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场声乐难度最低的表演。单依纯在歌手2025上的绝大多数场次都在演唱难度上耍“小聪明”,大幅度削减歌曲的演唱难度后再不断加花,故意营造一股她唱得很复杂的假象,让你们觉得她唱功很牛、技术很强,但实际上稍微一拆解就漏洞百出。如果选的是原唱vocal已经足够好的歌,比如莫文蔚《爱情》、那英《梦一场》、张惠妹《一个人跳舞》,全部降key;要么就故意去选一些原唱难度很低、结构又非常简单但是旋律优美经典的歌,在这个简易框架中做一些看似离经叛道、化简为繁的改编,比如《李白》、《思念是一种病》、《舞娘》。而对于原唱中律动比较丰富的部分,又全部进行降速和律动消除的处理,《一个人跳舞》、《dear friend》《舞娘》都是这样,就连本身轻快松弛的《思念是一种病》也没能幸免,全部变成了黏黏糊糊、粘粘连连的形状。如果把她的团队看成是主厨的话,相当于把经典的、工序复杂、食材稀缺的大餐用偷工减料的方式魔改成快餐就给你端上桌,还要告诉你这个改成快餐的创意多么独特。比如这首《舞娘》,常石磊故意把编曲做成光怪陆离的同时又切割成好几段,配合单依纯设计出的加花转音和广播体操,把听众的注意力从欣赏音乐本身转移到了“看西洋景”上,完全没注意到歌曲本体的声乐难度有多低,低到了正常人甚至没办法腆着脸吹音准的程度。再看看现场其他人的选歌和编法,几乎都是靠硬实力强吃的,Grace更是把原唱难度低的《闪闪惹人爱》直接抬了几个层级,在律动没有任何打折的情况下E5和F#5强声跟不要钱一样。哪怕是很多人都看不惯的陈楚生,论发声质量和呼吸的扎实程度也是比单依纯强很多的,他只是没练花活而已。陈楚生多次唱出来的A4,按他那个机能和气息吃下来的难度,换算到单依纯唱D5根本没有画面。而她搞这些骚操作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她已经没办法高水准地表达一首结构完整的、情绪起伏感强、动态丰富、信息密度高并且兼顾艺术性和流行性的歌曲了。至于转音算不算声乐难度?我认为它和声乐是有关联的,毕竟转音的颗粒度、准确度和速度都建立在声带闭合上,但转音本质上只是一种高度依赖长期肌肉习惯的装饰音手段(只要平时随便练练就几乎不会退步,这一点和需要勤勉练习维持状态的声乐本体有显著区别),单依纯的转音往往都是时值非常短的加花,对气息的要求极低,而Grace在这一季的舞台上已经贡献了太多无论是难度、完成度都要高很多倍的转音了。仔细想想单依纯的拥趸夸她音准最多的两期是什么选曲?是《李白》和《舞娘》。然而任何一个跟vocal沾点边的歌手,哪怕是一些校园十佳的水平,唱这两首会有音准压力吗?作为参照系,为什么降了2key的《梦一场》主歌有那么多的音准瑕疵呢?最后重新回到我在第五期提的那个问题:她是真的唱功好,还是故意绞尽脑汁唱的很复杂,从而让你们觉得她的技术“似乎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