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导也许因为米粒干扰锁不上战舰和ms,但是体积巨大并且机动缓慢的殖民卫星和舰队港口却是极好的打击目标。
1.已知殖民卫星在引力平衡点,所以其位置相对固定,同时体积巨大并且机动性对于导弹来说相对迟缓。
2.太空无阻力,核导可以加速完成后靠惯性制导进入目标轨道,实施防区外打击
3.核导有能力锁定殖民卫星。导弹在虽然受米粒干扰,但是在实际体现上在近距离有较弱的锁定能力,惯性制导进入轨道再引导头用光电红外复合锁定殖民卫星,同时发动机开机修正轨道冲刺攻击可行
4.惯性核导难以探测。米粒干扰雷达锁定,同时核导靠惯性接近,过程没有红外特征,引导头不开机也没有雷达特征,外形上再做隐身处理,基本无法被侦查手段发现。即使是最后轨道修正阶段,光电和红外同样是被动锁定,配合压缩气体喷气式机动,核导哪怕在最后阶段也没有任何电磁和红外特征,基本无法被扫描发现。
5.核导对殖民卫星毁伤能力极佳。殖民卫星的本质像一个气球,不需要整个炸掉,只要炸出足够大的缺口或者摧毁主要结构就能使殖民卫星暂时失能甚至解体。
综上所述,使用光电红外复合导引头的核导靠惯性移动对殖民卫星发起打击能够有效摧毁殖民卫星并且攻击完全无法反制,为什么成为见过联邦使用甚至威胁使用核威慑力量?
如果单纯不使用核武或者不攻击民用目标,惯性导弹换常规弹头依然可以对固定的太空港口和工业卫星实施精确打击
1.已知殖民卫星在引力平衡点,所以其位置相对固定,同时体积巨大并且机动性对于导弹来说相对迟缓。
2.太空无阻力,核导可以加速完成后靠惯性制导进入目标轨道,实施防区外打击
3.核导有能力锁定殖民卫星。导弹在虽然受米粒干扰,但是在实际体现上在近距离有较弱的锁定能力,惯性制导进入轨道再引导头用光电红外复合锁定殖民卫星,同时发动机开机修正轨道冲刺攻击可行
4.惯性核导难以探测。米粒干扰雷达锁定,同时核导靠惯性接近,过程没有红外特征,引导头不开机也没有雷达特征,外形上再做隐身处理,基本无法被侦查手段发现。即使是最后轨道修正阶段,光电和红外同样是被动锁定,配合压缩气体喷气式机动,核导哪怕在最后阶段也没有任何电磁和红外特征,基本无法被扫描发现。
5.核导对殖民卫星毁伤能力极佳。殖民卫星的本质像一个气球,不需要整个炸掉,只要炸出足够大的缺口或者摧毁主要结构就能使殖民卫星暂时失能甚至解体。
综上所述,使用光电红外复合导引头的核导靠惯性移动对殖民卫星发起打击能够有效摧毁殖民卫星并且攻击完全无法反制,为什么成为见过联邦使用甚至威胁使用核威慑力量?

如果单纯不使用核武或者不攻击民用目标,惯性导弹换常规弹头依然可以对固定的太空港口和工业卫星实施精确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