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巨型生物 大寒波主角
腕龙
基本信息
- 生存时期:侏罗纪晚期(约1.56亿至1.45亿年前)。
- 属名含义:学名“Brachiosaurus”意为“手臂蜥蜴”,因前肢明显长于后肢、形似“手臂”得名,属蜥脚类恐龙。
- 分布:主要发现于北美洲(美国科罗拉多州、怀俄明州)和非洲(坦桑尼亚)。
体型特征
- 巨型植食者:体长可达25米,肩高约6米(相当于两层楼),体重约30-80吨,是已知体型最大的恐龙之一。
- 身体结构:
- 前肢比后肢长约1/3,颈椎(脖子)长达9米,头部可抬升至离地面12米的高度,便于取食高大乔木的叶片。
- 头骨较小,鼻孔位于头顶(可能被误解为“喷水孔”,实际用于呼吸),牙齿呈勺状,适合铲断植物。
生活习性
- 食性:以银杏、松科、蕨类等高大植物为食,每天需摄入1吨以上食物,消化系统可能通过胃石磨碎植物纤维。
- 行动方式:四足行走,前肢腕部有粗大骨骼支撑体重,推测移动缓慢,可能大部分时间静止进食。
文化影响
- 在《侏罗纪公园》中以“伸颈吃树梢”的经典镜头登场,是公众认知中最具代表性的巨型恐龙之一;其庞大的体型常被用于科普“蜥脚类恐龙如何适应巨大化”的议题,化石骨架也常见于自然历史博物馆(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腕龙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