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32
-
378
-
80为什么现在一说世民都是【相貌英俊的少年】形象李二的花痴女粉这么多。
-
212前日某贴里,吧主说了一句不知太子和太子妃是怎么个相处模式,这话题我也是很想聊聊,但是回复能打的字太少,想法太多,就暂时搁下了,今天又重看了遍
-
2谁知道建成太子具体出生日期?
-
25整理牛致功《<安元寿墓志铭>中的几个问题》和《关于唐与突厥在渭水便桥议和罢兵的问题——读〈执失善光墓志铭〉》两篇文章的思路,总结出武德九年便桥议和李世民与突厥方面有过四次接触。
-
92
-
461一楼百度
-
79李世民晚年吃了印度僧人那罗迩娑婆寐的丹药中毒身亡,这已经得到唐朝官方史料的证实。 以下摘自曹为平的《暴君李世民与贞观永徽之乱》,内容翔实,论据充分。
-
42摘要:史家常称唐太宗圣明,为政多善而足法,故有“贞观之治”。然考诸史实,唐太宗失德、失策、失治之处甚多,若非忠智之士有所补救,他的许多过失都足以导致败家亡国。 贞观之所以称“治”,一方面由于唐高祖广用贤能、直言纳谏、安静养民的治国方略在贞观前期存在功效延伸,与隋末战乱形成了对比;另一方面则是唐太宗与唐高宗授意史官在贞观历史记录中大肆隐恶饰美的结果。 “唐太宗由于其辉煌的文治与武功,以及贞观时代直言纳
-
225
-
78最近网上出现一种论调,吹嘘李世民是抗击突厥、振兴华夏的民族英雄。且不说一身胡气,本来就是个“听言则远超上圣,论事则未逾于中主”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派,他的那些气吞山河的光辉语录压根当不得真,李承乾那么向往突厥文化就是受了他的影响熏陶。至于说什么李世民打击突厥从不手软更是不实之辞。
-
108
-
105《大唐创业起居注》:路左有长老或进蔬食壶浆者,重伤其意,共所见军人等同分,未尝独受。如有牛酒馈遗,案舆来者,劳而遣之曰:“此隋法也,吾不敢。”颇虑前人有限,遂为终日不食以谢之。
-
111“定业取威,在兹一决” ——霍邑之战是唐朝开国时期最为关键的一场决战,事之成败决定了李唐能否把握时机进军关中,从而问鼎天下。
-
193一 、引 言 《旧唐书》卷六十四《隐太子建成传》说: 及刘黑闼重反,王珪、魏征谓建成曰:“殿下但以地居嫡长,爰践元良,功绩既无可称,仁声又未遐布。……” 同传又说: 太宗乃射之,建成应弦而毙……建成等兵遂败。高祖大惊,谓裴寂等曰:“今日之事(指玄武门之变)如何?”萧瑀、陈叔达进曰:“臣闻内外无限,父子不亲,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建成、元吉,义旗草创之际,并不预谋,建立已来,又无功德。……” 传后《赞》曰: 有
-
188
-
145李世民发动政变杀死兄弟是一部分事实, 另外的事实是迫使高祖退位,这是典型的抢班夺权。 高祖李渊是李世民的政治对手,这个认识是不该含糊的。
-
330突厥问题一向水很深,因此它也许正是破解唐初诸多历史谜题的一把钥匙。如果将杨文干事件与之前东宫招募长林军、调动幽州突骑以及之后的迁都风波、五陇坂退敌、乃至玄武门政变这一系列重要事件联系起来分析,也许可以更清晰地发现历史发展的脉络。
-
132作者:曹印双 摘要:通过考察李建成、李世民在初唐军政格局演变中地位的变化,认为李建成在李渊当权时期的地位始终高于李世民,他担当的责任也始终重于李世民;李建成本来是一位心中有天下格局的优秀帝位继承人,是李渊重点扶植的对象;李世民玄武门政变夺权后,必须妥善安抚李建成多年经营的势力,同时继续沿着父兄对峙突厥的战略执行国家大政方针;李建成的优秀,迫使李世民不断努力追赶方能服众;从某种程度上讲,唐太宗的伟大是由同样伟大哥哥
-
9转自博客中国 作者:谢志东 在中国法制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重视法治建设的皇帝。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一上台,就命长孙无忌、房玄龄主持修订和完善唐高祖李渊时期制定的《武德律》,历时十年,于贞观十一年(637年)完成了《贞观律》12卷,500条。《贞观律》的颁行,对“贞观盛世”治国安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王权社会里,皇帝重视法治建设,并不表示皇帝也会遵守法律。虽然李世民曾说过:“国家法律不是帝
-
15费杰:公元 627年前后气候变冷与东突厥汗国的突然覆灭 提要 :公元 627年前后, 在蒙古高原一带( 东突厥汗国 ) 和黄河流域( 唐朝) 等地区出现了一次持续 3年左右的气候变冷:公元 627 -629年前后, 东突厥汗国连续遭受严重的雪灾和霜灾, 造成空前的大饥荒。原本强大的东突厥汗国, 在公元 630年突然覆灭了, 气候变冷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公元 627 -629年, 黄河流域遭受连续的严重霜灾, 造成严重的饥荒。有证据表明, 此次气候变冷可能还广泛存在于北半球
-
6一楼感谢本吧吧友
-
285绝不能抹去的道德污点 毫无疑问,玄武门之变杀兄篡父,严重违背人类基本道德,这是唐太宗抹不去的污点。有些人为偶像辩护,说太宗虽得国不正,但治国有方,缔造了异常强盛的大唐帝国,若由李建成继位,未必能如此出色。且先不论这个“如果”能否成立,就算能,这种说法也是极端的马基雅维利主义。不仅是唐太宗,唐高祖也是先侍奉突厥,借力造反,统一天下后再去剿灭突厥。父子俩都是标准的先做汉奸,再当国父,以卑劣手段坐上皇位
-
355李世民时期“打败”过吐蕃?这种笑话是怎么吹起来的?
-
132太宗随而呼之,元吉马上张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应弦而毙,元吉中 流矢而走,尉迟敬德杀之。 旧唐书是这么写的,很多人就当真了! 为什么李元吉射李世民,李世民还射一箭就反而射死了李建成,后面又砍了头,说是为遣散东宫兵将! 有没有可能真相是,李世民控制了李建成,李建成等完全无法反抗,才被李世民砍头而死? 这里已经被李世民改了史书真相?
-
123吹上天也就打下了陇右的一小部分地区+河南的部分地区啊。
-
17
-
490
-
157灭薛举父子,就是典型。 请读者不要僵化脑子、盲目排斥新观点,如果你能反驳此文的任何一条论据,我都会改正,并且感谢你。以前我和你们一样,也很崇拜李世民:他文治武功是中国第一。但现在发现,他其实相当无能,是篡位后逼迫史官伪造历史,把父兄的功劳都转移到他的头上。在他的屠刀下,史官不得不从,但他们良知未泯,故意留下多处破绽,让后人发觉。 感谢这些史官。 按照唐史,李世民与薛举父子的作战过程是:先是在公元617年的
-
4
-
1汉本位思想的唐高宗李治该如何评价呢?他应该是贡献比李世民大很多的皇帝了吧。
-
56以下为正在写的《暴君李世民与贞观永徽之乱》关于李世民穷兵黩武一章的部分节录。 吐谷浑原本确实犯唐,武德时期皇太子负责北面战场,就打败过吐谷浑。武德八年,吐谷浑和唐和好,互市,出售耕牛有利于农业。贞观时期据说吐谷浑多次犯唐,其实充其量鼠窃狗盗,另外的罪名不听征入朝,其实只是胆小不敢,吐谷浑还为儿子求婚的。可是李世民扩大事态,在贞观八年对吐谷浑大举进攻,必亡吐谷浑而后快,除了开疆拓土以外,另外的原因是
-
11
-
0
-
63一楼献百度大神,勿吞!!! 并献隐太子殿下!!!
-
56申请人:天下归心😁 申请感言:希望建立一个客观看待评价唐初历史的环境,在下竞选吧主,希望多多捧场!
-
29
-
0本来我就不喜欢莫须有的人物充当李建成的妻妾子女,例如大唐情史的玳姬和某杰克苏剧的做作女阿史那燕,有人说玳姬原型是建成的正妻郑观音,我不赞同,非常讨厌她倒贴李建成,她原型是小杨妃还差不多,历史上李世民抢的是他弟弟的老婆,不是建成的老婆,谢谢,我们不背锅。后来播出个长歌行大玛丽苏说是李建成的女儿,我更没好感,那个女作者不仅**,还**!李长歌是李建成女儿,建成受不起这个祸害。别什么都要倒贴建成
-
477《旧唐书》刘黑闼,贝州漳南人。。。与窦建德少相友善,家贫,无以自给,建德每资之。。。乃亡归建德,建德署为将军,封汉东郡公,令将奇兵东西掩袭。黑闼既遍游诸贼,善观时变,素骁勇,多奸诈。建德有所经略,必令专知斥候,常间入敌中觇视虚实,或出其不意,乘机奋击,多所克获,军中号为神勇。
-
790首先,我要说明一件事,我是李世民粉(不是李世民吹),希望大家不要阴阳怪气,我承认,李世民是贪了李渊和平阳昭公主的功绩,但是,你说他要没功,这我不信,要知道,自隋道陵替,突厥成为东亚霸主,各地纷纷改张突厥狼旗,他平东突厥,那是救了我的民族,我是蒙古人,当时蒙古各部的先祖,也就是室韦各部,也受其统治,残虐,而他征东突厥,拯救了我的民族,尤其是黄金家族本部的“蒙兀室韦”被安置于额尔古纳河南岸,而且,在武周
-
3第一:声明一点,首先本宫本太子是转帖。 第二:如果帖子有重复的,删除了就是,毕竟我“大唐太子李建成”也难得一个个去翻找....... 第三:吾自称为“本宫”或“本太子”是习惯性用语,大家可以忽略。 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渊的嫡长子。生于隋文帝开皇八年(588年),殁于唐高祖武德八年(626年)的玄武门之变中,死时年仅38岁。人们对于他的评价历来不高,许多史书都把他描写成一个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之人。一度是唐朝太子的他,真的是这样
-
75本人要写一本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掉李世民当皇帝的小说,由于史书对当时东宫的人事记载不详,求大佬们给真实东宫人事配置。万分感谢。
-
63唐俭碑,原立于唐显庆元年(656年),因原碑断裂,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二月重新刊刻,原存于陕西醴泉县昭陵内的唐俭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碑身首高3.60米,下宽1.20米,厚34厘米。碑额篆书,题“唐故特进莒国公唐府君之碑”十二大字。碑文正书,共40行,满行85字。碑上端部份文字尚为清晰,其余均被錾损毁坏。
-
44唐昭陵六骏与突厥葬俗研究 – 葛承雍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夸耀武功,宣扬英勇,将初唐时自己征战所骑乘的六匹战马,即 拳毛騧、 什伐赤、 白蹄乌、特勤骠、 飒露紫、 青骓, 雕刻青石,陈列于昭陵北阙,成为中外闻名的浮雕艺术杰出作品,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中国学术界一直未曾系统地研究过昭陵六骏的产地来源、名号含义、陪葬习俗,甚至依据汉语名称望文生义,以讹传讹,造成词不达意又莫衷一是的误解,故本文拟作探讨,以补缺憾。
-
21《唐实录》除近年发现的《唐顺宗实录》一卷之外,其余已失传,对唐顺宗实录以及旧唐书顺宗本纪的记载进行比对,本人,又一次认同了旧唐书的相对权威性。 我的观点如下:旧唐书诸帝本纪及列传内容是完全一字不差的完全照抄唐实录原文而得来,特此发帖进行论证,我的论证方法是:将旧唐书.顺宗本纪以及唐顺宗实录原文一并列出进行原文比对,以论证我的观点。
-
122唐太宗是伟大的英明君主,虽然袭杀兄弟夺位的过程不太光彩,但秉政后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征服四裔,国力强盛,贞观之治成为后世理想社会的代名词。 即便这样的英明君主,也有极其荒唐几乎败政的另一面。请允许我摘录一段稍微有些冗长的历史原始记录: [贞观]十七年(643)四月乙酉,废太子承乾为庶人。 丙戌,诏曰:“(略)可立治为皇太子,所司备礼册命。”甲午,临轩,授皇太子册。己亥,御两仪殿,皇太子侍侧,陈孝德以戒之,谓
-
5谴责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