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吧
关注: 3,005 贴子: 411,428

探究曹脂本旨,还原红楼真相,追慕群芳之冠

  • 目录:
  • 文学话题
  • 1
    钗学絮语之十:《白雪梵音》延续脂本宝钗故事 脂评本后三十回佚稿的丢失,让后世读者失掉了直接欣赏体会脂本宝钗故事结局的机会。虽然依靠钗学的脂本实证研究,大体可还原后面的故事情节,但普通读者毕竟对此缺少直观的体验。而目前所有影视戏剧中的宝钗形象实际上都是基于程本宝钗的儒家思想定位,即使最热烈赞美宝钗的川剧《薛宝钗》也不例外,故此笔者特意撰写了文学剧本《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力求严格依据脂本线索补出宝钗后
    郑磊100 5-4
  • 1
    钗学絮语之六:宝钗引导宝玉出家的实证 程本中宝钗的结局是婚后有孕,却遭宝玉出家抛弃。但脂本中却有大量实证可以证明是宝钗主动引导宝玉悟道出家,并推动其复返大荒山!虽然形式上仍然是宝玉“弃”了宝钗,但实质上宝钗却是宝玉悟道出家的精神引导者!首先,第22回《山门·寄生草》和第63回《邯郸梦·赏花时》乃是《红楼梦》中仅有的两处照抄全文的昆剧曲文,且分别作者被安插于宝钗生日宴上以及宝玉生日这天宝钗抽取花名签的时刻,
    郑磊100 5-4
  • 1
    钗学絮语之八:“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在脂评本原著的神话框架中,薛宝钗实是女娲的后身。书中证据很多:第一,江东民俗一般以正月二十日为纪念女娲补天的“天穿节”,宝钗生日正月二十一日正是民间传说中女娲补完天穿,又补地穿的日子。宋代葛胜仲《蓦山溪•天穿节和朱刑掾二首》有云:“天穿过了,此日名穿地。横石俯清波,竞追随、新年乐事。”足见,宝钗这一世正是女娲投胎为“补地穿”而来。她所要拯救的正是
    郑磊100 5-4
  • 4
    钗学絮语之二:愤世出世的薛宝钗 薛宝钗是曹雪芹按照其心目中完美女性、完美妻子的标准所塑造出来的理想形象,因此作者将宝钗盛赞为《红楼梦》中“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后世评者受程本影响,多喜欢强调宝钗儒家淑女贤妻的一面,但脂评本原著中的宝钗骨子里却实是一个深具愤世嫉俗、淡泊出世思想的女子。而这种愤世出世精神,才是曹雪芹心目中完美女性、完美妻子所应当具备的气质和品格。宝钗的愤世嫉俗首先表现在她勇于“借
    郑磊100 5-3
  • 16
    申请人:@寒梅煮雪🍀 申请感言:我希望我能成为宝钗吧吧主,我会认真负责,维护此吧
  • 142
      得其形而不得其神。瞎‘逼‘编。   跟87版的中心思想一样,打着官腔歪曲事实,大部分精力全用在拿腔作势,抠表面那些花腔,根本没有真正弄懂人物的思想和人格。潘礼平。   妙玉邀请钗黛喝茶,原文是“把宝钗黛玉衣襟一拉”,邀请的是两人。电视剧里演妙玉只对着黛玉说“你来”,是什么意思?妙耗两闺蜜相约,宝钗这么不知趣自作多情的跟去了?导演药店**?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临走时,原文是“王夫人”给了刘姥姥100两银
  • 84
    本文节录自郑无极《论宝钗》第十章: 第十章:“明写宝钗非拘拘然一迂女夫子。” ——滴翠亭公案解析 翻阅自1949年以来,尤其是从1954年红学大批判以来的诸多红学论著和红学文章,最让人感到哭笑不得的就是那些“红学红学家”们所臆造出来的形形色色的贬钗之论。这些攻击、诋毁宝钗的言论之所以会让人感觉哭笑不得,一方面是因为其荒谬不堪,只要稍加辨析,就不难发现这些说法全部都包含有逻辑上经不起推敲的致命的漏洞,诚如美国的夏
    郑磊100 4-30
  • 166
    恶意莱斯特对部分国内外美女们进行了相貌点评,其中包括了87版《红楼梦》的主要演员。 现将该部分的点评图片单独选出并发吧内。 图片转自春十三的“莱斯特美女吐槽相册备份”,最终版权归恶意莱斯特所有,侵权即删。
    爸者重... 10-26
  • 19
    钗学絮语之一:重名重利的林黛玉 拥林派红学很喜欢将林黛玉吹捧成一个“反封建”的“叛逆者”,但脂评本原著却再清楚不过地将林黛玉定位成一个热衷于世俗名位的女子。且看林黛玉的自己的诗作,其中就大量充斥着对权势者歌功颂德以及表明自己重名重利的文句:“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双瞻御座引朝仪”、“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宴”,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郑磊100 4-28
  • 2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注释版) 【标题诗】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曹雪芹《金玉姻缘赞》 任呼牛马从来乐,随分清高方可安。 自古世情难意拟,淡妆浓抹有千般。 ——立松轩《题戚序本石头记》 【剧本说明】 暮色沉沉的潇湘馆,病势垂危的黛玉将诗稿赠与宝钗,托她一辈子照护宝玉。危机重重的荣国府,刚刚嫁作人妇的宝钗苦苦周旋于丈夫、公婆、妯娌之间,忠心耿耿、步履维艰。贾府被抄,
    郑磊100 4-26
  • 2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创作依据之六:“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史湘云乃是《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后半部中的一个关键性人物,她的重要性就源于其与宝钗的命运交织。早在甲戌本第1回中,针对《好了歌注》中的一句“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脂批即已注明:“宝钗、湘云一干人。”点明了宝钗、湘云日后共同孀居守节的宿命。除此而外,脂本还有许多线索提示,湘云日后遭丈夫卫若兰休弃,跟宝钗一样沦为了弃妇。 比
    郑磊100 4-26
  • 18
    我再次被鬼本那帮人恶心到了,不吐不快。
    郑磊100 4-25
  • 0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注释版)弁言 【标题诗】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曹雪芹《金玉姻缘赞》 任呼牛马从来乐,随分清高方可安。 自古世情难意拟,淡妆浓抹有千般。 ——立松轩《题戚序本石头记》 【剧本说明】 暮色沉沉的潇湘馆,病势垂危的黛玉将诗稿赠与宝钗,托她一辈子照护宝玉。危机重重的荣国府,刚刚嫁作人妇的宝钗苦苦周旋于丈夫、公婆、妯娌之间,忠心耿耿、步履维艰。贾府被
  • 0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创作依据之八:“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 庚辰本第17、18合回中宝玉给蘅芜苑题写了一副对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这实际上也是作者对于宝钗一生事迹的高度概括。在豆蔻年华的少女时代,宝钗乃是大观园中最为博学多才且“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在经历了生活的苦难,见证了丈夫出家为僧的春归终局之后,宝钗依然能够坦然高卧,内心中充满了安宁与幸福!这也就是脂砚斋所说的:“
    郑磊100 4-25
  • 0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创作依据之七:“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 “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这是脂评本后三十回佚稿中唯一存留下来的一个完整的回目。根据庚辰本脂批提示,此回与第21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构成了遥相呼应的关系:“今只从二婢说起,后则直指其主。……何今日之玉犹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今日之琏犹可救,他日之琏已不能救耶?……今日写袭人,后文写宝钗;今日
    郑磊100 4-25
  • 0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创作依据之五:“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除了袭人之外,与宝钗一生关联最为紧密的三个丫鬟乃是莺儿、茜雪、麝月。莺儿是自幼服侍宝钗的贴身丫鬟,却不幸未能陪伴宝钗到最后。茜雪在前八十回中神龙见首不见尾,可根据脂批的提示,她在后文中还有一番大作为。麝月本是宝玉怡红院的二等丫鬟,看似与宝钗的关系最为疏远。但在曹雪芹的通盘设计中,麝月才是命中注定要陪伴宝钗到最后的得力干将。 先看莺
    郑磊100 4-25
  • 0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创作依据之四:“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由于袭人改嫁蒋玉菡的缘故,她所谓的“失节”成为了自高鹗以降的众多评红者攻击的一个靶心。但曹雪芹、脂砚斋等圈内人眼中,袭人的再嫁却并不被视为“失节”。脂评本反倒是多次提及袭人与蒋玉菡后来不忘故主,“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的义举,称之为“花袭人有始有终”。由此可见,在曹雪芹的后三十回佚稿中,袭人的离去必是出于某种迫不得已的因素。再看脂
    郑磊100 4-25
  • 0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创作依据之三:“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任何一种版本的《红楼梦》皆以女娲炼石开篇。然后女娲就仿佛从书中消失了似的,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然而,脂评本中却有大量实证表明,宝钗正是女娲后身。看似突然消失了的女娲,其实一直陪伴顽石贾宝玉到故事的结尾!其中最关键的是这样三条实证: 第一,宝钗的生日正月二十一日恰是江东民间传说的女娲“补地穿”之日。 第二,女娲炼石是共计三万六千五百零
    郑磊100 4-25
  • 0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创作依据之二:“虽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中的一个大关目、大结局乃是宝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这也是本剧迥异于其它《红楼梦》影视戏剧作品的一个关键之处。宝钗作为妻子竟然肯于放弃婚姻,主动引导丈夫宝玉出家为僧,弃自己而去,表面上看似乎是极不合乎情理之事,但曹雪芹的脂评本原著中实在有太多证据线索指向宝钗引导宝玉出家正是全书的故事结局。择其要者
    郑磊100 4-25
  • 0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创作依据之一:“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是目前唯一的一部以脂本宝钗为中心人物的文学剧本。本剧跟以往的《红楼梦》影视戏剧作品有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严格依照曹雪芹的脂评本原著提示,据实描写了宝钗、宝玉婚后的夫妻恩爱。既写了二宝新婚燕尔之际的和谐融洽、柔情蜜意,又写了二宝在经历了家业衰败、人情冷暖之后的患难与共、鹣鲽情浓。总而言之,是从正面立场赞颂了宝钗
    郑磊100 4-25
  • 2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注释版)弁言 【标题诗】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曹雪芹《金玉姻缘赞》 任呼牛马从来乐,随分清高方可安。 自古世情难意拟,淡妆浓抹有千般。 ——立松轩《题戚序本石头记》 【剧本说明】 暮色沉沉的潇湘馆,病势垂危的黛玉将诗稿赠与宝钗,托她一辈子照护宝玉。危机重重的荣国府,刚刚嫁作人妇的宝钗苦苦周旋于丈夫、公婆、妯娌之间,忠心耿耿、步履维艰。贾府被
    郑磊100 4-24
  • 156
    蛙儿子出去旅游不回家,发个贴子打发打发时间
    郑磊100 4-23
  • 1
    反曹派、79玩完谬论患者坏鸟之死 节录郑无极《再论曹雪芹著书》批驳坏鸟的反曹派谬论: 然而,胡适的考证虽然漏洞百出,却绝不等于曹雪芹作者说就能够轻易动摇。事实上,如本文篇首所述,我们完全可以抛开胡适当初的具体论证过程,用另一种方式重新证明曹雪芹对于《红楼梦》的著作权。而这里的关键就是脂批內证。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批语中有多处直接提及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 1、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
    郑磊100 4-23
  • 0
    《后红楼梦 TheLater Dream of Red Mansions》嘉庆元年以前,逍遥子著,(台湾版,【书号:X/I242.4/130】),内容是‘为黛玉、晴雯吐气’; 《续红楼梦 Sequelto A Dream of Red Mansions》(嘉庆年间,秦子忱著,又有说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的彭宝姑所著,绵州太守孙桐生提到过这本书:作者彭宝姑,成都人,女,字月遗,父殁,守贞不字); 《红楼复梦Dreaming Again Among Gorgeous Mansions》,嘉庆年间,作者小和山樵; 《红楼梦补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Supplement》,嘉庆年
  • 1
    此作品共120 卷,40 册,乃为了庆祝康熙皇帝 60 寿辰而作,由山水画家兼朝臣王原祁 (1642–1715) 等人纂编,于康熙 56 年(1717 年)由皇家出版机构武英殿出版。其中还包括高级朝臣向朝廷请将庆典汇集成书的奏本。此项目历时数年,共有 39 名官员参与。参与汇编的王原祁与著名的人物画画家冷枚密切合作。康熙皇帝 (1654–1722) 是清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国在位时间最长(61 年),受到万民景仰的统治者。康熙一朝普世升平繁荣,并以勤奋好学与资助
    郑磊100 4-24
  • 1
    《论宝钗》对于宝钗“艳冠群芳”的解析 本文节录自郑无极《论宝钗》第十八章: 由此,我们便可以回到本章的标题之上来统观全篇了。正如我们在本书前面各章里所反复指出的那样,早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8回中,作者即以一首标题诗的形式,对着读者发出了如下的告诫: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此处的“凤髓香”三字恰好点出了书中钗、玉二人的“金玉良姻”跟太虚幻境之间的联系
    郑磊100 4-24
  • 8
    以下摘字清廷档案
  • 0
    钗学絮语之九:脂本宝钗的婚嫁诗韵 庚辰本第17、18合回中宝玉为蘅芜苑题写的对联乃是“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恰好是对宝钗一生的准确概括和高度赞颂。上联强调宝钗在豆蔻年华的少女时期乃是“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下联说宝钗即使面临丈夫出家,自身沦为“弃妇”的终局,也依然内心充满了精神自我意义上的幸福!“酴醿”,又写作“荼蘼”,亦名“佛见笑”,一种在暮春季节开放的花朵。在古诗文中常与青春归去、万
    郑磊100 4-24
  • 3
  • 0
    钗学絮语之四:“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 作为曹雪芹“钦定”的代言人,脂砚斋经常会提出一些看似语出惊人,却实在是切中肯要的论断。比如,脂批提出的“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指明宝钗、宝玉二人之间有着“较诸人皆近”的精神本质,便是十分经典的一例。后世读者往往受程高本及捧林诬钗谬论、反封建谬论的影响,认为宝钗与宝玉乃是儒家“卫道士”与反儒“叛逆者”的对立。持有这样先入为主的偏见,自然无法理解曹、脂
    郑磊100 4-24
  • 0
    钗学絮语之三:“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 贾宝玉因痛恨官场黑暗而宁可躲入女儿国中。他错以为黛玉是他愤世嫉俗方面的同道,而将黛玉视为思想上的知己。但黛玉实际却是一个热衷于“邀恩宠”、“独立名”之人,她也并非当真从不劝宝玉立身扬名。比如,第9回黛玉即曾劝过宝玉“蟾宫折桂”。第34回黛玉又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第79回黛玉更是逼着宝玉去结交孙绍祖之流:“我劝你把脾气改改罢,一年大二年小……”早期因黛
    郑磊100 4-24
  • 24
    郑无极与网友hdtjudfgshj的对话 hdtjudfgshj: 郑老师我敬佩你的博学,今天读了几篇文章,我觉得你是非常有魅力的人,感叹自己没有才华又感叹没有早些读到您的文章。我喜欢宝姐姐的理由很简单,我觉得她有礼貌,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知冷暖,我在生活里是会为他人着想的,所以也喜欢差不多这样的人 在郑无极: 感谢阁下支持,也欢迎来本人博客或者百度宝钗吧参与红学讨论。宝钗实是曹雪芹心目中“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用脂砚斋的话说,
    郑磊100 4-24
  • 58
    抛开其他条件,单从外貌来说,哪版宝钗更符合原著
  • 3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注释版) 【标题诗】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曹雪芹《金玉姻缘赞》 任呼牛马从来乐,随分清高方可安。 自古世情难意拟,淡妆浓抹有千般。 ——立松轩《题戚序本石头记》 【剧本说明】 暮色沉沉的潇湘馆,病势垂危的黛玉将诗稿赠与宝钗,托她一辈子照护宝玉。危机重重的荣国府,刚刚嫁作人妇的宝钗苦苦周旋于丈夫、公婆、妯娌之间,忠心耿耿、步履维艰。贾府被抄,
    郑磊100 4-24
  • 3
    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荼蘼花谢,引发了女词人“春休”之叹,连绵而来的是心绪恶劣,“难着许多愁”。不仅荼蘼(酴醿)花谢让人惆怅,即使荼蘼(酴醿)花开,也往往让诗人唏嘘哀叹不已。因为荼蘼(酴醿)花开之后,便是荼蘼(酴醿)花谢。不仅是荼蘼(酴醿)这一种花凋零入泥土,而是人间百花都再无处
    tulip619 4-24
  • 4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注释版)弁言 【标题诗】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曹雪芹《金玉姻缘赞》 任呼牛马从来乐,随分清高方可安。 自古世情难意拟,淡妆浓抹有千般。 ——立松轩《题戚序本石头记》 【剧本说明】 暮色沉沉的潇湘馆,病势垂危的黛玉将诗稿赠与宝钗,托她一辈子照护宝玉。危机重重的荣国府,刚刚嫁作人妇的宝钗苦苦周旋于丈夫、公婆、妯娌之间,忠心耿耿、步履维艰。贾府被
    郑磊100 4-23
  • 1
    蒋廷锡给雍正画了一套《百种牡丹谱》,现藏龙美术馆
    金蝶儿 4-23
  • 13
    在关于史湘云的种种异说当中,所谓的“脂砚斋即史湘云”一说,也是一种颇让人惊骇的观点。这种说法的首倡者依然是作为拥湘派领军人物的周汝昌老先生。周汝昌等拥湘派论者的论证过程基本上都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先证明脂砚斋是女性。第二步,再论述脂砚斋就是书中的史湘云。可能是由于“脂砚斋即史湘云”这一结论太过于耸人听闻。不少反对者连脂砚斋是女性这一点也不愿意承认。但在笔者看来,周汝昌等人认为脂砚斋系女性,这一点
  • 4
    所有演员中只有王玉梅对宝钗的理解相对最正确 张莉演的根本就不是宝钗,而是庸俗三角恋故事中的恶毒女配,跟曹雪芹心目中“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所有饰演宝钗的演员之中,只有王玉梅的理解是相对最接近于原著宝钗的,王玉梅盛赞宝钗“非常淡定,非常善良”,这个理解就脂本宝钗、程本宝钗都是对的,仅仅是未能触及脂本宝钗愤世嫉俗、淡泊出世的思想灵魂而已。
    郑磊100 4-23
  • 12
    郑无极答“武小帝6”提问: 1、荣国府凤姐之前是谁管家,为啥邢夫人不管家? 答:荣国府在王熙凤之前是王夫人在管家。第6回周瑞家的对刘姥姥说:“但只一件,姥姥有所不知,我们这里又不比五年前了。如今太太竟不大管事,都是琏二奶奶管家了。你道这琏二奶奶是谁?就是太太的内侄女,当日大舅老爷的女儿,小名凤哥的。”可知,刘姥姥初进荣国府的五年之前,尚且是王夫人在主管,如今早已经是凤姐在管了。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是,王夫
    郑磊100 4-23
  • 42
    第八章:“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脂本宝钗的婚嫁幸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古往今来的男婚女嫁,都无不期盼这婚姻幸福。对于古代女性而言,婚嫁的成败更往往是关乎她一生的荣辱苦乐。那么,《红楼梦》(脂评本原著)中的薛宝钗,又是否拥有属于她自己的婚嫁幸福呢?表面上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脂评本中,宝钗嫁给宝玉之后不久,夫家就遭到查抄、籍没,社会地位与生活水准一落千丈,甚至
    郑磊100 4-23
  • 18
    宝钗的人生结局及情感归宿简析 对于曹雪芹后三十回佚稿中宝钗的人生结局及情感归宿,脂评本的正文和脂批中都有大量的线索提示。简而言之,就是宝钗在贾府危急之时嫁给了宝玉,婚后宝钗、宝玉夫妻恩爱,十分甜蜜融洽。用脂批的说法就是“当绣幕灯前、绿窗月下,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且宝玉“甘心受屈”于宝钗。以后贾府衰败,宝钗凭自己的能力支撑家庭,供养宝玉。夫妻二人在困境中患难与共、鹣鲽情深。在脂砚斋看来,
    郑磊100 4-23
  • 0
    哈!资料:明代瞿祐《剪灯新话》之《金凤钗记》
  • 0
    “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庚辰本双行夹批:“瞧他写宝钗,真是又曾经严父慈母之明训,又是世府千金,自己又天性从礼合节,前三人之长并归一身。前三人向有捏作之态,故唯宝钗一人作坦然自若,亦不见逾规越矩也。”
    金蝶儿 4-23
  • 20
    《关于薛宝钗滴翠亭事件的总体分析》那篇文章,我本想只针对这件事情把过程讲清楚,但似乎还是说复杂了,因此我决定再把事情简化一下,其实滴翠亭事件薛宝钗的作法就是三点而已。 宝钗首先当然是要防止亭子里面的人“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而造成的危险,转身直接走“料也来不及”,因此“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宝钗前面就是要去找黛玉来一起祭饯花神的,事情没有完成,心里还记挂着,因此在亭子里的人要打开槅子这电
    郑磊100 4-23
百度小说人气榜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更多定制特权

吧主申请名人堂,解锁更多会员特权

  • 本吧专属印记
  • 定制名片背景
  • 名人自动顶贴
  • 定制头像边框
收起特权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