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仰晨吧
关注: 14 贴子: 333

  • 目录:
  • 科学家
  • 10
    曹禺伯伯漫忆 那天到东中街去看爸爸的旧同事,特意向西多坐了两站地在张自忠路下车,专为看看曹禺和欧阳予倩两位先生的故居。 5号院的门首,至今不变地座落着记忆中那个石拱门,门边墙上嵌了一方石刻,说明是欧阳予倩先生的故居,在1986年列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了。不知怎的,我却记得这院子的门牌是3号。年纪尚幼的时候,爸爸领我去过一两次欧阳予倩先生家,那印象已经模糊;20岁前后的时候,爸爸差遣我跑过几次曹禺先生家,
    ayouwa4444 4-22
  • 15
     文章来源: 中华读书报 日期: 2006年2月8日 冯雪峰伯伯漫忆 ■王小平 --------------------------------------------------------------------------------   快30年没见了,任寰和我重在星巴克聚首。他早已把家安在了剑桥,这几年又回乡来捞世界了。这家伙还是那么博闻强记,稗官野史和文人政要的逸闻,都是他爱聊的话题。和其他同学一样,他非常自然地聊起了当年到我家借书读书的故事,中间还提起了我们对冯雪峰和曹禺等几位伯伯的
    ayouwa4444 4-21
  • 2
         父亲与曹靖华先生的交往,从他本人那里没听到过一个字。他病重自知不起时,一面叮嘱不要搞追悼会,一面提到过寥寥几人,吩咐我通报情况,那其中有曹苏玲[2]阿姨。      他去世后,我写了信给未曾谋面的曹阿姨,为说明详细情况,随信也附上了自己的一篇怀念文。回信[3]来得极快,阅信才了解到,父亲与曹氏父女有过为时不短的交谊,并且经历过凄风苦雨的考验。      曹阿姨信中说: &n
    海客甲 1-1
  • 10
    爷爷,没能看到奥运会 王溦萌 数年前,春节,有个人给爷爷拜年,顺口道:“王老,您一定要保重,争取看到奥运会。”当时我们不以为然,只是觉得这个人口无遮拦。没想到一语成谶。 抢救时间:23:15,去世时间:2005年6月12日23:50。 6月12日白天我还去看过他,他说了一宿的话,对时间和光线不敏感。吃了冰激凌。告诉奶奶明天不要来了。 6月11日他说:要记住他去世的时间和地点,他从不曾忘记太爷爷、太奶奶去世的情景。 要好好
    海客甲 1-22
  • 1
    1 作品与思想研究 唐“始有意为小说”:―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看现代小说(fiction)观念 关诗佩 4-21 2 作品与思想研究 “仙台经验”与“弃医从文”―对竹内好曲解鲁迅文学发生原因的一点分析 高远东 22-28 3 作品与思想研究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鲁迅与司马迁 潘德延 29-39 4 作品与思想研究 “科学”与“精神”、“神思”、“道德”、“理想”和“圣觉”:《科学史教篇》中“个人”观念的梳理 汪卫东 40-43 5 作品与思
    海客甲 1-2
  • 25
                  怀念爷爷                          王音   今天正好是4月5日,清明节。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写下脑海里关于爷爷的零散记忆,纪念我的爷爷。   也许,在别人看来,爷爷是个成功的编辑,是个有些严肃的长者。但是,我心中的爷爷是一个可亲可爱的老人。没有任何粉饰,只是个慈爱的爷爷。   在我小的时候,有几年是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的。记得爷爷每天中午最喜欢
    海客甲 4-30
  • 2
    您好!我是广西昭平县人,钟爱《广西日报》(昭平版),也有一些资料,看了您发布的信息,我想与您联系,可否?
    海客甲 3-14
  • 13
      现在后三楼,是有些萧条寥落了。上楼进门,两旁窗前地上,摆着些花花草草,再往里走,左边是几个铁架子,紧挨着一摞一摞都是杂志,有的堆得很高,然后是一溜旧柜子,把一条并不长的楼道挤占得满满的,里边每个房间的门大都是关着的,显得黑黢黢的,没有多少光亮。
    海客甲 2-9
  • 0
    巴金与王仰晨 (2007-7-16 10:38:39)   一位文学大师给一位编辑写了300多封信,这在现代文学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我知道王仰晨的名字,是早几年读了巴老的文章之后。《巴金全集》26卷中有17卷,《巴金译文全集》的全部10卷都是用巴老给王仰晨的信作为“代跋”的。巴老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将王仰晨从后台请到前台来与读者见面。这些“代跋”虽然都是工作性质的通信,但随处可见巴老对这位编辑“老友”的深情和谢意。   王仰晨已经76岁了
    1-20
  • 9
    戈宝权伯伯漫忆 童年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青少年时读《海燕》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进入中年,读《阴暗的天空,沉睡的波浪》和《在大路上》;在挑战命运的时候,在为生活所背弃的时候,在痛定思痛的时候,我会感念普希金和高尔基、谢甫琴科和屠格涅夫,也会记得戈宝权先生。 知道戈宝权先生是在少年时,认识他是在青年时。70年代父亲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鲁迅著作编辑工作,戈先生是在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同时受聘为
    4-3
  • 6
    附:楼适夷伯伯性情印象 王小平   因为爸爸的关系,我对楼适夷先生称楼伯伯。   日前获赠友人晓凯的《七闲堂诗钞》,翻到其中有怀楼伯伯的一首,就念了给妈妈听听。妈妈由此提起了50年代的旧事,也不过是闲谈,并没有很特别的内容。那是在上海参加出版发行会议,妈妈是新华书店的人,楼伯伯是出版社的人。楼伯伯在那个会上有个发言,说出版社出书的印数都被书店的“小辨子们”掌握着,他的情绪有些激动,嗓门儿挺不小。这引出
    10-26
  • 22
    听韩石山的演讲   这个演讲,听得人不舒服。 晚饭时偶然看见的海报,说当晚有韩的演讲,无可无不可的过去听了。约一年前曾为某位林迷朋友买过《寻访林徽因》一书,记得了这个作者;近来听说这个人又出了新作《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因为自己久已不碰书本,也并没在意。 不知他在书里是怎么说的,他演讲中的看法显然是存在偏颇,用语尖酸以至低级。 有关“少不读”,他的理由是鲁迅性情乖张,心理阴暗和鄙视他人,会坏
    10-22
  • 0
    从6月25日《文汇读书周报》得知王仰晨先生辞世,赶紧给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朋友打电话,被告知王老已于12日驾鹤西归,享年84岁。在得到不愿被证实却被证实的消息后,心中五味杂陈,滋味难以言表。 我和王老虽一面之交,对老人的印象却十分深刻,因为从与老人家不多的交往中,我学到了很多。 2003年12月,在巴金先生即将迎来百年诞辰之际,时任《中国编辑》编辑部主任的我,收到一篇题为《“为巴金编书,我感到高兴”——王仰晨先生答
    8-10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