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一些人,通过不道德的手段获得了利益,却还嘲笑坚守正义的人太迂腐,不懂变通,说他们是不识时务,达到目的才是最重要的,正义又不能当饭吃。总之,他们的理由有时候很充分,似乎确实如他们所说,这个社会遵守规则似乎总是无法得到应得的东西。
咱们先不说这个社会到底是不是价值观出了问题。我们只讨论这些价值观偏差的人怎么还这么趾高气昂,指责别人太正直。
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不择手段的人,把坚持正直的人称为坚守道德的人。
似乎看起来,这两种人价值观天差地别,但是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不择手段的人开始也曾坚守道德,是什么让他们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
心理学上有一种理论,叫选择金字塔理论。
随着选择的不同,价值观的差别会从顶端滑向金字塔的底边两端,价值观的差别越来越大。
现在我们假设两个学生面临一场决定是否能够被录取的重要考试,不择手段的人,和坚守道德的人现在都是白纸一张,没有形成价值观。现在他们都处于金字塔的顶端,两者几乎没有距离。这时他们会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遵守考场规则,自主考试,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测试。另一种就是通过作弊来轻松通过考试。我们假设不存在作弊风险,只讨论是否遵守规则的价值观。
处在金字塔顶端的时候,选择任何一种的可能性都是50%,对于是否遵守规则并没有特别严格的自我要求。但是,当做出选择的瞬间,决定作弊的人和决定遵守规则的人立即滑向金字塔的底边两端,这时他们的价值观距离变的特别大了。他们互相开始无法接受对方的选择,认为对方的选择是错误的。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只是刚刚开始。
当他们做出选择后,发现有人和自己的选择截然不同,这时自我认知和现实出现了偏差,心理学上把这种偏差叫做,认知失调。
如何调整认知失调呢,通常是为自己的选择找支持的理由,同时为对方的选择找批判的证据。心理学上把他们叫做,自我辩护和偏见。
这时候就开始互相攻击了,同时为了证明自己,会继续做与自己价值观相同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观。假设第一次选择滑到了金字塔的三分之一处,那么随着这种认知失调的循环,他们会一直往下滑,距离越来越远,也就是价值观的差别越来越大。
OK,现在他们已经水火不相容了,他们认定了世界就应该遵守自己认为的那种价值观,谁和自己不一样,谁就应该去死了。
现在已经不是考试能不能作弊的问题了,可能已经发展到,排队应不应该插队、饭店吃饭可不可以喧哗、看病办事要不要找关系、饿肚子的小偷应不应该被送警察局等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价值判断。
那现在你也应该明白,开挂还嘲讽别人的人是怎么发展到这一步的了,因为你们之间的价值观已经比地月距离还要远了,他觉得你迂腐并且证明了自己的胜利,你当然觉得他不道德并且心态扭曲。
这不过是你们过往的一点点选择慢慢造成的,当然我希望你坚持住,毕竟这个社会,没有为坚守道德的人准备多好的环境,但我相信,良币最终会驱逐劣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