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吧流程已升级,请使用贴吧APP创建新吧

  • 方法一
    进吧页 - 我关注的吧 - 最后一栏
  • 方法二
    最新版百度贴吧App -「我的」右上角 - 扫一扫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老子是楚霸王” 与本吧的讨论主题相关,已为你自动跳转。您还可以 创建老子是楚霸王吧 搜索老子是楚霸王

老子吧
关注: 159,788 贴子: 2,973,431

道法自然

  • 目录:
  • 历史人物
  • 18
    正是人们普遍引以为傲的,财富,名誉,儿女,祖宗,学校等等,人世间没有比这玩意更恶心的了
  • 27
    能否把无为理解成,不计回报的付出
    大师之师 22:31
  • 3
    道是无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形就是一个量子场,无限延长,里面产生量子叠加态,演化为一,即50%有,50%空;在量子扰动的影响下,空出现了坍缩,出现对称性破缺,演化为二;在对称性破缺的相互作用下,演化为三,产生万物。
    德祥2 22:11
  • 2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①。道②法自然。道①与道②这两个道不是同一个层次的概念,道①是本章定义的最高层次的概念,道①可以理解为自然法则。道②是法与术层次的概念,法律规则公序良俗信用属于道②的范畴。 自然:自燃也。木燃烧发出光与热,给人带来光明与温暖,这是对人类的爱。天与地给人类带来一切,这是天地对人性的爱。道法自然:法律规则公序良俗信用…这些文化应该具有爱 。 道法自然:仁爱与兼爱已经作出了理解。 道法
  • 29
    自然在文章篇幅中出现过很多次,什么是自然,自我选择,自我享受,自我承担? 老子观天地之道,见天地不干预万物生长,生而弗有,为而不持,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 但老子所见的自然真的自然么?人类社会真的应该自然么? 在人之前几亿年早有生物,生物演化,残酷竞争,的确天地不干预,天地不仁说变就变,万物死就死了。 圣人观天地之道,建立国家。自然真的好么? 国家不能说说变就变,万民说死就死。 自然是不干预。的确我们现
    obsession无 21:59
  • 439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 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正一老... 21:47
  • 35
      有人引用了山寨版道德经的内容: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也许国人被儒术的奴化教育彻底洗脑了,遇事从来都不问个为什么,根本不知道其所以然,而是习惯不论对错,照搬照办!面对如此明显的篡改错误,竟然不辨真假,甘愿被忽悠也不打假::“。。。。你想消毒?祝你好运呗!我不淌这浑水
    哲丐 20:56
  • 16
    扬之水 诗经·国风·王风〔先秦〕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注释 这首诗有意思了,它在质问你,批评你,教育你。
    哲丐 20:47
  • 474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猴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天下为公之大智慧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为成猴人士也。 机关聪明得一时,上树终有下树时。 ----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常无争,又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类将自得。 得而欲争虚荣名头,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
  • 21
    大美丽就是有欲文化的典型,人性本恶论文化。谈恋爱如果追求天长地久是不给你谈的,要说仅在此刻,电影壮志凌云中的女主角就问过这个问题,如果回答追求天长地久就会被直接拒绝
  • 21
    儒家是小学水平,道家是中学水平,而佛家是大学水平。 我说的可是实话。 虽然我是佛教徒。
  • 5
    阴阳五行等理论知识,是不是科学?————————— 首先要明白,科学是什么? 科,就是分门别类的科目化。 科学,就是分门别类的科目化的研究事物原理的学科。 研究事物原理,在古代,叫“格物”。科学,就是科目化的格物。 科学有几个特点(1)必须与事物联系在一起;(2)以理性为基础,离不开数学和逻辑;(3)因为科目化,专业性比较强。 比如建筑学专业科目,桥梁学专业科目,纺织专业,机械专业…………就目前来说,大学里面
  • 1
    要求:1,40岁以下。2,本科学历。3,有唯物主义哲学基础。4,非佛教徒。
  • 39
    。。。。。。
    hls324 15:36
  • 118
    庄子已经是阳神之身了。 ❶已经逍遥五行之外,不在地球轮回当中。 应该更上一层,名谓天仙,逍遥于宇宙之内, 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体,我与万物并同生。 这个境界,非常高超,只有证到阳神之体,方可皆知,妙幻无穷,可以聚则成形,散则为炁,空中变化,一念不用,即可到达,穿⛰️过石,无险无阻,遨游万物,无所不能,无所不通,是谓真人,心系万物,万物同心,心归其一,一归无极。 ❷庄子,是生命实现自由界的老祖, 地球,的束
  • 0
    【论道】对红领巾摇身变红披肩事件要一查到底。
  • 75
    这是管仲重病时,齐桓公向其请教继任者是谁的故事。见《庄子·徐无鬼》 🤗
    方圆天成 12:28
  • 4
    视之不足见,和视之不能见,是一个意思? 少拉黑人,你这水平,还差得恨。
  • 11
    不敢解释。隔一段时间就拿来读。 毕竟我是新手。我来老子吧很久了。 不好解释。只是看看。 我听说道德经是万经之王。
  • 6
    老子究竟是安徽人还是河南人呀?
    方圆天成 11:23
  • 12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乃原文被后儒篡改的结果,因此逻辑上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 而符合逻辑的正确原文:上德不下德,是以有上德。下德不失下德,是以无上德。 逻辑的作用:符合逻辑的结论不一定对,但违背逻辑的结论一定错。所以,符合逻辑,是任何结论正确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方圆天成 10:47
  • 56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长阳山人释: 不崇尚贤明之人,百姓就不内卷; 不珍爱难得之货,百姓就不偷盗; 不显耀引欲之物,百姓就不迷乱。 因此,圣人治世之方是: 使百姓之心处于虚极,(至虚极,守静笃) 使百姓之腹充实盈满, 使百姓之志弱似于无, 使百姓之骨强健有力
  • 9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 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第三十七章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①。侯王若能守之②,万物将自化③。化而欲作④,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⑤,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⑥。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⑦。
  • 19
    道理很简单,简单到不能说出来
  • 22
    什麼是雄呢?怎麼知呢? 雌又是什麼?怎麼守呢?
  • 4
    道里有阴阳相等阴阳平衡,道中的平等在人间是这么体现的:现在的社会中的人人平等是相对而言的,在法律上,在超市购物,在乘车上等等讲人人平等,更多的时候是人人分层次的讲平等。 人间有平等的一面,人间也有不平等的一面,社会需要平等,是因为平等可简化众事,人人有时平等对待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到超市购物如果论及人的身份作分别对待,这就多了事,让人的事变多变繁杂,其中还有个投机取巧,名不副其实的问题,不合
  • 83
    有名,万物之母。是最难解的一句
  • 36
    01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92
      戴营袙(礻白)抱一,能毋离乎?   槫气至柔,能婴儿乎?   修除玄蓝,能毋疵乎?   爱民栝邦,能毋以知乎?   天门启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毋以为{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胃玄德。 🤗
    hls324 6-8
  • 19
    【第三十六章】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 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六章 [原文] 将欲歙之①,必固张之②;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③,必固与之④。是谓微明⑤,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⑥,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⑦。
  • 39
    从没听过易中天论五千言,今天看了一下他的视频和结论,结论就四个字:惨不忍睹啊! 🤣
    大二笨 6-9
  • 35
    这个哲学话题涉及到主体与客体、存在与本质之间的关系。这两句话分别体现了不同的哲学观点。 “是我在,道就在”这一观点强调主体的重要性,认为“道”或本源、本体、真理、规律是依赖于“主体”的认知才能确定的。即,主体在,道的存在才能被确定;主体在,道的存在才有意义。这种观点接近于主观主义或人本主义,即宇宙的规律不能独立于主体而存在,必须由主体存在才能确定。 相反,“道在,我就在”则强调了道或本源、本体、规律
  • 17
    平等是尺度,平等是谱,平等见梯级,讲平等容易见差别。人人都不完全相同,人人都难见事事处处上的平等。人人都喜欢比别人得利多,你我他对利的得多得少难有精准统计,人与人有平等等于有了有效的管理的工具。人人都有优缺点,家家都有可以一些的人,为了众人活得舒心,人人平等可以讲一些。一个地方可分三五个平等层次,人们在同一层次上讲人人平等。实际上,社会已在关系近的人群中讲人人平等,在强弱规则中讲人人平等,强势之人
  • 2
    这里面,师,不是老师,善也不是做善恶的善。 讲一个故事,六十年代,我们都穷,但是大家都学雷锋。现在生活好点,房贷在身的时候,却有些人总盯着你电动车算计。这就是大迷,都是控制人,怎么会如此。 近点的也是如此,公司有个好领导,大家都跟着他,有吃有喝有好处,总有一些领导,专门盯着员工手里面辛苦血汗钱。
  • 23
    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对于奋斗的人来说差不多吧
  • 14
    中国古代没有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主要是因为多种复杂的社会、文化和哲学因素的相互作用。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 1.哲学和宗教观念: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宗教观念,如道家、儒家和佛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道德伦理,而不是像西方那样追求对自然界的支配和利用。 2.实用主义倾向: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发展更倾向于直接的实用主义,如农业、医药和工艺技术的改进,而不是进行纯理论的探索。 3.科学方法的缺失:西方科学的发
  • 2
    心情就好了很多。道德经真是一剂良药。
  • 1
    社会秩序是看重高大强,同一家庭级别,人的同一社会地位,人的同一素质彼此是讲平等的。这社会是强欺弱的社会,强欺弱也是有规矩有分寸的,是同层次人对低层次人共有的行为,欺压人不可越过层次。
  • 0
    真不知道西方人怎么那么相信耶稣。 现在我们这里也有基督徒。 看着很热闹。但是有道行的有几个。 还有一些是老太太。耶稣门徒真不少。
  • 10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yuè)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jiàn),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第三十五章 [原文] 执大象①,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②。乐与饵③,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④
  • 5
    道德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结合天之道,利而不害;天道无亲,恒与善人;不如守中,体现了善的观念。其中天地不仁是天地没有人的感情,对万物一律平等,不仁大仁,守持中道;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维持着万物的平衡;天道无亲,恒予善人,天道没有亲疏,却长久给予善良的人好的回馈,因为善人顺应天道规律。在圣人思想中,善与恶是平等的,只是不如守中,两边要平衡。可见,道德经传达了仁爱平等的观念。
    德祥2 6-7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25

会员: 老子

目录: 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