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28日
漏签
0
天
哲学吧
关注:
2,560,352
贴子:
16,902,208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视频
游戏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5
回复贴,共
3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哲学吧
>0< 加载中...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取消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人类观测员
思是者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虽说笔记,但事实更像书评。贴内,将以每章1~2楼的篇幅,对冯友兰的中哲史展开详细讨论。路过的吧友可以将本贴当作导引,但由于见解较为主观,具体内容还应去看原书。
送TA礼物
IP属地:辽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楼
2025-07-08 15:31
回复
人类观测员
思是者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二楼自占,本贴长期,此楼用于存放目录。
IP属地:辽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2楼
2025-07-08 15:32
回复(13)
收起回复
2025-08-28 21:26: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人类观测员
思是者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一)中国的哲学精神-1
不少西哲史喜欢以神学为引子,进而展开对哲学的讨论,但将此法运用在中哲上却颇显尴尬。中国人自来的对神学的满不在乎,让这种溯源方式屡试不灵。于是乎,西方人疑惑,中国人生活里是不是了缺少了一种对“超道德”的追求。
超道德,是冯老在书中给出的一个名词,指超乎现实的价值追求。“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文中如是说。因而,楼主最开始把这个词当作西哲的形上学来理解,但很快发现不妥。形上学所超越的是理性意味的经验,而非价值意味的道德。
而这,很可能正是中西哲从思想根源上的一大不同,即西哲所历来追问的是“世界”,而中哲所追求的是“人”。要注意,“人”不是“意识”,所谓“意识”是西哲对“世界”追问中解构出来的东西,它作为主体,被和“世界”这个客体分离(当然黑格尔的时候又统一了回来)。但“人”自来与它所处的环境一体,它不需也不能被追问,因为主客体从逻辑上便从未分离,更不需要后来人用辩证法去统一。
回到话题。很显然,冯老提出的这个词本身便是在中哲的语境中,“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精神的境界”,中哲自身便具有的“超道德”性质,使中国人无需利用宗教去弥补信仰的缺失。
IP属地:辽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3楼
2025-07-08 15:33
回复
收起回复
人类观测员
思是者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一)中国的哲学精神-2
谈完一般性问题,冯老继续讲述标题中的“中国哲学精神”是为何物。整体划分,中国哲学的主流可以归出两类,追求“道德价值”的“入世”哲学,和追求“超道德价值”的“出世”哲学。入世和出世就好像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一样对立,但没有任何流派是只“入世”或“出世”的,因为中国哲学的最大目标便是达成它们的统一,即“内圣外王”,这种社会观与宇宙观的统一,便是“中国哲学精神”。
章末,冯老还解释了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中哲的很多原著,言论简短又没有联系。这是因为按中国传统,并没有哲学家这样一个职业,那些书也并非正式著作,只是对他们言行的记录。而从语言习惯上,中哲又不喜欢明示,追求明晰不足,暗示有余,因而看译本会使对内容的理解大打折扣(不会是在点黑格尔吧,乐)。
IP属地:辽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4楼
2025-07-08 15:35
回复(1)
收起回复
人类观测员
思是者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二)中国哲学的背景
这章里,冯老以一种类似地理决定论的视角,展开了对中西差异的分析。中华民族作为大陆文明,其发展以土地为根系,更倾向于协调自身与世代生活的旧体系。而西方的海洋文明,靠商业维持其繁荣,要经常与异邦打交道,因而思维更倾向于辩。
同时,大陆文明的最根本的生活方式是农耕,因此其认知方式是直觉的,现象的;而海洋文明的商业活动首先接触的是数字这类抽象概念,因此其认知方式往往从假设出发,即本质的,或者按西哲自己的语境,应该说是形而上的。
冯老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在中西哲里都有“有”和“无”的划分,但中哲倾向于认为“无”高于“有”,而西哲倾向于认为“有”高于“无”。这是因为“有”(抽象存在)和“有限”(具体存在物)是有区别的,而“无”(无限性)和“无限”(无的状态)是无区别的。并引入了一个名为“审美连续体”的概念,形容这种直觉产生的认知观。
综上,可以化用论语的句子。西哲就像“知者”,而中哲便是“仁者”,故“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IP属地:辽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6楼
2025-07-08 15:49
回复
收起回复
人类观测员
思是者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三)各家的起源-1
共讲述了两位尝试为“百家”分类的史官,与作者自己的一些观点。
第一位试行分类者是司马谈,即司马迁的父亲。以“论六家要旨”将先秦诸子划分为六派: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而第二位试行分类者是刘歆,即刘向的儿子。尝试以溯源手段将先秦诸子划分为十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所谓溯源,就是说每个流派其实是由特定的官职演化而来,比如“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此方法冯老颇为赞赏,但也指出这种机械的,具体的划分,很多并不准确。
IP属地:辽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7楼
2025-07-08 16:17
回复
收起回复
人类观测员
思是者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三)各家的起源-2
宏观角度上,早期“百家”的形成确实与“官”的关系颇深。所谓“封建”一词,原指西周的“封土建国制”,即“在国君的统治下,每个国家内的土地再分成许多采邑,每个采邑各有其封建主,他们都是国君的亲属。”
土地所有者为“君子”,即“国君之子”;而农奴被称为“小人”,即“庶民”。在此背景下,官师不分,当时的学问只在“君子”之间流通,所以封建主的“家”不仅是权力中心,更是学术中心。
到了东周时代,这种封建制度开始逐渐解体,一些贵族或官吏流落民间,以他们的专长为生。这种私人传授的出现,逐渐形成体系,便成为了某某家。
IP属地:辽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楼
2025-07-08 16:18
回复
收起回复
人类观测员
思是者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四)孔子:第一位教师-1
西方一些文献会把儒家称为“孔子学派”,但事实上“儒”的字义是文士或学者,即组成学派的人都是传授古代典籍的教师,因而儒家的含义比“孔子学派”要更广。正如前文所说,各家哲学的兴起,是与私人讲学同时开始的,而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私人身份教授了大量学生的人,即第一位“儒”。
不过,孔子不只是普通意义的“儒”。作为教师,孔子解释典籍的方法是“述而不作”,在传述传统制度和观念时,他的解释又往往是由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因而其实在“述”中“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IP属地:辽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0楼
2025-07-09 01:12
回复
收起回复
2025-08-28 21:20: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人类观测员
思是者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四)孔子:第一位教师-2
同时,孔子还有自己对于个人与社会、天与人的理论。对于个人,孔子强调仁与义。义是指事之“宜”,即应该做的事,这些事与“利”相对,是一种道德义务。而仁是义的本质,是爱人。
依照仁与义,孔子进一步推演出社会层面的方法论,忠与恕。忠恕又称“絜矩之道”,即以本人自身为尺度来调节自身的行为,用更明确的话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关于天人理论,孔子主张“知命”。这里的“命”并非宿命论那种消极的前定命运,而是处于本心之外的既定事实。如前文所见,孔子一生主张仁义,即做该做的事,但总有一些事情本身是人力所难改变的,这没有关系,因为你完成了你的“仁”,对得起自己的本心,而剩下的都是“命”,也因而孔子被一些隐士嘲笑“知其不可而为之”。也由此可见,这种天人观是仁义观很自然的外延。
IP属地:辽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1楼
2025-07-09 01:12
回复(1)
收起回复
人类观测员
思是者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五)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1
之所以冯老把儒家和墨家放在一起对比,是因为他们都是“入世”学说,都强调他人,强调社会。而之所以是对比,是因为他们所服务的阶级截然相反。儒家从上层社会出发,因而强调礼,是道德主义者。而墨家从底层社会出发,则是极致的功利主义者。
墨家最核心的两个观点是“兼爱”和“非攻”。与儒家有差别的爱不同,墨家的爱是绝对平等的,比如在墨家眼里,你对自己父亲和隔壁老头的爱也应该平等,这其实是一种极强的集体主义,更利于底层社会的组织与管理。而“非攻”更好理解,就是能动嘴别动手,能减少牺牲就尽量减少,很符合他的功利主义理念,包括墨家会发明那么多的机巧工械,也与此有关。
那么,人们不仅要问了,我为什么要“兼爱”?墨子在此之上,建立了自己的天人观,即“天志”和“明鬼”的存在,这两个东西就像无形的监察者,时刻审查人的行为,对不行使“兼爱”的人进行惩罚。这种看似潦草又不合理的说法,其实对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底层人非常受用,进一步印证了墨子的功利主义倾向。
IP属地:辽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2楼
2025-07-09 01:15
回复
收起回复
人类观测员
思是者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五)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2
能很好执行“兼爱”的人被称为“兼士”,反之为“别士”。“兼爱”需要宗教制裁,还需要政治制裁,于是墨子建立了自己的社会观。“兼爱”需要强权来维护,因而组织中应通过选举产生“巨子”,“巨子”一旦当选便拥有绝对权威,不容置疑。从此观念进一步看出了墨家与儒家的分歧,如果说儒家是自上而下的维新派,那墨家便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派。
另一方面,“巨子”的产生看似与“兼爱”理论产生了矛盾,实则不然。所谓“巨子”应是前文“天志”的执行者,是人形机器,不能参杂个人情感。当然,墨子似乎并没有考虑到权力的监督问题,他认为靠选举就能得到一个永恒不变的合格统治者,这显然是他的局限性。毕竟他是第一任“巨子”,大概认为其他后继者都能和自己一样罢。
IP属地:辽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3楼
2025-07-09 01:16
回复(2)
收起回复
人类观测员
思是者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六)道家第一阶段:杨朱-1
按生平年份来说,老子本应是早于杨朱的。但冯老通过进一步剖析理论发现,老子理论的成熟度要远高于杨朱,并且参杂了许多后来名家的观点。辅以考古佐证,冯老因而推断《老子》一书并不出于老子之手,而且成书时间应当在战国时期,晚于惠施,公孙龙等名家代表,《庄子》同理。
而杨朱,作为早期隐士的代表,才是道家的第一阶段。与先前的儒家,墨家背道而驰,早期道家否定集体而强调个人。这种理论大概发源于早期隐士的“欲洁其身”主张,他们不但要“避世”,更要为自己的“避世”找出意义,杨朱便是此类人的典型,一个极致的个人主义者。
IP属地:辽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4楼
2025-07-09 12:23
回复
收起回复
人类观测员
思是者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六)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2
早期道家最核心的两个观点便是“轻物重生”和“为我”,其中“轻物重生”否定了“利”,“为我”否定了“义”,可以说把儒墨二家狠狠地拍死在沙滩上。
以此理论为发散,早期道家开始发展出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著名的“一毛不拔”便典出于此,“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
而延伸至社会观层面,“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的政治主张也逐渐成型。
综上,道家第一阶段全部的出发点可以总结为四个字“全生避害”,而这也成为了后续道家发展的原点。因为避无可避,所以老子选择依照规律去调整自身(二阶段),而因为总有变化始料未及,所以庄子选择“齐生死,一物我”,从更高维度超越现实的存亡(三阶段)。
IP属地:辽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5楼
2025-07-09 12:23
回复(1)
收起回复
人类观测员
思是者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七)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
孔子提出了仁义,却没有讲明行“仁”的原因,而孟子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其答案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性善论”。据孟子所说,他所在的时期对于人性论已经有了三种看法,“非善非恶”“可善可恶”和“或善或恶”。
孟子所说的“性善论”其实是第二种“可善可恶”的延伸,即人性中同时有善恶二性,但“善”才是区别于禽兽的“人性”。善有四端,仁义礼智,若不受外部环境的阻碍,会从人心中自然发展,由此仁便有了天然的合理性。
在楼主看来,孟子是孔子的究极补丁,不但修复了行仁没有原因的bug,还增加了社会起源论,神秘学等领域的dlc。在孟子的社会观中,社会是人伦自发形成的,冯老在这里类比了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的动物”的说法。如果社会中行仁之人为统治者,那便是“王道”,而相反如果靠武力治理社会,那便是“霸道”,由此发展出“民贵论”。在此理论下,所有“圣人”都有成“王”的潜质,这便是“内圣外王”。
根据孔子的“天命”理论,孟子认为“知天”才能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时人不再是社会的公民,而是“天民”。而要想达到“天民”,孟子又引入了“浩然之气”的概念,这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抽象概念,冯老把“气”理解为一种类似“士气”的东西,“浩然之气”便是大士气(great morale)。而要想养“气”,共有两种手段“知道”和“集义”,分别对应着前面的天命和行仁两大观念。
IP属地:辽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6楼
2025-07-09 16:34
回复
收起回复
2025-08-28 21:14: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人类观测员
思是者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八)名家-1
这个看似昙花一现的流派,却实际地对先秦各家的后期发展产生了影响。楼主甚至觉得它很可能引导了中哲的一次转向,只是这种转向与西哲的本体论转向似有相同又似有不同。
你可以看到,在名家这里,主客体也开始了第一次的二分。只是这种二分并没有像西哲一样持续下去,转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争执,最后形成认识论。而是被道家吸纳并发展,达成了一种超道德层面的统一,这种统一深深地瓦解了儒墨二家所一直坚守的常识。也是作为回应,一场知识论层面的深化和系统化开始进行…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让我们回到名家发展之初。
IP属地:辽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7楼
2025-07-11 20:43
回复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不怂正面刚!癌症老哥大战诬告女
1962256
2
货拉拉跳车案性转版:结局两级反转
1900836
3
贵物告洋状,像素吧友仇恨LGBT被挂
1619676
4
声誉危机!武汉迎新生直播被误伤
1135394
5
直接抽爆!明日方舟xMujica已公布
797575
6
多人被假富婆骗钱,竞男人傻钱多?
671280
7
拳拳暴击!全新赛道抵制吸烟
533676
8
原神策划下场锐评结果被账号被扒
483987
9
T1冠军皮肤贴脸嘲讽BLG
350820
10
LPL解说天舒被曝疑似酒后不雅直播
256861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