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通鉴吧 关注:32贴子:345
  • 12回复贴,共1

读书心得。顺手记。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东汉灭亡的真相。
1.灵帝崩,少帝立,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共执掌朝政。
士人集团为了给二十年前的党锢冤案昭雪。
汝南袁氏为了成就家族荣耀。
何进为了将家族带入士族集团。
由何进、袁隗为首的,掌控朝政的士人集团谋划向宦官集团发难。


IP属地:江西1楼2015-12-26 17:39回复
    3.董卓被何进劝退。何太后妥协。但不久,何太后又反悔。宦官张让等人又重返皇宫。
    4.何进在局势反复之时(无法在袁绍与何太后之前取得平衡点)。入皇宫,泄漏身份,被宦官杀害,政变爆发。
    5.政变结束后,士人集团取得全盘胜利。何氏家族两位男性,也一同被害。袁隗已经实现全盘操控朝政的目的。


    IP属地:江西3楼2015-12-26 17:49
    回复
      6.袁隗招董卓进京,为司空。随机提出废刘辨,立刘协。袁绍反对,愤而离京。
      董卓虽有迎驾之功,然同时从臣众多,董卓又非第一人,功难拔群。
      太平御览有续汉志轶文,可知董卓受司空之命,时在雒阳城外。故,此时,唯一掌尚书台的太傅袁隗刻意提拔董卓入朝为司空,显而易见。
      废立之事之决断,不出三天,我以为,此非董卓一人之力可为。
      若说有袁隗之力,虽无明文,不便定论猜测,至少有明文说他“从了”董卓,足矣。
      袁绍不赞同废立,愤而离京,情有可原,建安元年上书献帝的奏文亦可证其与家族决裂之决心。
      后人多云:“袁绍为董卓所逼”,此为肤浅,于理不合。
      初平元年,董卓先杀袁隗,再使人向袁绍、袁术求和,亦可证董卓知道:袁绍与袁隗非利益共同体。


      IP属地:江西4楼2015-12-26 17:58
      回复
        7.九月一日,废立成功。何太后随后被董卓毒杀。何氏家族彻底被铲除。曹操随后也离京。
        曹操离京,非追随袁绍,因为未至冀州。
        曹操既非袁氏门生,倒是与何进旧僚可以靠拢。
        陈留卫兹乃何苗故吏,曹操为何进旧僚,兗州再有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均为何进故吏。
        所以,陈留这一支反董势力为何进故吏团队。


        IP属地:江西5楼2015-12-26 18:04
        回复
          8.袁隗提拔杨彪为太尉、并招豫州牧黄琬回京担任司徒。
          九月二十二日,董卓,杨彪,黄琬三人上书为党锢冤案平反。正式宣布士人集团的胜利。
          9.十月,袁隗+董卓提拔名士出任地方。董卓在此期间,大肆拉拢名士为幕僚。
          在此期间,董卓凭借兵力优势及幕僚影响力,反超袁隗。
          10.十一月,董卓任相国。反超太傅袁隗。袁隗为此嫉恨。
          约此时,袁术、袁绥离京。袁术至南阳郡筹划反董,袁绥则去广陵郡说服张超。
          袁绥属于被史书忽略的人物,功劳被转移给臧洪。
          臧洪自徐州弃官回广陵,说服张超联络陈留张邈一同起兵,再说服两刺史刘岱、孔伷。功不可没。
          然后张超将广陵托付给袁绥,以袁绥离京的身份(太傅掾)和时间特殊(中平末),袁隗的作用可推知一二。


          IP属地:江西6楼2015-12-26 18:11
          回复
            11.次年正月,关东反董联军初具规模。其本质上是,何进旧僚(陈留)+袁氏门生(河内、南阳)对抗董卓专权的利益之争。
            义军之“义”字难立。史书粉饰而已!
            12.二月,董卓迁都,
            三月,董卓杀掉袁隗一族,
            六月,派出使者团前往南阳、河内劝和袁术、袁绍。被拒绝。
            如前言所推。若二袁利为袁隗,董卓先杀袁隗,再求和于二袁,岂不荒谬。
            13.陈留反董军,由鲍信,曹操等人领军,向雒阳进军,董卓派出徐荣等迎战,打败联军。
            董卓不向陈留这一支(何进故吏)求和。利益显然。
            此后,东汉朝廷与地方割据对立,分裂必然走向灭亡。
            虽然在两年后,有王允刺董,但是王允很快失势,似乎是断送了朝廷统一地方的最后机会。
            当然,李傕当权后,仍然是继承王允对关东的政策,采取求和招安的方式,有大批地方官员向朝廷示忠,包括曹操。
            二袁阳奉阴违,根本有了自立之心。
            李傕乃凉州,王允乃并州,边州人执政,汝南袁氏自然也难服气。
            最终凉州集团分裂,献帝趁机东归,曹操得到献帝后,已经标志着东汉朝廷已经没有“以朝廷统一地方”的机会了。


            IP属地:江西7楼2015-12-26 18:19
            收起回复
              但看史书上汉末名臣名士各传,
              凡在中平六年(189年)九月,这个时间点当官的。
              凡是有抗争董卓的,于是会写成:【董卓入朝】。
              凡事未抗争董卓的,就会写成:【献帝即位】。
              其实都是同一个时间点,史家春秋笔法而已。


              IP属地:江西8楼2015-12-26 18:25
              回复
                范书袁绍传
                陈琳所做讨曹操檄文末尾,李贤注:
                流俗本此下有“陳琳之辭”者,非也。
                此證李賢時,范書已有衍文。故“注文入正”事确实存在,需要仔细鉴别。


                IP属地:江西9楼2016-01-03 19:33
                收起回复
                  按陈志《张燕传》,黑山军涉及地区有冀州常山国、赵国、中山国、并州上党郡、司隶河内郡,下属有孙轻、王当、杜长等人。
                  按裴松之引《九州春秋》,列出了黑山、白波、黄龙、左校、牛角、五鹿、羝根、苦蝤、刘石、平汉、大洪、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共20人。
                  按裴松之引《典略》,提到张白骑、张飞燕、张雷公、于羝根、李大目五人;——此五人中有三人亦在正文出现,另此文字亦被范晔采用。
                  裴注引张璠《汉纪》:又有左校、郭大贤、左髭丈八三部也。——裴松之没有注意到“左校”与正文重复了。
                  范书《朱儁传》名单又有差异:黑山、黄龙、白波、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掾哉、雷公、浮云、飞燕、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畦固、苦唒共25人。
                  综合上述名单,可以得到以下28人名单。
                  飞燕:即张燕。
                  孙轻、王当、杜长:此三人仅见陈志《张燕传》,归附张燕。
                  黑山、白波:众为“黑山军”,岂有人独号“黑山”?中平四年(187年),黄巾余党郭泰起兵于并州白波谷,此可证黑山、白波相联。此二人亦无事迹记载,疑《九州春秋》以地名误为名号。
                  五鹿:无事迹记载。疑此为地名,冀州魏郡元城县有“五鹿墟”。
                  于毒、左髭丈八:范书《袁绍传》[1]独作“干毒”,通鉴从“于毒”,此二人为袁绍所攻杀。
                  黄龙、左校、刘石、李大目:并另见范书《袁绍传》,为袁绍所败。
                  牛角:即《朱儁传》之“青牛角”,前人误以为“张牛角”,然而张牛角早亡,未入黑山,范书《袁绍传》亦见青牛角,为袁绍所败。
                  羝根:即于羝根,《朱儁传》之“于氐根”为误。又见范书《袁绍传》,为袁绍所败。
                  杨凤:灵帝时,杨凤受招安,拜黑山校尉。又疑为白波杨奉,见《董卓传》,后从李傕。
                  郭大贤:据方诗铭《三国人物散论》,疑为白波郭泰。如此,白波为李傕所灭,杨奉归李傕,郭泰复入黑山,后为袁绍所败。
                  平汉:即陶升,见范书《袁绍传》,后归袁绍。
                  苦蝤:《朱儁传》“蝤”作“唒”。无事迹记载。
                  大洪:李贤以《朱儁传》之“大计”为同一人,无事迹记载。
                  司隶、罗市、浮云:司隶应取地名之意,此三人无事迹记载。
                  缘城:即《朱儁传》之“缘哉”,通鉴从“缘城”,无事迹记载。
                  雷公:以《典略》可知姓张,无事迹记载。
                  白爵:疑为《朱儁传》之“白雀”,无事迹记载。
                  白骑:以《典略》可知姓张,即张晟,亦见陈志《杜畿传》。
                  白绕:亦见陈志《武帝纪》,为曹操所败。
                  眭固:即《朱儁传》之“畦固”。亦见陈志《武帝纪》,为曹操所杀。
                  [1]范书《袁绍传》载袁绍讨伐黑山事,取材于《英雄记》。此条《英雄记》佚文见陈志《袁绍传》裴注引,下同。


                  IP属地:江西11楼2016-03-26 08:06
                  回复
                    蜀志李譔传:(李譔)与王氏(王肃)殊隔,初不见其所述,而意归多同。


                    IP属地:江西13楼2016-05-10 07:48
                    回复
                      【一人两字】事
                      《後漢書·卷五十八·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
                      虞詡字升卿,陳國武平人也。【酈元水經注云武平城西南七里有漢尚書令虞詡碑,題云“君諱詡,字定安,虞仲之後”。定安蓋詡之別字也。】
                      傅燮字南容,北地靈州人也。本字幼起。
                      言未終,燮慨然而歎,呼幹小字曰:“別成【《(傅)幹集》:(傅)幹字彥林。】,
                      《後漢書·卷八十上·文苑列傳第七十上》
                      初,王莽末,沛國史岑子孝【岑一字孝山,著《出師頌》。】亦以文章顯。


                      IP属地:江西15楼2017-04-03 21:47
                      回复
                        中興以後,復增敦朴、有道、【此處據汲本、殿本刪“仁義”。】賢能、直言、獨行、高節、質直、清白、敦厚之屬


                        IP属地:江西16楼2018-06-12 18:19
                        回复
                          協挾古字通,黨錮傳“懷經協術”,黃瓊傳“黃門協邪”,皆借協為挾也。


                          IP属地:江西17楼2018-06-12 22: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