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渊虚之羽吧 关注:24,580贴子:642,971

介绍一下张献忠的4个义子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介绍一下吧,也让大家了解一下这几个人到底干了什么,有什么功绩,以及大细菌在明末到底有什么样的贡献。
张献忠手下有4个义子,按照大小分别是张可望,张定国,张文秀,张能奇。(后面改回原本的姓,也就是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
1647年张献忠在凤凰山被清军杀死,西军溃败,他的4个义子收拢溃兵,破据守重庆的南明总兵曾英部,曾英落水淹死,部众溃逃,这一战打开脱困四川通道。
这一战在后面大西军开了一个会,也就是离开四川后去哪里。
孙可望主张去两广,大不了打不过还能走粤入海,李定国主张去云南。
不过后面云南云南发生沙定州之乱,这是天赐的机会,于是他们决定转战云南。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7-23 00:32回复
    老大孙可望是个经营奇才,在经过了一年多的征战统一云南后,转入了他的运营天赋。
    废除大西国号,改用南明永历年号(未正式联络永历朝廷前暂用干支纪年),自称“平东王”,承认沐天波黔国公地位,保留明朝官制,换取士绅和土司支持。
    设立“四将军制”(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以盟主身份统摄军政,同时严惩贪腐,派密探微服查访,清廉者擢升,贪酷者立斩,并通报全省以儆效尤,吏治为之一清。
    建立营庄制度,将沐氏勋庄、土司庄田等私有土地收归“营庄”,设管庄官统一管理。佃农缴纳收成的50%,其中10%分给原地主作为补偿,40%归官府(军粮),剩余50%归佃农所有。此举大幅降低剥削率(原地主收租超50%),既保障地主基本收益,又提高农民积极性。 1648-1650年连续三年丰收,粮食产量“倍于曩昔”
    招抚流民返乡,提供种子与耕牛贷款,组织军队兴修水利,推动垦荒与移民。
    设立登闻鼓制度,允许百姓代表反映政策问题;丰收年份开仓赈济(如1648年每人发谷一斗) | 米价稳定在一石七钱左右,远低于清军入滇后的一石百两
    可以说在孙可望的经营下,云南是蒸蒸日上了,在战乱的明末,昆明城在节日内甚至还会燃放烟花。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7-23 00:44
    回复
      2025-08-21 07:17: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说实话,对四川普通老百姓而言,八大王的四义子也就李定国没多少血债


      IP属地:瑞士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7-23 00:48
      收起回复
        可惜以后来,永定政权衰退,孙可望觉得这是一个联明抗清的好机会,于是派出使者去见永历,希望他封自己为秦王(孙可望是陕西人,而且张献忠名义上来说是大顺的秦王),换自己出兵。
        不过南明小朝廷吗,依旧是那股小家子气,讨论了半天,说给个景国公,还赐个名叫朝宗。如果这样子其实还好,大不了讨价还价嘛。
        不过很抽象的是,有人假传圣旨,等到孙可望已经在城内举行完了封王仪式后,真的使者才到,这个时候就很尴尬了。因为全昆明城内的人都知道,孙可旺已经被封“秦王”了,难道这时候又说,唉呀,封错了?
        于是这个时候就陷入一个很尴尬的境界。
        孙可望虽然对永历朝廷极不满意,仍不改初衷,决定出滇抗清。他派中书杨惺先前往行在报告出兵事宜,疏中说:“国姓岂敢冒,王封何敢承。臣等惟一意办虏,功成之日,自听公议。”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7-23 00:50
        收起回复
          后面就是出兵抗清了,一开始由于清兵的轻敌,确实是势如破竹,不过后来孙可望也比较自大,见到李定国两蹶名王后,觉得清兵不过如此,在宝庆岔路口先胜后败。后面战线僵持在湖南,清军此时是老汉奸洪承畴经略,虽然老眼昏花,但依旧为大清鞠躬尽瘁。
          后面孙可望觉得永历帝没什么用(永历被安置在了安龙,孙还给他建了个小皇宫),不如取而代之。
          小朝廷得到消息,给李定国发密信,李定国得到消息后立马从广东回来(这个时候李定国经历了朱成功放鸽子,二征广东被拦在了新会),夺取了云南。
          孙可望咽不下这口气决定打回去,不过大义已失,自己的前锋大将白文选叛变,马宝叛变,在交水大败。
          只有大概400人追随了兵败的孙可望,天下之大,但没有他的容身之处,于是他决定投清。
          不得不说,满清还是在政治上比较成熟的,会画大饼,只有400人的孙得到了义王的封号。
          孙也是把云南的一些什么军机密要都说出去了。
          不过后面清军征战云南,南明的抵抗可以说是乱七八糟的,蜻蜓对孙的待遇也就下降了。
          1660年,正史记载孙可望病死,不过也有很多野史说他是被毒死的,被射死的。具体的还真不好说,就像光绪真就是被砒霜毒死的。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7-23 01:07
          收起回复
            顺治十八年(1661),吴三桂等领兵进入缅甸,永历帝被俘回昆明缢杀。次年康熙改元,李定国也病殁于边境。孙可望家族已经没有多大利用价值了,清廷的“恩典”也就逐步降格。康熙七年(1666)朝廷下令将义王孙征淳的年俸由五千两减为三千两。十一年,孙征淳病死,其弟征灏请求袭封。御史孟熊飞上疏说孙可望“前有重大之罪,后无纤微之劳。我国家格外殊恩,授以义王显爵,及伊身死,已袭替二次。……请将孙可望王爵停其袭替,或减等降封”。经议政王、大臣会议,降封为慕义公①。孙征灏死后,其子宏相再降袭一等轻车都尉。乾隆三十六年(1771)六月,清廷终于决定:“孙可望子孙所有世职,嗣后不必承袭。”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7-23 01:07
            收起回复
              李定国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人……
              清顺治五年(南明永历二年,1648年)四月初一,各部队同赴演武场集合,李定国部先入武场,军中按惯例放礼炮,升帅旗。孙可望指责李定国说:“你平日不把我放在眼里。“然后发令杖责李定国一百军棍。李定国大怒说:”我和你是兄弟,只是大军暂时没有统帅,尊你为主罢了,我何必指望你。“为防止分裂,前军府都督白文选从身后抱住李定国说:”请李将军暂时忍让,如果你离开了,那么大军就会分裂,我们会被人乘虚而入。“[李定国勉强受责,诸将求情才被杖责五十军棍。打完以后,孙可望假惺惺地抱住李定国痛哭说:”我是为了大义,希望贤弟不要记恨,以后我们同心同德。“李定国为了维护大西军的团结,忍受了这场侮辱,然后请令去平定沙定洲。“
              后面就是在云南练兵,关于李定国的武力,记载有很多,甚至有的时候他能起码单杀大象的。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7-23 01:29
              收起回复
                1652年,大西军出兵征战,李定国率领东路军进攻湖南,一路大捷,后包围桂林,(伪)定南王孔有德自焚,这就是两蹶名王的第一个王。
                桂林大捷后,广西全境很快被收复,有些地区的百姓,不等大西军到,便自动将清军驱逐,李定国下令不要乱杀无辜,先安置百姓[54] ,明将胡一青、赵印选、马宝等相继归顺李定国。为此,李定国在桂林七星岩摆下酒宴,庆祝胜利。他对明兵部尚书刘远生说:“文、张诸公(指文天祥、张世杰)其精忠浩气,固足以光昭青史,为天地生色,然吾侪之对于国家,窃不愿有此结果也。”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7-23 01:33
                回复
                  2025-08-21 07:11: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清军在湖广接连失利,使清政府大为震惊,急忙命洪承畴经略湖广、云贵、两广,趋长沙。十一月,清廷又派敬谨亲王尼堪任定远大将军,率领三贝勒、八固山共十五万精兵朝长沙扑来。面对强敌,李定国进行了周密的布署:大西军暂退出长沙,引诱清兵渡湘江,将冯双礼、马进忠部埋伏白杲市,待清兵过衡山,李定国从蒸水(衡山西南)正面攻击,冯、马二将背后出击,两军相夹,合歼尼堪。
                  但这一计划却被冯双礼透露给孙可望,孙可望却不想让李定国立功,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密令冯双礼退出伏击,马进忠见状也撤离了战场。
                  十一月十九日,尼堪进抵衡州,李定国在蒸水率军出击,接着转战到城北香草庵、草街,不分胜负,为此李定国准备采用伏击战术。二十四日,双方再战,李定国佯装败退,尼堪紧追不舍,追至演武亭,一声炮响,大西军伏兵四起,团团围住尼堪,李定国手举大刀,将尼堪一劈两半。清军失去主帅,大败而逃。李定国缴获了尼堪的铠甲、绣旗,正准备乘胜追击,才发现冯双礼、马进忠未到,派人侦察说已走湘乡。李定国才知自己是孤军作战,无法扩大战果,只得收兵向武岗转移。衡州战役后,李定国叫人绘制孔有德、尼堪画像,刊布粤楚,“露布告捷”
                  这就是两蹶名王的第二个王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7-23 01:34
                  收起回复
                    大西王朝其他人性格记载的太少了,只有圣诞老人各方面对他的评价都是神经病加杀人狂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7-23 02:22
                    收起回复
                      继续更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7-23 03:01
                      回复
                        除了艾能奇死的早,其他三位在明末算是赫赫有名了吧(刘文秀可能比孙李二人差点知名度)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7-23 07:04
                        收起回复
                          四子可以说是南明最后的支柱了,在李定国击溃尼堪和孔有德之前南明真是一点能拿的出手的战绩都没有。。。。
                          艾能奇死的早,剩下三个被封秦王晋王蜀王,孙可望(秦王)想取代永历,结果和晋王李定国和蜀王刘文秀不对付,最后闹掰了;刘文秀后面也一直想重新打进四川,但被吴三桂按的死死的;最后孙可望兵败投清,南明就只能被一波带走了。如果当时永历朝廷不继续西逃,而是向北和夔东十三家联系,只不定还能多扑腾两年;奈何永历就跟个惊弓之鸟似的就知道跑。。。
                          只能说明末的局面坏就坏在朱明宗室没死绝,除了隆武之外没一个志存恢复的,就永历那德行,真不如让秦王取代了他。。。。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7-23 08:38
                          收起回复
                            继续。四人名气个人觉得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7-23 09:14
                            回复
                              2025-08-21 07:05: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感觉就李定国还有战绩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7-23 09:1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