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买了几本儿关于鲁迅先生的书。图一看了一部分,觉得写得还不错,挺有意思。网上有人批评,说对他们的家事了解的真细。
|
其实吧,在我看来,他们那个时代的家庭模式、家庭观念、家庭状态和发展,都是一部分青年家庭的缩影,也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群体的代表,所以写出来不足为怪,而且人家也没说是专门的学术论述。人家的写他们的家庭,其实也与他们“立人”和“理县”思想行程有关系。
|
图五,快看完了。严格的说,这书资料很丰富。但是,有个问题,有好多的别人的论述,然后用自己的话穿串儿,对这些人的评价和论述,几乎没有作者的话。不过,有个有趣基点是,小时候看过《鲁迅域外的接受与接近》,谈的都是鲁迅先生与外国人的接触,而这书是先生与国内人的接触。而且大多数是交好的,或者虽然有意见但也是同一阵营的,不像是有的我看过的书,写的几乎是鲁迅先生与其为敌的人。
/
图六图七,这种感觉的原因是,之前发说说的时候还没有到,现在到了。不过,我不大想看了。图六,不是周建人先生对鲁迅先生的朴素的回忆,而是特殊时期的笔法,这种笔法我不完全不喜欢,但是失真的地方不少,而且也看得不少,不爱看了。图七是繁体字竖版,看着不舒服,还得辨认繁体字,所以近期不想看了。
|
图四和图八看了几篇儿,以后有机会再看。图二图三图九,一个字没看,以后慢慢看。图十二楼发。









|
其实吧,在我看来,他们那个时代的家庭模式、家庭观念、家庭状态和发展,都是一部分青年家庭的缩影,也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群体的代表,所以写出来不足为怪,而且人家也没说是专门的学术论述。人家的写他们的家庭,其实也与他们“立人”和“理县”思想行程有关系。
|
图五,快看完了。严格的说,这书资料很丰富。但是,有个问题,有好多的别人的论述,然后用自己的话穿串儿,对这些人的评价和论述,几乎没有作者的话。不过,有个有趣基点是,小时候看过《鲁迅域外的接受与接近》,谈的都是鲁迅先生与外国人的接触,而这书是先生与国内人的接触。而且大多数是交好的,或者虽然有意见但也是同一阵营的,不像是有的我看过的书,写的几乎是鲁迅先生与其为敌的人。
/
图六图七,这种感觉的原因是,之前发说说的时候还没有到,现在到了。不过,我不大想看了。图六,不是周建人先生对鲁迅先生的朴素的回忆,而是特殊时期的笔法,这种笔法我不完全不喜欢,但是失真的地方不少,而且也看得不少,不爱看了。图七是繁体字竖版,看着不舒服,还得辨认繁体字,所以近期不想看了。
|
图四和图八看了几篇儿,以后有机会再看。图二图三图九,一个字没看,以后慢慢看。图十二楼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