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以前北京东西南北都有娘娘庙,其中西直门北下关就有一个,这种娘娘庙通常是求子供奉碧霞,后来北下关娘娘庙拆了就剩个地名了。有个友谊食品二厂就在娘娘庙胡同,也没了,说说大家记忆中的北下关娘娘庙
-
26
-
20现在孩子学游泳,都是报个游泳班 成百上千的缴,很多是奔着“专业”去的。 笔者小的时候可没这条件,特别的郊区的孩子。 男生基本都是“澡堂子”毕业,在大人泡澡的池子里自学成才的。 女生参与的不多,毕竟要涉及到换衣服的问题。 至于学会之后,通常都是游野泳。城里去后海,八一湖,郊区就是永定河之类。 这就衍生出一个问题,几乎每年夏天都有溺毙的孩子。 当年在家属院里就亲眼见过,还记得家属的悲伤与绝望。 后来上学之后,就
-
3在电风扇发明之前,以及发明之后最初的几年 扇子是北京人过夏景天儿必备的工具。 最普遍的品种就是蒲扇也有叫芭蕉扇,从名字就可以知道,这玩意儿是从南方传过来的。 用蒲葵叶子做的。其余还有文人用的羽毛扇,尊贵人家用的团扇,绢扇等等。 虽然都是通过加速空气流动来祛暑,现在很多老人依然顽固的认为,扇子扇出来的风,和电风扇吹出来的风 是截然不同的。 最普通的大蒲扇杂,货铺或者山西屋子就可以买到。价格自然非常便宜。 还
-
5
-
18
-
10
-
9
-
6就知道在万佛华侨,具体在哪个园什么方位都不知道,七月要去北京游玩,想去拜谒一下,有没有人知道方便告知一下,谢谢#京剧##谭富英#
-
0打电话问万佛华侨,人说平常不用预约,如果不知道墓地具体方位需要查询的得征求逝者亲人的同意才能查询,有没有友友知道具体方位的或者知道大概哪个园区的告诉我一下
-
15今天早晨我搞卫生的时候,随口说了一句“是不是就差xx(一个同事的名字”)和(han)xx(另一个同事的名字没到了”,有个大叔级别的同事说“对”。他居然听懂了
-
24我小时候放学骑车就会路过东华门夜市,褡裢火烧,鱼圆汤,炸蛋盒,冰镇桂花紫米粥,还有朋友记得吗
-
03当年企业办社会,各种服务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像首钢那种超大企业甚至有自己的中型医院。生孩子在自己单位就能解决了。 不夸张的说,只要进个“好单位”,不犯大错误,你这辈子,搞对象,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看病养老,乃至最后去八宝山报道,就全部有人承包了。 除了生活服务之外,大企业还有自己的子弟学校。虽然理论上还是归教育局管,并派遣教师。但学生基本都是自家 子弟。 我老家单位就有一所子弟小学,现在依然仍在。 学校就20北京话哪儿和哪儿怎么读?怎么来的?13北京银河艺术团可以说是北京童星的摇篮,这个儿童艺术团走出了不少大明星。王菲、大张伟(当年银河艺术团唱美声的)、蒋小涵、还有渴望的邸英、编辑部故事的里的英子、姬晨牧....都曾在是北京银河艺术团的一员。24166院子里随便种了几根葱。几乎光长葱绿,不长葱白。 当然知道沟葱白长。但院里面挖沟恐怕也不太现实。 不知道有没有其他补救的法子。 此外,长出了的葱青虽然茁壮,但口感非常“老”。只能炸炸葱油, 有什么法子,让它嫩一些呢?是不是品种问题?8840857921超级天王巨星邓丽君有一首闽南语歌曲《烧肉粽》现场版 https://y.qq.com/n/ryqq/mv/v0017mvsb6a 挺好听的2521416小时候老家的单位,有自己汽水房 冬天不营业,夏天负责供应职工的防暑降温产品。 品种就三个,冰块儿,冰根儿,汽水 更大的企业,比如首钢,据说还有自制的冰激凌。虽然小时候没有尝过, 冰块和冰棍儿水平一般,就是大冰坨子,后者加点糖精。除了直接吃,就是拿来冰啤酒,镇西瓜。 最受欢迎的是汽水,非常特殊的一种味道。 或许比不上城里孩子的-北冰洋,但胜在没限制,管够。但如果拉稀,责任自负,厂里不管。 做汽水的容器,不是锅0绿豆洗净,熬汤或者加点大米熬粥 煮开了花儿,水池里放半池子水,连锅放入降温。 虽然现在家里都有冰箱,但除非着急吃,那里面镇出来的东西,感觉过凉。 可能伤胃。 等荷叶长出来之后,可以熬荷叶粥,大米粥快煮熟的时候,鲜荷叶洗净,当盖子放在粥的表面即可。 只需要几分钟,粥就会变成碧绿色泽,带着荷香,极其消暑。 除非附近有野荷塘,荷叶可以网购,没多少钱,还可以顺便买点鲜菱角 别到公园去摘,讨人厌,还可能被罚。 主食嘛84415明日高考,祝各位学子金榜题名,心想事成!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特关注高考作文题,公布以后,我都觉着太难,完全不会写哈哈哈。 本人95年高考,吧里有没有80年代高考选手,让大家膜拜一下6915小时候几乎馋一切过节食品。 粽子例外 可能因为那时候品种单一吧,就是江米小(大)枣,煮熟了,蘸上一点白糖来吃。 说白了就是粘米饭嘛,吃多了,肠胃还不舒服。 至于什么,虎符系臂,蒲艾簪门。做香囊,龙舟竞渡。更是听都没听过。 后来有人包豆沙馅,才觉得粽子变得稍微好吃了一点。 至于南方人往里面包肉,包蛋黄。现在都觉得是“离经叛道” 家里面,老太太喜欢吃这种粘粘的东西。一次要包很多,但煮起来麻烦。甚至要小火煮上一346要说北京人最熟悉的川菜,既不是水煮鱼,也不是麻婆豆腐。 而是鱼香肉丝 这道著名的川菜,实际上最早就是一盘“穷人乐” 最初叫“假鱼泡椒” 所谓“鱼香”说白了就是做鱼的佐料。 跟赛螃蟹一样,轻易吃不起原版的穷人,吃点佐料充充数。 后来其他地方的人,觉得太“素”添加了猪肉丝,笋片等,才慢慢的成了所谓“名菜” 原始做法太辣,北京人吃不惯。经过改良。成了甜咸,微辣口 同木樨肉,宫保鸡丁是小饭馆的当家菜, 小时候老百姓偶21109老年间这是一种“中档面食“ 比净面大窝头高级 又次于洋白面,富强粉。 用”二样面“制作,一半白面,一半玉米面,所以蒸出来 白里透黄。 还要加上青红丝(腌制的陈皮)和糖精 样子比较体面,还有甜味。 之所以叫”丝糕“除了,掺了青红丝,恐怕是要撕(掰)着吃的意思。 这东西不就着菜也能吃,但如果你说它是“点心”吧,又多少有点亏心。 笔者小时候,经常拿菜汤泡着吃 在那个贫穷的时代,是一种非常另类的存在23这天儿真是大雨雹子无征兆说来就来了,2老年间北京人过“苦夏” 趁个电风扇的就算“有钱人家”了。 一般人家就是个大蒲扇 实在酷热难当了,还有一个法子--冲凉 通俗的说,就是洗个澡。确实可以爽快不少。但这玩意有个缺点-有效期很短。 刚爽一会,半小时,最多一个钟,去公共浴室洗的话,来回一折腾,又热了。 所以很多人干脆在家洗。 那时候住的都紧巴,更不可能有浴室这种配备。所以很多人只好在家简单洗一洗。 我家上楼很早,所以有个小卫生间, 老爷子手巧,自制了喷头,24114983822北京现在都一百五壹斤了河间老家九十壹斤,小区门口一家火烧夹焖子八块钱一个河间老家集上才两块钱一个。今年清明节回河间老家看见兴村大集一专卖熟驴肉马肉的小贩,熟驴肉八十壹斤熟马肉三十八壹斤,买了五十块钱马肉下酒味道也不错感觉好像貌似有点不如驴肉紧实,河间老家亲戚比较喜欢驴肉不怎么喜欢马肉我吃着还可以0从小到大,咱北京人的老妈妈令,春不让早脱(春捂),入冬,秋裤甚至绒裤都上身了。 即便在炎热的夏天,睡觉那里都可以露着,唯独肚子必须盖着,否则一样容易着凉。 对应的还非常容易上火。不管什么毛病,看看眼底和舌苔,如果发红,定然就是上火了。 上火就得去火,除了多喝水,火大的话,就得吃药,牛黄解毒几丸下去,拉出来就好了。 后来,南方的苦瓜被引入京城。这东西北京农家其实也种,但纯粹种着玩,苦瓜老了之后,裂开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