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兵法吧 关注:5,607贴子:49,192
  • 5回复贴,共1

《张藏本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中的盘古历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打假派观点:
《孙武兵法》82篇中的历法质疑
陈美东
         观象授时,是古代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制订历法的基本准则,也是历法所具备的基本待征。所谓观象授时,是指观 测太阳、月亮或恒星位置的某种周期性变化,以满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所必须的对时间方面的需求。太阳、恒星位置的周期性变化,与自然界的寒暑雨旱、植物的 荣谢、动物的出没等变化的周期性是同步的,而月亮的圆缺变化,愈是在古代,对人们在夜间的活动愈是至关重要。因为,月光是夜间极其重要的光源。所以,观象 以授时是人类十分明智的抉择。非但如此,观象以授时,还是一种科学的抉择,因为这是一种有客观标准可以依循、可时时加以检验的方法,与那些随心所欲、胡乱 作出时间安排的想法截然不同。实际上,我们也还没有看到完全随心所欲、胡乱作出时间安排的古代历法,古人总是严格地或基本严格地遵循观象授时的准则。



IP属地:江苏1楼2011-03-14 22:13回复
          基于上述关于古代历法背景的认识我们可以来考察《孙武兵法》中的历法间题。据光明日报1996年10月20日《西安发现<孙武兵 法>八十二篇》一文载:“在古历法方面,记载‘昔者盘古开天国,称天皇,国以阴纪,家以母贵。’当时实行的阴历纪年,一修年为个13月,一月为28 天,一年只有364天。后女祸氏提出24年一修正之,即每24年多加一月(28天),这样就把‘天’补全了。”这里,该文作者并未完全引“《孙武兵法》 82篇”中的原文,即只引一句原文,其他则为该文作者的理解和铺述。
             先看所引的这句原文(因为我们尚不知道原文中是否还有关于盘古的其他说法,故仅就此句作些讨论)。在现已知文献中,最早提到盘古者,是孙 吴徐整的《三五历纪》言及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后萧梁任防在《述异记》中也提到盘古,以为“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又言及盘古死后,其身体的各部位 化为日月、山河、草木等。而且指出各地、各不同的时期还有不同的传说,如“秦汉间说”、“先儒说”、“古说”等等,都是说盘古与地或天气相关。另有“吴楚 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的说法。而上所引原文只说盘古与天有关“开天国,称天皇”云云,似不与现已知文献的记载相协。再说孙武在吴国有年,其说与“吴 楚间说”迥异,更令人生异。
             至于“国以阴纪”,据该文作者的理解当是实行“阴历纪年”之意,姑从之。所谓“阴历纪年”,应是说采取以月亮与太阳的会合周期为准的历 法,也就是以月亮一圆缺为一月朔望月的长度,我们知道其值约为29.5306日。如果依该文作者所说,其“阴历纪年”规定一月为28日,则在1个月后的初 一日,人们大约还能在东方看到残月在5个月后的初一日,人们显然可见到下弦月,在10个月后的初一日,人们更可见差不多是满月挂于天空之上。这就是说,以 天为一月的历法,是完全不与月亮的圆缺规律相协调的,也就是说,它与月亮的圆缺无关,是一种随心所欲的历日安排,与世人共认的现象授时的准咐相背离,也与 世人共认的“阴历纪年”格格不入。
             我们又知道,一年(回归年)的长度约为365.2422日。如果依该文作者所说,其“阴历纪年规定一年只有364日,则每经12年以后的 正月初日,其相应的节气均要提前一个节气。长此以往势必要造成有的年份的正月是冬天、有的年份的正月是夏夭等等错乱不堪的状况。所以,这种“阴历纪年”又 与太阳运动的回归周期不合,同样背离了观象授时的准则。
             于是,我们看到了关于“女娲提出24年一修正之,即每24年多加一月(28天)”的说法,以此与一年13个月、一月28天相配合,这就含 有阴阳合历的意义。依之可算得其所取一回归年长度为(24×364+28)/24=365.1667日。我们来看看经修正后的“阴历合历”会是什么祥子。 其一,它并没有改变月的安排与天上月亮圆缺不相一致的状态其二,它虽然纠正了每年正月可能是一年中的任一节气的情况,但还是容忍在节气变化为两个节气时 (即24年)才作一次调整。
             也许有人会说,在古代,相差两个节气是可以容许的误差。可是,它却又造成了新的矛盾,其主要问题仍在于“其一”所论。女娲既然能提出在今 天看来也是相当不错的回归年长度值,去纠正前人的历法,“把‘天’补全了”,那么,女娲理当首先纠正前人历法中以一月为28天的更为显而易见的失误,但是 女锅却对此无动于衷。这种只补“天”的小孔,而忽略“天”的大洞的补“天”法,怎么能说“把‘天’补全了”呢?
             由甲骨文可知,至迟到殷商时期,人们已经知道一月的长度略大于29.5日,因为其时的历法在安排月份的日数时,一般是大月(30天)、小 月(29天)相间,并偶或有连大月的安排。也由甲骨文知,殷商时人们对一年长度的认识远没有把握,这从当时历法闰月设置的无规则性可以得见。在《尚书•尧 典》中也还只是说“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这说明人们对一月长度的认识要比对一年长度的了解容易得多这是因为月相变化的周期短而且明显易 见,而对与一年长度相关的太阳或恒星位置周年变化的观侧,则要困难得多。由此看来,在只知道一月的长度为28天的同时,却已经知道一年的长度为 365.1667日,不是符合历法史所揭示的人类认识发展状况的,是完全不能想象的。
             以上提到的诸疑点或在逻辑上不能讲通的地方,希望能对关于“《孙武兵法》82篇”真伪的讨论有所帮助。孙武当年著说时就是这样漏洞百出的 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不能不考虑今人伪作的可能性这就是先让盘古出面设定一个想当然的一年13个月、一月28天的圈套,又依对近代天文知识的一知半解对于 天文历法史则无所知,再让女蜗出面去自我解心,这就难免捉襟见肘,产生出诸多疑点和逻辑混乱来。
    


    IP属地:江苏2楼2011-03-14 22:14
    回复
      2025-08-31 07:39: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西安古兵学研究会回复如下:
      1996年10月20日,《光明日报》转载了《收藏》1996年第10期杨才玉撰写的《西安发现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一文,文中末尾有一段关于盘古历法的记 载:“在古历法方面,记载:‘昔者盘古开天国,称天皇,因以阴纪,家以母贵,’当时实行的阴历纪年,一修(年)为13个月,一月为28天,一年只有364 天。后女娲氏提出24年一修下之,即每24年多加一月(28)天,这样就把天补全了。”(1)
          
      


      IP属地:江苏3楼2011-03-14 22:14
      回复
             苗民进入种植农业阶段后,发现盘古阴历不便于指导农业生产,于是逐渐改为使用阳历和阴阳四季历,只保留“跳月”的遗俗。
        参考文献:
           (1)陈久金、杜升云、徐用武著《贵州少数民族天文学史研究》贵阳:贵州出版社第104~108页,1999年3月第1版
           (2)刘尧汉著《中国文明源头新探》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第50~55页1985年8月第1版;1993年6月第2次印刷。
           (3)李维宝、李海樱著《云南少数民族天文历法研究》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第58页,2000年第1版
           注:本文系第六次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宁夏国际会议参会论文,收入刘冰清,周光烈主编的《盘古文化研究》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IP属地:江苏5楼2011-03-14 22:14
        回复

          西安古兵学研究会观点:
          再论《〈孙武兵法〉中的盘古历法》
          笔者在《〈孙武兵法〉中的盘古历法辨析》一文中,论述了盘古历法是以女性生理周期为基准并同太阳回归年相配合使用的阴阳历,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认同。盘 古历法的纪年是1年13个月,1个月28天,则1年364天,每24年多加1个月(30天)。这个历法在苗甲子(嘎进)中的运用更为普遍和完整。
          关于苗族二十八宿,王凤刚先生在《苗族历法刍论》中作了具体的介绍。①按照民国年间成书的《八寨县志稿》的说法:“黑苗婚丧择吉,推二十八宿十二支而用 之,谓之苗甲子”。故苗甲子应该包含有十二地支和二十八宿两个周期在内。十二这个数,配以十二生肖,是苗族历法中最基本的周期,他们习惯地把它称为斗,例 如:《浑河黑水》这部书中说:“十二时一日,十二辰一天。”“十二日一斗,十二天一轮。”“十二月一岁,十二月一年”。“十二年一斗,十二岁一纪”。苗族 无论在纪时、纪日、纪月、纪年时,均使用这个周期。②
          作为历法应用的周期,十二这个数使用方便,但周期嫌短了。苗族有自己独特的周期,这就是苗甲子,苗语叫“嘎进”。它以二十八宿与十二生肖相配,二十八宿从雷开始,十二生肖从虎开始,前者三轮,后者七轮,组成一个大的周期,以84个数顺序纪日、纪月、纪年。具体表述如下:
          1、
          雷宿 虎
          2、大龙宿

          3、竹猫宿

          4、野猫宿 蛇
          5、太阳宿

          6、大虎宿

          7、小虎宿 猴
          8、蟹
          宿

          9、牛宿

          10、女宿

          11、鼠 宿

          12、燕宿

          13、猪宿

          14、小龙宿 兔
          15、螺宿

          16、狗宿

          17、雉宿

          18、鸡宿

          19、鹰宿

          20、猴宿

          21、獭宿

          22、鹅宿

          23、鬼宿

          24、蜂宿

          25、马宿

          26、蜘蛛宿
          兔 27、蛇宿

          28、蚯蚓宿 蛇 29、雷宿

          30、大龙宿 羊
          31、竹猫宿 猴 32、野猫宿 鸡
          33、太阳宿 狗
          34、大虎宿 猪 35、小虎宿 鼠
          36、蟹宿

          37、牛宿
          虎 38、女宿

          39、鼠宿

          40、燕宿
          蛇 41、猪宿

          42、小龙宿羊
          43、螺宿
          猴 44、狗宿

          45、雉宿

          46、鸡宿
          猪 47、鹰宿

          48、猴宿

          49、獭宿
          虎 50、鹅宿

          51、鬼宿

          52、蜂宿
          蛇 53、马宿

          54、蜘蛛宿羊
          55、蛇宿
          猴 56、蚯蚓宿 鸡
          57、雷宿

          58、大龙宿 猪 59、竹猫宿 鼠
          60、野猫宿 牛
          61、太阳宿 虎
          62、大虎宿兔
          63、小虎宿 龙
          64、蟹宿

          65、牛宿

          66、女宿

          67、鼠宿

          68、燕宿

          69、猪宿

          70、小龙宿 猪
          71、螺宿

          72、狗宿

          73、雉宿

          74、鸡宿

          75、鹰宿

          76、猴宿

          77、獭宿

          78、鹅宿

          79、鬼宿

          80、蜂宿

          81、马宿

          82、蜘蛛宿 猪
          83、蛇宿

          84、蚯蚓宿 牛
          苗族二十八宿以雷宿开头,十二生肖以虎开头。陈久金先生认为“雷宿相当于汉族的角宿。而以虎开头,也即以虎月为岁首。这个系统相当于汉族的农历系统。”③ 笔者以为这是苗族以十二生肖、二十八宿、八十四嘎进、1460年天狗周期循环的纪年周期,也就是盘古历法。因此,在苗族聚居中心地贵州,历史上每相隔十三 年,苗胞们都要举行一次隆重的“吃鼓脏”仪式,祭祀天、地、祖先。随着阴阳合历的进一步采用和简化,苗族先民使用成数“五”与十天干、十二生肖、二十八宿 相配,形成六十甲子,这就是《吕氏春秋·勿躬》所记:“大尧做甲子。”和《史记·历书·索隐》所云:“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大尧做甲子。”这就是 《浑河黑水》:“十二月一岁,十二月一年。”“十二年一斗,十二岁一纪。”大尧则是苗族的祖先。
          1年13个月,1个月28天,则1年364天,每24年多加1个月(30天)。一个月28天配二十八宿,三个月配一个嘎进(84天),一年四个嘎进,加一 个月,即加一轮二十八宿;三年即配齐一轮嘎进。24年闰一个月,30天,刚好是一轮二十八宿,多余的二天为天日、地日、忽略不计。三个闰周配完三轮二十八 宿,为72年;四个闰周是96年,刚好配齐一个嘎进,再加十二年(12X7+12=96年)。180年转完全部嘎进,即96+(12X7)=180,与三 元甲子为180年吻合。84嘎进转十五轮为1260,1460-1260=200(年),200-180=20(年),20X9=180(年)。也就是说 六十甲子与八十四嘎进的共同周期是180年。
          一般的人不知道三元甲子,180年;人也活不了那么久,所以知道历法全面貌的人更少了。从古至今,人们便知道太阳“出卯入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
          嘎进的实质是以十二生肖为基础,配以二十八宿的纪年纪月纪日方法,12(生肖)X7=84,28(宿)X3=84。苗族崇拜奇数,认为“数起于三,成于 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嘎进用的是盛数,六十甲子用的是成数,与十二生肖相配。关于十二生肖与二十八宿的相配,笔者在《苗族古历》一书中已有论述,此处 不再赘说。
          由此可见,盘古历法不仅用于苗族青年男女跳花跳月,更多的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主要是水稻栽培),民间也用于星占。
          注释:
          ①王凤刚:《苗族历法刍论》,《苗侗文坛》(贵州省黔东南州文艺研究所编),1992年第2期。
          ②③陈久金、杜升云、徐用武:《贵州少数民族天文学史研究》,贵州科技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第127、128页。  
          


          IP属地:江苏6楼2011-03-14 22:15
          回复
            研究兵法,就要上识天文,下识地理。这样才能无往不胜,无往不利。


            IP属地:山东7楼2011-03-16 16: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