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 159,996 贴子: 2,980,350

道法自然

  • 目录:
  • 历史人物
  • 30
    年轻人恋爱是最好的修行,即使双方都懵懂大多还是有真心的,如果三十岁了可以不谈了,当然可以约,可以不用恋爱这个词了
  • 3
    道经第一章开篇就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意思是:“道可以言说,就不是恒常不变的道,名可以被命名,就不是恒常不变的名”。比如,有无、形态、高低等,这些可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都不是道,可以被命名的名,都不是恒名。道是不可言说的,用文字描述出来的道,是无法表达道的真实面貌的,只有不执于文字语言的清净,自然,无为,纯粹,虚无,素朴,恬淡,平易,柔弱,不争才是道。
    有无玄 20:20
  • 36
    道是一种无形的存在,它不是空无的,有也是一种存在的虚无,它不是纯粹的有,有从道中生,道存与有中。 道与万物一体,具有无限性,如《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句话是说,有物浑然而成,先于天地而生,寂静无声,无形无相,独立而不改变,循环而不停息,可以作为天地的母亲。我不知
    梨花121 20:10
  • 34
    我认为得道的人应该符合道德经说的,法自然,或者像佛经里讲的,有自性,也就是见性,也就是坚持自己的观念,不曾改变,也因此而获得快感。虽然这些人的观点我不认同,但我欣赏他们的自我认同,有个性。首先就是老吴,别看他没读过什么书,但是一如既往的热爱传统文化,并以之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不断创作,不趋炎附势,使自我不断成长。再就是片片,虽然我不太认同他的查字典,但有个性,把查字典这件事做到了极致。别人觉得乏味
  • 3
    信不足案有不信。猷乎其贵言也。成事述功,而百省曰我自肰也。故大道癹,案有忈義;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正臣。
    伊昰老子 14:22
  • 15
    中国古代没有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主要是因为多种复杂的社会、文化和哲学因素的相互作用。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 1.哲学和宗教观念: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宗教观念,如道家、儒家和佛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道德伦理,而不是像西方那样追求对自然界的支配和利用。 2.实用主义倾向: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发展更倾向于直接的实用主义,如农业、医药和工艺技术的改进,而不是进行纯理论的探索。 3.科学方法的缺失:西方科学的发
    y786810 9-10
  • 63
    跟太善良有关系,太善了没有自我,总是以别人指的方向为方向
  • 7
    要求:1,40岁以下。2,本科学历。3,有唯物主义哲学基础。4,非佛教徒。
  • 5
    《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 《文选·鲍照》:“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 刘良 注:“帝乡,天帝之乡也。”。 ——— 宋 王安石 《和韩子华斋居晚兴》诗:“追攀坐叹风尘隔,空听钧天梦帝乡。”。 ——— 魂归故里,魂归故乡。 帝乡,是一个中国人祖先居住地方,也就是天帝之乡。古代中国人死后,是回归祖先的怀抱
    鈴鑴淵 9-10
  • 10
    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 4
    【太上下智有之。其既亲誉之。其既畏之。其既(矛人)之。】
  • 0
    “不高谁,不低谁,彼此自自然然的。”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看,它倡导了一种平等的观念。意味着人与人之间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身份、地位、财富还是其他方面的差异,都不应成为评判和对待他人的标准。每个人都应被平等对待,以自然、真诚的态度相处,这样能够减少攀比、嫉妒和歧视,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 在个人心态方面,体现了一种平和、豁达的心境。不抬高他人,也不贬低自己,反映出对
  • 4
    作者:孙达钧(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 圆产生自然规律,无极图是个圆,圆有始终,圆又无始终,圆始是终,终是始,圆左到右,圆又可以右到左,圆有左右,圆无左右,圆左是右,右是左。圆怎么产生自然规律的呢?万物最初来源于信息,信息起初很乱,最有规则的圆从杂乱无章的信息中胜出,从此之后圆产生万物,万物有圆的特性,这特性就是自律规律,这自然规律带着圆二性共存的特点。
    sghdls 9-10
  • 0
    《老子他说》 如果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本义来看老子,他所说的,完全相同于周文王、周公(姬旦)、孔子等祖述传统文化的思想。在《周易》的卦、爻辞中,再三申述宇宙的一切法则,始终不离循环往复的因果定律。 有与无,是彼此互为因果,相生互变的。它的重点,在相生的这个“生”字。当然也可以说是互为相灭,但我们的传统文化是采用生的一面,并不采用灭的一面。 难与易,本来互为成功的原则,它的重点在难易相成的这个“成”字。
  • 0
  • 215
    大家看到标题也许会惊讶,因为我一贯的强调“逻辑”“理性”“经验证据”。是的,这是实事求是的精
    y786810 9-10
  • 9
    —看看南方人和北方人区别———— 。。 。。。。。。。。。。。。。 南方人和北方人史史。。。。。。。。。。。。。。。。。。。。。。。。。。。。。。。。 《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主干为经,分支为络。 ——— 中国有两大水系经络,分别是长江水系经络和黄河水系经络。 ————— 生长于长江流域的人们,被称呼为南方人。生长于黄河流域的人们,被称呼为北方人。 —————— 正所谓“一
    jhgyff 9-10
  • 3
    《老子他说》 从人类的经验来讲,天地万物的从有还无,是很自然的事实。但是要说到万物的有,是从无中出生,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因此,古今中外的崇信唯物论者,除了绝对否定无中生有之外,便给老子加上顶“虚无主义”的帽子。尤有甚者,把老子归到唯物思想的范围。断定老子的“无”便是没有,更不管他“相生”两字的内涵。不过,真要指出有与无是怎样相生的道理,综合东西文化数千年的哲学,也实在作不了一个明确的结论。除
  • 20
    那么是永远也截不完的,直至虚无得认为无实还是有,以至借助仼何仪器都观测不到,也就是说,反过来,物质是由我们能感知的无组成的。老子伟大,庄子教人筒单验证。那么,宇宙真空中不是科学说的啥都没有,而是充满一切的源泉。也即无中生有的道。
  • 0
    善建者不拔,善保者不兑,子孙以其祭祀不厇。攸之身其悳乃桢。攸之家其悳有余。攸之向其悳乃长。攸之邦其悳乃丰。攸之天下其悳乃普。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智其肰也?以此。
  • 512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猴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天下为公之大智慧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为成猴人士也。 机关聪明得一时,上树终有下树时。 ----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常无争,又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类将自得。 得而欲争虚荣名头,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
  • 8
    子贡曰:“夫三皇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声名一也。而先生独以为非圣人,如何哉?” 老聃曰:“小子少进!子何以谓不同?”对曰:“尧授舜,舜授禹。禹用力而汤用兵,文王顺纣而不敢逆,武王逆纣而不肯顺,故曰不同。” 老聃曰:“小子少进,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 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 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杀而民不非也。 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
  • 79
    首先,道德经是告诉侯王如何治国的。
  • 15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翻译: 大道废弃后,才有所谓的仁义。聪明智慧出现之后,才有严重的虚伪。亲属之间不和睦,才有所谓的孝敬慈爱。国家陷于混乱,才有所谓的忠臣
  • 3
    《老子他说》 老子《道德经》,自唐代开始,加上由皇帝的提倡,因此更被重视,而流行,而风行,而盛行。但《道德经》的“道”与“德”二字的正确含义是什么?等讨论到原文时再申述。 现在来看一个历史故事,以了解黄老之学在中国历史上所以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使研究黄老的人,掌握到研究的正确方向,然后,再由黄老之学的应用方面,进入到形而上的个人自己修养的“养生之道”,以及与孔孟学说的汇流。 道家在中国历史上,最初发生
  • 9
    【闭其门,塞其兑,终身不(矛+山)。启其兑,塞其事,终身不止。大城若夬,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穷。大考若㑁,大城若诎,大直若屈。橾(乘-力)寔,静(乘-力)燃。清静为天下定。】
  • 34
    运动是宇宙的特征之一,为什么会运动的,因为黑洞有吸引力
  • 9
    【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xíng)无行(xing),攘 (rǎng)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第六十九章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①,而为客②;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③;攘无臂④;扔无敌⑤;执无兵⑥。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⑦,哀⑧者胜矣。
  • 4
    《老子他说》 好了,到此我们已经看出《老子》本书在第一章中的三段要点。真有一语中具备三玄门,一玄门具备三要义的深不可测。 首段,他提出“道”,同时提示我们,不可执著道是一般的常道。在后语中又附带说明,在不得已的表达中,提出了一个“道”字;接着又强调,不可执著名相而寻道。其次,便说到形而上道与形而下万有名器的关系,是有无相生,绵绵不断的。 第二段,告诉我们,在形而下的情况下而要体认形而上道,必须从常无的
    有无玄 9-7
  • 10
    【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 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六十八章 [原文] 善为士者①,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②;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③。
  • 20
    大家都讲中华复兴,到底复兴什么?有哪些东西值得复兴?需要复兴?复兴的前提就是曾经有过好东西,后来丢了。中华曾有过那些好东西? 🫣🤭🫢
  • 50
    道德经不是唯心和唯物的划分,常识的把“唯心”定义为虚无不可琢磨,把“唯物”定义为真实客观存在,用“唯心”代表无,用“唯物”代表有。但在道德经中“有”不是实有,无不是空无,所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名即无形,大道无形,不是不存在,亦非实有。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有”中必然有“无”,“无”中必然有“有”,此即非有非无。如道德经的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
  • 1
    【太方亾禺,太器曼城,太音衹声,太象亾形,道褒亾名。】 太,古文大、太通。上一辈,指母亲、根源。禺,角,棱。曼,蔓延,一直…下去的样子,没有停歇、完成的意思。城,有形的、固定的。一定目标的完成。衹,单一的、不断的。褒,用衣服裹起来,形式的、非本质。 不圆(方)的东西源于无棱无角(圆)的存在而存在。如果世界上全部是有棱有角的存在,也就不存在方或不方的区别了—方也就不会发生(存在)。 产生所有器用(万物)
  • 33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无所谓仁与不仁,对万物一视同仁,只是在善与恶之间寻找平衡点,圣人亦如是,此不仁,实乃大仁,所谓仁者,得道即是仁,不仁者,偏私即是不仁,道德经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哲丐 9-6
  • 16
    雷打真孝子,财发狠人心;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 19
    修有之道反而会升起嗔恨之心,或许因为在装睡吧。忘得彻底,还是装得彻底,都有吧,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25

会员: 老子

目录: 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