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吧
关注: 58,757 贴子: 1,727,765

这里有胡同上空的鸽哨声

  • 目录:
  • 人文学科
  • 4
    南方叫做--赖尿虾 学名:虾蛄, 外国人叫做螳螂虾(Mantis Shrimp) 近二三十年随着全国人民吃粤菜,才开始流行起来。 以前非但北京人不吃,北方沿海地区的人也不吃,渔船打捞到,甚至碾碎了用来喂鸡。 北京人只认“大对虾”(明虾) 原因嘛,大概是相貌丑陋,与蛆虫相若。 小时候第一次吃这玩意是亲戚送的, 辛苦背来,盛情难却。 但着实没留下什么好回忆。 或许不熟法度。剥皮困难。 不慎的话,甚至还可能被扎到。 味道嘛,还算“吃得过”
  • 2
    白驹过隙,时光如水。 很多儿时的记忆都已经消逝了。包括经常去的老店。 现在依然存在的只有一家书店和一家照相馆。 都是国营的 前者自然是新华书店,最早的“全国连锁” 上学的时候,每年都必须固定去几次。 购买上学所需的书籍甚至文具。 印象深刻的是,那时候的店员打算盘是基本功,几乎从无错漏。 前些年回去看过一次,还是老房子,但物是人非。当年的售货员,老的恐怕已经不在了。 另一家是照相馆,当年从出生百日,到学生证,月
  • 11
    古代男人到了一定 年龄,比如三十以后,就可以蓄须。 说白了,就是--留胡子 如果一个男人四五十岁,下巴还光溜溜,就可能被人指指点点, 说你“老有少心”,指不定憋着什么“坏” 留了胡子是需要修整,所以我们家族男性的成人礼物,除了一块手表之外,通常是一套剃须工具 包括一个水杯,剃刀,胡须(肥皂)水刷子和一条纯棉的毛巾。 现在当然都改成电动的了,方便快捷,但缺少了一种仪式感。 除了自己收拾,也可以花钱找人代劳。 这行
  • 5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一旦成了病号通常都会享受一点特殊待遇。 除了二天假,在家或者宿舍修养之外。吃也是比较重要的。 鸡蛋面条是大江南北的共同选择。 面条必须是细面,最好是龙须面那种,病人通常胃弱,这样好消化,再窝上一个鸡蛋补充营养。滴二滴香油就算高配了。 想吃这种鸡蛋面条,除了自己家,老妈给做,通常都是过组织生活的,比如队伍上,除了可以休息不训练出操之外 卫生员看过开了药。饭也不用跟大伙吃了。炊事
  • 36
    来北京这十几年,北京炸酱面我听的耳朵都起茧子啦,但是正宗的老北京炸酱面没吃过!
  • 13
    山桃花绽放,樱花刚刚开,不多。今年玉渊潭公园推出早樱晚樱同时间观赏,新闻说是特殊栽培技术。估计再有一个礼拜,是樱花盛开期了。 PS,今儿被中央广电总台外景记者拉去采访了,说了一下对玉渊潭樱花节的印象,反正从小玩到大的公园也熟,夸了一通儿玉渊潭公园,又有湿地,野生鸟类多,又有特色樱花节等等,边上的公园管理者估计听的心花怒放,哈哈哈
    洋BEYOND 4-7
  • 31
    在南城特吉特菜市场南门对面儿。记忆中的厕所就这个样儿,里面熟悉的味道就不用说了,老街坊早上一进来不但互相寒暄,还会问“您吃了么”。那时,我经常用撕了的报纸擦屁股,擦之前一定先攒成团儿,据说这样儿效果更好,至今也没搞明白是什么原理。 男女厕所之间的墙上有个方洞,洞里是灯泡儿,瓦数不大,晚上很昏暗,除了闹肚子我基本不敢天黑后去蹲坑儿。还有一个不敢去的原因,据说有人晚上碰到过,手从坑儿里伸出来 随着北京城
  • 23
    口条,信子,指猪羊的舌头。除此之外,还有牛舌。 在所有下货中,舌头是比较特殊的存在。猪牛羊,宰杀一只可以得到,几百到几十斤肉。但舌头只有一条。 物以稀为贵,所以口条这东西并不下等。 红楼梦里,荣宁二府,那种富贵人家,过年收的特产里都有“牛舌五十条”,足见这东西并非什么“粗食” 法国贵族的餐桌上除了红酒烩牛尾,烩牛舌也是一道上得了大席面的硬菜。 但现在中餐各个菜系中,却没有什么用舌头做的大菜,也可能是失传
    广顺民 4-2
  • 18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 30
    请问各位朋友谁的手里有或者见过从光绪年到1957年的北京五金店的照片? 最好是------万和成、万丰泰、万丰顺、万丰德、万丰成、万庆成,万庆和、等等
    Miss杨 4-2
  • 11
    早上去拍了樱花,中午去游了1500,晚上炒俩菜,喝几瓶啤酒,一天也就算过去了。
  • 8
    今年北京市场上销售的桃子,不软不硬,不甜,不涩,怎么磕碰不烂不坏!是果农心❤️坏了还是水果批发商心❤️坏了?用什么药💊水泡过的?希望所有的桃子都变成去年的一样,有桃味儿,一碰就有伤……当然这个问题细心一点儿的人都会察觉到!
  • 16
    在那个没有手机与网络的时代。 人们除了广播和电视,主要的消息来源就是报纸。 报纸的来源除了自己购买之外,还可以在单位和图书馆看。 一般办公室都会订一些,除了二报一刊之外,也有北京本地的一些报纸。 这也是后来,一杯茶一张报,就可以混一天的缘故。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阅报栏。 各单位都有这种类似公告栏的东西。带玻璃,除了贴贴宣传材料,告示,通知,劳模照片什么的。还每天贴出当天的报纸。 讲究的还带日光灯,晚上也能看
  • 22
    各位爷,来冒泡
  • 14
    前几天 偶尔抬头一看,杨树上已经长出了毛毛虫,也就是杨树花,不由得想起了五十年前的日子。那个时代人们好像把能吃的东西都吃了一遍,杨树花也不例外,说实话,真心不好吃,先拿开水烫,再拿凉水拔,大概两三天,换个五六回水,捞出来剁几刀,跟棒子面儿掺上蒸菜窝头,也可以蒸苦累,好歹也算是有菜了,这个季节白菜吃没了,萝卜是糠的,基本没菜吃了,野菜还没长出来,有杨树花吃也不错了,还是现在好,起码想吃啥有啥。
  • 10
    无意间刷到这个贴吧的,忽然想起了我小时候在北京上学的时候了,我是零几年再北京海淀区前八家小学上的学,后来我上完小学之后那个地方就拆迁了,我上学的时候是一个村。儿时的童年记忆都留存在哪里,如今也是快30岁的人了。我前几年还专门回去去找我的母校,可是已经找不到了学校也拆了,我还问了很多当地人他们有的都不知道前八家小学。后来也是多方打听我的母校拆了之后再八家另一个地方重新建的海淀区东升实验小学。如今我也回
  • 31
    来北京这十来年了,北京人吃主食是大晚上的吃呢,按我山西老家老辈人说,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而北京市人却是早饭和午饭不多吃,晚上休息睡觉啦,却吃个呗饱,这是什么道理呢? 难道是北京市人晚上睡下,消化能力比别处人强吗!还是白天因为去工作不想多吃,下班回来就能放开了大吃大喝啦?可是吃过晚饭是要休息睡觉的,不运动消化能好吗!想不明白。
  • 43
    洋BEYOND 3-31
  • 16
    最早的机动脚踏两用摩托车  1958年4月27日,济南自行车零件厂(济南轻骑摩托车总厂的前身)仿照苏式机动自行车,制造出了“卫星牌”机动、脚踏两用车。该车装有单缸汽油机,百公里油耗仅为1.2升,全车重量比一般自行车约重5kg,亦可人力驾驶。1958年3月,上海自行车厂仿制出10辆安装原苏联д4发动机的永久“101”型机动脚踏两用摩托车,后来又按法国样车仿制出永久“102”及“103”型机动脚踏两用摩托车。此两种车是我国最早的机动脚踏两用
  • 1
    京✌🏻小时候没过过生日,家附近有个味多美,每次生日便会到店里拿出攒了半年的五块钱买一个蛋挞然后在店里的椅子上墨迹到晚上,然后借着回家过生日的名义找服务员要一根生日蜡烛再回家,家里暗着,爸妈又去和不知名的叔叔阿姨开会吃饭,便放下书包煮一碗白面吃,蜡烛放在自己小小的存钱罐里,等爸妈回来就说同学帮我过生日,所以回来晚了,他们便点点头干他们的事 笑点解析
    杉树菌 3-29
  • 10
    玉渊潭樱花节进入观赏期了,不过今年是早樱开的晚,晚樱开的早,而且比早樱开的好。带绿叶的是晚樱,反之是早樱
    洋BEYOND 3-29
  • 22
    以前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得都不富裕孩子也没什么零花钱买书,就有租小人书的几毛钱就能租一本儿。后来流行家庭录像机组录像带,VCD、DVD上市以后就有小店租盘的大多是盗版。主要是以前网络没这么发达网上都能看,那会儿主要是看盘
  • 15
    事发于1900年6月16日,起因是老德记大药房卖西药,义和团放火烧之。据《庚子记事》描述:“义和团焚烧前门外大栅栏老德记大药房,不料团民法术无灵,火势猛烈,四面飞腾,延烧甚凶……自清晨起火,直至次日天晓始止,延烧一日一夜……计东面烧至前门大街路西为止,后路以东株连;南面至粮食店、王皮胡同口为止。西面至煤市街,大齐家胡同为止,观音寺小李纱帽胡同、杨梅竹斜街万福居为止;北面西河沿排子胡同口为止,西月墙至城墙为
    soryu2222 3-28
  • 9
    对于不吃一般野菜的人 很多人的春季一口鲜就是--香椿 和香菜一样,小时候对这东西挺排斥。觉得有股子难以言说的味道 跟现在大棚香椿卖的贼贵不同,小时候吃它基本不用花钱。 一个院或者一条胡同,起码都有二三颗香椿树 和枣树石榴一样,几乎是当年老北京宅院里的标配。 这玩意就是吃个意思,吃个新鲜。没人当饭吃。 全家吃,一小把儿即可 所以非但自家吃不完,还可以分给左右街坊,大家同享。 但切记最多收二茬儿,后来的虽然还能长出
  • 1
    炸酱可以用来腌制生肉吗
    灰原哀 3-28
  • 14
    现在去电影院看电影。 在正式放映之前,通常都是放点新电影预告或者广告之类的。 而笔者小的时候,都是放“加片” 加片分为新闻类和科普类。 前者都是专门的新闻记录制片厂拍摄的。包括新闻简报和“祖国新貌之类的风光片。 当年不要说电视,收音机都不是家家都有。新闻简报是获得重要和其他地区消息的一个途径。 「祖国新貌」是反映各地风光,成就的纪录片。当年没有所谓跨省旅游。除非出公差,想看看外地风光,只有 这种方式。 另一
  • 17
    现代年轻人交女朋友,常规项目是吃饭,咖啡店,看电影。 而我父母那个年代,则是看电影,压马路,划船(冬天溜冰) 北京几乎有水面的公园都有划船这个项目。 最著名的无疑是北海 跟现在动辄电瓶船不同,小时候都是传统手划木船,或者铁壳船。 采用租赁制,除了十几到后来的几十,乃至上百的“押金”,然后按小时收费。 跟那种摇橹的船不同,这种划桨船只要双手动作协调,基本没有门槛,上手就会。 父母那个年代比较保守,别说当街抱
  • 15
    今年备受关注的“315晚会”如期举行,每年在这个时刻,都有大量不良商家受到严厉谴责和曝光。烤肠作为很多大人孩子都爱吃的一种小零食在街面儿上非常常见。其实现在卖的烤肠大多是淀粉里面没肉,而且还会有不良商家用鸡骨泥等做烤肠。这条消息一出让我想起了30多年前北京的一个熟悉老品牌—育青食品。育青食品1992年成立于北京。育青公司是由香肠起步的,但这小小的香肠却有着重大的意义。烤香肠原本是台湾的一种传统街头小吃,但从未
  • 12
    在那个还没有手机的年月。 北京人非常热爱阅读。 报纸是标配。车上,街上手拿着刚买的杂志,书籍。是非常的普遍的现象。 连“搞对象”的时候,“爱读书”也是优点之一。 书籍的主渠道自然是新华书店。最早的连锁企业,全国各地都是一家。 后来出现了书摊儿 好点的,有个小亭子,一般的就是个钢丝床,摆开了卖。 书摊儿上,以闲书为主。偶尔也摆几套四大名著。但基本没人买, 最受欢迎的是金庸,古龙,梁羽生。 尽管现在发现,当年90%都
  • 21
  • 3
    我用酒精炉的干锅(圆底)煮芋头,发现锅底中央的芋头糊了,而锅里水还有很多。我想,如果改用平底的汤锅煮,是不是还会糊呢?这跟酒精炉有关系吗?可是我现在只能用酒精炉煮东西,有什么办法让芋头不糊呢?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10

会员: 老北京

目录: 人文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