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文字什么情况?
罗贯中所编《隋唐演义》一书,售于世者久矣。其叙次褒公鄂公与诸勋臣世业,炳炳麟麟,昭若列星,令千载而下,犹可高瞻远瞩,慨然想见其人。故谓官有世
贴吧:说唐作者:8号? 2013-02-18 11:53
萌\\小歪//&VERY GOOD&被世人误解的帝王
在距今三千一百年的殷商末年,曾出现过一位身材高大,力大无穷,能徒手与猛兽格斗的古代“超人”。他的才智足以对复杂事物迅即作出准确判断,他的气力
贴吧:yyt小歪作者:永远的yyt 2014-05-02 19:42
回复:为啥只有清朝农民起义反清复明
《华夷变态》是日本一本风说书,收录了1644-1724年的风闻,其中序文中提到“崇祯登天,弘光陷虏,唐、鲁才保南隅,而鞑虏横行中原,是华变于夷之态也”,可以看出日本基本及时掌握了当时中国局势,并认为中华文明已经变成“蛮夷”。黑泽惟直在序文二中指出,尽管中国现在被视为“辫发腥膻”,但三代圣王传承的风俗并未完全消失,而是仍然存在,值得日本学习。
他提到,清朝的商人中,有很多是来自江苏、浙江、福建三吴地区的人,他们的言论和风俗反映了六朝以来的故家遗俗,这些遗俗在今日的民间通行礼俗中依然可见。
因此,黑泽惟直认为,中华与满清是有区别的,两者应该被区别对待。中井曾弘的观点与黑泽惟直相似,他认为江南地区仍然传承了中华遗风,而北京和盛京等地的民俗名物则更接近满族。
贴吧:历史作者:道名非常 2024-04-16 21:22
昨天偶然重阅了不知几年前不知何人所写的关于帝辛的翻案文章,虽
昨天偶然重阅了不知几年前不知何人所写的关于帝辛的翻案文章,虽其观点有些已不能同意,但仍很佩服作者的功力及其整理材料的全面。看到此吧,没想到时至今日,尚有人纪念那位“故家遗俗,流风善政”之君主,颇为感慨。
贴吧:帝辛作者:人生-羁绊♂ 2020-09-11 19:40
商纣王,被污蔑最深的帝王啊。。。。。。。
我跟我同事谈及商纣王时,他为商纣王鸣了很大的不平:“要知道,商纣王之所以这么坏,完全是后人的污蔑,武王说纣王昏庸无道的理由仔细看是非常好笑的
贴吧:宋朝作者:shun19871217 2011-07-14 17:36
回复:详解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原文:上⑴士⑵闻⑶道⑷,勤⑸而⑹行⑺之⑻;中⑼士闻道,若⑽存⑾若⑽亡⑿;下⒀士闻道,大⒁笑⒂之⒃。不⒄笑,不⒄足以⒅为⒆道⒇。
译文:身居上位的人士听说好的政治措施尽心竭力不断地做并且传布到下面去;身居中等地位的人士听说好的政治措施顺从其存在顺从其消亡;身份、地位低的人士听说好的政治措施对其赞美、称扬显露出愉悦的表情,发出欣喜的声音。受到身份、地位低的人赞美、称扬并显露愉悦的表情说明这是完全可以施行的政治措施。
注释:⑴“上”上位;社会的最高层。《书·吕刑》穆穆在上,明明在下。
⑵“士”男子的美称。《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⑶“闻”听见。亦指听说;知道。《书·君奭》我则鸣鸟不闻,矧曰其有能格。
⑷“道”好的政治局面或政治措施。《左传·成公十二年》天下有道,则公侯能为民干城,而制其腹心,乱则反之。
⑸“勤”尽心竭力;不断地做。《书·周官》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⑹“而”表示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并且,有时也可不译。《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⑺“行”传布;散布。《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⑻“之”往,到……去。《庄子·马蹄》:“行不知所之。”
⑼“中”中等。《庄子·徐无鬼》吾相狗也……中之质若视日。
⑽“若”顺;顺从。《书·说命中》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
⑾“存”存在;生存;存留。《孟子·公孙丑上》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
⑿“亡”灭亡,消亡。《左传·僖公三十年》:“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⒀“下”身份、地位低。《礼记·坊记》尸饮三,众宾饮一,示民有上下也。
⒁“大”赞美;称扬。《公羊传·襄公十九年》还者何?善辞也。何善尔?大其不伐丧也。
⒂“笑”显露愉悦的表情,发出欣喜的声音。《易·同人》同人先号啕而后笑。
⒃“之”用以调整音节或表示提顿,没有实在意义。《史记·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⒄“不”助词。无义。用以足句或加强语气。《诗·小雅·车攻》徒御不惊,大庖不盈。(毛 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⒅“足以”完全可以;够得上。《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⒆“为”举行;施行。《左传·隐公元年》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
⒇“道”好的政治局面或政治措施。《左传·成公十二年》天下有道,则公侯能为民干城,而制其腹心,乱则反之。
贴吧:老子作者:赵庚白 2025-02-22 05:03
回复:《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弑父
说说纣王的评价:
孟子: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司马迁: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 夏桀、殷受手搏豺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百战克胜,诸侯慑服,权非轻也。······及其威尽势极,闾巷之人为敌国,咎生穷武之不知足,甘得之心不息也。帝辛湛湎,诸侯不享。
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使商朝亡了国。商纣王是很有本领的人。周武王把他说得很坏。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大好,所以以后失败了。
贴吧:老子作者:可言◎ 2023-07-23 09:30
《颍川刘氏家训
《颍川刘氏家训》 明 刘方卿 宗之为言尊也,族之为言聚也,谱之为支明也,宗法立则本支明,族正、族长立长则分谊笃。三代而下,若《颜氏家训》、温公
贴吧:安徽刘作者:安徽掩龙堂刘氏 2012-08-03 12:04

大家都在搜

  • 故家遗俗的故家是指什么
  • 流风遗俗
  • 遗风余俗
  • 什么遗俗
  • 遗俗
  • 楚乡遗俗
  • 何家
  • 家有
  • 那家
  • 我家
  • 家和
  • 极有家
  • 小家
  • 成家
  • 想家
  • 高世之才
  •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郑伯克段于鄢
  • 昔者
  •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