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画市场的兴起与启示
摘要:书画进入市场虽在魏晋间已见诸于史书,然而真正初具规模却是在宋代。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高
贴吧:金萱茶作者:幻影坦b 2018-01-17 11:17
藏品赏析——《戴敦邦绘四季婴戏图》明信片
戴敦邦绘四季婴戏图连体式明信片2015年中国邮政首次发行。婴戏图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一种,因为以小孩
贴吧:永瑞作者:小晓543 2016-10-28 09:31
回复:【 · 挥毫一字直千金 · 盛善七年-八年趣闻任务 · 】
【盛善七年-八年官方日常任务话题】
演绎时间:10月12日-11月4日(登记时间同)
(围绕话题发挥即可)
1、演绎关于文化活动(种类不限)
【图书业】
从手写时代进入印刷时代的飞跃,发生在宋代。随着雕版技术的推广,苏轼发现:“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
书籍开始成了寻常商品。北宋汴京的大相国寺便有一个图书市场,“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大相国寺的东门大街,“皆是幞头、腰带、书籍、冠朵铺席” ,当中有很多书店。
得益于发达的图书市场,一批有才情或有影响力的宋朝文人能够鬻文为生。如,南宋江湖诗人戴复古,一生未入仕,也不事生产,但漂泊江湖四十年,而无衣食之忧,其一部分生活经费即来自稿酬,他自我解嘲说:“七十老翁头雪白,落在江湖卖诗册。”不过他诗名大振,出版的诗册立即成了畅销书。
也是得益于发达的图书市场,宋代涌现出一大批出版商,最著名的当为经营“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的陈起。他建了一个私人图书馆,搜集善本,收藏图书,作为编辑、出版之用。他身边又聚集了一大群江湖诗人,为其供稿。陈宅书籍铺刊行的图书,编辑精心,质量上乘,深受市场欢迎,“付雕即成,远近传播”,坊间有“临安书肆,陈氏最盛”之说。
图书市场的竞争,促使宋代出版商产生了明确的品牌意识,他们的产品都会刻上一个“牌记”,如陈起刊行的图书,必在末页附印“临安府棚北睦亲坊陈宅书铺印”的LOGO。
【文化市场】
因应文化消费的市场需要, 宋朝也出现了商业化的文化生产,许多画家、文人纯粹为追求市场利益而创作作品,就如今日的写手、画工。
北宋时, 开封有一叫刘宗道的画师,画的婴戏图非常传神,因而也很抢手。他 “每作一扇,必画数百本,然后出货,即日流布,实恐他人传模之先也” 。这个刘宗道为提防别人模仿他的画作, 每创作一幅婴戏图, 都要自己先复制数百份,一并出货。有意思的是,成都有一个和尚叫智永,也是一名画家,特别擅长模仿别人的作品, “长于传模,宛然乱真,其印湘之匹亚欤?”他为养家糊口, 便画起了 “行画”: “售己所长,专以为养,不免徇豪富廛肆所好。 今流布于世者,非其本趣也”。不管是刘宗道,还是智永,他们的身份都是靠市场过生活的画家。据统计, 宋代有姓名可考的画师有八百多人,其中大多数为民间画工。
也是因应文化消费之需, 宋代的市场出现了专门交易书画等艺术品的商铺、市集,如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 就有一个热闹的文化商品市场, 卖的 “皆书籍、玩好、图画, 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 。 南宋杭州的文化消费也很旺盛, “衣市有李济卖酸文, 崔官人相字摊,梅竹扇面儿,张人画山水扇” 。 所谓 “卖酸文”,就是在夜市上明码标价叫卖自己的诗文, 可以现场命题作文、作诗。
文化市场的发达还催生出 一批职业化的书画交易经纪人, 叫做 “ 书驵”。 宋人米芾的《书史》说: “姑苏衣冠万家, 每岁 荒及迫节, 往往使老妇驵携书画出售。 ”米芾所言的 “驵”, 便是书画交易的职业经纪人。
贴吧:汴京城记作者:风烟万里 2019-10-12 01:17
回复:大美开封 风雅汴梁
市场的需要刺激了绘画艺术的繁荣,一大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自己的绘画作品作为商品拿到市场上出售,使得宋代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当时的汴京及临安都有纸画行业。汴京大相国寺每月五次庙会,百货云集,其中就有售卖书籍和图画的摊店,南宋临安夜市也有细画扇面、梅竹扇面出售,汴京、临安等地的酒楼也悬挂字画美化店堂,作为吸引顾客的手段。不仅如此,当时还专门租赁屏风、画帐、书画陈设等物品,供市民举办喜庆宴会所用。每到年节,还有门神、钟馗等节令画售卖。北宋时,善画“照盆孩儿”的画家刘宗道、专画楼阁建筑的赵楼台、画婴儿的杜孩儿,在汴京都享有盛名。宋代由于手工业的发达,促成了雕版印刷的发展与普及,出现了汴京、临安、平阳、成都、建阳等雕版中心,不少书籍及佛经都附有版画插图,从现存的宋金雕印的弥勒像、陀罗尼经咒、《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赵城藏》等可以看出当时版画的发展水平。
贴吧:河南作者:北冰洋往南 2015-02-06 14:39
回复:穿越千年的天真烂漫——古代婴戏图
早期之“婴戏”题材多为人物画的陪衬角色﹐唐宋时“婴戏”已经成为很成熟的绘画题材。而画婴孩又有相当的困难度﹐不仅要能画出他们幼小稚嫩的身形,晶莹剔透的肤色,骄憨天真的神态,而且在形貌上还需分别年龄的大小,掌握儿童的纯真自然,因此画史着录中以画婴孩见长的画家并不多见。唐朝有张萱(活动于八世纪)与周昉(活动于八世纪末),以精于仕女画与婴戏图而知名于当时。宋朝绘画以写实为主流,北宋末年的刘宗道与杜孩儿(活动于十二世纪初)也因画婴戏而名噪一时,可惜皆无作品流传。两宋之际,以苏汉臣(活动于十二世纪)与李嵩(活动于1190-1264)为婴孩画的代表性人物,其中又以苏汉臣最受推崇。评者论其婴戏图云:“着色鲜润,体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与言笑者,可谓神矣。”正因苏汉臣在婴戏画的杰出成就,如《秋庭戏婴图》、《婴儿群舞图》、《萱草婴儿图》等。这些苏汉臣的“婴戏图”倍受推崇,后世托名的作品甚多。另外还有诸如李嵩的《市担婴戏图》、苏焯的《端阳婴戏图》的“婴戏图”,都把婴戏花、婴戏球、婴戏海水、荡船、钓鱼、放爆竹、蹴鞠等儿童嬉戏玩耍之生活画面表现地淋漓尽致。
贴吧:虔心书画作者:大乔最美略 2018-12-17 14:25
回复:宋代绘画
北宋统一消除了封建割据造成的分裂和隔阂,在一段时期内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局面,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未有的繁荣。南宋虽然偏安江南,由于物产丰盛的江、浙、湖、广地区都在其境内,大量南迁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共同开发江南,经济、文化都得到继续发展并超过北方。北宋的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南宋的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等城市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阶层,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跃,绘画的需求量明显增长,绘画的服务对象也有所扩大,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宋代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与更多的群众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一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汴京及临安都有纸画行业。汴京大相国寺每月开放5次庙会,百货云集,其中就有售卖书籍和图画的摊店;南宋临安夜市也有细画扇面、梅竹扇面出售;汴京、临安等地的酒楼也以悬挂字画美化店堂,作为吸引顾客的手段。市民遇有喜庆宴会,所需要的屏风、画帐、书画陈设等都可以租赁。适应年节的需要,岁末时又有门神、钟馗等节令画售卖,为市甚盛。北宋时,汴京善画“照盆孩儿”的画家刘宗道,每创新稿必画出几百幅在市场一次售出,以防别人仿制;专画楼阁建筑的赵楼台;画婴儿的杜孩儿,也在汴京享有盛名。吴兴籍军人燕文贵常到汴京州桥一带卖画。山西绛州杨威,善画村田乐,每有汴京贩画商人买画,他即嘱其如到画院门前去卖,可得高价。社会对绘画的需求和民间职业画家创作的活跃,是推动宋代绘画发展的重要因素。宋代由于手工业的发达,促成了雕版印刷的发展与普及,出现了汴京、临安、平阳、成都、建阳等雕版中心,不少书籍及佛经都附有版画插图,现存宋金雕印的弥勒像、陀罗尼经咒、《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赵城藏》等,可见其绘刻之精美程度。
贴吧:汴京作者:小鑫先生1 2020-02-01 22:49
回复:【湖南资讯】湖南支援湖北医疗队员全名单
七、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支援湖北医疗救治工作医疗队成员名单
医生
王知非
刘作良
肖雪飞
杨兵厂
刘 兮
刘晶晶
刘 纯
刘宗道
张 强
蒋铁斌
易 斌
孙永超
万齐全
张 盛
郭 科
陈 寒
陈志衡
朱加亮
韩 睿
郭刚文
刘 峰
韩朝飞
尹欣林
全承炫
金 萍
刘升平
李安莹
黄 伟
张晓伟
肖 伟
护理
钟竹青
卜平元
余 晓
刘 佳
杨沁婧
刘 艳
何 微
何海玉
向林军
简 珊
周 玲
杨小敏
段应龙
刘红平
韩 赛
杨晓禹
李惠玲
唐杜薇
褚冬燕
喻 俊
罗佩佩
周钰琼
李成媛
蒋 欢
龙飞艳
蔡 涵
胡洪源
王 潇
张 晨
胡 铃
唐立业
陈 思
朱浩华
赵晓勇
李守根
赵 艳
符卉红
王华锋
曾 礼
龙 果
刘榕梓
向 飞
陈艳萍
骆绍琴
卢 蓉
周顺盈
庞 浪
李 伟
施莉娜
肖素平
黎 娅
薛 红
肖 霞
刘 丹
戴 苗
赵银艳
张鑫威
蒋雨行
刘水芳
李 娟
王 莎
瞿 佳
杨晓禹
易杨梦妮
黄 哲
苏红辉
廖红兰
朱素翠
胡 灿
蒋洁琼
申种美
王 琰
卢新兵
彭彩霞
朱嘉伟
康佳威
刘 倩
张 洁
成湘红
沈志莹
柏圳雄
刘亚琪
胡 蛟
刘 培
田鹏伟
刘 玲
符 敏
黄丽丽
陈 果
彭 巧
索冉冉
夏 滔
黄梦甜
曾 瑜
周顺香
胡 鹏
熊 湉
李 妮
郝 琳
吕恺林
贴吧:湖南作者:少昊 2020-02-19 20:27
回复:大美开封 风雅汴梁
市场的需要刺激了绘画艺术的繁荣,一大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自己的绘画作品作为商品拿到市场上出售,使得宋代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当时的汴京及临安都有纸画行业。汴京大相国寺每月五次庙会,百货云集,其中就有售卖书籍和图画的摊店,南宋临安夜市也有细画扇面、梅竹扇面出售,汴京、临安等地的酒楼也悬挂字画美化店堂,作为吸引顾客的手段。不仅如此,当时还专门租赁屏风、画帐、书画陈设等物品,供市民举办喜庆宴会所用。每到年节,还有门神、钟馗等节令画售卖。北宋时,善画“照盆孩儿”的画家刘宗道、专画楼阁建筑的赵楼台、画婴儿的杜孩儿,在汴京都享有盛名。宋代由于手工业的发达,促成了雕版印刷的发展与普及,出现了汴京、临安、平阳、成都、建阳等雕版中心,不少书籍及佛经都附有版画插图,从现存的宋金雕印的弥勒像、陀罗尼经咒、《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赵城藏》等可以看出当时版画的发展水平。
贴吧:开封作者:北冰洋往南 2015-02-06 14:39

大家都在搜

  • 刘宗道照盆孩儿
  • 刘宗道简历
  •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刘宗道
  • 状元御史
  • 方燮
  • 薛起凤
  • 刘济
  • 谢观生
  • 赵仲御
  • 应士龙
  • 胡宗愈
  • 刘绩
  • 李元济
  • 刘纪
  • 朱进贤
  • 刘继
  • 王弘直
  • 李元嘉
  • 赵佶
  • 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