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32
-
184
-
16普通货轮都能发射长征11,那把东风31或者41偷偷装在国字头的货轮上,然后在太平洋上机动,是不是能弥补我们海外基地不足的短板呢??这也比做核潜艇省钱省事多了呀
-
54
-
5
-
6一、可回收复用的思想当然好,谁都理解,可你不明白飞得最高的部分修理复用的代价也最大吗?既然明白了,你就应该把飞的低的第一级做大点,供以后多次复用,高到入轨的部分就别做成什么可回收有翼航天器了,还是返回舱靠谱点。 二、越是多次回收复用的东西安全隐患越大,所以当然适合载货了,美国人倒好,一方面把别的飞船项目都停了(反倒是货运的一次性火箭还留着),一方面使劲往回收来的航天飞机上砸钱修补可靠性,结果还不是
-
35中国搞的捣蛋、返回式卫星、飞船等等已经非常成熟了,月面着陆以及返回地球技术也练顺手了,不太明白火星着陆比地球上难度大多少,难点在何处。苏联就不讨论了,时间太早了,欧洲为什么两次着陆都完败?? 个人对天问一号持谨慎乐观态度,给可能性打个70% 大家觉得可能性有多大?
-
24
-
28
-
11
-
0捷龙一号到底还发不发?
-
10
-
21中国民营航天公司已经完成了全产业链布局,10年后有望全面超越美国。 提到航天很多人想到的就是火箭卫星。 未来航天火箭卫星的占比很小,全产业链才是航天的未来。 航天全产业链包括几个部分 1航天专用芯片,飞行器控制,对接控制,机器人智能等 2太空专用机器人,太空维修,外星采矿 3地球轨道通信技术 4卫星 5地球轨道运载火箭 6太空拖船,地月,地火往返 7月球升降器 8太空飞船专业测控 9地月通信 10探矿 11采矿 12冶炼 13月球基地设计 14太
-
98
-
17
-
29现在中俄正在强调航天领域合作!中国有没有可能把能源号拖回来参考参考?
-
8
-
17
-
16
-
72
-
4近日,火箭院抓总研制的捷龙三号固体运载火箭完成立项,研制工作已全面展开,计划于2022年实现首次飞行试验! 捷龙系列火箭,是火箭院所属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于2019年面向商业航天发射市场推出的系列固体运载火箭产品,包含捷龙一号、捷龙二号、捷龙三号(代号“SD-3”)三型火箭。此前,捷龙一号火箭已于2019年8月成功首飞,计划今年将完成2~3次发射任务。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捷龙三号”这个新伙伴。  捷龙三号火箭 外形效果
-
4即使是使用电推,粗略估计一下的话地球轨道上的初始质量也会逾百吨。这个质量级的话,只能是发射到低轨多次对接来组装。 而在低轨之上是两层辐射带。如飞船螺旋加速则必定会在辐射带附近逗留极长的时间。飞船会需要大量的屏蔽材料来阻隔这个量的辐射。
-
18
-
35为啥现在火星图还没有啊?都绕了几圈了吧,隔壁都发可多少张了
-
14
-
91
-
44太空硬科幻或者社科类的。硬科幻要引人入胜,步步为营,偏严肃工科的(三体不错,就是故事性有点欠缺),看到推荐很多的重生之超级战舰和深空之流浪舰队,我感觉写的很幼稚。完全没有太空歌剧院的感觉。
-
32
-
63
-
19这两年怎么没见长三丙的身影了?难道退役了?
-
25
-
29咱们中国这点得好好学习印度,印度是哪怕烂的一批都敢说自己强,而咱们出一点问题就骂,脸皮那么薄干嘛,得有自信啊,就他那个破玩意都能吹上天,咱们不用骄傲自大也不用妄自菲薄吧,中国航天综合实力妥妥的世界第三,运载火箭世界一流水平仅次于美国俄罗斯,日本的le7虽然比冲高但是贵,而且海平面比冲损失严重
-
69
-
129和俄国还有一定的合作,和中国不仅完全没有合作,对航天发射限制得很死
-
29
-
5因为火星的大气只有0.01bar,根本就没有聚集的高温气体,单组元N2H4分解后的产物没有碳颗粒,根本就不可能发出cg上蜡烛光的那种黑体辐射橘黄色火焰。 另外,关于火星灰尘。火星上的大气密度是地球上的百分之一,重力却为38%,由此可知能在火星上被吹起的沙尘一定比地球上细至少2个数量级。 我就说一个你们所有人讨论来讨论去从来没有人想过的东西: 轴承。 低速无润滑轴承在超细微粉尘环境里工作5年以上。请问用啥?
-
75
-
34
-
197
-
93吧里一直常见的几个问题,为什么几个新火箭的运载比不行,为什么不用铝锂合金,共底储箱等等,以及解答一下中国研究火箭和空X研究火箭所面临的情况的不同。
-
6
-
22
-
8卡西尼号装了核电池,惠更斯号却用的蓄电池,价值几亿的登陆器工作了半小时就没电失联了。
-
30大航海时代我们错过。 大航海的前提是要有数十吨数百吨的大型帆船。 大航天时代的前提是取代喷气动力的技术。 明年电动太空拖船将升空,告别喷气动力将开启。电动拖船将用于地月往返航天器的拖运。 2024年月球直升机将升空,月球直升机可以在月面持续飞行数万公里,不用喷气技术。 原理:大学没讲过。 先看热闹吧。 预告:今年北京航天展将展出太空拖船和月球直升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