情,请百度欧阳米果新浪博客。


        IP属地:山东5楼2018-09-04 10:09
        收起回复

          人们通常认为道教与道德经是一脉相传的,可实际不然,早期的道教如天师道、太平道刚出现的时候,与道德经的关系……怎么说呢?有点像洪秀全的拜上帝教与西方圣经的关系,属于借壳上市,正如洪秀全没有受过正规教会教育一样,张陵、张角这些创教人士,也不是老子的正统弟子,为啥?因为先秦时期如老子、庄子这些与道德经有关系的人,都没有让人们熟知亲传弟子。
          这也很好理解,人家喜欢无为和“不言之教”,怎么能热心搞教育呢?(就冲这点,真不明白道德经是怎么传下来的)所以,早期道教只是挂靠了一下道德经,并不是一脉师传下来的,而且那些人创教之后从事的事业和拜上帝教也差不多,不是造反就是割据,这和《道德经》中讲的为人处世原则就更挨不上了。
          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太平道的张角造反和天师道的张鲁割据都失败了,除了一部分人继续琢磨造反之外,众多道士开始了潜心修行的生活,钻研道的应用,这才促进了道术的大发展。
          关于这些,相关文字和史实都非常清楚,咱想不信都不行啊。


          IP属地:山东17楼2018-09-04 16:53
          收起回复
            大家想啊,道德经和后来的道教都没什么关系了,它还能和其他学说有交集吗?更不可能,道德经除了在写法上超离时代之外,还有更为离奇的地方:“道”这种思想,似乎是非常突兀地出现在人间的!
            传统上,我们都认为道德经是从周易思想中引申出来的,其实不然。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传》(即彖tuan传、象传、系辞传等)成书于战国时代,比道德经出现的年代晚,这就不考虑了,那么《易经》……不知道大家读过单纯的《易经》没有,在这里先引用一段,比如这个:
            乾卦(乾为天)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IP属地:山东31楼2018-09-04 21:44
            收起回复
              大家看到了吧?单纯的《易经》只写了各种卦,每卦一篇,都是干巴巴的卦辞和爻辞,再回头看一下道德经,很容易发现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紧密联系,因为《易经》之中从来没提过道德经中的“道”!甚至连阴阳的概念也没有。
              哦,也别说,《易经》中还真用过“道”这个字,比如《小畜》卦中的“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履》卦中的“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可是这些“道”字指的是道路,与道德经中说的“道”,完全是两个概念。


              IP属地:山东32楼2018-09-04 21:45
              收起回复
                道德经中说了两种道,一种是“先天地生”,然后又生了一二三的那个道,此道相当于“造物道”和“管理道”,包含各种根本规律,叫做天之道,简称天道;另一种是“大道废”那句中的道,此道指的是人间的行事原则、道法道义等,叫做人间之道,因为负责“造物与管理”的天道是不可能废的。
                但不论是哪种道,都与易经中说的“道”不是一个意思,或者说,易经中的“道”、卦辞、爻辞,仅能与道德经中的人间之道靠点边吧。
                关于天道思想的来历,道德经中是明明白白地交了底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IP属地:山东39楼2018-09-05 08:36
                回复
                  从“不知其名”、“强字”、“强为”等用语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天道思想并不是从以前传承中来的,否则直接用原来的概念和名称就行了,还需要用强吗?之所以要用强,正因为从前根本没有,又不知如何表达才合适,很勉强地现给起了个名:就叫“道”(天道)吧,由此可见,天道这种事物从命名到概念定义,是原创首发于道德经的,别无分号。


                  IP属地:山东40楼2018-09-05 08:37
                  回复
                    就凭这一条,说什么道德经的思想来自于古文《金人铭》,显然是不对的,因为《金人铭》中的一句话让它现了原形:“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句话道德经中也有,那么,谁引用了谁的?关键在于搞清楚“天道”这个词!
                    我们可以想象在道德经之前有天帝、天神这类概念,还有盘古开天,伏羲女娲创世等神话,哪来的天道一说?天之大道,是道德经中给“混成之物、天地之母”现起的一个名啊,而且费了那么大的劲都没把天道给说明白,若在更早的时候冒出来天道这个词,麻烦给解释一下,这是个啥?
                    如果《金人铭》中的天道不用道德经的解释,那又是什么意思?还能是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的青藏铁路(天路)?


                    IP属地:山东41楼2018-09-05 10:18
                    回复
                      这应是一个判断标准了,也就是说,凡是在文中提过天道这个词或是相关概念的,必然晚于道德经。《尚书·汤诰》中有“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一句,以商汤的名义说了“天道”,后来被证明这是伪古文《尚书》,真古文存于《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中,那里面说的是“不道”,而不是“天道”。
                      所以说,“道”这种思想,出现的非常突然,并不是从《易经》等典籍中发源或引申而来的。


                      IP属地:山东42楼2018-09-05 19:31
                      回复(1)
                        发文章多次被吞楼,不知何因。


                        IP属地:山东48楼2018-09-06 09:12
                        回复

                          发一张图试试。


                          IP属地:山东52楼2018-09-06 17:24
                          回复
                            如果非要说起道德经与易经的关系,那就在于道德经很好地诠释了易经的“易”字。《易经》里“易”的含义有三个:变易、简易、不易。
                            对于“不易”,一句“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足以概括,可是对“变易”的说明,就有些绕脑子了,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不学点辩证法,还不太好理解这些从参照中来的变易,道德经可能想说:道的存在是绝对的,而道的表现是却相对的。由于总在变化,这才有了经中那些似非而是、正话反说的现象,什么大音希声啦,什么上德不德啦,照这意思,越是上德就越像流氓?(看来咱也有希望成为上德啊)


                            IP属地:山东55楼2018-09-07 02:17
                            收起回复
                              “变易”绕点脑子也就罢了,可对“简易”的说法就让人莫明其妙了,怎么个简易法呢?按道德经里说的,个人最好简易到婴儿状态(无知无欲,致柔如婴儿),社会应该简易到原始共产主义状态(绝圣弃智、小国寡民,回到“结绳以用之”时代),难道为了追求简易,就要反文明、反进步?我们个人都最好别成长了?
                              更为奇怪的是,其中圣人之治竟然是“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莫非这位圣人是个饲养员?也别说,凡是养在圈里的,个个都是“少思寡欲,绝学无忧”的模范。如此说来,我们大力提倡普及义务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还不对了?


                              IP属地:山东56楼2018-09-07 07:4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