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核心用户讨论吧 关注:15,655贴子:38,827
  • 1回复贴,共1

《居士问答录》大悲咒经名五大内涵是什么意思(五百七十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悲咒》主要叙述了观世音菩萨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以广大圆满、无碍大悲愿力,利益安乐一切众生,并将《大悲咒》流传于世,此咒能拔一切众生三灾八苦及生死烦恼之苦,予众生所求皆遂之种种真实之乐,这些都是能受持《大悲咒》的人受到观世音菩萨神力加持所致。

《大悲咒》为唐代三藏法师伽梵达磨所译:伽梵达磨、意译“尊法”。是古代印度僧人,具体生卒年代不详。据《宋高僧传》卷二载:为西印度人,远涉流沙,来唐弘法。唐永徽年间(650—655)译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一卷,简称《大悲咒》,此咒共有84句咒语,各有表法,其种种神奇作用,深不可测、妙不可言。
《大悲咒》从唐朝至今,有多个版本流传于世,唯伽梵达摩版是最流行的,这次介绍《大悲咒》,采用的就是伽梵达摩版。《大悲咒》在我国流传甚广,广为佛门四众弟子所奉持,还深受一般信众的追捧。若以一杯净水供于观世音菩萨圣像前,以至诚心念诵或背诵《大悲咒》,这杯净水即成为大悲水,服用后有消灾除病,增长智慧等种种作用,甚为灵验。有关《大悲咒》之经典,除上述译本之外,另有金刚智、不空等人所译,都记载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大悲咒》的神奇作用甚多,但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大悲咒》义含三藏、理通一乘,犹如龙宫里的摩尼宝珠,光照三千大千世界,令迷者返觉、觉者成圣,其无上妙法,尽在经名五大含义中,即:
1、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简称千手观音、观音菩萨。菩萨名号能破除三恶道众生的一切恶法,使往正道,成等正觉。菩萨在过去无量亿劫中,跟随千光王静住如来修行菩萨道,闻听如来宣讲《大悲心陀罗尼咒》,当下从初地证到八地,心生欢喜,发了一个誓言:“愿我从今往后,可以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为了能够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让我身上即时生出能够同时帮助众人之圆满的千手千眼。”发此愿后,立即就生出了千手千眼,此时,十方大地一起震动,十方诸佛一齐放射超过日月的大光明,对菩萨的大悲誓言以作鼓励回应。
2、广大:什么是广大呢?一般认为天为广、地为大;天地合称为广大。天地真的能算广大吗?不算!为什么不算呢?因为有比天地更广大的。有比天地更广大的是什么呢?是每一个众生的心。佛说:“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也。”可见心比世界大、比虚空大、比天地大。这个“心”是学《大悲咒》之人首先要认识的,只有认识了这个心,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学好《大悲咒》,用好《大悲咒》,得到《大悲咒》的真实妙用。
那么什么是“心”呢?心者、觉也;觉者、佛也。也就是说,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能认识心,就能认识佛,能认识佛,自己就能成佛。成佛是三学圆满、二德具足的最高境界,是学佛人的终极目标。所以我们应从“广大”的含义中,找到自己的心,成本性自在之佛。这是受持《大悲咒》的核心思想,当认真体悟。

3、无碍大悲心:“无碍”意为无障碍,无障碍与有障碍相对,也就是只有破除了所有的障碍,才是无障碍,要破除所有的障碍,首先得认识什么是障碍。障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烦恼障、一个方面是所知障。烦恼障来自于见思无明,见思无明是未能了知一切事物的本质和真相,于是就会在事理上生起八十八品见惑及八十一品思惑,这些见思惑就会生出一切烦恼,烦恼就会障碍自己的菩提真性。所以,只有破了见思惑,才能在三界内得到无碍,得到这种无碍就能解脱界内分段生死;但如果要想得到三界外的无碍,还得破所知障。
所知障来自于尘沙无明及四十二品根本无明,是三界外未能彻悟万法本源所生之障碍,能障碍大涅槃之道。所以只有破了这两种无明后,才会在三界内外,为法自在,得成佛之果。这个时候,在一切理、一切事上,已彻底无碍。真正的大悲心是在一切无碍中起用,一切无碍的境界是彻悟了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天地人我,同根同体,万物归宗,性相一如。视一切众生如父如母、如儿如女,我即众生、众生即我,度人即是度己,由此所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即是真正的无碍大悲心。
4、陀罗尼:什么是陀罗尼呢?陀罗尼是梵语、译为能持、能遮。能持的意思是能集种种善法,能使所集之种种善法,不漏落、不散失。能遮的意思是假如有恶法之不善根从心生起时,能遮住恶法令其不生,如果有想作十恶诸罪,可持令不作。也就是未生之善令其生、已生之善令增长;未生之恶令不生、已生之恶令其断的意思。另外,陀罗尼还是一种记忆法,就是于一法之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之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之中,持一切义;依记忆此一法、一文、一义,总持无量佛法。陀罗尼还有两种含义,即:一、指智慧或三昧,以慧为体,三昧为妙用。二、指真言密语,又称为明咒。明咒之一字一句,具无量之义理,若能背诵,就能除一切障碍,利益广大众生。这样具有代表性的,最典型的就是《大悲咒》。具足以上所说含义,名陀罗尼。
5、经:《经》与书是有区别的,这里所说的《经》指的是佛经。书一般反映的是世间学问,而佛经反映的则是世出世间一切学问,佛经是由释迦牟尼佛亲口讲的世出世间一切法,旨在阐明万物本源及一切众生之生命真谛,使人通过戒定慧三学,找回自己本有的自性佛,永断生死烦恼、永得涅槃之无上妙乐。佛一生说法49年,讲的就是这些道理,但当时并未形成文字,而是在佛陀涅槃后,在佛的大弟子迦叶尊者的主持下,召集了五百个阿罗汉,由多闻第一的阿难将佛平生所说之法一一诵出,再经众多阿罗汉印证其真实性后由高僧口传流布,后逐渐形成文字,称名为“经”。
以上即是《大悲咒》经名中含藏最为深密的五法,根据天台宗的判分,在五重玄义里称为“释名”,就是对经名作出的解释。在七种立题中属于“人法喻”立题。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人”、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是“比喻”、陀罗尼经是“法”,故名人法喻立题。就是对经文题目特定的命名,采用比喻的形式,起个纲要的作用,使人一看经名就知道这部经大概要说的事。那么这部经大概要说的是什么事呢?要说的就是《大悲咒》具有无上之法体、现无穷之妙用、予人最大之实惠!


IP属地:重庆1楼2025-06-29 08:58回复
    随喜赞叹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7-02 20: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