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厉弑民军事黑点总结
1.七月,总率诸军攻王世充于洛邑,师次谷州。世充率精兵三万阵于慈涧,太宗以轻骑挑之。时众寡不敌,陷于重围,左右咸惧。太宗命左右先归,独留后殿。世充骁将单雄信数百骑夹道来逼,交抢竞进,太宗几为所败。 2.《 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三》引《唐书》 太宗屯桓壁,常欲觇敌,潜军远抄,骑皆四散。太宗与一甲士登丘而睡,俄而贼兵四面云合,不之觉也。会有蛇逐鼠,触甲士惊起,因见贼至,遽白太宗而惧上马,驰百馀步,为贼所及,发大
贴吧:李建成作者:石维墨? 2024-07-19 09:30
献给长兵无敌论的知识
1.很多人认为,超长枪方阵由于正面集中了5 层矛头,所以无坚不摧。但在欧洲超长枪方阵间的战斗中,经常出现一种叫做“推矛”(Push of pike)的现象。如1525 年的帕维亚之战、1544 年的切雷索莱之战、1600 年的尼乌波特之战,都发生了“推矛”。所谓“推矛”,就是双方长矛手都奋力向前时,双双突破了对方长矛方阵的攻击,双方的长矛纠缠在一起,而士兵们则像打橄榄球一样拥挤在一块儿。此时,谁也无法再用长矛攻击对方。在有人想起抽出匕首
贴吧:虎豹骑作者:z715476789 2017-10-19 21:08
唐朝五大才女~
徐贤妃,本名惠,浙江湖州人。出生五个月就会说话,四岁通读《论语》,八岁会写诗做文章。一次,她父亲让她模仿屈原《离骚》写一篇题为《小山》的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她父亲看后大惊,知道女儿的才华是掩盖不住的,于是干脆将其传播出去。唐太宗得知后,就将这位江南才女征召进宫,先封才人,不久选为充容,死后追赠贤惠。《全唐诗》里保存有徐惠的五首诗,从这些
贴吧:起点作者:$无敌霸王龙$ 2011-05-29 18:26
徐惠妃要是不徇情而死,高宗朝能不能压制武则天保住李唐社稷
徐惠妃是李世民后期最宠爱的妃嫔,小武则天三岁,大致与武则天同期进宫并被封为才人 刚进宫是武则天曾短暂受到太宗宠幸还被赐号“武媚”, 但此后就不得召见,因为太宗另有所宠就是徐慧,虽然刚进宫时和武则天一样只被封为才人,但徐惠很快就被升为婕妤,随后又被升为“充容” 徐惠少年早慧,据说五个月大就开始说话了,四岁就熟读《论语》、《毛诗》,八岁擅长写文章。现在全唐诗受有徐惠诗五首,另有文赋两篇 像《进太宗》: 朝来
贴吧:历史作者:tabu555 2020-12-08 19:00
秀外慧中的古代奇女子——徐惠
一、唐朝才女      徐惠〔唐〕(727-650)字不详,湖州长城(今长兴)后漾忻湖村人,徐孝德之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工于诗,《全唐诗》辑有5首。诗作文采华美,深得太宗嘉许。生于太宗贞观元年,卒于高宗永徽元年,年二十四岁。      生五日即能言语。五个月大时能叫出父母的姓名。四岁通论语及诗,能把把《四书》、《五经》念得滚瓜烂熟。八岁已善属文,能出口成诗,而且辞致清丽,颇有水准。父亲徐孝德想考
贴吧:徐惠作者:北方的南瓜 2012-06-03 16:50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徐贤妃的狡黠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①。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②。   《进太宗》
贴吧:清琐小记作者:司城青衫 2011-12-03 15:14
昭陵追忆飒露紫
初,从讨王世充,战邙山。太宗欲尝贼虚实,与数十骑冲出阵后,多所杀伤,而限长堤,与诸骑相失,惟行恭从。贼骑追及,流矢著太宗马,行恭回射之,发无虚镞,贼不敢前。遂下拔箭,以已马进太宗,步执长刀,大呼导之,斩数人,突阵而还。贞观中,诏斫石为人马,象拔箭状,立昭陵阙前,以旌武功云。《新唐书》 原件藏于米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贴吧:闵行五中作者:jackey8321 2014-07-05 11:18
【闲聊】古代后妃也蛮傲娇的
无聊翻唐诗,翻到太宗徐妃和玄宗江妃的诗,小女人姿态十足 唐朝女人果然有性格,毫无礼教束缚之下的死板 徐妃的诗 <<进太宗>> 朝来临镜台
贴吧:古代言情作者:庭橘 2012-08-21 17:18
【史料】《进太宗》史料集合。
贴吧:徐贤妃作者:小灰的昵称? 2012-05-25 21:30
男宝宝取名字:学会这些起名技巧,让你的宝宝做“最酷的仔”!
演员沙溢的儿子“安吉”可谓是一度赚足了路人的眼光,其男子汉的性格和酷似“韩国欧巴”宋仲基帅气面容可谓是赚得了不少妈妈粉的宠爱,要说是安吉这个名字的由来,沙溢曾经解释说自己有一次做梦梦到这两个字,便以此给孩子取名,寓意“平安吉祥”;而二儿子起名“小鱼儿”则是希望孩子能够像鱼一样,把不开心的事情七秒就忘光,由此可见,名字可谓是承载了父母对孩子的爱。 不少父母在为男宝宝起名的时候,都想着名字里的寓意要好
贴吧:江南易林作者:江南易林聊情感 2020-04-26 12:19

大家都在搜

  • 进太宗徐惠
  • 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徐惠的论文
  • 谏太宗息兵罢役疏
  • 谏太宗十思疏
  • 太宗进谏200次
  • 张齐贤进太宗疏翻译
  • 唐诗进太宗
  • 唐太宗时代进谏200多次的
  • 进谏名臣
  • 先后进谏200多次的名臣是
  • 唐朝进谏200多次的大臣
  • 怎么进
  • 矣进
  • 进近
  • 进9
  • 五必进
  • 金蝶
  • 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