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吧 关注:2,012,996贴子:23,730,221

【萌新】从AUTO到AF-S E 简览坑家尼克尔镜头的变革_(:з」∠)_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尼康在2015年各家刷机身的快节奏下 并没有跟随大潮也进一步更新机型(810才出没几年呢 更新就亏了) 而是默默地再自己的长焦领域发布了几只新的镜头 加上新一枚DX金圈在内 2015年总共推出了5只镜头 分别是:
穷人三宝之一的DX 55-200G

搭载菲涅尔镜片的300 F4/E PF

新一代DX金圈镜头16-80 F2.8-4E

以及两只新的大黑炮 500 F4/E和600 F4/E(这里就不上图了)
纵观2015年尼克尔的这几只镜头 曾经熟悉光圈值后的G出现率开始下降 取而代之的是E
这熟悉的节奏 似乎有一种 当年尼康用G头逐步取代掉E头的既视感
而吾辈借此机会 从早期尼康单反使用的AUTO口镜头开始 和大家一起简单梳理一下这中间几代镜头的发展过程
因为吾辈并不是从胶片时代过来的老玩家 所以在说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纰漏 还请聚聚们指正


IP属地:浙江1楼2015-07-08 13:23回复
    胶片篇:
    众所周知 数码时代的出现和发展到如今也不过短短20年 从早期的CCD到如今的CMOS发展 可以说经历了数年时间 数字传感器才算是取代胶片的位置
    而尼克尔镜头从1933年开始定名生产 至今已有将近一个世纪了 吾辈在这只从尼康单反相机搭载的镜头开始进行梳理 更为上古时期的 因为吾辈资源有限 实在无法进行一个系统性的介绍


    IP属地:浙江3楼2015-07-08 13:25
    收起回复
      那么一切的一切都要追溯到曾经的尼康F(万恶之源)相机上 而这也带来了经久不衰的尼康F卡口系列镜头
      大F整合了当初诸多先进的技术 其中影响至今的便是全开光圈取景与自动收缩光圈曝光 并以此同步推出了AUTO口镜头
      顾名思义 AUTO代表着自动的意思 配合完善的自动收缩光圈机制 AUTO口镜头正是尼康为F系列相机量身定制的好♂伙♂伴
      AUTO镜头所带来的不光是光圈机制 如今很多优秀的尼克尔镜头 前身都是来自于AUTO时代



      IP属地:浙江5楼2015-07-08 13:28
      收起回复
        如尼康的第一只1.4大光圈镜头——auto s 58mm/f1.4(标号可能会有不正确的地方)以及有着更大光圈的顶级auto s 55mm/f1.2镜头

        优秀的auto 55mm/f3.5微距镜头

        充满传奇的auto 105mm/f2.5中长焦镜头 并且使用了sonnar结构(俗称白嘴105) 并在后期改进为xenotar结构 使得焦外更加美丽(俗称黑嘴105)
        甚至其光学结构一直沿用至AIS镜头

        强大的广角auto 28mm/f2.5 梦超广auto 20mm/f3.5 大光圈广角auto 28mm/f2 35mm/f1.4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 风景尼康 人像佳能 其实这句话公认的原话应该是广角尼康 长焦佳能 而尼康在135广角领域的霸主地位 正是从AUTO口的这一代镜头开始的
        日本正式发布的第一支变焦镜头 便是尼康的第五只auto口镜头 85-250mm/f4-4.5推拉式变焦镜头

        AUTO镜头可根据镀膜分为S和S.C两种版本 后者使用了尼康新研制的镀膜 带来了更优秀的抗眩光能力与色彩表现(有待商榷)
        引入技术:自动光圈收缩机制 变焦(推拉式)
        AUTO口镜头以其先进的理念与技术 出色的成像质量 完善的工业设计 精细扎实的做工 在早期135单反时代获得不少赞誉 且至今仍被不少爱好者们喜爱与收藏
        更多AUTO镜头介绍请点击
        http://tieba.baidu.com/p/1766725203
        http://forum.xitek.com/thread-837644-1-1-1.html


        IP属地:浙江7楼2015-07-08 13:38
        收起回复
          在尼康的AI卡口发布不久 一连串的市场失利是的AI卡口的实力完全没有发挥出来 暗淡在市场当中 而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 充满怨气的尼康可是攒好了CD准备开个大收一波的
          接下来有请宇宙神机F3出场

          象征着当时尼康单反工艺顶峰的尼康个位数相机 F3承载着扳回劣势的重任爬起而又不失沉稳的外观设计 种类繁多的可换对焦屏 结实耐操的机身构造 以及现在尼康小红勾的雏形 红色防滑胶带也是F3的经典标志 各种模块化设计吧啦吧啦
          好像不对 我是在说尼克尔镜头来着对吧 不好意思 最近特别口水F3所以有点激动


          IP属地:浙江14楼2015-07-08 14:12
          收起回复
            当F3发售之后 随着电子化进程的不断增加 尼康在1981年对当时萎靡不振的(划掉)AI卡口进行了一次更新 旨在令镜头支持高速程序曝光的方式(不得不说体育摄影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相机发展的方向) 并将其定名为如今大家熟知的AIS卡口镜头
            更新后的AIS卡口能够根据自身的焦距向机身提供信息以选择正常程序或高速程序,机身的自动曝光连动拨杆能够非常流畅地控制AIS镜头的光圈,以达到更为快速而精确的曝光控制。
            其实这里要为AI卡口喊冤 真的是坑在机身而不是镜头啊 不少在AUTO口有着出色口碑的镜头 哪怕是直接复刻在AI口上 只对镀膜和镜头CPU进行更新 也有着不俗的实力 但众多镜头厂商并没有给尼康时间 于是AI头便没落在了云云众头之中
            也就是说 从AIS镜头开始 除了无法实现自动对焦功能外 F卡口的镜头在光学造诣上已经和如今的镜头没有什么卵区别
            嗯 什么 你说防抖啊 那是机械控制的 不算_(:з」∠)_
            什么 后组对焦啊 那也是机械的 不算_(:з」∠)_
            啥 纳米结晶镀膜 嗯 镀膜的 不算_(:з」∠)_
            菲涅尔镜片 这个嘛 姑且不算吧_(:з」∠)_
            散焦、微距 和移轴 那些都是特殊用途的 也不算_(:з」∠)_
            那样看来似乎没什么其他要说的了╮( ̄▽ ̄")╭
            说了这么多废话 无非是想说 AIS头在AF镜头出现之前 重新回到了135系统镜头的巅峰地位 而在此 尼康仅仅凭借着丧心病狂的光学实力(人家不会别的 没办法) 开启着尼康手动头的传奇
            在这里吾辈将AI与AIS的一些经典镜头介绍 而不重新开一个AI镜头的篇幅了_(:з」∠)_


            IP属地:浙江16楼2015-07-08 14:29
            回复
              那么 接下来就将开启辉煌的AIS头时代 首先便是 你们懂的
              ais 6mm/f2.8 这支镜头有多屌吾辈也只能意会 具体请咨询瓜壕_(:з」∠)_


              ais 8mm/f2.8 这支镜头相比上一只要低调的多 当然相对素质也有差 (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 定价上写着呢)




              IP属地:浙江19楼2015-07-08 14:49
              收起回复
                ais 13mm/f5.6 喜闻乐见的肛(da)爆(sheng)机(bei)



                IP属地:浙江20楼2015-07-08 14:54
                收起回复
                  ais 50mm/f1.2和58mm/f1.2 难得的1.2超大光圈 但两支镜头因为F卡口口径的问题 至今没有能实现自动化 不得不说是N家的遗憾



                  IP属地:浙江22楼2015-07-08 15:01
                  收起回复
                    那么除开广角和标头之外(其它如酒吧之眼 阿富汗少女的镜头 因为众所周知 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 当时的尼康在中长焦和长焦 也是点错过科技树的
                    ais 105mm/f1.8
                    ais 135mm/f2
                    ais 200mm/f4
                    而吾辈曾收过一只ais 80-200/f4的镜头 虽然已经上了年纪 但是镜头素质极佳 锐度与星芒十分优秀 不得不说当年的尼康还不叫泥坑_(:з」∠)_
                    以下是80200F4的样片 仅仅到F8的光圈 就能实现如此美丽的星芒

                    而点错科技树的典型代表 应该是这一只镜头
                    Nikkor 300mm f/2.0s IF ED

                    引自无忌:把这个头也算在Nikkor的牛头里边,应该没有人会有异议吧。这支300/2是Nikon丧心病狂中期的产物,在1983年(有说1981年)推出,直到今天,它仍然是35mm单反机镜头里光圈最大的300mm镜头。镜片结构为11片8组,滤镜跟那根该死的1200-1700一样是52mm的。重量比起上面两支长焦来是轻量级的,7.5公斤;最近对焦距离为4米;镜头口径为16cm。镜头的标准配件里有TC-14C,可以把这头当成420mm f/2.8来用。有说这头生产数量少于300个,也有说当时是要特别订单的。


                    IP属地:浙江26楼2015-07-08 15:09
                    收起回复
                      在尼康的AIS镜头中 我们没有看到其他花哨的功能 有的只是凭借着尼克尔半个世纪以来(从1933年至1981年)的光学精华的爆炸性释放 AIS头继承的AUTO头以来的几乎所有优点——优良的做工 出色的素质 结实的手感 以及那标志性的兔耳朵 并更加延续 甚至不少AIS镜头在如今的尼康机身上仍能使用(色散和炫光会非常感人) 且无论是色彩还是锐度 都毫不逊色于D头甚至G头
                      当然有人肯定会说 难道尼康的设计师都是**么 这么多年以来都干了些什么
                      那接下来就不得不提到尼康的良心镜头系列 D字段的镜头了


                      IP属地:浙江28楼2015-07-08 15:16
                      回复
                        D镜头可以说是尼康承前启后的一代作品 而提到D镜头 不得不说一下另外一个系列的尼克尔镜头镜头AF-NIKKOR
                        因为随着单反相机的数字化(这里指的是电路 而不是感光元件) 自动对焦技术的引进使得尼康在抱守F卡口的情况下摔了一个大坑——F3AF
                        虽然从现在来看 F3AF已经趋向于现代意义上的单反镜头 镜身马达 镜头对焦 但受当时条件的影响 AF-NIKKOR镜头无论是在对焦精度还是速度上都无法做到差强人意


                        IP属地:浙江29楼2015-07-08 15:26
                        回复
                          再又折腾了许多年之后 随着美能达α(已作古)和佳能EOS率先实现了自动化与电子化 尼康本身疲于应付 而新一代机型F4的出现无疑为尼康挽回了一部分面子

                          尼康F4搭载着尼康新研制的AF系列镜头 在继承了原有F卡口的庞大镜头群与用户的情况下(据吾辈家里的一个老法师说 当初佳能换口差点没被口水淹死) 利用机身马达驱动镜身的临时(这个临时临了有20多年啊)做法 让尼克尔的天空不至于全部倒塌
                          在F4发布时 尼康同时推出了AF(Auto Focus)系列镜头(请和前文的AF-NIKKOR镜头区分) 并实现了自动对焦 正如AI 卡口和AIS卡口的关系一样 AF卡口与AF-S卡口也有着这样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其中时间轴为
                          AF→D→AF-S→G
                          AF 50mm/f1.4


                          IP属地:浙江33楼2015-07-08 15:40
                          收起回复
                            在尼康更新D型镜头的时候 也开始将各类新的技术加入其中(这也是很多老烧友不那么喜欢D头的原因 过多的数字化与现代化 会降低情怀与逼格)
                            如DC散焦控制(目前仍在战的135DC) 并且是目前本家数码头里唯三拥有散焦的镜头(另两家是富士的56APO与索尼/美能达135STF)

                            至今大家所常见的淡绿色尼康超级镀膜(Super Intergrated Coating)

                            IF(Internal Focusing)内对焦技术与M/A全时手动对焦技术

                            以及大家期待已久的VR(Vibration Reduction)电子减震系统
                            大家可以注意注意看三代D型镜头 经历了皱纹漆→皱纹漆+金圈→金圈的时代
                            而吾辈也以经典的金广角17-35mm/f2.8来作为尼康D头时代的结束 与G头时代的开篇


                            IP属地:浙江37楼2015-07-08 16:16
                            收起回复
                              数码篇:
                              接下来便是G头 从AUTO镜头开始 每一代新的尼克尔镜头必然是跟随者新一代尼康相机的诞生而诞生的 G头也不例外 这里吾辈并不想再说一遍大家耳熟能详的画幅与像素之争 只是单纯的讨论尼克尔镜头
                              这一代的尼克尔镜头不在像AIS那样执着于光学(或者说是玻璃更为准确) 更加先进而优秀的技术参与到G型镜头中 只为了应对数字化的浪潮
                              那么G头的开篇 便是诸君们耳熟能详的内牛

                              尼克尔G型镜头最大的特点就是取消了独立的光圈环设计 通过机身控制着光圈的大小 当然吾辈不是很喜欢这个设计╮( ̄▽ ̄")╭
                              随之而来的便是内置镜身马达SWM(Silent Wave Motor,S)使得镜头的驱动终于不再需要机身马达来维持 不得不说是一个好消息 针对数码相机进行的优化也是必要的
                              从AF到AF-S这一节 因为卡口的限制 尼康走的举步维艰 而到FX下的G头 尼康才开始重新回到原本的位置(不得不伤感一下那些已经挂掉的厂商)
                              进入到G头时代后 尼康迅速更新了自己的产品线(长焦依旧被感动压着打)以及针对数码优化后的新镀膜 这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N(Nano crystalcoat)纳米结晶镀膜
                              AF-S 14-24mm/f2.8G ED

                              而纳米结晶镀膜 也可以看做老一代G头与新一代G头的分水岭


                              IP属地:浙江40楼2015-07-08 16: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