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还有一个世界遗产在等着:金道锡行 希望洛阳能起个牵头作用,毕竟作为首都,有西周最大的铸铜遗址。二里头 殷墟 周原 成周,说白就是申请青铜文化遗产
贴吧:
洛阳城建作者:
驿路梨花? 2024-10-01 17:10 2024年度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洛阳3处遗址入选 近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华夏考古》编辑部主办的“2024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揭晓了“2024年度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位于洛阳市的三处遗址——洛阳偃师古城村二里头文化遗址、洛阳东周王城七里河官营手工业作坊遗址、洛阳白草坡东汉陵园遗址入选。 偃师古城村二里头文化遗址位于洛阳市偃师区首阳山街道古城村,与二里头遗址隔洛河相望,直线距离约1.6千米。2021年至2024年,市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贴吧:
洛阳城建作者:
_林深时见鹿__ 2025-03-17 23:23 斟鄩的五都荟洛 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的东部,西距汉魏洛阳故城约5公里,东距偃师商城6公里。二里头遗址背靠邙山,
贴吧:
古都作者:
101红鹰 2017-03-22 00:22 商代的“国家粮仓”找到了!可供养近7万人吃一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2月18日讯 (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常书香)记者今天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偃师商城考古队)获悉,在该遗址小城的西北部,考古确认了8列23座排列有序的较大的圆形建筑基址,很有可能是囷(qūn)仓遗址。 勘探、刮土、画线、绘图……虽已进入寒冬,偃师市城区紧邻310国道南侧的偃师商城遗址的考古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歇,考古队员和技师们在工地各自忙碌着。 在偃师商城小城西北部紧贴着夯土城墙的区
贴吧:
古都作者:
景行行 2019-12-19 08:55 建筑简史——夏商时期建筑——中建筑华 夏朝时期房屋 夏朝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据现代非常遥远,当时与现代相比生产力水平非常低,其建筑与现代相比当然也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当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以土木为主,无法长期保存,现在无法看到当时具体的建筑样式,只能靠一些发掘的遗址来推测当时建筑的样子。夏朝的遗址有河南嵩山王城岗遗址,豫东淮阳平粮台遗址,山西夏县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其中以二里头遗址最具代表性。
贴吧:
中建筑华作者:
龙哥威武啊啊6 2018-11-06 10:54 淄博发现汉代铜镜铸造作坊遗址 系世界首次发现 http://culture.ifeng.com/2/detail_2013_04/29/24803074_0.shtml 经过近两年的发掘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在山东淄博市临淄齐国
贴吧:
宜兴宜城作者:
fzcl123 2013-04-30 12:29 回复:双碑乡柏人城遗址 柏人城简介
柏人城在隆尧县西部的双碑乡境内,是春秋时期的历史名城,距今已有2600多年,是华北地区罕见的古城池之一。
柏人城系夯土建筑,它北邻抵水,三面环岗,依山傍水,形势险要,向为历代兵家所看重。城墙全长8017米,城廓面积约4平方公里。东城墙长2225米,西城墙长1451米,南城墙长1915米,北城墙长2426米,平均厚度为15.1米,最高处为9.15米。城墙夯土层为10厘米左右,每高60厘米铺有一层横木,横木间距为30至60厘米不等,其作用相当于现代建筑用的钢筋。此城原有9个城门,靠水的北面1门,南2门,东西各3门。城墙犹如山峦起伏,登临气势磅薄的柏人古城坦,一览平畴的大平原,烟村雾树,如锦似画,使人顿觉心旷神怡,志壮气豪。经过现存古城地表以上部分所作粗略估算,光是土方堆积量就达110多万立方米。完成如些浩大工程,这在生产力低下,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是非常也不起的壮举。
战国时期,柏人城已发展成为北方赵国的一个比较繁荣昌盛的军事重镇,这里遗有商周时期的陶窑和大量陶器。城四周有众多战国及汉代古墓,从墓葬中不挖掘出不少陶罐铜镜,铜带勾、青铜剑、铁剑以及战国时期的错金铜带勾玉璧、玛瑙饰件等。近年,在柏人城址还发现了战国时流行的铜质“刀币”,刀币上铸有“白(通柏)人”字样。据专家考证,当时赵国只有邯郸和柏人两个地方铸铜钱。这是战国时柏人城经济繁荣、商业发达的重要标志。
地址:隆尧县双碑乡
贴吧:
双碑乡作者:
和一起看流星雨 2014-03-17 21:59 回复:山东临淄齐国故城现古铜镜铸造作坊遗址 世界首个 “临淄齐故城冶铸遗存考古发掘与研究”项目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白云翔告诉记者,铸坑、水井、沙坑等一系列遗迹的揭露,以及100余件镜范残块、鼓风管等铸铜遗物的出土,为该遗址年代、性质和用途的判定以及汉代铜镜铸造工艺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贴吧:
齐国作者:
齐国大掌柜 2015-11-04 19:14 回复:【转】【独家专题】揭秘周原遗址 展现国家综合实力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任保平提出,西周的经济发展有两条较为明晰的轨迹,一是农耕经济历经井田制的成熟到衰败、公田的荒芜和私田兴起,在否定中再生、在变革中发展,激活了劳动生产力,成为古代农耕经济的典范;二是以王室和贵族为主导的西周手工作坊群、作坊区呈现出中国早期工业的雏形,尤其是青铜器锻造、制漆制陶、蚕桑纺织、制骨业以及马车制造等体现了西周手工业的世界发展水平,显示了西周的国家综合实力。
考古队员以姚家墓地为中心,在周原遗址的东部周边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勘探和试掘。雷兴山表示,“我们现在所在的姚西居址,在西周时期,是一个完整的族邑。在这个族邑里,我们通过试掘发现了铸铜作坊和骨角器作坊。除此之外,在庄白、召李等地以往考古工作曾发现有铸铜原料铜饼,经过大规模发掘的李家铸铜作坊发现有车马器、容器、工具及少量乐器、兵器的陶范,制模、制范所用的骨刻刀、铜刻刀和两端尖锐的骨针,浇铸所用的炉壁、坩埚、伞状陶管等。这一带附近还发现了制作石器的作坊和制作陶器的作坊等。”
“在我国古代,许多重要的技术革新和创新是在官营手工业作坊这个环境中得以提倡、萌芽,至于后来能否在社会应用中得以开花、结果,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尤其是官府所采取的措施密切相关。”西安理工大学教授薛伟贤说。
青铜铸造是高度复杂的技术活动。2014年在周原遗址贺家村考古发现一套“豪华”的青铜马车。经专家初步研究,判断其年代为西周中晚期。“制车业是商周时期最具综合性的产业。一辆车的完成是铸铜工人、木工、漆工、制骨蚌器工人、纺织工人、制革工人等通力合作的结果。周人已经开始大量使用四马和两马拉的单辕马车,周原遗址发现了大量西周时期精美的马车和配件。”雷兴山向记者展示了两截周原出土的带有镀锡工艺的管状青铜舆饰,虽然它们历经三千年的风雨洗礼,但如今看起来,表面大部分依旧光亮如银。据考证,这些管状舆饰的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早甚至是西周早期,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西周镀锡器物之一。“古人把车厢称作舆,这些管状舆饰就是用来装饰车厢的。”雷兴山告诉记者,青铜器表面镀锡是古代金属表面装饰的重要技术之一。镀锡不仅能让青铜器表面具有美丽光亮的色泽,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防腐蚀作用。
阳燧是西周人用铜制成的凹面镜。《淮南子·天文训》中有这样的记载:“故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1995年,周原遗址就曾出土过阳燧。最近的考古发现中,又一件阳燧的出土还是令人兴奋不已。宝鸡市周原博物馆馆长张亚炜介绍,考古人员在第一次发现阳燧时,就照其翻模,铸造了一件复制品。经试验,在强阳光下,复制的阳燧最快时只需三五秒钟,便可将放置在其焦点处的易燃物引燃而产生明火。
雷兴山表示,目前来看,周原遗址的手工业作坊数量之多、种类之全是任何一个西周遗址都不可比拟的。可以想见,在西周时期,周原不仅是政治中心,还是经济中心和当时全国的手工业中心。
贴吧:
古代人类作者:
?水中花 2017-07-14 13:40 回复:郑州商城遗址 在商城周围发现有与商城同时的铸铜、制陶、制骨等作坊遗址4处、铜器窖藏2处及100多座中、小型墓葬。出土的遗物以陶器最多,青铜器、石器、骨器次之,并有蚌器、玉器、原始瓷器、印纹硬陶、白陶器、象牙器等。而杜岭铜器窖藏中出土的一件方鼎,高100厘米,重86.4公斤,已成为郑州市的象征。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郑州商代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贴吧:
中原旅游作者:
农民老兵614 2012-05-22 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