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车吧 关注:815,837贴子:28,119,195

业余测评:XTC SLR 27.5 2型(改)——轻量、精准、灵动、平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向山吧极致测评小组致歉~没有仔细看帖子要求,昨天造成误会了~~哈哈 现从新开贴!
车架: 2014 GIANT XTC SLR 27.5 2
前叉:2014FOX 32 F100 CTD/Terralogic
把立:ritchey wcs 4 axis
坐管:ritchey wcs
车把:TREK BONTRAGER XXX 620
腕组:Canecreek Forty锥形头管专用碗组
座管夹:台湾SASO 碳纤维座管夹
坐垫: fizik飞贼TUNDRA 2锰弓超轻山地车坐垫(原)
2014san marco mantra carbon fx(现未到)
变速套件:SRAM X01 11S
刹车系统:formula r1 racing
碟片:shimano RT86 六钉 160MM
轮组:DT Swiss 1501XR SPLINE
塔基:DT Swiss XD11S
内外胎:朝阳”隼“299
其他:轻量螺丝若干、英国ASHIMA 顶级专业变速线管冒、Jagwire山地自行车超轻量节式线管套装、
电筒卡座等。
整车8.68-8.59KG(秤公差)
先上图!后就几个关键部位和争议点慢慢道来~
先说车架,在这里我想特别说明!我们是玩车,而不是车玩你!对于山吧目前部分键盘骑士BB来BB去这款车架易拉罐的问题,以及唯某品牌第一论的问题~甚至用碳架和铝架做起了对比!我想说,任何东西没有绝对的!要学会全面客观公正,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分析,不要误导广大车友。
一个车架的灵魂首先是什么?是几何!其次才是材质、刚性、强度和重量,大G作为世界知名山地车厂商之一,自然不会随意糊弄消费者,也不会轻易砸了自己的品牌,XTC SLR 27.5架子将这几个要素结合在一起,达到了相对完美的平衡,于是某些粉丝坐不住了,纷纷抛出:我崔克爆你几条街~我大闪电才是王道~我大液体威武~我大佳能戴尔世界第一等等神论~伤不起啊,我5年前同时买了个LV正品挎包和国产的红蜻蜓皮包,5年过去了~正常使用保养下来红蜻蜓还比LV多,结果现在LV内层有些开裂踏线,外皮很容易发霉,但红蜻蜓依旧和当初买的一样,甚至皮质出现了永久之后的沧桑质感~说明啥?同样的头层牛皮材质,差不多的工艺!LV还比国货多了那么多顶级工艺!那为啥LV就要比红蜻蜓烂得快!还贵了几千块钱?当然,这里我们要知道,它有品牌效应,有文化底蕴和商业等等因素,但自行车也一样,你怎么就敢说我闪电的铝架、崔克、液体等车架一定无条件比你大G的好?!我几年前给女儿买的国产维纳斯变速车现在还能骑!换句话说!你见过哪个车友一部车使用时间超过5年的?在买到正品货和正常保养使用不暴力破坏的情况下,你见过谁的铝架车在5年内自动报废的?可以奢侈!但不要浪费!这是我玩车选择的原则之一。我不否认顶尖专业运动员一场比赛更换一部车,摔车立马就换!专业运动员基本几个月就更换一部训练车,但这样的人有几个?山吧大部分是业务玩家和爱好者!不够你用么?
好了,言归正传,XTC SLR 27.5车架应用ALUXX SLR铝合金科技,FORMED管材。上下管直接焊接在一起无补强片结构,减低重量同时不会减低强度。无补强片结构焊口经过处理一体感很高,看上去跟碳架的头管有几分相似。厚实的珍珠面漆尽显大牌子良好做工风范。
在几何方面,个人觉得这款车的头管角度和坐管角度也是和GIANT 29er系列的车型和TREK Superfly 9.9和29相当雷同,在70.5度到71度之间!让人怀疑大G是否学到了某些核心技术~这让这款车面对超陡下坡时更有信心。虽然不如26ER的车型灵敏,但个人操下来也算是灵动了~毕竟他是27.5尺寸的车子!
一个有趣的地方,由于几何角度的问题,这款车架上管椭圆形管型,在连接头管一段管型尤为强壮,由前端开始管径一路渐渐收缩至立管,许多人骑这个车都可以将坐管提高到恨天高的高度!却发现依旧能够驾驭!哈哈,这就是几何角度的成功运用导致的B格大增!!流线型的线条使车架看起来很舒服,下管与上管不同,近似四边形的下管更加的粗壮,两边等宽的对角线,头管连接处宽度达到55mm,接近五通处也有63mm的惊人宽度。宽大的管材不仅能为车架提供良好的纵向刚性,同时也为车架增加了一定的侧向刚性。这款车的五通依然使用了BB92的系统,这对于五通刚性的好处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后叉的设计扁平而圆滑,这样设计更适合于爬坡骑行。路感传达也十分硬朗清晰,内走线的设计可以避免泥水对变速线管的影响,令变速系统可以长时间保持良好手感。变速和油管出入口均设有固定座,除了起固定作用还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水防尘,后下叉在出厂时还配有软胶护链贴,保护后叉免受链条击打导致损伤,在XC整车上面并不多见,细节拿捏十分到位。


IP属地:云南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楼2014-12-08 13:29回复
    如果要说这个车架的缺点我想提两点:一是走线非常奇葩,虽说内走线,但居然集中在车架左侧。严重影响操作和美观~二是车架底部,GIANT没有为这个车架配备防护装甲,用以防止前轮卷起的小石子打到车架造成损伤。这一般会用在软尾车上,虽然前轮和下管的距离很宽,不过我的车底部已经出现的撞击痕迹告诉我们这样的设计绝非多余。
    类似于ADV 27.5 0TEAM这样的防护装甲。


    IP属地:云南3楼2014-12-08 13:33
    收起回复

      摔过3次车,这个伤痕是没有放置好自然滑到造成的,当时水泥地面还有石头,心想完了,扶起来一看只是漆面脱落,材质没有开裂或凹陷,看来并非传说中的易拉罐~


      IP属地:云南通过百度相册上传4楼2014-12-08 13:35
      回复
        速更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2-08 13:36
        回复
          接下来说说轮组!DT Swiss 1501XR SPLINE行货轮组说白了就是XC ONLY的轮组。我曾经看到山吧里各种1501断条扁圈的事故,原因不明,但我的操了快半年一点问题也没有。
          许多人爱干用轿车去越野的事情,不是不行,而是无奈。
          对于这个轮组我想用:发力好,重量轻,润度高,刚性硬度兼备,拆解容易,声音闷骚,涂装低调来形容,就是11速的XD塔基价格有点小贵~~


          IP属地:云南通过百度相册上传6楼2014-12-08 13:40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2-08 13:40
            收起回复
              继续 一口气看到4楼


              8楼2014-12-08 13:43
              回复

                接下来不得不好好吐槽批评下隼299!这回螃蟹吃得不好~~
                优点:就是轻!完全一山马胎!!山马党到是可以买~
                缺点:1、抓地性太差!
                2、防滑性太差!
                3、稳定性太差!
                1.95的胎,实际比其他品牌窄了!汗,这就不说了,操山遇到碎石陡坡时,前轮老爱抬头,后轮也打滑得厉害,无论我怎么调整气压和骑行方式,依旧存在这个问题!而且,下坡遇到水和泥泞路段,车速一块必甩尾!心惊胆战!以后不会买这个胎了,依旧换成马吉师或米其林蟒蛇,就算为了减重,再也不会选择他。大家要注意。


                IP属地:云南通过百度相册上传9楼2014-12-08 13:44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12-08 13:45
                  回复
                    接下来谈谈SRAM X01套件。第一感觉就是轻!干净!无论我怎么操山待会多少泥~非常容易清理干净,五通处再也没有油渍和泥渍了~


                    IP属地:云南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1楼2014-12-08 13:46
                    回复
                      一口气看完了。lz写的很客观。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12-08 13:48
                      收起回复

                        SRAM X01单盘变速套件跟XX1一样减少了前拨,简化了变速系统,减轻重量的同时也提高变速系统的稳定性与耐用性。其实这里推荐大家,不在意重量的话,X1足够你用,至少我和我骑XX1的朋友相互换车1天,硬是没骑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重量上XX1比X01整体轻了100G左右。
                        SRAM X01单片齿牙盘,外观看起来跟XX1差不多,但骨子里还是有一点区别的。这款碳纤曲柄是属于X01的高配版,除外观涂装不一样外,曲柄的形状跟XX1相差甚微,理论上说机械强度跟顶级款是一样的。在重量上说,这一套曲柄(左右腿连34T盘片实称)实称重量是607克。
                        配置的单片齿盘片同样也是使用SRAM开发的X-SYNC™技术(正负齿),这种宽窄齿的技术限制了齿数必须是偶数。相对于普通盘片来说它的齿会更长一些,最宽齿的形状类“+”字,当链条与盘片咬合的时候,“+”字形状的齿便会填满链条的空隙,杜绝左右摇摆的可能,传动系统链条的动态稳定性得到很好的提高,这就是SRAM单片齿系统不需要安装前拨稳链装置的原因之一。跟XX1相比,X01爪臂与盘片的BCD是94mm(XX1的BCD是76mm),SRAM提供更换的盘片齿数有:30-32-34-36-38T这6个可供玩家自由选择。掉链问题一次性也没遇到过。
                        SRAM X01后拨实称重量为249克,这款顶配版X01后拨仍然配备了单边的碳纤维导板,里侧的导板依然使用铝合金。自11速以以来SRAM的后拨设计注入了很多新元素来改进变速性能(毕竟1X变速系统靠的就是后变速了)。变速内线的入口段便设置了一个滑轮导入内线,之后有一个线槽固定变速线。
                        TYPE 2技术的阻尼培林也是整个1X变速系统的关键之一,跟现其他品牌的后拨不一样,它有别于一般带稳定开关的后拨机构。SRAM TYPE 2技术后拨是不需要开关的,而是默认“打开阻尼”,活动受限制的后拨腿无论在什么路况下都要保证稳定链条上下摆动的幅度是它的根本目的。TYPE 2机构旁有一个锁具标识的按钮,这能够将后拨腿以舒张的方式锁定,对于后轮的拆卸提供极大的便利,从拆到装整个过程不用10秒钟!
                        后拨的稳定系统算是做得极致了,除了上述TYPE 2技术科提供传动系统的动态稳定外,我们可以留意到后拨腿上的导轮的外形都有别于普通导轮。这是因为导轮上应用了与盘片一样的正负齿技术,12T的正负齿导轮能最大限度地稳住链条。这套1X系统的配备令链条“出轨”的可能性接近零。
                        友情提醒,XX1 X01 X1的飞轮1-2齿片是暴露在XD塔基之外的,日常骑行建议选择适合的档位,尽量保持链线笔直,减少磨损。XX1的链条建议1年更换1条。


                        IP属地:云南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3楼2014-12-08 13:52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12-08 13:55
                          回复

                            X01套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使用,感觉和禧玛诺的确实两种风格,更加硬朗简单暴力,像操越野车的感觉,变速响应程度没说的,手感非常的爽,指拨拨杆操作十分轻快,只需要用拇指进行两次全行程拨杆按压,便能完成11个档位的低速模式变速。但要进行往高速档的档位变换则需要多一些时间,因为“退档”的一次按压只能变换一个档位,所以要指拨完成11个档位的退档相对困难,有点像按机关枪的感觉。若果SRAM这款指拨有双档位释放按钮的话会变得更加完美,可能也是专利的问题导致不能实现的,这实在有点可惜。
                            指拨问题昨天也涨姿势了,有位吧友告诉我SRAM的设计理念就是一指掌控!但用了多年的禧玛诺剪刀设计,我依旧不太习惯SRAM指拨的单指操作。当然,这个不是问题。有机会,我还愿意尝试下SRAM引以为傲的转把变速。


                            IP属地:云南15楼2014-12-08 13:56
                            收起回复
                              正能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12-08 14: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