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明吧 关注:15,757贴子:439,877

【政论原创】皇汉教义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只是个卖菜的


IP属地:福建1楼2011-12-14 21:35回复
    第一章,概论
    现在皇汉很叫许多人失望,网络里成为贬义词,现实中不被理解。无论在什么地方,是虚拟的也好,还是现实的也好,跟给人以一种孤立无援的感觉。有些皇汉悲观失望,有些皇汉极端自卫;而更多的人,选择退出阵营,其中还包括身子还没退出但心已经退出的人。退出的人,我想大概是因为绝望所导致,绝望的起源,就是悲观失望,前者只是后者的深化与必然结果而已。许多人看不到路,与是分裂,吵架,阴谋就大行其道。更加之极少数几位野心家的权力膨胀,以私权取代公权的行为,使得现在的局面混乱不堪。
    别人报以悲观绝望的态度,我却报以乐观向上的态度。为什么,因为我已经找到形成这些混乱的真正原因在于什么地方。我个人的总结就是:第一阶段的事业,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现在是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过渡阶段。形成混乱是必然的。只要冷静观察,耐心总结,大胆说话,就一定能壮大皇汉的队伍,并且达到一个新的思想高度。
    第一阶段本质上的不足在于什么地方呢?一言以敝之:情绪复汉,而非理性研究;无理性研究,就更别谈的上什么信仰支持。皇汉事业搞了什么多年,我想请问问大家,皇汉是什么,为什么要搞皇汉事业,皇汉事业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一系统前后联系的问题,请问有几个人回答的出来。绝大部分人,连皇汉是什么,连这个本身的概念也模糊不清,居然说自己是皇汉,自己从事皇汉事业。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我们第一阶段所针对的对象,无非就是力量非常微弱,自身民族都正在消失,却大做春梦歪曲侮辱甚至别有所图的所谓的满遗身上。请问现实中,又有几个满遗存在。如果这个世界上满遗不存在了,是不是也就不需要有什么皇汉的存在了。可见,我们第一阶段的绝大部分目的,就是为了驳斥满遗而已。所以,理论研究大量集中在为什么的问题上,而这个为什么的问题,还大量集中在历史问题上。而现实问题呢,又有几个人去研究呢。更何况这个历史问题,也同时大量集中在明清问题上。
    或许有的人要出来表示反对,我们也是注重现实的。你看,我们反对计划生育,我们反对转基因,我们暴露大量的社会不公。你怎么能说我们没有注重现实问题呢。我想告诉这些人,你们所接触的只是一些现象。更何况你们所谓的研究,带上了自身大量的个人情绪在里面。
    这样说,就更会引起强烈反弹。怎么说我们没有理论,没有思想。好吧,那我请你们拿出你们的思想。很好,拿出了一大堆所谓的“药方”,西方民龘主思想,红色镰刀思想,古典主义思想,秀衣万岁思想,极端情绪思想,十字天爱思想,圣母博爱思想等等。我就想问一句,这些是你们真正思考过,属于自己的思想;还是从前人,或者是外人那里借来的思想。其实都不用我说,自己心里明白,明显是后者。更加之各类汉系贴吧,着重研究断代历史,不能跳出一朝历史放前我们民族整体的历史;久而久之,就用情绪取代了理性,出现了这个黑,那个粉。什么黑,什么粉,这两个名词的出现,其实是思维上面最大的悲剧,也是现实事业上面最大的遗憾。一个整体历史都不能贯穿研究,以发现共同规律所在的人,我很难想象他能落实到现实,也很难想象他能放眼的将来。那么代表这个时代新的思想的形成,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一阶段思想上总的特征就是:是什么少研究,为什么走错方向,怎么办基本不思考。请问逻辑上的三段不连成一线,又怎么能形成严密的思想体系。不形成严密的思想体系,又怎么去宣传,又怎么去支持现实的事业。没有严密的思想体系,又怎么形成真正的信仰。所以第一阶段皇汉的事业,就是思想混乱,全无信仰;最终互相扯皮,大打出手。
    而第一阶段的局限性,正是第二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第二阶段要走的道路。什么道路:总结思想,考察现实,放眼未来,形成信仰。
    根据逻辑的三段论来考察,第二阶段依然存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而用合理,有用,长远的思想之线,把三段连为一体,形成严密的思想体系。就是第二阶段的思想任务之所在。如果我们能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我们的真正信仰,也将在我们的心里真正的矗立起来。在论这三段之前,我想要说一句题外话。读者通读这本小册子的时候,我希望你们先去了解这本小册子的三项约定:第一个约定就是这本小册子是解决当前问题,并不是学术讨论。对于皇汉的思想总结来说,只是个初步的大纲;第二,在这个初步大纲里,若是谈到一些重大思想问题的时候,我会简略的论述,有的时候甚至是一笔带过。但是这些重大问题,以后会在《英雄年代》里着重阐述。第三,对于门户之见,我不强调自己的思想,而是给大家提供一些正确的研究方法,面向未来的合理的研究思路。以期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修复各自的理论,共同努力以形成属于我们民族的真正的新的信仰。当然,这个信仰是建立在现实,建立在时代发展基础上的。
    


    IP属地:福建2楼2011-12-14 21:36
    收起回复

      下面我提的是第二阶段所需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段,初步阐述。这也是这本小册子的提纲。
      关于是什么的问题,我认为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两大问题:一是我们民族起源与发展的过程,我们民族的民族本原文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找本原文化,因为本原文化是我们民族灵魂之所在,是我们民族的特性与根性;我们只有清楚了自己的特性与根性,我们才能结合时代,发展出新的思想。一个人不可以忘记过去,也不可能忘记过去,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二是皇汉到底是什么,由哪些人组成,其概念是什么。这个我想请大家清楚一点,这个定义是根据时代特征定义,而已经不再是根据古书上面的定义。或者是根据古书,又根据时代,进行更为精确,更为科学的定义。
      关于为什么的问题,我认为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二大问题:一是历史问题,一是现实问题。在历史问题中,又有二大问题:(1)总体考察我们民族的历史,总结古典文明的历史规律与历史教训。(2)通过这些规律与教训,来反思我们头脑里的思维定势。我曾经在不同场合说过一句话,而且是反复的说。我说:“一个政权崩溃容易,由这个政权所形成的思维定势,要崩溃却很难。这个就是十分棘手的历史惯性。而要打破这个惯性,非来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不可。而在启蒙运动之前,就是针对历史惯性问题的历史总结与历史反思。这个就是文艺复兴的本质。文艺复兴是反思旧的思维定势,启蒙运动是创造新的思维定势。而对于我们来说,哪怕是当前,绝大部分人的头脑中都或多或少的带着满清的思维。小到个人的行为,大到国家的行为。不要去怪谁,这个是历史惯性,这个是必然。而打破这个必然,也是必然中的必然,但要内心足够强悍,付出大量的汗水,充满智慧的去组织众人,一起去打破这个怪圈。”而现实问题,我认为当前来说为三大问题:(1)主体民族问题与民族绥靖主义问题。(2)民族,民权,民生;到底哪个一个是这个时代的重点问题。(3)汉人的思想状态与现实权利问题。第一点问题是前提,主体民族是国家的象征,是国家的神器,动摇不得,这个勿庸置疑。而第二个问题,在皇汉里,恰恰是争论的焦点,而且我可以说,是当前左右之争中的本质之争。第三个问题,就是现实问题与最后实现的价值与意义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我会在以后的具体章节中一一系统详细的阐述清楚。
      自然而然,到第三段,就是怎么办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最难的问题,也是最现实的问题。而且我很肯定的告诉大家,这个问题,不是通过一个人能完成的问题,而是需要通过千千万万个人一起努力,才能完成的巨大工程。我相信我们这个时代是思想觉醒的年代,是英雄,大师辈出的年代,是创造新的民族思想的年代。正是因为历史潮流到了这个风口浪尖,所以历史之神交给我们这个神圣的使命。我一个人对此无能为力,我只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而所谓的怎么办的问题,到现在为止,也只是个思路问题。这个也许需要一代甚至数代人共同的努力,才能最终形成以至于最终确立。下面,我就说说这个思路,主要分三大方面。
      (1)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发展过渡的问题:我会详细说出第一阶段许多奇怪的表现,并且揭露出它本后的本质。这个是第二阶段必须吸引的教训,所以我必须说的十分详细,也十分明白。
      (2)人的问题,灵魂的问题,象征的问题:人是万物的灵长,如果抹去人,任何事业都将毫无意义。因为人的一切努力,最后归结点还是人的幸福,是为了人类自身。而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灵魂,这个灵魂到底是什么,我们必须解决;灵魂与灵魂的结合,就是社会的灵魂。而社会的灵魂有强制力的支持,就是国家的象征。所以最后归结起来,这一系列的问题,还是在于人的本身。
      (3)网络问题与现实发展问题:我很多场合也说过,网络与书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网络是思想传播的媒介,并且它的互动性是书本无法比拟的,它有许多优势存在。但如果你们目前不明确,不知道网络兴汉的意义之所在,网络对于你们,那根本就是毫无意义的。而现实发展问题,目前来说,也是宣传问题,扩大影响问题。这里我不想谈什么政治问题,我只谈宣传技巧问题。
      总之,概论就是这本小册子的整体纲目,也是第二阶段皇汉事业的初步规划与发展纲要。
      


      IP属地:福建3楼2011-12-14 21:36
      收起回复
        这是独家的,是故明吧的镇馆之宝,其他明系贴吧,别想得到。


        IP属地:福建20楼2011-12-15 00:17
        回复
          还没写完,一共十章,今天写汉族论。


          IP属地:福建25楼2011-12-16 14:38
          回复
            声明,因为第二章比较长,也非常关键。我准备分几天内写完。看后续就可以了。


            IP属地:福建30楼2011-12-16 21:04
            回复
              这些疑问,我其实都会在以下各章各部分解释清楚,耐心看完。你们就清楚了。


              IP属地:福建36楼2011-12-16 21:39
              回复
                算了,让他去,他本来就是吧宠,本来就是杨修,不理就可以了。


                IP属地:福建42楼2011-12-16 21:58
                回复
                  接续第二章
                  血统是一个民族的基础,而维系一个民族的心灵,并与之形成纽带,以达到形成社会共同体之效果的,恰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它会影响一个民族的思维定势,从而影响这个民族各类人或大或小的行为。因此,它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发展方向,生存状态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
                  汉民族是一个能从万世万物中寻找真理的民族:上自天,下自地,乃至推广至四方;无所不察,无所不思。所以汉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而老子之《道德经》,就是对上古先民认识天地,认识自然的一本智慧总结之书。
                  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最为重要的精神信仰,就是“敬天法祖”。祖为祖先,那么天又是什么呢。其实这里的天,有二层意思,一是神学上的意思,即昊天上帝;二是自然与社会层面的意思,即“道”,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
                  《道德经》开篇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世间的万事万物,包括它的运行规律,都是生源于道。自然界的道我们不去讨论,我们只讨论社会之道,民族之道。道的意思,其实就是本原的意思;如若无本原,那么世间的万物,又是从什么来的呢。这就好比物理学中所说的原子。推介到文化,道其实就是指的本原文化。
                  本原文化,分为大本原与小本原。而大本原,来源点也是两条:一为从原始时期所形成的民族天性,就好比一个婴儿从娘胎里生出来,自带的一种独有的精神与气质;二为在文明历史中长期所形成的主体文化与统治思想。主体文化是经历过长期的历史选择,并且在民族内心积淀,深刻影响民族历史与社会行为准则的文化。主体文化为什么会确立,我个人想认为是三点:一是与民族天性相符合;二是在极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符合国家与民族的根本利益;三是为灵魂之学,可塑性较强。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受住考验,成为民族主体文化的,只有儒道两家而已。道家解决的是思维定势,儒家解决的是人性与人心。
                  老子又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按以上的逻辑展开,道为本原文化;名为实物,实际的效果与价值。也就是说,本原文化可以成为本原文化,是绝对的;但又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本原文化也不会成为世间的常道。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反者道之动”。事物的对立统一发展,导致事物内质的变化;就如水一样,水还是水,这是绝对的,但水也不是常水,它是流动的,所以“上善若水“。之所以道无常道,名也无常名。道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实际价值与实际面貌的改变。
                  为什么本原文化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如果只有大本原,而无小本原,这原理是无法解释的。大本原就是绝对的,民族天性与主体文化,是绝对的,是一个民族灵魂性的东西;而小本原却是相对的,它紧密着联系大本原而发生质变,同时引发大本原自身的改变。所谓小本原,就是指因时代改变而修复大本原内质里不适合时代的精神,并且由此引发新的本原思想的出现。因为大本原具有很强的可可塑性,本原思想的变动,才有天然的基础。修复就是文艺复兴;而变动,就是启蒙运动。
                  由此可见,我们民族的文化是充满生机的文化,正是因为本质上的生机勃勃,才决定了我们民族民族文化的强大:辉煌灿烂,越挫越勇;弱而复强,灵魂不灭。这也是汉民族精神世界里的“敬天精神”
                  分析了“敬天”,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法祖”。这个“法祖”,许多人误解为因循守旧。但事实是否如此,我们可以考察一下我们的历史,加以分析。
                  三代以上,尧以德治民,舜历山耕耘,禹治理水患;民龘主禅让,莫不是保民而王。之后虽然家天下,但商之伊尹的“敬天保德”思想与周之周公的“以德配天”之说,莫不成为两朝核心统治思想。特别是周灭商后,反思商朝灭亡的教训,以礼法思想取代神权思想,明确提出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我生不有命在天”的桀纣之言,成为西周统治者十分警惕的言论。直到春秋时期,终于变成了“民,神之主也,是以圣人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可见,人的地位,已经超过了神的地位;天道以从人事,天道为公,成为统治者的教条。这就是我们祖先身上强烈的民本思想。就如荀子所说的:“天之生民,非为天也。天之力君,以立民也。”;就如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如孔子说的:“仁!”。强烈的民本思想,处处可见。
                  


                  IP属地:福建46楼2011-12-17 22:52
                  收起回复
                    汉民族的民本思想,是高级的民龘主思想,是对民权与民生,十分重视与充分肯定的思想。而不是如西方的民龘主思想那样,是政权的民龘主,最后只能沦为专制,在专制与暴民政治的怪圈里徘徊而不能自拔。
                    论之民权:就如《尚书》里说总结的四大原则:仁善,正德,亲民,中和。简单来说,就是统治者要以仁慈之心治国,约束自己的欲望,让人民幸福富裕,并且平衡各集团,各阶层的利益冲突。最后的归结点,就是民生,让人民幸福富裕。汉人的思维,从来不是单线,而是双向的。因为有道家思想的支持。从来不会权利与义务分开。人民要忠君爱国,前提是君主的仁慈;君主不仁,人民就有推翻你的权利。从夏人的与日共亡,到“汤武革龘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再到西周末年的国人暴龘动,以至后世王朝的历次起义,都说明了这一点。暴君岂能为王,豺狼岂能牧羊!尤如孟子所言:“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可见,汉民族本性就是一个有强烈自由精神的民族。无论是从行动上,还是理论上,都不会容忍独龘夫民贼横行一世。还这对于西方农奴来说,是根本就不可能有的思想。
                    论之民生:无论是道家,儒家,墨家还是法家,都一致重视民生的重要性。道家的不争思想,就是反对国家公权干预市场经济;儒家养民之说,就是告诫统治者,统治的首要任务就是人民的生活问题,所谓“仓廪足而知礼节。”墨家的薄葬,节制,就是希望统治者节约资本以用于民生。而法家的耕战思想,虽然目的是为了战争,但也深知国家财富积累对于战争的重要性。
                    现在许多人,都十分向往西方民龘主社会。我想告诉这些人一句话:西方的民族,是低级的民龘主,是政权的民龘主。他们的民权,民生,都是片面的;而汉民族的民权与民生,才是基本全面的。民龘主的核心思想,是民权;归宿,是民生。西方的民龘主制度比我们发达,但民龘主思想与灵魂,却没有我们优越。中国有很深厚的民龘主土壤,只要发挥自己的潜力,我们就能实现高级的民龘主,真正的民龘主。而对之相对立的民族派,为了民族认为可以牺牲一切民权与民生的人,我想告诉你们,牺牲民权与民生的国家,这样的国家自保都难,谈什么强大。为什么?因为民权与民生是民族的基础。只要民权与民生搞的好的国家,才配谈的上民族的强大。
                    说到这里,我们也就清楚了,所谓的“法祖”,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民本思想,也就是社会的民龘主。
                    前面尚书里,所说到的中和,其实就是中庸。为什么要单独列说出说呢,因为这对于我们民族的人来说,是为人处事之道;甚至大到国事,也是统治艺术之道。
                    中的意思,在先秦古籍里,有三种意思:一为中间,中等的意思,也就是中立的意思;二为适合一定的标准;三为符合人的内在的精神。而庸的意思,则是自己的行为符合实用。中的内涵,真正的重点,是在于二三条,也是为人处事,要符合时代的精神与社会的道德,并内化到自己的心里,成为真正的信仰,并且有用于世道,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也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意思。
                    “从容中道”,才能“化与心成”;“化与心诚”,才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配叫的上大丈夫。
                    现在某些以中立派自诩的人,搞的自己貌似很有品位很有风度的样子。貌似这样的人才最懂中和之道。好吧,那么我们结合上面的论述再来看看中字第一个意思是什么。中立之道,并不是无原则无思想的中立,这里的中立,其实指的是一个人需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不盲从,不偏激,理想严谨的看待问题,总结思想。中和之道,其实就是求实之道。
                    一个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人,才会总结出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想,才能叫人信服;叫人信服,才能形成信仰。一个有信仰的人,必是内心强大的人;内心强大的人,才配去改变这个社会,甚至是这个时代。一个不懂中立之道却谈中立之道的人,我想此人也是沐猴而冠的人。
                    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更重要的是根据时代的特征,根据本原文化,去平衡各利益集团,社会阶层的矛盾,达到国家健康发展,人民团结向上之目的。这个也就是《中庸》里说的:“天地正焉,万物生焉。”
                    我们民族是个充满智慧的民族,我们的文化是充满生机的文化:守住本原文化中绝对的灵魂,改变不符合时代的精神;破除专制,实现社会之民龘主;做一个强大理性的人。这个就是天道,祖先,还有我们的文化,要告诉我们的真理。
                    


                    IP属地:福建47楼2011-12-17 22:52
                    收起回复
                      饿,不要那么说自己,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我如你这个年龄也就是四处打酱油。
                      共十章,写完还早呢。第二章都没写完。


                      IP属地:福建51楼2011-12-18 13:16
                      回复
                        这个是故明吧的镇吧之贴,独家版权。
                        但可以转到兴汉吧。最好等我全部写完,
                        在全部转载。其他吧我根本不给的。


                        IP属地:福建56楼2011-12-18 13:30
                        回复
                          这两天有点偷懒了,明天把第二章写完。


                          IP属地:福建65楼2011-12-20 20:58
                          回复

                            黄宗羲定律的危害性表示如下:
                            第一,周期性的大规模内战严重伤害了文化的积累,延缓了本原文化自身的发展。文化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的,而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对于文化来说,都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第二,中产阶层难以发展壮大,底层百姓人数日益增多,逐渐沦为暴民政治。所以,张献宗,李自成的出现,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他们两人,都是暴民政治的典型代表。当中产阶层日益缩水,其力量是无法领导起义的,能领导的,只能是出自底层的人士。而暴民是无理想,无具体规划,无现实办法的;把天下折腾坏了,自己也跟着灭亡了,这个就是明末的悲哀。
                            第三,绝对的皇权带来了绝对的财富,绝对的财富带来了绝对的腐败,绝对腐败带了绝对的人性堕落。明末的社会风气,犹如晚期罗马帝国一般:狎妓成风,娈童成群;春宫画,色情小说大行于市。士大夫社会责任心与民族进取心渐趋消弱;士大夫无耻,谓之国耻。人性的堕落,必然导致尚武精神的衰弱,尚武精神的衰弱,又进一步加剧了外患。在明清战争中,叛官如潮,叛将如云:洪成畴,孔有德,吴三桂等,就是一个典型,明末士大夫精神世界里最无耻一面的写照。气节丧尽,人类禽兽。用黄宗羲的话形容,就是“以偷生之心行尝试之事。”以一人之私代民族大义,贪生怕死;更甚者充当鹰犬,迫害同族。天下遂此亡,此之谓亡天下。
                            古典本原文化的缺失所导致的民族信仰的薄弱;绝对皇权所引发的官迷思想,暴民思想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腐化堕落,人性沦丧的现象,的确是我们民族性格中不足的一面,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
                            


                            IP属地:福建72楼2011-12-23 21:08
                            回复
                              我笑了。衣冠是补充说明,而血统以父系血统证明已经解决,你跟我来论逻辑,论站你来不来,笑的要死。连补充说明与直指逻辑也不知道的人你还配给我谈逻辑。


                              IP属地:福建81楼2011-12-26 13: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