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迷有句话,叫做“推力不够,鸭翼来凑”。虽然这话常被用来贬低10、20。不过这也反映出来一件事:发动机推力大小,会影响飞机机动性表现。对于内行设计者来说,从飞机的气动外形、机动性,评估发动机推力范围,并非难事。F119发动机的推力可能会虚,但不会出现一下子低25%这种情况。
再说说发动机重量。其实这个也能通过飞机外形评估出一个大致范围。同样不会出现过大的偏差。
所以,F119发动机“推重比虚标”这事儿,对行内人来说,是“不存在的”。别指望一辈子玩儿飞机、想尽办法赶超的那帮人能被骗到。
或者说,在发动机件推重比上“吹牛皮”,根本不具备欺骗性,也毫无意义。
【下面就是大概的,用外观推算飞机参数的原理。】
插个简图,估算战斗机重量分布。
首先是飞机机翼与机身的连接。通常会将主连接螺栓置于升力中心附近(略靠前),副连接螺栓置于主翼中后部。这样可以降低扭转力矩。相应的,机身在主连接螺栓处,是结构强度最大的一圈隔框。毕竟要将机身高达9个G的载荷,全部通过这里传递到机翼上(或者反过来说也行)。于是,主起落架的安装摇臂,也会设置在这里(有的是设置在机翼主梁上)。
主翼升力中心点确定下来了。下一步就是中心位置的确定。重心位于主起落架前方,比升力中心(含平尾、鸭翼)更靠前一些。
还有一个“限制条件”,就是“静稳定性”。重心太靠前,静稳定性太强,飞机不易做大仰角动作,机动性会变差。重心太靠近升力重心,飞机仰角不易控制,容易失速。
三代(旧美标)以后飞机讲求高机动性,于是都采用了放宽静稳定性设计,中心与升力中心距离较近。但有个限度。重心的位置,对于设计飞机的行内人来说,不难从外观上估计出来。
然后是飞机的机体结构。网上有很多机体结构图,这些有的是主动公布的,有的是通过外观(铆钉)分析出来的。所以机体结构,对于内行来说不是太大的秘密(区别在于,你知道了,但能不能造出来,能不能搞明白传力过程和强度要求)。再加上对复合材料、机体结构件、油箱等等的定量分析,大体估算出飞机的重量分布也并不难(但这种分析,不足以指导飞机设计)。
这些都是能够从飞机外观和相对有限的重量数据上能分析出来的东西。
至于可装卸的武器系统、副油箱这些,因为会影响重心位置,所以其布置也很有讲究,追求尽量小的影响重心。所以,从外观上,又能对飞机重量分布进行一次矫正。
最后,就是机载设备和发动机了。尤其是机头雷达和机尾的发动机。根据飞机重心位置、重量分布,可以大体上估算出发动机的重量。这个数值是不能随便改动的。或者说飞机在设计之初,就是根据发动机大小、重量来设计整个机体的。雷达等电子设备则根据整体重量分布严格限制每一种设备的重量。超重不被允许,轻了则要在机头增加配重。
相应的,如果发动机超重了,则必须按比例在前面加配重(以平衡重心位置)。所以,只要对飞机结构了解的差不多,发动机的重量,就基本上能够估算出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