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吧 关注:774贴子:5,225

回复: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但作里中不可少之人,便为於世有济;
必使身後有可传之事,方为此生不虚。


143楼2018-11-02 00:02
回复
    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
    为人全无好处,欲邀福庆,从何得来?


    144楼2018-11-02 00:03
    回复
      2025-08-21 01:09: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
      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所行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党仰望之人。


      145楼2018-11-02 00:03
      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147楼2018-11-02 00:04
        回复
          天地无穷期,光阴则有穷期,去一日,便少一日;
          富贵有定数,学问则无定数,求一分,便得一分。


          148楼2018-11-02 00:05
          回复
            天虽好生,亦难救求死之人;
            人能造福,即可邀悔祸之天。


            149楼2018-11-02 00:05
            回复
              天下无憨人,岂可妄行欺诈?
              世上皆苦人,何能独享安闲?


              150楼2018-11-02 00:06
              回复
                天有风雨,人以宫室蔽之;
                地有山川,人以舟车通之。
                是人能补天地之阙也,而可无为乎?
                人有性理,天以五常赋之;
                人有形质,地以六谷养之。
                是天地且厚人之生也,而可自薄乎?


                151楼2018-11-02 00:06
                回复
                  2025-08-21 01:03: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桃实之肉暴於外,不自吝惜,人得取而食之。
                  食之而种其核,犹饶生气焉,此可见积善者有馀庆也;
                  栗实之肉秘於内,深自防护,人乃破而食之。
                  食之而弃其壳,绝无生理矣,此可知多藏者必厚亡也。


                  152楼2018-11-02 00:07
                  回复
                    念祖考创家基,不知风霜沭雨受多少苦辛,才能足食足衣以贻後世;
                    为子孙计长久,除却读书耕田恐别无生活,总期克勤克俭毋负先人。


                    153楼2018-11-02 00:08
                    回复
                      莲朝开而暮合,至不能合则将落矣,
                      富贵而无收敛意者,尚其鉴之;
                      草春荣而冬枯,至於极枯则又生矣,
                      困穷而有振兴志者,亦如是也。


                      154楼2018-11-02 00:09
                      回复
                        浪子回头,仍不惭为君子;
                        贵人失足,便贻笑於庸人。


                        155楼2018-11-02 00:09
                        回复
                          观规模之大小,可以知事业之高卑;
                          察德泽之浅深,可以知门祚之久暂。


                          156楼2018-11-02 00:10
                          回复
                            不信黄金是祸胎。


                            157楼2018-11-02 00:14
                            回复
                              2025-08-21 00:57: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古圣人幼学法程,其次第秩然,本末兼具如此。《易》以蒙养正为圣功,蒙养不正,圣功乃隳,匪惟圣功之隳,抑又下流之所归。古圣人之兢兢于幼学者,盖以此。
                              又观泰西教幼学,若字训、图算、天地学浅理,古今杂事、数国言语、歌谣、音乐、体操诸法,其为教也易入,其学成也有用。数岁之功,而毕世享其效。虽不足与吾古圣人之教,挈其短长,然亦往往相合也。礼失求野,不其然乎?


                              158楼2018-11-02 16: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