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权天下吧 关注:393贴子:15,120
  • 6回复贴,共1

【清权重开·相关事宜(所有人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01-23 12:23回复
    前朝官员入住原来的屋子,不需重建。
    爱新觉罗启泽、爱新觉罗禹修、爱新觉罗祺垣入住原来的屋子,不需重建。
    前朝皇嗣排行到时会稍作修改,还请谅解。
    其余旧房请不要再定,以免造成版面混乱


    2楼2011-01-23 12:23
    回复
      重新招收龙潜后妃与前朝宗亲王爷,有意者请hi清权天下或爱新觉罗·奕邵
      元贵嫔:早年嫁入豫郡王府的侍妾之一,一度受宠,晋为庶福晋,曾表明追随宸贵妃(当时的侧福晋),然而当赫舍里氏过门后,情势突变,元贵嫔因平日仗势而首当其冲,为赫舍里氏重点监视对象,然而当赫舍里病重,眼见宸贵妃表面上并没有丝毫行动,元贵嫔蠢蠢欲动。
      宛贵嫔:因为才貌双全而为豫郡王幕僚献入府中,不久后以其聪明才智赢得了豫郡王的注意,很快就晋为庶福晋,只是树大招风,很快便得到侧福晋(郭络罗氏)的打压,这种情况一直到赫舍里氏过门之后才有改善,加上赫舍里氏进门后与豫郡王相敬如宾,审时度势下,选择投靠了赫舍里氏。
      令嫔:赫舍里娘家边的亲戚,因其夫趋炎附势而将女儿托关系嫁入豫郡王府,千万请赫舍里氏照顾。令嫔年纪不大,却对父亲的选择耿耿于怀。进府后,令嫔无法拉下面子笼络赫舍里氏,两人一直处于尴尬的关系,或许读破了能够携手并进,或许一个微妙差错,可让她们失之交臂。
      宜嫔:赫舍里氏过门前最后迎进府的一名侍妾,默默无闻,对赫舍里氏并无特别感觉,但对宸贵妃却是既憧憬亦痛恨,憧憬的是有朝一日也能百人之上,不喜宸贵妃平日面上示人三分笑,实则常给人居高临下之感,恨其两面三刀,素与令嫔交好,如今的她,并无依附谁,却蓄势待发。
      


      4楼2011-01-23 12:26
      回复
        【宛贵嫔】已有人选,现有人设如下:
        元贵嫔:早年嫁入豫郡王府的侍妾之一,一度受宠,晋为庶福晋,曾表明追随宸贵妃(当时的侧福晋),然而当赫舍里氏过门后,情势突变,元贵嫔因平日仗势而首当其冲,为赫舍里氏重点监视对象,然而当赫舍里病重,眼见宸贵妃表面上并没有丝毫行动,元贵嫔蠢蠢欲动。
        令嫔:赫舍里娘家边的亲戚,因其夫趋炎附势而将女儿托关系嫁入豫郡王府,千万请赫舍里氏照顾。令嫔年纪不大,却对父亲的选择耿耿于怀。进府后,令嫔无法拉下面子笼络赫舍里氏,两人一直处于尴尬的关系,或许读破了能够携手并进,或许一个微妙差错,可让她们失之交臂。
        宜嫔:赫舍里氏过门前最后迎进府的一名侍妾,默默无闻,对赫舍里氏并无特别感觉,但对宸贵妃却是既憧憬亦痛恨,憧憬的是有朝一日也能百人之上,不喜宸贵妃平日面上示人三分笑,实则常给人居高临下之感,恨其两面三刀,素与令嫔交好,如今的她,并无依附谁,却蓄势待发。
        


        5楼2011-01-23 14:59
        回复
          所有应聘者请HI爱新觉罗·奕邵,清权天下,清权内廷其中一人,并附上:
          1,演绎记录(如果是清权旧吧友请附上在清权的演绎记录)
          2,上线时间,必须具体
          3,对角色的看法和发展打算
          请有心理准备三位吧主会发问问题。


          6楼2011-01-23 16:11
          回复
            后妃HI群:1347910
            前朝HI群:1345360
            总群:1344845
            请所有已通过申请的,还有已建房子的人都加群,注意申请上写明自己的封号和职位


            7楼2011-01-23 16:31
            回复
              【宛贵嫔】【元贵嫔】已有人选,现有人设如下:
              令嫔:赫舍里娘家边的亲戚,因其夫趋炎附势而将女儿托关系嫁入豫郡王府,千万请赫舍里氏照顾。令嫔年纪不大,却对父亲的选择耿耿于怀。进府后,令嫔无法拉下面子笼络赫舍里氏,两人一直处于尴尬的关系,或许读破了能够携手并进,或许一个微妙差错,可让她们失之交臂。
              宜嫔:赫舍里氏过门前最后迎进府的一名侍妾,默默无闻,对赫舍里氏并无特别感觉,但对宸贵妃却是既憧憬亦痛恨,憧憬的是有朝一日也能百人之上,不喜宸贵妃平日面上示人三分笑,实则常给人居高临下之感,恨其两面三刀,素与令嫔交好,如今的她,并无依附谁,却蓄势待发。


              8楼2011-01-23 20: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