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随贾政游园题额,看见一带粉垣,数楹修舍,前院千百竿翠竹掩映,后院梨花芭蕉,墙下一隙引清泉一派,绕阶绕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林黛玉的生存环境必须由贾宝玉玩味、琢磨,当元妃命宝玉做诗时,宝玉的《有凤来仪》对潇湘馆内在品质进一步诠释:“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秀玉”喻竹,绿竹即“黛玉”。住潇湘馆是林黛玉的主动选择,也跟贾宝玉不谋而合。黛玉择馆,宝玉择馆且择邻。潇湘馆和怡红院最大相同,在于都代表“春”。跟象征秋天的秋爽斋、藕香榭、蘅芜苑,象征严冬的栊翠庵形成对比,潇湘馆和怡红院是大观园的春景园,是明媚的春光、甜美的初恋,是宝玉《春夜即事》写的“眼前春色梦中人”。须知,直到在潇湘馆泪尽而逝,林黛玉不过十五岁,还是朵含苞未放的奇葩。
绿竹和清溪是潇湘馆主旋律。竹又称“君子竹”,是林黛玉的“背景图案”。白居易《养竹记》说竹有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特点。晋代有竹林七贤,李白曾是竹溪六逸,他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成为“青梅竹马”典故。宝玉黛玉正是如此。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金陵十二钗中,只有林黛玉住处清溪环流,享受女儿最高待遇。潇湘馆“龙吟细细”的风过竹叶声,碎玉丁丁的潺潺流水声,檐下鹦鹉的念诗声,组合成清高脱俗、孤傲自矜的黛玉周边天籁之音。
林黛玉在潇湘馆过着“美人如花隔云端”、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