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掌门吧 关注:19,163贴子:1,104,043

回复:【转载】《九阴真经》《易筋经》《六脉神剑》《九阳神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丹道周天功!!!!!!!!!!!!!!!!!!!!!
修真必备!!!!!!!!!!!!!!!!!!!!一、筑基
将根基建筑牢固、才能完成练功,本阶段功夫有此重要,故名。人体的根基在肾,据祖国医学的理论,肾为-身水火的根本,如同天地间水火,万物赖之生成的道理一样,肾气充足,身体自然康强。肾气不足,在于壮年人房事耗精过多。壮年人应当至少隔7天才**一次,要珍惜精水;老年人要下决心断绝**;以上为储精。精水积满,外阳必举,要用炼精的方法,控制外溢,使其还精补脑。
炼精的方法是,外阳举起时,立即闭目内视前后阴之间的会阴穴,吸气,用意念相引,将气从尾闾提起。如忍大便状,好像举重物似的,上升于脑。随着用目光上视脑中,停一会儿,用意念从两眉中间,引向下行,落入脐下腹中〔下丹田)。这样一升一降为一周。不论旋转多少周,以外阳自缩为止。丹经上称作"采小药"(精为药),"采药归炉"(下丹田)。"封炉温养,谨固牢藏",才能炼精化气。《道乡集》说:"小药为外药采于外,用有为有作之法采之"。
412楼
     要注意:采小药只用在外阳冲动举起时,如不冲动举起时锻炼它,比如锅里无水光烧火,就干锅了。水火得不到既济,就容易出偏。因为小周天是武火烹炼精水的功夫,若无精可炼,会出偏而发生口干舌燥,头晕等症。
     《黄庭经》说:"急守精室(下丹田)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 可见精水是练气功的宝贵药材、但是闭住精不外泄,在人们生活中是很难做到的事,据我练功体验,泄一次精,内气就消失,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断绝**。可是梦中**,不易断绝,必须不怕失败,继续加强练功。日久定有成功之时。以上谈的筑基办法,也是我的体验功夫
二、炼精化气
     在空闲时间,端坐在椅子上,两腿垂地,两手放膝盖上,把双眼张开,向前平视,把目光凝视于两眼之前的正中处,目珠尽量保持不动,摄取阳光补我元气,待杂念基本肃清,心身安泰后,感觉眼珠发胀,好像有气充实时,即可慢慢地收回目光,闭眼,内视两眉中间祖窍穴。内视一会儿,稍觉内气充盈,再将意念轻轻地引向下行,落入脐下腹中,内视腹中-个虚空境地,要朗彻其光。朗则神清,朗则气爽,就不至于昏沉,如同天空无云遮蔽时太阳照射大地一样。凝神也应如是。这叫凝神于气穴(下丹田),也叫心肾相交。朗照力在静功中具有夺天地造化的巨大作用,是练功的总枢。故《阴符经》说:"机在于目"。如失去朗照力,神即他驰,杂念丛生,性光不能聚于气海,虽日坐数次,也无好处。
初学练功的人,每次练坐凝神气入15分钟,即目光、意念均凝于气穴,则呼吸之气亦自然归于气穴。神意与气三家合在一处,形成了息息归根,就不从鼻孔呼吸了,能做到如是练功,练习日久,能坐一小时,腹中受目光照射,自生暖气,蠕蠕欲动,融融自旋,这是静极生动,微队萌生。什么是微阳呢?就是腹中精水受目光煦照后化成的小气团,如同太阳蒸晒海水,化成云气一样。
发现微阳萌生景象以后,仍要坚持内视,它的活动会越来越大,仍以目光煦照动处,这是初步功夫积累内气的要 诀。比如室中香烟一缕,若火不绝,其烟渐渐充满室中,而积累内气也应如是,开始腹中气动微小,渐渐通达四肢百骸,皮肤状如虫行,如加紧练功,定能达到气足神充,浑身舒畅。真是"二十六宫都是春"了。迨至发现眼前有光闪,四肢温暖,周身似醉,耳际有风的景象,这是炼到内气旺盛已极,自然有气冲过尾同,上升脑中;略停一会,从两眉中间降入口中,化成津液,咽入脐下腹中,如同空中云气化成水珠,降入地下,滋润万物一样。这炼精化气,属小周天。这时内气呼吸是一升一降,息息归根,即呼吸离不开丹田气根。丹经上说:内气呼吸是用武火炼精化气的功夫。因为从此神气相抱,气谓风,神谓火,风吹火旺,故能炼精化气。



IP属地:广东49楼2011-06-02 22:58
回复
    三、炼气化神
         小周天炼到外阳内缩,马阴藏相时,眼前有光闪过,过几天又有光闪过,这是精已化尽的景象,无精可炼了,即可停止炼小周天。《道乡集》:"火止于阳光二现,不止伤丹。"这就是说丹已结成,不行周天火候了。以下是采大药。
    什么是大药?就是炼气化尽,结成内气一团,伏于气穴,蟠聚不动,采而后生。怎样采而后生?小周天停炼后,仍要凝两目之光,朗照脐下腹中,静等大药活动,不可少离, 一离则火散神驰,大药不能出炉(下丹田)。应以内气呼吸聚散法,促其活动。具体方法是:用意念呼吸,呼气使扩散,吸气使聚敛的功法,使其愈动愈旺,迨至静观七天,眼前又现闪光.这是采大药的时间已到。忽觉内气团(大药)大动起来,上下涌动,上冲于心,又下奔会阴,感觉两肾热如汤煎,口齿叩动,身涌鼻搐,显此景象,要用采的方法。具体方法是:急摄谷道(肛门),意守尾闾,内中向上提起的方法。《道乡集》说:大药为内药,采于内,采而后生,引出大药,则进行过关服食。
    过关服食的过程是:用意念将内气团从尾闾向上提起,冲过尾闾,上升于脑。这时舌舐上鄂,静守一会儿,内气团降入口中、要紧闭口唇,以防渗漏,有鹫鸣之声,降入中丹田(膻中穴),收而藏之.感觉中丹田气满,要一意静守。这就是过关服食,归于黄庭(中丹田)的景象,以下练大周天通运。
    在一意静守中,忽觉有两道动气,从两脚心同时上升,至尾闾穴合成一团,升至夹脊,停止不动,一意静守,待其动机。当动过夹脊,动气分两道,沿两上肢,流入两个掌心,停止片到,回升至玉枕,合成一团,再升至泥九(脑中),复降入中丹田。从此中丹田有个大气团,充满中下二田,这就是大周天通运的景象。
    大周天练通以后,要将中丹田和下丹田守成一个虚空境界。此际用功,纯是无为的寂然朗照,就是丹经上说的"沫浴温养"。与小周天有为有作的不同。寂照至极处,自有天然的火候,自然运动,不须神驭,不须息吹,如天地之气自行运转不息一样。惟寂照时,元神居于中丹田,必合下丹田化成一虚空境界,形成一个大圆镜子,光灼灼、圆陀陀,只存一寂照的元神,这是涵养元神的要诀。若仅滞于中丹田,不连合下丹田,则二田之气不能生发。如失于寂照,则二气不畅不旺;二气不畅不旺,则不能资养元神。是以寂照为炼气化神的根本,炼气化神功夫全凭寂照,将昭昭之神与中下二丹田,成-虚空境界,浑浑融融,无人我之相,熙熙嗥嗥,无散乱之机。愈寂愈妙,益定益微。万脉归源,形成了寂照大定。此乃炼气化神的真功。什么是寂照?就是用寂静的目光.照射中下二丹田的虚实境界。在寂照中要防危虑险,如见到美色和宝贵的东西,勿以为真。无论见到何等稀奇之物,可欲之事,均应一切扫尽。稍有喜爱,便着魔障。破坏真功,也就是疏漏了寂照,不能纯其阳明之神.不能证其圆明之果。最破坏真功的事,是梦中女色扰身,切记切记!
    


    IP属地:广东50楼2011-06-02 22:58
    回复
      2025-07-31 21:16: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武当采阳功
      448楼
          采阳”功,就是采收早晨太阳之光,补我元阳之气。冬至日是一年中的重要节气,是阴阳交替、阴消阳长的关键时刻。丹经云:“冬至一阳生,此一年之正子时也”。道家修炼,至为重视这一宝贵时光。传说从前有一老道,夜行山路,不慎跌入路旁坑洞中,洞深无法爬出,山间行人稀少,无人来救,一连数日,腹肌口渴,自以为必死无疑。一日天明,见角落里有一乌龟,迎着太阳光,张口吸气,头颈一伸一缩,似将阳光吞入腹中,老道好奇地看着,并模仿其姿态,吸吞阳光,不一会儿觉饥渴全消,精神倍增。数日后,有过路樵夫将其救出,老道乃总结其经验,探究其机理,定名为“采阳功”又名“龟咽功”。
      第一节:静立凝神
           1 、姿式:两脚分开平立,与肩等宽,头正身直,两手自然下垂,两目注视初出之太阳。
           2 、操作和要求:调整呼吸(用腹式顺呼吸法),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把意念全神贯注在东方日出之处,尽快地使身心进入气功态。
      第二节:天柱迎日
           1 、姿式:左脚上前一步,成前弓步(此为男式,女式右脚上前),两手伸向前上方,目视太阳。
           2 、操作和要求:
           ①天柱峰是武当山的主峰,上有金顶,奉有真武大帝的鎏金铜像,手迎太阳,同时想到奉迎祖师之圣光。
           ②奉迎太阳圣光,要心虔意诚,默念丹诀:“松静光通透,百会下会阴,尻尾生精气,注入丹田中。”默念1 —3 遍。体松、神静,阳光通透全身,贯四肢百骸,经脉气血,阳光无处不到,无处不有。
           ③用腹式顺呼吸法,调息三次后,默数108—180 次,约2—3 分钟。
      第三节:龟咽纳阳
           1 、姿式:两脚分开平立,与肩等宽,两手自然下垂,头正身直,两目注视初升之太阳。
           2 、操作和要求:
           ①手心向后,意用小指引领两手从两侧向上提起,吸气,似将大地之气,从脚心、手指吸入体内。
           ②两臂与肩相平时,两手向前向上,指向太阳,呼气,似将体内之浊气、恶气通过手指,放到天空。
           ③注视太阳,口微开,缓缓吸收阳光之气,两手亦如抱住太阳光,收向头顶,贯入“百会”穴。两肘向前下沉,两手沿面孔两侧导气下行,此时口中会产生大量唾液(金津玉液),将气和口水一并咽下,可听到喉间汨汨有声。
           ④两手沿阳明经继续向下移动,导气下行,过胸部时屈膝,身体下沉,两手继续导气下行,经丹田,过膝盖,将气放入地下,两手从体侧随身体起立,还原。
           ⑤吐出之气愈多,纳入阳光之气也愈多,共做9 次。
      辅助功法!!!!!!!!!!!!!
      三、辅助功
           第一节:搓手擦面
           操作:两手相搓36 次,从面孔两侧向上,从面孔正面向下,擦面9 次,再抹头部和颈部3 次。
           第二节:拍击四肢
           操作:两手相互拍击手臂、胸腹、大腿外侧,直到脚踝部,由上向下,再由下向上,各一遍。
           第三节:踏步穿掌
           操作:原地踏步,同时掌心向内,从胸前上穿到面部,左腿右掌,右腿左掌,交叉而行,操作时,要神情愉快,轻灵活泼,做32 次。
      功后语
           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施恩于万物,是我们健康之宝,受益多少,完全看自己接受的态度。冬至固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但冬至在一年中只有一天,不能只靠这一天练功。其实每天早晨的阳,都是宝贵的。气功锻炼的关键,在一个“练”字,我们要天天练,坚持练,日久功自成。夏天,阳光灸热,为了保护眼睛,可在树后,隔着树叶练;阴天、雨天,看不到太阳,可以面向日出之处,微闭双眼,用天目( 两眉之间印堂穴处) 采纳阳光,此谓“意念采阳法”。
      


      IP属地:广东53楼2011-06-02 23:00
      回复
        纯阳无极功动作分式
        修炼方法
        465楼
        1、五指推腹
             预备式:面朝东方,两脚并立,身体中正,舌顶上腭,呼吸自然,气神定正,气沉丹田,目视前方。
             1左脚向左横移一步与肩同宽,十趾抓地,脚尖内扣,肩肘松沉。两手从身体两侧向前抬臂伸起手掌,同时两掌向外翻掌,由前往两侧主两腰划弧,将两掌抱至两腰胯,同时两脚跟离地,力达脚尖,用鼻吸气,沉入丹田,双腿微曲,提肛,含胸拔背。
             2接上式,右掌由肋处紧贴腹部往左肚角处斜推,同时下沉用鼻喷气,然后顺着原线路收至右肋处,用同样的方法左右推腹六次,全身放松。
             注:划手为呼气,推腹为喷气,日久丹田内气充实,可用拳或棍排打,增强抵抗能力。
        467楼
        2、力劈华山
        1以右脚跟和左脚前掌为轴,身体往右旋转180度,同时吸气,目视右方,转身时右手向外平摆至右后下方往右肋处挽掌,握拳屈肘夹肘,拳心朝上贴在右肋处,悬按在右拳上,肘部外*%,掌尖朝后,上身尽量后拧。              
        2接上式,上身略往左摆,右肩下沉,右手同时从肋处往下摆至左侧,至左上方往右前方抡臂劈掌。同时吸气,上身随抡臂时往右转,左掌不动,眼睛随右手看,然后再抡臂掌,吸气一次后身体原地转体还原,调息后用同样方法做一遍。
             注:此功法左右各练36次,使两肋坚实无比,可承受击打。
        3、霸王脱袍
             1左腿屈膝半蹲,右脚虚步,足尖点地于左脚旁,右手在屈膝半蹲的同时向外平摆至右后下方往右肋处挽掌,屈肘夹肋,拳心向上,屈膝半蹲的同时吸气。
             2接上式,右脚往右前方上一步,足尖外摆,左脚随后往右脚前上一步腿伸直,身体随步法向右转体,右臂也随之下摆至左,经上方往上方往右前方抡臂摆掌呼气,腿右弓。
             3接上式,右臂由右前方往下同右肩一起左摆,同时腿右弓步,当右臂摆至左侧时下沉,使右背肋部绷紧,右掌用劲左下悬按,肘部微曲外绷,右掌悬按在右肋处不动,上身稍往前扑。
             4接上式不停,右臂同身体一起由左往右抡臂砍掌呼气,抡臂时肘部不要伸屈,腿部由左弓步变右弓步,双足不动,足尖向前。 4、霸王举鼎
             1左脚往左横移一步成弓步,左弓上身面向左弯腰,右手同时从上经左足前抓握拳,左臂后摆上翘成反钩手同时吸气,右手握拳屈肘回收,拳心朝上,贴在右肋处,左手同时由后往前平摆按在右拳上,掌尖朝后,肘臂向外悬,双手收回肋处,同时向前铲腿,足尖上勾离地一尺。
             2接上式,右脚收回往左脚旁迅速跺地,重心随即移至右腿,左脚随后前跨一步成弓步,右肋部前挺,同时左臂向上翻掌上顶,肘微曲,掌尖朝右,右手后翘勾手。
             3接上式数秒种后,步法不变,上身和左臂同时往右摆,左肋部尽量扩张。然后右手不变,左臂由上往前抡臂砍掌,同时呼气一次。然后再随上身右摆往左抡臂砍掌呼气一次。
             注:此功法左右各做36次。 5、苏秦背剑
             1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上体向左旋拧转体,面朝左方,同时右手从下经左向右上方摆臂勾拳,悬肘小臂和拳往外旋拧,右手同时握拳后摆至右肘部微曲,拳背对腰悬离身体,在身体向左旋拧的同时吸气,重心下坠。两腿微曲略往左弓步,全身上下有一股拧拗劲,眼看右手。
        2身体迅速由左往右旋拧转体,双足不变动,两腿由左弓步变右弓步,同时右手由前上方往右后摆臂,仰掌上翘悬离身体,左拳同时由前上方变掌托起悬臂,肘略曲,掌心朝面部,后摆臂和上托掌同时喷气看左掌。 6、金龟亮背
        


        IP属地:广东55楼2011-06-02 23:04
        回复
          沾衣十八跌
          沾衣跌的总诀是:抽身换影,乘势借力,脱化移形,引进落空,避锋藏锐,闪转走化,以斜击正,以横破正,以巧制拙。在实战搏杀中,必须抓住稍纵即逝的空当、破绽,牵逼锁喉,消打并举,发劲跌敌。1、斜步单鞭——敌我对峙。当敌用右拳向我胸部或咽喉击来时,我速用右小臂向左下弧形沉挂敌右肘弯部,一抖即转。接着,回手用掌背、小臂向敌右面、颈部鞭出。右脚在下向前逼住其左脚外侧,上下合劲,将敌向后跌出。要点:沉挂敌肘要及时。斜步单鞭要上下同时发劲。 2玉女穿梭
          3、晾翅弹肘——敌我对峙。当敌以右拳向我腰击打时,我速向右闪,同时用左手将敌拳格开。然后速进身,用左脚插入敌右脚内逼住,小腿外绷打动敌桩步,同时左肘弹击敌胸部,使敌向后侧倾跌。要点:格挡、上步、肘弹要连贯,要用整劲。
          4、拧腰砸臂——敌我对峙。敌向前上右步,同时用右拳向我面部击来,我迅速甩腰右闪,同时拧身上左步,至敌身后,借前冲之劲双臂向左下砸打,上下合劲,将敌跌翻。要点:闪腰进身要快。双臂下砸有力。
          5、勾腿拍背——敌我对峙。敌突然用右掌由上而下我头部劈击时,我速起右手臂上迎,一旦粘接即向右后下捋带,使敌身前倾失势,同时起前脚向敌后勾踢其后腿,并右转身用左掌拍打其后背,手脚合劲,使敌向我右侧跌出。要点:粘接捋带要及时有力,腰、腿、手要活,轻灵无滞,方可奏效。
          6、腹力掀跌——敌我时峙。敌突然起右脚向我腹部蹬来,我如来不及化解,而腹部又有相当功夫时,即可以腹部直接承接之。承接时身要松,随势缩身收腹以缓其来势。然后在其用力后身体僵硬瞬间,丹田贯气,“哈”地一声发力,以腹力配合手法将敌向前掀抖而出,使之仰跌。要点:随势缩身收腹要及时,丹田贯气要快,掀跌要有力。7、野马撞槽——敌我时峙。敌用右拳向我头部击来,我速用左手从上往下按压敌臂。随即上右脚,落于敌右脚后,同时以右手、臂、肩撞击敌中线。使敌向后倾跌。要点:发劲时我左脚要往前跟,要突发整劲。
               8、挺身缠腿——敌由背后突然将我抱起,欲挺身把我摔倒。我用右脚由外向后向里缠勾住敌插入我两脚间的右脚踝,逆其劲而挺身,借此反劲,施于腿上,使敌失重后跌。要点:缠勾与挺身要同时发劲用力。
                9、插裆套——敌我时峙。敌突然以右脚斜身向我踹击,我立即后缩身抽左腿避其锋,同时左臂向左将来腿格开。得势后速向前滑步,左脚插入敌脚后封别住,借前进之势,整体前撞,将敌撞跌而出。格腿要及时,上步要快。上下要扩整劲将敌放出。10、搭肩踩腿——敌我对峙。我得机捉住敌右臂,合劲下采,一采即转。左手仍顺采劲向右下捋带,右手弃腕向敌左肩拍击,两手合劲使敌身扭转,然后起左脚踩踏敌右膝窝弯部,将其向自身后跌倒,要点:下采捋带要有力,踩踏敌右膝要准确、有力、快速。
               11、搬拦*跌——敌我时峙。敌用左直拳向我头部击来,我身体下沉以避其锋,同时出左掌向左侧拦截,抓敌左手腕,迅速上步绊扣敌之前脚跟,出右拳由上而下猛捶砸敌左肘部。同时右拳变招向前以“搬”劲击敌之胸部和颈部,并右肩也以“搬”劲法撞敌胸部,上下相随,使敌受制后跌。要点:捶击震压敌肘和击其面部时,动作要果断迅速干脆利落。上步、顶、绊,手脚相互配合。
               12、擒腕捶肘——敌我时峙我左侧向敌。敌以右直拳击向我头部或胸部,我以右手由下而上迅速抓其右手腕,上步以左拳背由上向下捶击敌右手肘窝关节,同时配合以左腿绊扣住敌前脚,顶压其腿,两力作用使其跪跌,并起左脚踏踢敌腰,将敌击倒。要点:在连续打击时,出拳和蹬腿都应稳固自己的重心,身体稍下沉。打击要猛要狠,不给对方有还手之机。13、刁腕砸肘——敌我时峙我右侧向敌。敌上步右直拳击向我胸部,我即撤身以避,并出右手向上拦截其手(图),迅速翻腕刁抓其腕向右下方拽带,并同时出左拳由上而下搬拦捶砸敌手肘,稳固右脚,提左脚向前,向下踩踏踢压敌左髋关节,使其手肘和髋关节同时受击仆跌。要点:整个动作要连贯一致,相互配合。反手刁抓要准而快,拽劲有力;搬拦砸捶狠而沉劲,踩压脚猛而有力。
               14、砸捶撇击——敌右拳击向我腹部时,我即左手刁抓敌手腕,同时右拳向下捶击敌手臂。随即上左脚绊住对方前脚,右拳向上、向右顺敌右手臂撇捶打击敌方头部或胸部,要点:下砸捶应随身体下沉而发劲,以迫使敌方重心随之倾斜,后迅速变招顺劲撇击。还须注意对方手的逃脱的反击。
               15、捶肘踏压——敌右拳向我头部击来,我即出左手抓其右手腕,迅速持敌手向上扭拧翻转,使之受制被扭而转身,以背对我。我再出右拳绕过敌手向右撇捶打击敌方手肘或肩关节,同时再起右脚踩腿踏于其右膝窝或髋关节,配合右拳同时发劲而踏压其关节,使敌手、肩、髋、膝受击而跪倒。要点:动作要协调、灵敏、反应快速。16、扣腕粘肘——敌持刀从后突袭并出左手抓我右肩欲行凶,我即右脚后撇,身体右转,出左手向上折扣住敌手背,出右手从后向上托架住敌手肘,并迅速向前下方转臂翻掌,左手抓敌腕向内压,右手粘而压切敌手肘,双手同时用劲,使敌手被扭制。顺势右脚脚尖上翘,向前、向上勾绊敌前脚,使其重心失控向外跌出。要点:扣腕、拿肘、转臂压肘要迅速力猛。推肘绊腿重心要稳掌握好。
               17、拦切拽带——敌从后突袭,左手抓我后背,我迅速右脚后撤插步,身体右转,出左手向上抓扣住敌左手背,右手握拳从敌左手下绕过,同后、向上曲臂拦切抵压敌后肘后,使其持刀之手不能很快下刺顺势右拳向下栽击,身体前倾,迈步为弓步,以右手臂带敌手。随身体下沉并左旋,又持敌手向前下拽带。要点:出手要迅速,进身沉劲,带制敌方。否则行动迟缓则遭伤及。
               18、截拿绊扣——敌上步出左直拳击我胸,我即出右手向上拦截并抓拿敌手腕,迅速身体左转,右脚插步敌前脚绊扣,成左弓步;身体前倾下沉,右手抓拿敌手不放,猛然随转体而向左下方直臂栽伸。上手下脚同时用劲,使敌受拽带而前仆于地。要点:刚一出手抓拿,就迅速俯身击捶,带动敌手受制,快速沉劲。两脚固身,擒手摔击。
             
          


          IP属地:广东57楼2011-06-02 23:08
          回复
            (一)    梅花桩(拳)桩步五势
                         桩步共有左右对称的五个姿势,称为“大、顺、拗、小、败,”其练法如下:
                         (1)大势,又名正势。两胯放松,向左右两侧张开,右(左)脚落实,承全身体重的七成,脚尖稍向外撇;左(右)腿向左(右)侧伸出,腿弯微弓,膝盖向上,左(右)脚半虚半实,脚尖指向左(右)方,仅承担全身体重的三成,两脚落地成“不丁不八型”。上身直立,两肩放松,左(右)臂向左(右)侧尽力伸出,肘尖微向下坠,称此为“沉肩坠肘”。左(右)拳立握,拳眼向上,右(左)臂高举,右(左)拳拳眼向左(右),扭头向左(右),两眼平视。安心、定神、摒熄杂念,静站3至5息。(一呼一吸为一息)
                        要点:左右两腿膝胯要平,松肩松胯,一臂向上,一臂平直,尽量伸展,意想左右两拳于高空极远处相交,头、左右两拳及左(右)脚都在同一垂直平面内,成三尖相照。大势站稳后,又如用两手分别抓住一个石碌碡的两端之轴,斜举在头上。
                        (2) 顺势,又名单鞭势。两胯放松,向左右张开并与两腿相顺,右(左)腿弓步,膝胯放平,小腿垂直地面,右(左)脚脚尖顺身指向右(左)侧;左(右)腿向左(右)侧伸出蹬直,左(右)脚横,脚尖指向身前,两脚俱实,落成“丁字型”。上身直立,两肩放松,两臂左右平伸,两拳俯握,拳心向下,两拳拳面要平,两臂、两肩成一直线。扭头向右(左),两目向右(左)平视,安心、定神、摒熄杂念,静站3至5息。
                          要点:松肩松胯,顺肩顺胯,意想两臂伸向左右极远之处,头、左右两肩及左(右)脚皆在同一垂直面内,成三尖相照。
                          (3)拗势,又名十字势。两胯放松,左(右)后转90度,成为横胯,左(右)腿向前微弓,脚尖向内稍扣;右(左)腿向后伸出蹬直,脚尖向外稍撇,两脚俱实、平行,落成“雁行步”。上身直立,扭腰,右(左)肩朝前,左(右)肩在后,左右两肩前后平伸,两臂两肩顺成一条直线,两拳俯握,拳心向下,拳面要平。扭头向右(左),两眼亦向右(左)平视。安心、定神、摒熄杂念,静站3至5息。
                         要点:两肩两胯放松,要顺肩,扭腰,正胯,头、左右两拳及左(右)脚脚尖在同一垂直面内,成三尖相照。意想两臂伸向极远。
                         (4)小势,又名丁腿势。两胯放松,右(左)腿屈膝蹲步,右(左)脚站实,脚尖稍向外撇,承全身之重量;左(右)腿屈膝提起,膝与胯平,膝头指向左(右)侧,两胯间之夹角稍大于90度,左(右)小腿自然下垂,脚尖向下虚点地面,脚面朝向左(右)侧,两脚一虚一实,成“丁字型”上身直立,左(右)臂向左(右)侧尽力伸出,肘尖微向下坠,称此为“沉肩坠肘”。左(右)拳立握,拳眼向上,右(左)臂高举,右(左)拳眼向左(右),扭头向左(右),两眼平视。安心、定神、摒熄杂念,静站3至5息。
                           要点:左(右)腿屈膝提起时膝胯要平,松肩松胯,一臂向上,一臂平直尽量伸展,意想左右两拳于高空极远相交,头、左右两拳及左(右)脚都在同一垂直平面内成三尖相照。
                           (5)败势,又名挒势。两胯放松,向左右张开并与两腿相顺,右(左)腿弓步,膝胯放平,小腿垂直地面,右(左)脚脚尖顺身指向右(左)侧,左(右)腿向左(右)侧伸出蹬直,左(右)脚横,脚尖指向身前,两脚俱实,落地成“丁字型”。上身向左(右)侧歪斜,两肩放松,两臂左右伸直。随着上身歪斜,两肩、两臂所连成的直线亦同时歪斜,与向左(右)侧伸出蹬直的左(右)腿平行,两拳俯握,拳心向斜下方,两拳拳面要平。扭头向左(右)臂注视左(右)斜下方。安心、定神、摒熄杂念,静站3至5息。
                         要点:松肩松胯,顺肩顺胯,两臂要分别斜上、斜下尽力伸展。头、左右两拳及左(右)脚都在同一垂直平面内成三尖相照。
            桩步五势按其性质和作用,又与金、水、木、火、土五行相对应,按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5个拳势之间可以进行变换。大势变顺势,顺势变拗势,拗势变小势,小势变败势,败势变大势,为相生。反之,桩步五势之间不能变换的为相克。
            


            IP属地:广东59楼2011-06-02 23:09
            回复
              桩步五势变化
                        桩步为“静”,桩步五势的变化则为“动”。桩步五势之间的相互转换也就是一动一静,动为阳,静为阴,《易.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梅花秘谱》说:“五势之变化,本阴阳之理,太极之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一气贯通,刚柔相济,步随身换,气随意发,蓄劲如开弓,发劲似射箭,知宽知窄,随高就低,静之如山岳,按之有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动之如江河,行之似波浪,浩渺如江海,圆耀如三光。”只是善于变化,才能真正练出神妙莫测的武功。


              IP属地:广东60楼2011-06-02 23:09
              回复
                (五)十三太保
                            “十三太保”是五势梅花桩的一种基本气功功法。在练习时,要求气沉丹田,以意行气,呼吸自然,练气与练力相结合
                             端
                            1、两脚分立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腿放松,两膝微曲。上身自然挺直,沉肩坠肘,两手自然垂于体侧。
                             2、两手握拳,拳心朝前,向上端起,至拳与肩平。两拳相距约20厘米,成定势。
                              注:定势即指将这一姿势保持一段时间。时间的长短可根据身体状况和练功时间的长短而定,一般不应少于10个呼吸。以下动作均同。
                           推
                             接上势,两拳向肩头回扣,当扣至与耳朵同高时,两肘外展,拳从耳部顺下颏两侧移至胸前,然后两拳向外慢推,最后至两臂围成圆形,如怀抱一树干成定势。
                           开
                           1、接上势,两臂向外展开,变拳心朝下,展至两臂与身体约成130°(大、小臂也成130°)时定势。
                           2、两臂继续向外展,展至高于肩平成定势。
                           活
                          1、接上势,两臂由后向前环绕(直径约15厘米)三至五圈,然后用力快速环绕(直径月30厘米)一大圈,拳心由向下改变为向前。       
                           2、两手慢慢向前抱合,五指分开,各指间如夹一小球,抱至两手间抓一大球,两臂如抱一树干成定势。
                          揖
                            手指自然并拢,两手指尖接近,由胸前向下慢慢移动,如作揖状,至小腹前,掌心朝上。
                          插
                          1、站成四平马步,右手迅速变拳用力向前冲去,拳心朝下,拳收回后,左手迅速变拳用力向前冲出,左右拳交替进行。
                           2、身体仍成四平马步,两手握拳平端于腰间,拳心朝上。有拳变掌从下往上由后侧抡圆,抡至头顶时,从胸前向下**掌至两腿间。左掌从左侧做相同动作,左右掌交替进行。
                           挑
                           站成四平马步,两手大拇指按在食指的第一指节上,其余3指握拳,手心朝前,两臂伸直与身体180°,两手回扣至耳根部,顺下?两侧,贴胸腹下移,至裆下尽力伸向体后,至极限时,两手贴地面向前跳出,上身劲力下压。两臂伸直后,与上身一同抬至与地面平行,与腿成90°,定势。
                           坐
                           1、上身直起,两臂高举,头仰起,目视指尖。两手指尖同时由后向前画半圆,如画一圆月。
                


                IP属地:广东65楼2011-06-02 23:11
                回复
                  2025-07-31 21:10: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两手由腕部自然交叉,下移抱至胸前,两脚并拢,全身放松。
                             俄虎扑食
                             接上势,身体挺直向前扑倒,即将着地时,两手撑地。
                             燕子三抄水
                             接上势,两手不动,引体向前,再引体向后,反复数次。
                             铁牛拱地
                             接上势,两脚分开略比肩宽,脚尖着地,臀部撅起,用头顶着地支撑身体,两手离地置于背后。
                             油锤贯顶
                             起立,变前弓步,头略低,右掌从下往上,由前至后抡起,拍击头顶,然后换左掌拍击头顶用力要由轻渐重。左右交替进行。
                             左右拍山掌
                              前弓步,右掌由身体右侧从前往后,由下至上抡起,用力向前拍下,继而左掌从前往后,由下往上抡起,用力向前拍下。左右两掌交替进行。
                              恢复至自然站立姿势,收功。
                                                                 (六)梅花桩的稀有兵器
                              梅花桩器械是多种多样的。除常见的刀、枪、剑、棍等一般兵器外,铲、锏、鞭、锤、斧、钺、钩、叉等十八般兵器一应俱全。此外还有许多极为罕见的稀有兵器,如风火轮、群母枪、量天尺、五虎锛、文棒、提戟、镗耙、拦马撅、护身披、流星锤等诸多兵器。清乾隆年间,梅花桩六代祖师邹文聚自江苏徐州府铜山县北上直隶寻父(邹宏义),一路上所推的独轮车就是由稀有的兵器组成匪人:车把是一对双拐,车轮是风火轮,车架是护身披,车绊是一根软鞭。以下简要介绍几种稀有兵器。
                               (1)护身披
                                护身披的结构是由9根枣木条交叉而成的方框,在方框的两端各有一个枪头,在方框外面的中间木条上有一个月牙刀,使用时手抓的木条。条即可以做盾牌防护身体,也可以用方框两端的枪头刺敌,或用方框外面的月牙刀推斩敌人。
                                (2)风火轮
                                风火轮的结构是一个直径40厘米的3/4轮周的木轮,木轮的周边上均匀分布着9个长约十几厘米、刀尖朝外的尖刀,在木轮的一面有一个短轴,作为手的握柄。它一方面可以作盾牌使用防护身体,另一个面通过手腕的活动,可使轮盘旋转刺击敌人。《梅花秘谱》有口诀说:骑虎登山不要忙,斜身绕步逞刚强,喜鹊等枝换边走,金鸡独立站中央,霸王举鼎千斤力,帝王翻身一柱香。
                                (3)五虎锛
                                五虎锛的构造非常特殊,它的一端是分枝的3个枪头,另一端则是分枝的两个枪头,中间横出的一段短枝是握柄,短枝的终端是一个锛。五虎锛是左右对称的双兵器。使用时,前后左右可刺可架,可挂可挑。握手处的锛可铲可刨。《梅花秘谱》有口诀说:五虎双锛拿手中,舞动如凤似蛟龙,捅扎架打翻身劈,大鹏展翅一般同,左手封出右手进,追逃紧根定输赢。
                                (4)燕翅镗
                                 燕翅镗的构造是木杆的前端安装一个镗头,木杆的尾端安装一个钻。镗头前方的枪头,刃长尖锐,可刺可挑。镗头左右的燕翅可刺可劐,还能回钩。镗杆尾端的钻可以刺敌。燕翅镗是一种两头都能制敌的长重兵器,还可长兵短用。《梅花秘谱》有口诀说使镗须要识阴阳,札人单手最为良,前手放时后手进,一寸能长一寸强,顺立而拦收败镗,防护收阴再收阳,札人不贵高和下,中平一点是擒王。
                                (5)流星锤
                                 流星锤是软兵器的一种,又名走线铜锤。它由长丈余软绳及圆形(或菱角形)金属锤组成。使用时锤头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变化莫测。重点突出一个“砸”。《梅花秘谱》有口诀说:走线铜锤光溜溜,至今计有几千秋,上打插花来盖顶,孤树盘根地下瞅。二郎担山走得快,三娘大水挂踢球,十字披红要脚快,脱靴骗马要盘肘,左打苏秦来背剑,老虎夹背在后头,脚踢朝天一柱香,点手罗成即回头。
                                (6)提戟
                                 提戟的结构是木杆的一端类似枪头,只是枪头的下方一左一右有2个月牙刀。木杆的下端有一个稍大一点匪人月牙刀。使用时可刺可挂,还可用来铲击敌人。《梅花秘谱》有口诀说:手拿提戟站当中,追风赶日不放松,大走四门回身转,手眼身法门路清。
                  梅花桩武功是千变万化的、无穷无尽的,故而梅花桩的兵器也是五花八门的无奇不有。
                  


                  IP属地:广东66楼2011-06-02 23:11
                  回复
                    真气运行法门!!!!!!!!!!!!!!!!!!!!!!!!!!!!!!!!!!
                    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本功法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
                    1.1基本知识
                         精,气,神,人之三宝,凡人生于世,皆依耗精气维生,精气尽,则神去身亡亦。故,修道者有云:“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依此法,度万万世而不坏。
                         精者如水,气者如水蒸气,精可化气,气可化精。故有练精化气一说。精在人的身体里是极其重要的,身体中的所有器官,都是要依* 精的滋润才可正常运行。精的补充来源有:食物、空气、水、真气的转化。在某种意义上,精就象另一种血液,是生命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精并非生理上的**,二者之间虽有联系,但联系就如饥饿或新鲜空气于精之联系一样。
                         气,因其行于体内而无形,发于体外而无影,运走自如,可知觉而不可见,因故得名。修行之气与呼吸之空气不同,空气在体内“始于鼻,止于肺”,真气之气则运行于经、络、脉之中。中医有云:“痛则不通”,即言真气不通也。修行之人既是以人力运走真气于经络,从而达到练精、练气的目的。
                         神,生命活动的主宰,古人认为即人之灵魂,精、气可加强之。修炼之人最快三月即可知神为何物。
                         精、气、神,虽各有其特有性质,实际上是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精为神之舍,有精就有神,所以积精可以全神,神伤则精无所守。精又为气之母,精虚则无气,无气则亡。精、气、神,三者一体,存则具存,亡则具亡。精脱者死,失神者亦死。故,精为气之母,神为气之形。关乎人之存亡,不可不知!
                         经络,《内经》称为经隧,它是由组织间大小不同的隧道构成。如肌肉、筋骨、神经、血管、腺体等。这些组织之所以能活动,必须依赖经隧中源源不断的真气运行,赋予能量。所谓经络是总称,经是指直行的较大的十二条通道,与脏腑有密切联系。络有十五,横行于阴经阳经之间,为十二经表里配合、联系、传注的纽带。络之细微者叫孙络、浮络,就象网罗那样遍布全身。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考》云:八脉者,冲脉……,督脉……,壬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凡人有此八脉,具属阴神,闭而不开,维神仙家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     丹田,丹是药的一种,是从药里提炼出来的精华,丹田既是修道之人希望从身体里提炼出精华的部位。丹田的部位传统说法有三个,头顶百会为上丹田(另说在眉心);心窝为中丹田(另说在脐中);脐下三寸为下丹田(有说在脐内一寸三分,有说脐下二寸,有说脐下一寸半,有说在会阴)。总之,以上部位都是真气运行集中而又活泼的部位。
                    丹田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位于膀胱之后,直肠之前,是一个夹室,有气则开,无气则合,为壬、督、冲三脉所起之处,诸经汇集之所。因此又称丹田为“气海”(并非指气海穴)。丹田真气饱满之后,即经第二腰椎处,沿督脉向上移动,活泼有力,《难经》称其为“肾间动气”。
                    1.2 入门功法
                         中国古卷浩渺,修行功法多如牛毛,这里主要介绍道家内丹初级功法——真气运行法。此种功法由李少波先生根据道家小周天演化整理而来。打通小周天,向来是求道学仙的基本要求,小周天一通才算开始修道。
                         一、姿势
                    一、姿势
                    (1)     盘腿坐式:分双盘、单盘、自由盘。双盘为左脚放在右大腿上,右脚放在左大腿上,双手相合置于小腹前。这个坐法只是为了稳固不摇动,没有相当功夫不易做到。单盘为左腿在上右腿在下,手势如前。自由盘如图,是一般人习惯坐法。
                    (2)     垂腿坐式:坐在高低适宜的椅子上,以坐下来大腿保持水平为度。小腿垂直,两脚平行着地,两膝间可放下两拳(拳眼相对)。
                    (3)     站式:如图。
                    


                    IP属地:广东67楼2011-06-02 23:12
                    回复



                      IP属地:广东68楼2011-06-02 23:13
                      回复
                        二、对五官的要求
                             (1)口腔:自然闭合,舌尖上卷九十度轻抵上颚。唾液分泌得多了,将舌放下,慢慢咽下,此谓“吞津”。
                             (2)眼睛:闭目内视,练到那一步就内视那一部位。若练功时心猿意马,思如潮涌,就睁开眼睛,注视虚空或鼻尖少时,打断思路,闭目再坐。此谓“慧剑斩乱丝”。
                             (3)耳朵: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保持从容自然,没有粗糙的声音。
                             (4)呼吸:呼吸是真气运行法的关键问题,在后面的练功过程中,一定注意自然呼吸,不可有意深呼吸或快、慢呼吸。在贯通壬脉的一、二、三步过程中,一直注意呼气,吸气时任其自然,自无流弊。注意,不可用口呼吸。
                             三、练功须知
                            (1)环境:练习此功法,因要集中精神,所以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但是也不必过分强调这个问题,没有他人干扰即可。
                             (2)不要在: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冲动时勉强练功;风雨雷电时暂且不练。此功法大成者,不遵此例。
                             (3)真气的运行不比勉强引导,当其充盈时自会运行,勉强引导易出偏差。
                             (4)幻觉和触动:练功时,由于真气活跃,经络开启,会出现各种幻觉和触动,请勿惊虑。经常出现的有:大、小、轻、重、凉、热、痒、麻。出现以上情况时,不可好奇追求,更不必恐惧忧虑。
                        第一步、呼气时注意心窝部
                            ①方法:练功条件准备好,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约一两分钟后平静下来即可没有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加任何意识作为。久久行之,真气就在心窝部聚集起来。而且这个方法本身就是排除杂念的好办法。
                             呼气时真气下行进入丹田,为达此目的,必须先聚集真气,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步时并不意守丹田的原因。如果开始就气沉丹田,初学不易掌握,一时见不到效果,就有可能因此而终止。
                             ②时间:如果想如期完成这一阶段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如果条件许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练习,没有固定时间也不要紧,抓紧练习即可。要求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20分钟。认真练习10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
                             ③反应:练功三到五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五到十天,每一呼气就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
                        第二步、气沉丹田
                            ①方法:当第一步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发热时,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向小腹推进。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大将产生高热,很不舒服。
                             ②时间:依法每日三次,每次25~30分钟,10天左右即可气沉丹田。
                             ③反应:每次呼气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增多。
                             第三步、意守丹田  
                            ①方法:当第二步做到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的止于丹田。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时把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少火生气”正是此义。
                             ②时间: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者一步功法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阶段,需要时间较长,40天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③反应:基于第二步气沉丹田,小腹发热明显,十数日后小腹形成气丘,随着时日和功夫增长,气丘增大,小腹力量增强。力量足够时会向下游走,有时**作痒,会阴跳动,四肢腰背发热等。    
                        第四步、通督    
                             ①方法:意守丹田40天左右,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即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时候,勿忘勿助!意识跟随上行的力量(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也不要用意识向上引导(勿助)。上行的速度是由丹田的力量大小决定的,若力量不够,它就会停下来,待丹田力量充实再继续上行。如果上行到玉枕关通不过,内视头顶即可。
                             ②时间:每天可增加练功次数和时间(40~60分钟)。有人一霎那就可通督,这样通过力量很猛,震动很大。有人经过数小时、数天,大多是一周左右。通关过程为正常生理现象,人人可通,极个别通不过的另有原因。
                             ③反应: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名门处感觉真气活跃,自觉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有的真气培养充足,一股热力直冲而上,势头很猛,一次冲过督脉;有的行行驻驻,数日方过;有的像水银柱一样,随呼吸上下活动,渐次上行。通督前后身体可能不稳,注意及时调整。头部感觉箍紧,有时沉闷不适,为正常现象。此阶段异常关键,不可疑虑放松。
                        第五部、小周天成
                             ①方法:真气过玉枕、百会后,向下经鹊桥(舌抵上颚)入壬脉。小周天就已经通了!此时,一吸气真气入脑海,一呼气真气入丹田。此后,原则上还是意守丹田,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如果百会出现活动力量,也可以意守百会,灵活掌握。
                        ②时间:每日三次,每次60分钟或更长。
                        ③反应:此步初期,可能各种触动现象不断,十余天即可消失。
                        


                        IP属地:广东69楼2011-06-02 23:13
                        回复
                          真法五步功辅导!!!!!!!!!!!!!!!!!!!!!!!!!!!!!!!!!!
                          第一节 真法一步功辅导
                          1、呼气注意心窝部:心窝部的位置,即心口部,也就是胸骨剑实(护心骨)下正中凹陷处,实际上就是胃的位置所在.这是一个部位,而不是指某一点.
                          2、注意:就是意念想着,也就是意守.
                          3、呼气:真法用鼻呼鼻吸的自然呼吸法.自然呼吸也就是不人为地控制呼吸节律,顺其自然.关键是在呼气时意念想到心窝这个地方,吸气就不管了,即不是呼气、吸气都一定要注意心窝部.
                          4、练气功、练真法开始时往往杂念都较多,未能静下来,因此呼气时也就不那么容易守得住心窝部,不容易次次呼气都有注意及到心窝部.可以采用数息法来帮助,即每呼气一次,数一个数,从一数到十,回头再从一开始数.这样比较容易到心窝部去,这也是诱导入静的一个办法.
                          5、强调注意呼气,有的人反而感到呼吸不自然了,甚至感到憋气.这是因为他不仅是注意呼气,而且是有意识地延长呼气,不是该吸气就顺其自然地吸气.有意识地延长呼气或延长吸气,都可以造成憋气的感觉,这也是应该提醒注意避免的.真正理解做到顺其自然呼吸了,就绝不会有憋气的现象.
                          6、第一步功练成的标志是心窝部有温热感,或有饱满感,重压感,就可以转入练第二步功.有的胃病或体质虚寒型的人不容易得温热感,一步功可多练一段时间,但只要有饱满感或重压感,也是得气的征象,也可以转入第二步功法的锻炼.
                          529楼
                          第二节 真法二步功辅导
                          第二步是意息相随丹田趋,有以下几点应该掌握的:
                          1、意息相随的意思:意指意念,息既指呼吸(还是指呼气),又指真息(也即真气的温热感),相依相随.
                          2、丹田趋:就是呼气时意念心窝部的温热感一步一步向丹田下.因为真气在体内运行的规律是呼气时真气向下向外运行,吸气时真气向上向内运动的.这一步的目的就是将心窝部集聚的真气沿中线任脉下达丹田,以打通任脉.
                          3、这一步功最常见的反应是肠鸣矢气,这是真气加强了肠道的功能,正气排驱肠道浊气的正常现象,应顺其自然,无须控制,到一定时候自然消失.在这一阶段有的肠炎患者大便泻出浓血秽物,不必惊慌,也不一定要服药治疗,肠道秽浊泄尽自然痊愈.
                          4、腹部有过手术的患者,因为有疤痕,阻滞了经络之气,真气不易下去,有时还会出现手术疤痕剌痛,这是真气疏通经络的反应,气趋丹田也许会慢一些.加强练功,多练一些时间就是了.有的人有气往上涌的感觉,也是下焦气不畅,或是注意了吸气的缘故,应注意呼气,使气机往下去;三焦气机通畅了真气也就容易下沉丹田.
                          第三节 真法三步功辅导
                          经过第一二两步的练习,已经有了初步的实践体验。当第二步功练到每次呼气有气流直达丹田时,即进入第三步,可练习第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了。
                          第三步功是完成五步功法最重要的一步。一二两步功是为了培养真气,通达任脉,使上中二焦真气趋向丹田,并在丹田聚集。第三步功是为下一步贯通督脉打下基础,如果丹田真气不足,通督是不可能的。所以古人把这一步功夫叫做“筑基”。由于培养丹田实力的重要,所以这步功练的时间也需要比较长些。在进入第三步以后,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
                          1、在第二步功气入丹田时,丹田内尚未有明显感觉,俟后几天中反而感觉不明显了。有人为此着急,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或者认为功法练跑了。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第三步功重点是凝神(即意守丹田),把注意呼气的意念放松了一些,所以气沉丹田的力量也就比较地小了:二是丹田的容积较大,有气则开无气则合,开始真气进入丹田时有冲动感觉,但少量真气不足以充满丹田,因此便没有气感了,继续练功过几天丹田内充实起来,自然会有感觉,这是进步过程中一个必然的现象。
                          2、随着功夫的进展,丹田真气不断充实,因此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现象,当以“丹田温热”最为相宜。如发生大热,是“火候”太过,可放松呼气或不注意呼气,以减缓其热度;“丹田饱满”是真气充实的现象,必须饱满到一定程度,方能向下(会阴)、向后(命门)等处活动,要任其自然,不可过早意领;“丹田开阖”,感到丹田内如有一物在运动,或感丹田内一开一阖或左右,或上下,此种景象过去叫做“胎息”,这是真气在丹田中旺盛的表现,是很好的徵兆,由此就可以更好的意守丹田了;“丹田蕴珠”,丹田内如有鸡卵、有如儿拳大小不等一个固态的东西,古人把这叫做“丹”,是真气高度凝聚的一种表现。这都是在通关前后经常遇到的一些内景,是非常可喜的徵兆,应当谨慎的保持它的常在。但这些现象因人而异,也不可能每个人、每种现象都遇到:没有,也不可妄想追求。
                          


                          IP属地:广东70楼2011-06-02 23:15
                          回复
                            3、由于练三步功丹田真气充实饱满,因此全身的生理变化也很多,如:有一股气流环腰一周,前经肚脐,后经命门,在不断地转动,这是带脉通了,对通关很有帮助。全身温热也是常有现象,此是热能提高,能增强抵抗力;但有的人发热过高,感到心烦不适,可采用六字诀中“呵”字诀即平。有患胃下垂者,在第三步功中常感呼气时小腹向上挈引,这是由于胃体机能基本恢复,有力提升,和丹田气足有上浮力的表现,是治愈胃下垂的基本因素,不必介意。有因丹田气流向大腿者,属于一般情况,不必太在意;若气感下流力太过,丹田气不易积存者,改用盘坐式可以纠正。有因欲向后转而久不得过者,可以提肛吸气导之;有因真气充足致性神经兴奋而遗精者,在这一阶段最易发生,应严加注意,及时采用“吸(吸气)、抵(舌抵上腭)、摄(提肛)、闭(闭目)”采药四字诀方法防治。
                            4、达到第四步顺利通督,必须依* 第三步功的积累真气,所谓“积气冲关”。如果一旦走泄真气,通关就要推迟,因此要求练功者在筑基阶段睡前清心寡欲,睡眠姿势要侧卧卷足,即所谓“卧如弓”:衬裤要宽舒,避免磨擦;被要轻勿过暖,避免仰面睡式,如有性冲动即起勿睡。能关不过旬日,这短短的几天,又是这样重要阶段,应是能够坚持和必须坚持的。如素患遗精的人更要注意以上要求,并应考虑平时多在什么时间遗精,即在那个时间起来练功,以改正其习惯。很多人都依此法治愈。素有患肠炎,在三步中出现大便脓血者,有患妇科病而排秽物者,此为真气作用于丹田周围脏器,发生良好的生理变化,推陈出新,因此不采用他法治疗也能自愈。要以丹田气足、全身经络触动现象逐渐增多,各处有不定点的跳动,及痒、麻或出皮疹,此为真气驱逐邪气的表现,不作治疗,邪尽也自愈。三步功后各种触动现象越来越多,详于第四步功辅导。
                            第四节 真法四步功辅导
                            第四步功是在第三步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通过会阴,绕过尾闾而开始的,但也有未经会阴即到命门,以后才有会阴气动的感觉,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在四步功中,由于生理变化很多。兹将易出现的问题分述指导如下:
                            1、呼气太重,容易使丹田发生高热,如觉有发烫的情况,减轻呼气程度,或放弃呼气的注意,自然纠正;一般温热感是好的,有人呼气太过,或由性生活不禁导致前阴反应强烈产生恐惧心理,认为前阴漏气;越紧张,越注意,反应就更强烈,以致终日忧心忡忡,导致中气下陷,头昏眼花,四肢无力,调治之法是少注意呼气,或不注意呼气,在自然吸气时微微提肛,慢慢调治一个阶段,待真气绕过尾闾,沿督脉上行就好了,会阴处称为下鹊桥,有三歧:一路去前阴,一路去肛门,一路去尾闾。三* 路口,容易迷失方向,初学者宜加注意。
                            2、有人急于通关,未等丹田真气充足,即行意识导引,这样会使丹田真气不足,而导引的一部分真气无力上行,停在一个地方不上不下,时觉胀滞不适,纠正之法是固守丹田,继续培养真气,待真气充足后,自行冲关,千万不要再导引,“通督勿忘勿助”,就是这个意思。
                            3、第四步是全部功法中最艰难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古人喻为“脱胎换骨”。由于生理变化特别明显并有一些不适的感受,练功者不知所措,精神紧张而发生动摇,求人救治,这都是不须要的。如真气通过命门时,凡有腰痛病史的人,必有不适感觉。这些都是正邪相争,纠正病情的表现,等真气通过之后自愈,不必找人纠偏,或邀诊治。此时只有加紧练功,比平时次数增多,时间延长,待通关后全部缓解,切勿松懈自误。
                            第五节 真法五步功辅导
                            通督之后,即进入第五步,这在周天功中算是已经达到目的往往有人问,通关后如何练法?真气运行法有进一步提高的内容和阶段,这里概要地提出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作为继续锻炼的要求:
                                 1、真气运行法在沟通任督过程中,一步有一步的功法,及通关后,只要按照练功形成的条件,经常加功练习就成了。书中有持之以恒,循乎自然“的要求,功夫越深,效果越好。通关只是完成了基础阶段,以后坚持锻炼,才能出好效果。特别是练功治病者,通关前即能改善体质,提高身体素质,一些轻浅的功能性疾病也能治愈,严重、顽固的器质性疾病就需要累以时日,不断旺盛真气,积气驱病。不能以为通关了,就大功告成,百病皆愈。但只要坚持炼下去,各种病疾都有会慢慢地好起来。
                            


                            IP属地:广东71楼2011-06-02 23:15
                            回复
                              2025-07-31 21:04: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通关后体内还会有很多气攻病灶的反应,练功者就不知怎么办好。如初通关时气在头上乱窜,前额有重胀感,可以不去理它。只守住上丹田,使力量集中在百会(泥丸宫,此处为百脉之会),则百脉扳依,其它乱行乱窜的现象就减少了,不过需要较长的时间。长守此窍还可以开发智慧,使人聪明。如果通关后反而感到真气不足或胃消化功能 不如以前好,那么可以意守中丹田,再培补中气,则下丹田真气也就更加旺盛起来。下丹田是长期意守之处,什么时候守这一部位都是对的。
                                  3、以静为务,功夫越深,入静越好,只有能够深度入静,体内生理功能就恢复越好,这是静极生动的自然规律,过去叫做“道”,古人把这种功夫叫做修道。静字贯彻着修道的始终,开始都是不能入静,故必须有方法,渐进入门,慢慢达到入静。所以五步功以后就再不要求用这个方法,那种方法,实际上追求方法,反而成为杂念了。入静深了能体会到三田成一体,继而无物无我进入虚无境界,还有什么方法可追求呢?当然真法的高级境界也是分层次、分阶段一步一步达到的,这些就属于真法提高班的内容,可以在以后深造、提高。
                              


                              IP属地:广东73楼2011-06-02 23: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