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FCC:FULL Charge Capacity 充满电容量
RMC:Remaining Capacity 剩余电量
DCR:内部放电计数器
CELL:电池控制元件检测到的电芯电压
EDV:电池放电截止电压
二、计算公式
FCC=已放电容量(DCR)+现在放电至EDV时的容量(RMC)+电池低电压容量(也就是当RMC=0时,电池内剩余的电量)
三、原理简述
众所周知,为了保护手机电池,在电池中会有控制电路,当RMC=FCC时,停止充电。当电池放电到EDV值时,RMC=0,手机自动关机,但此时电池并不是电量为0,只是电池电压达到了设定的EDV值,此时RMC=0,但是DCR还是在计数的,主要记录的就是电池自放电的数据。放电计数器DCR在放电时开始记数,它独立于RMC,即使RMC降为0,它仍然可以增加。在RMC=0之前,放电和自放电都可以增加DCR。也就是说RMC是计算放电产生的电量减少的剩余电量,是一个估算值,而这个估算值是不计算电池自放电的电量的,而DCR是即计算放电又记录电池本身自放电。所以可以模拟一个计算公式(此公式不严谨,只是为了说明构成):DCR≈电池自放电电量+(FCC-RMC)。当DCR达到最大计数时,DCR停止记数,但不循环,这也就是所谓的一个完全充放电周期。
四、分析
通过原理简述,有心的机友应该已经能想到FCC值变化的原因了。就是因为电池自放电的电量需要被计算在FCC值得统计数据中的。在这个放电的过程中,一块电池从充满电开始计算,随着电量消耗越大,DCR计算的电池自放电电量越多,FCC值也就在下次计算时数值越大。反之,电量消耗越少,DCR计算的电池自放电电量越少,FCC值也就越小。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人的FCC值越来越小,因为每次充电,都是在电池耗电量不大的情况下,就连接了充电器,DCR的计数比上次计数的数值减少了,所以FCC的值就少了。同时也验证了论坛上原来流传的一种提高FCC值得方法,是有效果的。就是每次充电,都将电池用到10%电量以下再充电。这样由于耗电量变大,DCR在每次计算时都按照趋近于全周期计算电池的自放电电量,所以FCC值就会越来越大。但是这种方法是有很严重安全隐患的!!
众所周知:电容量的计算公式:C(=Q/U)。Q是电池带电荷的总量,U是电池的电势差。所以实际电容量C只与电池的材质和CELL与EDV的
FCC:FULL Charge Capacity 充满电容量
RMC:Remaining Capacity 剩余电量
DCR:内部放电计数器
CELL:电池控制元件检测到的电芯电压
EDV:电池放电截止电压
二、计算公式
FCC=已放电容量(DCR)+现在放电至EDV时的容量(RMC)+电池低电压容量(也就是当RMC=0时,电池内剩余的电量)
三、原理简述
众所周知,为了保护手机电池,在电池中会有控制电路,当RMC=FCC时,停止充电。当电池放电到EDV值时,RMC=0,手机自动关机,但此时电池并不是电量为0,只是电池电压达到了设定的EDV值,此时RMC=0,但是DCR还是在计数的,主要记录的就是电池自放电的数据。放电计数器DCR在放电时开始记数,它独立于RMC,即使RMC降为0,它仍然可以增加。在RMC=0之前,放电和自放电都可以增加DCR。也就是说RMC是计算放电产生的电量减少的剩余电量,是一个估算值,而这个估算值是不计算电池自放电的电量的,而DCR是即计算放电又记录电池本身自放电。所以可以模拟一个计算公式(此公式不严谨,只是为了说明构成):DCR≈电池自放电电量+(FCC-RMC)。当DCR达到最大计数时,DCR停止记数,但不循环,这也就是所谓的一个完全充放电周期。
四、分析
通过原理简述,有心的机友应该已经能想到FCC值变化的原因了。就是因为电池自放电的电量需要被计算在FCC值得统计数据中的。在这个放电的过程中,一块电池从充满电开始计算,随着电量消耗越大,DCR计算的电池自放电电量越多,FCC值也就在下次计算时数值越大。反之,电量消耗越少,DCR计算的电池自放电电量越少,FCC值也就越小。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人的FCC值越来越小,因为每次充电,都是在电池耗电量不大的情况下,就连接了充电器,DCR的计数比上次计数的数值减少了,所以FCC的值就少了。同时也验证了论坛上原来流传的一种提高FCC值得方法,是有效果的。就是每次充电,都将电池用到10%电量以下再充电。这样由于耗电量变大,DCR在每次计算时都按照趋近于全周期计算电池的自放电电量,所以FCC值就会越来越大。但是这种方法是有很严重安全隐患的!!
众所周知:电容量的计算公式:C(=Q/U)。Q是电池带电荷的总量,U是电池的电势差。所以实际电容量C只与电池的材质和CELL与EDV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