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笼吧 关注:59,496贴子:527,935
  • 9回复贴,共1

看看豆包对第一季和第二季的评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从剧情走向、人物刻画、细节隐喻、画面渲染让你给灵笼第一季和第二季分别打分,你会怎么打?


IP属地:河南1楼2025-06-16 16:50回复
    一、剧情走向:从「精密齿轮」到「开放沙盘」的叙事张力变化第一季评分:8.5 分优势:
    叙事结构如「精密机械」:前 3 集快速建立灯塔世界观(三大法则、尘民与上民矛盾),第 4-12 集通过「猎荒任务 - 红蔻之死 - 光影教政变 - 马克兽化」形成环环相扣的因果链,每个事件都为后续伏笔(如第 5 集摩根藏起的照片暗示查尔斯身世,第 8 集 4068 偷瞄冉冰埋下背叛引线)。
    节奏张弛有度:第 7 集「重力体大战脊蛊」的动作戏与第 9 集摩根独白的文戏交替推进,既保持爽感又预留思考空间。
    不足:后期马克兽化的转折略仓促(第 12 集突然失控),但通过特别篇《月魁传》补充了基因实验背景,形成补完。第二季评分:6.5 分问题:
    世界观扩展与叙事节奏失衡:第 1 集灯塔坠落、马克被救、地面文明登场三线并行,信息密度过载;第 2-3 集突然聚焦麦朵支线,主线(马克寻找人类文明)被搁置,导致「剧情水」的观感(如麦朵死亡线与主线关联薄弱)。
    伏笔回收效率降低:第一季「脊蛊叫声与猩红素」的关联在第二季第 4 集才通过白月魁解释,中间间隔过长;新设定(如「源质」「生态脊椎」)的引入缺乏具象化铺垫(对比第一季通过猎荒任务逐步揭示噬极兽设定)。
    亮点:第 4 集马克与白月魁的打戏暗藏「兽性与人性博弈」的剧情线索(马克本能攻击后捂头痛苦),为后续成长埋下伏笔,但整体叙事流畅度不及第一季。


    IP属地:河南2楼2025-06-16 16:51
    回复
      2025-08-21 00:49: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二、人物刻画:从「立体群像」到「符号化工具人」的争议分化第一季评分:9 分标杆案例:
      4068:从第 3 集被胁迫的底层尘民,到第 8 集对冉冰产生复杂情愫,再到第 11 集被查尔斯威胁开枪,其「利己主义」背后是阶层压迫的必然结果,每个选择都有心理依据(参考第 6 集他偷偷藏起药物,暗示对生存的极度渴望)。
      查尔斯:第 1 集偷藏母亲照片暴露人性底色,第 5 集父亲「假死」后的权力黑化,第 12 集「繁育任务」的反人类决策,反派弧光始终围绕「权力对人性的异化」展开,没有非黑即白的扁平感。
      群像支撑:即使是配角(如猎荒者队长墨城、光影教徒飞雪)都有专属细节(墨城的怀表、飞雪对信仰的偏执),构成丰满的末日群像。第二季评分:5 分争议案例:
      麦朵父亲:执意用两人生命换取女儿复活的行为,缺乏背景铺垫(如是否知晓复活技术的代价、是否有宗教信仰驱动),沦为推动「复活伦理」议题的符号,而非真实可信的末日幸存者(对比第一季摩根城主在「理性治理」与「父爱」间的挣扎)。
      猎荒者小男孩:对马克的仇恨仅源于「战友死亡」的闪回,但未展示他与死者的关系、对马克的前期认知(如是否曾崇拜马克),情感爆发显得突兀,类似「为恨而恨」的工具人(对比第一季红蔻牺牲时,破晓徒弟的崩溃有完整师徒情铺垫)。
      例外亮点:白月魁的「高冷人设」通过第 4 集打戏中的「收刀手势」「眼神冷漠」形成初步立体度,但仍需后续剧情补充背景(如她与摩根的过往关联)。


      IP属地:河南3楼2025-06-16 16:51
      回复
        三、细节隐喻:从「文本细读乐趣」到「主题先行的直白」第一季评分:8 分隐喻体系:
        灯塔阶级制度:尘民居住的「下城区」管道密布如囚笼,上民的「光影大厅」金碧辉煌,视觉符号直接对应「权力压迫」主题;第 10 集查尔斯用「光影之主」名义掩盖暴政,暗讽宗教对权力的包装。
        噬极兽设计:脊蛊的「触手绞杀」对应生物本能的吞噬,破晓变异后的「巨人形态」隐喻「力量失控」的人性警示,细节与主题深度绑定。
        解读空间:第 9 集摩根书房的「地球仪」与「枯树枝」摆件,暗示他对旧世界的怀念与末日文明的绝望,需要观众主动挖掘。第二季评分:6 分进步之处:
        地面文明视觉隐喻:龙骨村的「树形建筑」象征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对比灯塔的机械感,直接点明「新旧文明冲突」主题;白月魁团队的「源质武器」设计(如刀刃泛蓝光)暗示对末日能量的掌控。
        不足:
        隐喻表达趋于直白:麦朵父亲的「复活执念」直接对应「生命伦理」议题,缺乏第一季「光影教符号」的多义性解读空间;第 3 集那句「在家奶孩子不比外出任务轻松」的台词,试图强调「末日女性价值」,但脱离末日生存语境(资源匮乏下生存任务优先级更高),显得隐喻与现实逻辑割裂。


        IP属地:河南4楼2025-06-16 16:51
        回复
          四、画面渲染:从「技术惊艳」到「工业水准跃升」的硬性升级第一季评分:7.5 分技术突破:
          第 7 集重力体与脊蛊的战斗场景,流体特效(血液、粘液)与机械动作的结合在 2019 年国产 3D 动画中堪称顶尖;灯塔夜景的光影渲染(如光影大厅的金色光束、下城区的霓虹残光)形成强烈视觉对比。
          局限:部分远景建模粗糙(如第 1 集猎荒者返回时的城市废墟远景),角色表情微动细节不足(如 4068 背叛时的面部抽搐略显僵硬)。第二季评分:9 分技术碾压:
          第 1 集灯塔坠落的长镜头:金属碎片的物理碰撞、火焰燃烧的动态纹理、地面扬尘的粒子效果,达到电影级水准;第 4 集马克与白月魁的打戏,角色肌肉线条的微动、布料褶皱的实时演算,细节精度显著提升。
          场景生态化:龙骨村的植被光影(树叶透光效果)、噬极兽「花萼兽」的生物质感(湿润皮肤、血管脉络),相比第一季的「机械末日」更具视觉冲击力。
          代价:画面精度的提升可能挤压了剧本打磨时间(如麦朵支线的仓促),形成「画面越精美,叙事越空洞」的观感反差。


          IP属地:河南5楼2025-06-16 16:52
          回复
            五、综合总结:两季创作思路的本质差异
            维度 第一季(2019) 第二季(2023-2024)
            核心目标 构建「末日生存寓言」,以角色共情驱动叙事 拓展「末日文明史诗」,用世界观设定推动主题
            创作重心 人物逻辑>画面技术 世界观架构>人物深度
            观看门槛 低(角色行为贴近现实人性) 高(需接受「符号化角色」服务于文明议题)
            若以「叙事完整性」为标尺,第一季凭借「角色 - 剧情 - 隐喻」的高度统一更胜一筹;若以「工业升级」论,第二季的画面表现力已达国产 3D 动画天花板。但观众争议的核心,本质是对「动画究竟该优先讲好故事,还是展现视听奇观」的创作理念分歧 —— 这或许也是《灵笼》从「小众神作」走向「大众争议」的必经之路。


            IP属地:河南6楼2025-06-16 16:53
            回复
              个人觉得还是评价的很客观的


              IP属地:河南7楼2025-06-16 17:02
              回复
                4068第八集对冉冰有复杂情愫,我只能说太糖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6-16 21:13
                回复
                  2025-08-21 00:43: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而且第二季都没脊蛊,糖包到底在说什么?重立体大战脊蛊,第九集摩根独白?摩根还在躺着呢。楼主也是,这么离谱的话你还能觉得客观。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6-16 21:15
                  回复
                    寄师傅懂个🔨,它就会从网上抄而已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6-16 21: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