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建兴三年,诸葛亮征南中,“秋,遂平四郡。……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蜀的军制也是仿汉制,《历代兵制》中记载:“蜀置五军,其左、右,将军、督、护一人;其中师,监、护、典、参军各一人;其前师,将军、监、护、督军各一人;其后,督、将军兼一人。其将校略如汉。而兵有突将、无前、宾叟、青羌、散骑、武骑之别,盖不全用蜀人也。”也就是说蜀的军队按职责分5种,而士兵根据作战性能的不同分为6种,这其中提到一个无前兵,与华阳国志所提“所当无前”是一致的。华阳国志也说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置五部都尉,号五子。就是说诸葛把青羌的精锐士兵主要编入了无前这个类别,其余羸弱的编入到汉人多的大姓部队里。
三国志记载王平曾任无当监,可能是青羌的士兵作战特别勇猛,又是雇佣军的性质,诸葛就设立了无当监这个职务,专门用来管理青羌中的劲卒,也就是编入到无前这个类别的士兵。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种勇猛的雇佣外族士兵,善战而且习性与汉人不同,诸葛后来把他们单独分为一个单独群体,由无当监来管理,应该是最合理的解释。可能从这个时候起,这个军队的正式名称就叫无当飞军了。
至于无当飞军是不是骑兵,从蜀的兵制名称来看,散骑应该是轻骑兵,武骑可能是重骑兵。蜀地不产良马,所以骑兵数目也不多,后出师表提到散骑武骑一共才1000多,还是几年下来好不容易攒得,那么无当飞军本人认为应该不是骑兵。三国志记载里,数次提到王平率兵,都是千余人这个数目,这个应该就是无当飞军的常规规模,而蜀国一共骑兵也就千把人,总不可能都在无当飞军吧,那散骑武骑骑什么去了?
很多人质疑飞军这个名号,认为既然叫飞军应该就跟马有关。诸葛亮在心经择才篇里曾经解释过选择士兵的标准,曾经提过“有射必中,中必死者,聚为一徒,名曰飞驰之士。”他把射术精良的人叫成飞驰之士,而骑射如飞的,诸葛称为争锋之士,“有骑射如飞,发无不中者发无不中者,聚为一徒,名曰争锋之士;”那么无当号为飞军,应该是指他们射术精良的原因,这也符合王平后来率兵射死张合的事情。
那么,无当飞军这个名称,无当是指他们的职责,主要任务就是突前,也就是蜀军里无前这个任务,所谓所当无前,而号为飞军,是说他们这些人射术都极为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