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妲己为什么能成为商纣王(帝辛)的王后?
一、铣己辅佐商汤成为天下共主 很多人对于夏商周历史的认知大多数来自于影视剧,其中对于商代的了解大多数来自于一本玄幻小说《封神演义》,而大众对于小说中的女角色喜欢深度挖掘,大概是因为人是母亲生的缘故吧。一般人认为妲己是《封神演义》第一女主角,普罗大众对于妲己的认知始于《封神演义,而对于妲己的认知始于一本玄幻小说,是对于历史的偏颇,是对于历史的戏弄,所以笔者特意写篇文章来向读者讲讲历史上的妲己是怎么样
贴吧:商朝作者:黄帝 2022-01-26 04:04
诤臣典范辛毗
据《三国志》记载,辛毗在曹魏政权中,以其刚直敢谏而著称。建安年间,袁氏兄弟内斗之际,辛毗力劝曹操把握战机,提出“取乱侮亡”之策,指出袁尚“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的败亡之兆,并断言“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曹操采纳其言,终定河北。文帝曹丕时,辛毗多次以社稷为念,抗旨直谏。例如,曹丕欲徙冀州十万户充实河南,辛毗冒死进言:“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甚至“引其裾”以阻帝意,最终使徙民减半。明帝曹
贴吧:三国作者:Tony想打乒乓球 2025-04-29 09:03
推理:朱桓去世年月(应晚于曹睿)!
查了好多地方没发现有人说这个内容。 《三国志吴书 朱桓传》“年六十二,赤乌元年卒”,明确说明朱桓去世于东吴的农历238年。 又裴松之注《三国志吴书 吴主传》引【汉晋春秋曰:零陵太守殷礼言於权曰:"今天弃曹氏,丧诛累见,虎争之际而幼童莅事。陛下身自御戎,取乱侮亡,宜涤荆、扬之地,举强羸之数,使强者执戟,羸者转运,西命益州军于陇右,授诸葛瑾、朱然大众,指事襄阳,陆逊、朱桓别征寿春,大驾入淮阳,历青、徐。襄阳
贴吧:三国作者:石英二长岩 2024-07-29 15:59
田氏辑录新解《孙子兵法十三篇》
《 计篇》 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计先定于内,而后兵出境。故讲武练兵,实先务也。 地,犹所也,亦谓陈师、振旅、战阵之地。得其利则生,失其便则死,故曰死生之地。道者,权机立胜之道。得之则存,失之则亡,故曰不可不察也,《书》曰:“有存道者,辅而固之;有亡道者,推而亡之。” 兵之大经,不出道、天、地、将、法耳,先须经度五事之优劣,次复校量之以七计,计算之得失,然后始可搜索彼我
贴吧:孙武兵法作者:tianzg 2014-04-13 21:30
在这段话里找古人人名,能找出十个的是天才
在下面这段话中,找出古人的名字,并说出来,看看你能找出几个,可以显示出你目前掌握传统文化的水平。 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已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呜呼!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覆昏暴。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贴吧:明朝作者:贴吧用户_0aNEXJP 2015-05-30 21:14
回复:亮粉黑曹新姿势
时代情形对手不同本就不应该跨时空对比,何况取乱侮亡本就是战争常态,再如他们自己的dinner思路7年时间给诸葛亮不是只够他拿下两个无人郡吗
贴吧:蜀粉笑话作者:大阿狸 2023-05-22 09:04
存亡续绝与取乱侮亡
存亡续绝与取乱侮亡,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两个词, 这两个概念似乎没有并存过。 存亡续绝,最后是在齐桓公之时,存邢救卫最后向人们解释了一下这个词的
贴吧:资治通鉴作者:长河落日8 2012-05-16 22:56
辛毗凭此对,智力可设为90!
太祖将征荆州,次于西平。毗见太祖致谭意,太祖大悦。后数日,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弊。他日置酒,毗望太祖色,知有变,以语郭嘉。嘉白太祖,太
贴吧:三国志11作者:文刀招摇 2011-05-01 09:07
【整理】《三国演义》历史常识——古语篇
之前在吧里贴过,不知道为什么不见了,重发一遍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原文:“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第4回) 语出
贴吧:三国演义作者:安迪布兰顿大人 2012-04-08 13:42
【人物典故】商汤时期的著名大臣:仲虺
  仲虺姓任,又叫莱朱,是商汤时期的著名大臣。据说其出生时雷声虺虺,闪电如蛇,大雨倾盆,解了家乡多年的的旱灾,。古时候形容雷鸣声为“虺虺”,同时虺也是蛇的代称,因为下雨时闪电就像一条条长蛇飞舞,于是他的父亲给儿子起名叫“虺”,并给他以赤蛇纹身。因排行老二,所以叫任仲虺。      他与伊尹并为商汤左、右相,辅佐商汤完成大业。   《左传·定公元年》记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仲虺
贴吧:二十四史作者:閑庭信步? 2017-12-20 13:41

大家都在搜

  • 取乱侮亡是什么意思
  • 胡行乱为
  • 取乱之道
  • 内忧外侮
  • 取乱存亡
  • 辱国丧师
  • 辱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