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吧 关注:274贴子:1,145
  • 0回复贴,共1

苏州传灯文化:察鱼传尺素,感古人信息传递的浪漫温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传递以秒计,跨越千山万水不过瞬间。然而,当我们回溯历史,会发现古人在信息传递上的智慧与浪漫,如同陈酿的美酒,越品越香,其中“鱼传尺素”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承载着古人无尽的思念与温情。
“鱼传尺素”这一浪漫意象,最早可追溯至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的“双鲤鱼”,并非实指两条活鱼,而是古人将信件叠成鱼形,或是用两块木板刻成鱼形,中间夹着书信,再用绳索捆扎好投递。当远方的来客带着这样特殊的“鱼”出现时,收信人满心的期待与惊喜便随之而来。想象一下,在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封远道而来的书信,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思念者的心房。
鱼在古人的文化认知里,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鱼腹藏信,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一种神秘而美好的传递方式。鱼在水中自由游弋,不受地域限制,恰似人们内心深处对远方亲友的牵挂,无论距离多远,这份情感都能随着“鱼”的“游动”而抵达。而且,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代表着吉祥、富足,用鱼来传递书信,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这种将自然元素与情感表达巧妙融合的方式,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从制作到传递,“鱼传尺素”的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深情。写信人精心挑选信纸,研磨墨汁,一笔一划地倾诉着心中的思念、牵挂与关怀。每一个字都像是跳动的音符,组合成一曲深情的乐章。然后将信纸仔细折叠成鱼形,或是放入刻好的鱼形木板中,仿佛把自己的心意也一同封存其中。而传递书信的人,或许要跋山涉水,历经艰辛,但他们知道,手中这小小的“鱼”,承载着的是两个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再远的路途也值得。
当收信人小心翼翼地打开“鱼”,取出尺素,阅读着那熟悉的字迹,仿佛能看到写信人在灯下奋笔疾书的模样,能感受到对方话语中的温度。那一刻,距离不再遥远,思念有了归宿。
“鱼传尺素”虽已成为历史,但它所蕴含的浪漫温情却永远不会褪色。它让我们看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始终是相通的。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回味古人这种细腻而深情的交流方式,让心灵在浪漫与温情中得到片刻的栖息。


IP属地:贵州1楼2025-07-19 14:5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