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吧 关注:211,095贴子:1,798,506

卢森堡的流氓——西吉斯蒙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花了一点时间找了一点资料,总算是把西吉斯蒙德的历史大致整合了出来,现在拿出来分享一下。而且记得没错的话,女王还有吧里其他的几个吧友对德国史都很熟的——如果有错误的话,期望能帮我指出来。
说到为什么贴西吉斯蒙德,一方面是因为之前提到过他,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的无赖气质很像我的一位同学——算是在几个月后吃散伙饭前,再指桑骂槐地嘲讽他一下。
下面是正文:
在讲西吉斯特蒙德之前,先要讲讲他的父亲查理四世——马克思不屑地称呼其为“专门典当城市的大王”,因为在他漫长的执政生涯里几乎什么都典当过:不止是领土,他还以1600金盾在佛罗伦萨抵押了他的王冠,之后又从想尽快摆脱他的锡耶纳城,收回了这个王冠的押金——他的攒钱手段“精明圆滑”,既向自己的拥护者勒索钱财,又允许反对者“赎身”。
这个无赖般的查理四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擅长使用各类“外交”政策(其实选帝侯制主要就是他捣鼓出来的)。他成功地在儿子温采斯拉夫还是孩子时,指定其为捷克国王,同时经常利用相互继承条约,通过购买、交换使他越来越富有,在其人生第二次进军罗马开始之前,他就已经把上劳西茨和下劳西茨,西里西亚的大部分土地和帝国各地的一些土地和领地并入自己的祖传领地。不知是幸还是不幸,这两个相辅相成的无赖特点我们的西吉斯蒙德全部都继承了,甚至有点发挥光大……
言归正传,在经过身前最后一次“政治旅游”,即是他第二次上丅访罗马(离开罗马后他又马上去了法国)——1378年复活节前,查理四世返回德意志。可能是因为撑不住这样的长期旅行,这年的11月,查理四世驾崩。事实上,老头儿多年的经营并不是白费的:他的长子温采斯拉夫得到了捷克、西里西亚和上普法尔茨;而次子,我们这回的主人公西吉斯蒙德则早已占有勃兰登堡,成为了勃兰登堡选帝侯;最小的儿子约翰得到下劳西兹以及亚沃尔、施韦德尼茨和格尔利茨。查理亡弟约翰·亨利希的两个儿子约多库斯和普罗科普(这两个人在后面很有戏份)得到摩拉维亚边区侯国,他的另一个兄弟温采斯拉夫留在了祖传领地卢森堡。



IP属地:江苏1楼2011-01-16 08:57回复


    IP属地:江苏3楼2011-01-16 09:01
    回复
      2025-08-15 03:20: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但这个温采斯拉夫也不是贤明的皇帝,就在分封兄弟的同时,他在事先不征询帝国官员的情况下,把德意志一等贵族的爵衔卖给米兰老奸巨猾的维斯康蒂家族的卓万尼·加列阿佐——同西吉斯蒙德一样,温采斯拉夫经常感到钱不够用,常以各种证书和优惠特权做见不得人的买卖。而他同约什库斯和不满的捷克军队时有冲突,1396年初温采斯拉夫由—个刽子手陪同,巡视布拉格的各条街道,直接下令处死不久前几次骚乱的“嫌疑犯”。
      反抗再次发生,在1397年有人阴谋反对他前,温采斯拉夫逃脱。接着,他借口要审议他的德意志之行,召集一些捷克封建主和顾问在卡尔施泰因开会。温采斯拉夫所信任的、被他封为特罗保乌公爵的约万和三个男爵,把这次密谋的四个首领宰杀了。随即,他命令约什斯库离开布拉格去摩拉维亚。
      到了该年秋天,温采斯拉夫到了德意志。帝国大法官普法尔茨的鲁普雷希特二世同帝国首相拿骚的约翰(这个家伙从教皇那购得了美因茨大主教的头衔,并带领了一批强盗骑士占领于此,在此后的历史中,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阴谋合伙对付他,这两个人的背后是博尼法齐乌斯九世——谁叫温采斯拉夫这个酒鬼实在是不受欢迎到了极点。
      1398年1月议会在法兰克福召开,温采斯拉夫亲自出席。议会决议中有一条规定:非骑士阶层出身的普通老百姓,无权携带骑士的武器,也就是说,无权当骑兵和披盔戴甲的战士。在法兰克尼亚,维尔茨堡的主教,即施瓦茨堡伯爵利用图林根的骑士百般欺压臣民,在温采斯拉夫到达以前,就爆发了一场起义,反对这个主教。维尔茨堡给温采斯拉夫送去一笔钱,想买到帝国城市的各种优惠和特权等等。温采斯拉夫在路过维尔茨堡时打算做这件事,但是聚集在法兰克福的王公贵族的一封恐吓信阻止了他(这封恐吓信是美因茨的约翰和不久前去世的鲁普雷希特二世的儿子鲁普雷希特三世合写的)。各城市与维尔茨堡主教的战争延续了三年。
      1399年6月,为推翻温采斯拉夫,在马尔堡召开一次预备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五个选帝侯:美因茨的约翰、科隆的弗里德里希、萨克森的鲁道夫、普法尔茨的鲁普雷希特三世和黑森侯爵赫尔曼。1399年9月,在美因茨召开第二次贵族代表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特里尔选帝侯和一些著名的德意志贵族。此时温采斯拉夫还是有点底牌的,一些相当强大的共和城市仍然忠于他。由于温采斯拉夫迫切在这个动乱的时候需要它们,不顾僧侣贵族和世俗贵族的反对,把它们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而他的父亲查理四世有时也是这样做的——这些城市都有本市的诉讼程序,在城外,则采取以暴力对付暴力的原则。
      无论如何,这场在美因茨的会议上人们还是决定推翻温采斯拉夫,并认为在新国王的选举中,应当把奥地利家族和卢森堡家族的那些亲王排除在外。但是温采斯拉夫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甚至没有出席这两次议会——果然还是在上一次事件中吓怕了(其实这个国王一直在忍受着惊吓过度的命运,也就是这个原因导致他在胡斯战争时期一命呜呼)——这一不明智的举动导致一些本来就对其不抱好感的城市更加恼怒了。
      


      IP属地:江苏6楼2011-01-16 09:03
      回复
        1400年5月,约翰主持法兰克福会议,一些城市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决定:请温采斯拉夫去上兰施泰因,根据黄金诏书,送交选帝侯法庭。但是,在通过法兰克福的决议以前,萨克森的选帝侯鲁道夫及其内弟不伦瑞克的公爵弗里德里希就离开了,因为他们反对美因茨的约翰那一派人的阴谋。这两个贵族在归途中在弗里茨拉尔附近遭到袭击:进攻者是美因茨的约翰的内弟即黑森的美因茨领地的总管瓦尔德克伯爵亨利希的一伙人,参与进攻的还有一些美因茨的官员和诸侯王。不伦瑞克的弗里德里希在这次战斗中身亡,萨克森的鲁道夫被俘,被送到瓦尔德克,一个月以后获释。
        而在法兰克福会议后,大势已去的温采斯拉夫在6月委托弟弟西吉斯蒙德到罗马去见教皇,不管教皇提出什么要求都予以同意。
        1400年8月20日,四个教士国王、美因茨选帝侯、特里尔选帝侯、科隆选帝侯和普法尔茨选帝侯,在上兰施泰因对温采斯拉夫进行缺席审判,既不听他本人申诉,又不遵守传讯法规和法定期限,他们宣布他已被废黜。只有莱茵的一些选帝侯及其诸侯、官吏、亲属、教堂神甫和替城市作证的莱茵的农民,签署了这一判决。其中有一条理由是他把热那亚交给法兰西人,法兰西人于1396年借口城内秩序混乱,占领了热那亚,把它据为已有直到1400年。
        1400年8月21日选帝侯们没有选举温采斯拉夫,而是选举了普法尔茨的普鲁雷希特三世,1400年8月23日宣布他为德意志国王,条件是他必须取消苛捐杂税,再把米兰并入帝国,资助修建教堂。他们不准此人到法兰克福去,但是,1401年1月他在亚琛加冕。博尼法齐乌斯九世协助他当选,同时又写信告诉温采斯拉夫,他一定给以保护。1401年4月鲁普雷希特妄图入侵捷克,后来为了与温采斯拉夫斗争,他与温采斯拉夫那两个令他头疼的堂兄弟约什库斯和普罗科普结盟。
        不过倒霉的不止是温采斯拉夫,还有他那个心术不正的兄弟西吉斯蒙德——在同年匈牙利的议会上,西吉斯蒙德遭到一顿痛斥,接着又被捕,而年轻的那不勒斯国王拉迪斯劳被指定接任来。在西吉斯蒙德被囚时,鲁普雷希特的部队按照其一早就打算的,在路德维希三世(普鲁雷希特三世的儿子)的统率下,联合约什库斯和普罗科普入侵捷克,一些有名望的贵族也支持他们。被囚在布拉格的温采斯拉夫只能同意诸侯们的全部要求:国家管理权移交给四个捷克封建主,摄政权移交给缺席的西吉斯蒙德——几十年后他们会发现这个西吉斯蒙德并不比温采斯拉夫好多少。总之,联合起来的捷克人成功赶走了德意志人。但约什库斯和普罗科普这对兄弟还是有点成绩的:他们入侵了此时正在拉迪斯劳手上的匈牙利,占领了一些城镇。
        这时,戚利的伯爵海尔曼怂恿前总督米克洛什·高劳释放被他监视的西吉斯蒙德。高劳也不愿意拉迪斯劳当政,因为高劳的父亲曾杀死拉迪斯劳的父亲——小查理。随后西吉斯蒙德获释,而米克洛什·高劳得到了总督的称号。


        IP属地:江苏7楼2011-01-16 09:04
        回复
          在群龙无首的局势下(虽然鲁普雷希特压根底没什么威望),重新把持捷克政权的温采斯拉夫宣布,如果给他皇位,或者如果选他的家族中的亲王为皇帝,那么他就准备放弃对德意志的统治权。但美因茨选帝侯显然不把他放在眼里,擅自于1410年9月1日在法兰克福召开选举会议。
          不过此时正值三皇分裂的时期,帝国贵族们都支持着不同的教皇。确立对教廷的态度,显然也成为获取选举的重要手段之一。
          查理四世家族的两个侯选人是:约什库斯,西吉斯蒙德——这两堂兄弟真是一对冤家,不过这次选举已然是他们最后一次较量了——后者像普法尔茨的的选帝侯和特里尔的的选帝侯那样,也拥护格雷哥里十二世。支持比萨的教皇亚历山大五世的那些美因茨的科隆的大主教——都拥护约什库斯,贝尔格公爵、巴伐利亚的斯蒂凡、迈森侯爵和图林根侯爵也拥护约什库斯。替西吉斯蒙德鼓吹的主要是普法尔茨的选帝侯路德维希(已故的鲁普雷希特的儿子)和纽伦堡城堡司令弗里德里希·冯·霍亨索伦——后者在选举中借给了负债累累的西吉斯蒙德一笔钱,因而得到勃兰登堡——因此,这位弗里德里希就成了勃兰登堡选帝侯的霍亨索伦世系的始祖。
          这些颇有势力的贵族们之所以支持西吉斯蒙德,关键还是在于他在会议前答应了霍亨索伦和普法尔茨选帝侯,只要有可能他愿意为教会的联合贡献一切,必要时,甚至可以抛弃格雷哥里十二世。
          14l0年9月20日西吉斯蒙德的全权代表霍亨索伦和普法尔茨的路德维希、特里尔的选帝侯在大教堂后面的墓地上选举西吉斯蒙德为皇帝。同年10月1日,美因茨的选帝侯和他的拥护者选举约什库斯。


          IP属地:江苏9楼2011-01-16 09:05
          回复
            1411年1月约什库斯被毒死。对于其登上皇帝的竞争中,此时的西吉斯蒙德算是成功击败了所有的对手。经过各种各样的商讨和争吵,7月24日,选帝侯们在法兰克福宣布早已失去竞争对手的西齐斯蒙德为德意志国王。
            实现了多年夙愿的西吉斯蒙德开始处理国内的安定:首先作为霍亨索伦支持的回报,当然同时也因为还不起钱(老实说,我真的不相信他还得起):1411年7月8日,弗里德里希·冯·霍亨索伦接到一份文件:西古斯蒙德在勃兰登堡边区的一切权利全都归他这位“合法的首领、主宰和统帅”所有,直到他或他的继承人收回他借给西吉斯蒙德的那10万金盾为止——勃兰登堡的头衔仍属西吉斯蒙德,6年过去后,这一头衔也转让给了霍亨索伦家族——这就是上面说到的,弗里德里希成了勃兰登堡选帝侯的霍亨索伦世系的始祖。
            同年7月,西吉斯蒙德还与哥哥温采斯拉夫和解,订下了停战协议。
            再回来看看和西吉斯蒙德关系密切的哈布斯堡家族,为了巩固自己权利和处理子嗣的继承权问题,西吉斯蒙德必然要对其有所作为——当时,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在奥地利的亲王之间是这样分配的:“穷光蛋”弗里德里希(不是霍亨索伦家的那个弗里德里希,中、东欧历史上名字一样是很常见的——光是西吉斯蒙德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就有三个不同国家的国王用过;至于弗里德里希“穷光蛋”的称号实在是西吉斯蒙德的伟大杰作,后面会讲到)占有蒂罗尔和哈布斯堡家族在瑞士和施瓦本的土地,他的弟弟铁汉子恩斯特占有施蒂里亚、卡林西林、克拉伊纳、伊斯特拉、的里雅斯特和波代诺内,奥地利属于三弟的未成年儿子阿尔布雷希特五世。结果他的两个凶悍的伯父不仅分了他的财产,还在捷克签订了相互继承的条约,之后这两个人又同奥地利的各等级发生纷争,维也纳遭到严重破坏。
            不怎么安好心的西吉斯蒙德出面平息了这场纷争,他宣布阿尔布雷希特已届成年,让他与自己2岁的女儿伊丽莎白订婚——实在是深得其父真传,而且更加无耻混蛋:因为之后这个流氓还想过把女儿卖给土耳其苏丹,而这次的订婚在后来算是救了可怜的伊莉莎白。
            总之,在1411年l0月1日,匈牙利会议通过一项法律:如果西吉斯蒙德死后无男嗣,匈牙利王位由伊丽莎白继承。


            IP属地:江苏10楼2011-01-16 09:05
            回复
              国内大局整顿“干净”后——麻烦事其实还有很多,但帝国的分裂状态是根本无法有效解决的,何况老流氓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在后面的两年里,西吉斯蒙德开始安心地忙于应付那些从多瑙河和萨瓦河威胁着匈牙利的土耳其人——当初费劲功夫对付查理,又赶走拉迪斯劳;如今还要和土耳其人作战——匈牙利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9分熟的牛肉,怎么也嚼不动。
              但这家伙的麻烦不止在匈牙利,他还同溥斯尼亚人作战,同达尔马提亚人作战,同威尼斯人作战。此外他无赖的性格和龌龊的外交手段还使得立陶宛、波兰和条顿骑士团对其不满——西吉斯蒙德经常对这三方进行调停工作,不过这个历史上有名的调停人从没有什么太好的成绩(这个我会在之后再说)。
              1413年4月他同威尼斯人决定休战五年。但在意大利的麻烦事显然还没完,就于教会内部愈演愈烈的斗争,世俗力量也开始不断投入其中。1413年5月拉迪斯劳想把教皇国并入那不勒斯。他派一支军队去打安科纳,占领罗马,此时的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带着他的红衣主教们逃到锡耶纳。决定冒险一次的西吉斯蒙德于该年抵达伦巴第,恢复被温采斯拉夫卖给维斯康蒂家族的那些德意志帝国的权利(当初温采斯拉夫出卖的德意志帝国一等贵族的爵衔),但菲力波·马里亚.维斯康蒂对他奚落了一番。
              之后,西吉斯蒙德到了洛迪去,而约翰二十三世就已决定就宗教会议的问题进行谈判。但那些不受赏识的教皇使节决定在康斯坦茨举行宗教会议,约翰二十三世强压怒火批准了这个决定,并于1413年11月底到洛迪去见西吉斯蒙德。两人发布了敕令和圣渝,决定在1414年11月1日在康斯坦茨召开世界宗教会议。随后教皇去博洛尼亚,西吉斯蒙德去科莫会见米兰公爵菲力波·马里亚。
              1414年2月西吉斯蒙德离开皮亚琴察,又到了热那亚、萨卢佐、皮埃蒙特和萨瓦。他在蒙费拉托侯爵泰奥多尔的陪同下(随身带800名骑兵)穿过弗赖堡到达伯尔尼,然后去巴塞尔,再顺莱茵河而下,到亚琛去加冕。
              回来再看看现在一团糟的帝国:在德意志,只有一些主教还有整块的领地,在这些领地上统治的是贵族,主教都是从他们自己的人中选出的。所有的世俗公国被分得七零八落,以致骑士等级中的许多人都成了实力雄厚的公爵。从1417年起就统治勃兰登堡的霍亨索伦整年都要对付那些来自旧勃兰登堡边区和普里格尼茨省的强盗骑士。另一方面,奥地利已被三个统治者瓜分;巴伐利亚的两半,各有若干个公爵,在普法尔茨——尽管1395年的法律规定不许分割——除了选帝侯路德维希,他的每个兄弟也都有自己的一份领地。
              还不止这些,最要命的显然是那个被西吉斯蒙德认为是无关紧要的大哥:温采斯拉夫不顾停战协定,仍然对西吉斯蒙德采取敌对态度,以皇帝自居,许多公爵由于西吉斯蒙德的来到都同温采斯拉夫关系密切。在美因茨,选帝侯也支持他。1414年8月12日西吉斯蒙德在科布伦茨,囊空如洗,以为公爵们会来拜访,但是他白白地等了四个星期。他没有去亚琛,因为他一无所获,于1414年9月23日去纽伦堡——法兰克尼亚的公爵们、许多世俗官员和教会官员也在那里,西吉斯蒙德最忠心的拥护者弗里德里希·霍亨索伦劝他们出席西吉斯蒙德的加冕礼——最后,那个一直很棘手的美因茨大主教约翰终于同意和西吉斯蒙德达成和解,但仍未去亚琛。
              老流氓西吉斯蒙德于是决定返回,一路上勒索犹太人,压榨一些城市。1414年11月8日西吉斯蒙德和巴尔巴拉(玛利亚去世后,西吉斯蒙德新娶的妻子)由当时还不是主教的科隆选帝侯迪特里希加冕,在场的有七个主教。除了巴伐利亚的公爵们、温采斯拉夫和美因茨的约翰,所有的帝国大公都参加了。同时,康斯坦茨宗教会议召开了。
              


              IP属地:江苏11楼2011-01-16 09:06
              回复
                然后再看会议的第二个焦点:三位教皇。
                对付第一教皇约翰二十三世颇费了点功夫:1415年2月16日约翰二十三世在宗教会议上很不明确地声明:如果其他两位教皇卸职,他也这样做——他不仅含糊地做出了提议而且他本人对此宗教会议也不感兴趣——到了该年3月20日发现自己面临废黜危险的约翰二十三世去找他早就与之密谈的蒂罗尔公爵“穷光蛋”弗里德里希(还是那个和帝国元帅同名的之前被西吉斯蒙德欺负的哈布斯堡家的老大,也就是西吉斯蒙德的女婿的伯父,这个倒霉蛋之后又被西吉斯蒙德狠狠宰了一顿,变成名副其实的穷光蛋)。这位教皇去了沙夫豪森,它当时属于弗里德里希,此人在瑞土、施瓦本和阿尔萨斯还有许多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
                宗教会议——由一名红衣主教主持——自称权力超越教皇,并对约翰二十三世的废黜提出诉讼。蒂罗尔的弗里德里希被传令出席宗教会议,他还没到达就被开除教籍,在帝国的威望一落千丈,也就是说他的世俗领地已不受法律保护。为了能保住权益,1415年5月抵达康斯坦茨的弗里德里希被迫将土地交给西吉斯蒙德——而西吉斯蒙德借此大作买卖:他把弗里德里希暂时交给他的那些城市又并入”帝国”,也就是说,他向它们出售一直归它们所有的民政自由。布赖萨赫、迪森哥芬,诺伊堡,拉多尔夫采尔和沙夫豪森给西吉斯蒙德一笔钱,成了帝国城市。同时,伯尔尼人花4000盾得到图尔高,为了4500盾,图尔高又被作为抵押品交给苏黎世人,即使后来他们再交出6000盾,要是苏黎世人不同意,仍不能赎回。
                只有那些蒂罗尔人依旧忠于那个“穷光蛋”,此人于1416年3月从康斯坦茨跑到蒂罗尔,他的弟弟“铁汉子恩斯特”之后也到达,我们神圣威武的西吉斯蒙德这时仍在恬不知耻地用“穷光蛋”的领地和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做买卖(把费尔德基希卖给吐根堡伯爵,把基堡连同死刑裁判权以及图尔高境内的原狩猎区—起卖给苏黎世,把弗劳恩费尔德卖给康斯坦茨)。1416年5月铁汉子恩斯特率领—批骑士和—支由蒂罗尔人组成的军队开始出征。这时,西吉斯蒙德才同“穷光蛋”言归于好,但后者仍要付给他5万盾,还要把他从他的那些主教那夺取的领地全部归还原主。(你不觉得很好笑吗?)
                最后那个倒霉的“穷光蛋”还是拿回了一些封地,别以为西吉斯蒙德发善心了,只是因为它们还没被卖出。但总之蒂罗尔的弗里德里希已是被拔了毛的公鸡,康斯坦茨的宗教会议可以毫无顾忌地裁判了。1415年5月25日,会议宣布了约翰二十三世的五十四条罪状,把他废黜——之后霍亨索伦的弗里德里希在弗赖堡将其逮捕并关押。
                至于第二个教皇格雷哥里十二世则在1415年宣布退位。在此以前宗教会议曾要他再担任一次教皇,允许他根据1415年3月13日的敕诒再召开一次宗教会议,这次宗教会议似乎并未开成。宗教会议给他一个波尔图红衣主教的职务,代表教皇终身驻在安科纳边区。
                最后一个教皇本尼狄克十三世原本不是怎么难对付的角色,但西吉斯蒙德却偏偏在这上面做文章,耍足了无赖劲——他借口要劝本尼狄克十三世退位,决定出游一年半,其目的无非是诈钱挥霍。1415年7月21日西吉斯蒙德动身,并在1417年1月回到康斯坦茨。这时西班牙人也参加宗教会议。
                1417年审讯胡斯的红衣主教,科洛纳家族的奥托被宗教会议选立为教皇,称马丁五世(至于那个废黜的约翰二十三世之后被马丁放出狱,还成为红衣主教团团长直至1419年去世)。
                


                IP属地:江苏13楼2011-01-16 09:08
                回复
                  2025-08-15 03:14: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就在此次会议上,西吉斯蒙德还做了另外一件事:对条顿和立陶宛进行调停。简单来说,害死胡斯前,西吉斯蒙德的名声就已经很臭了,但他仍十分热衷于做他的调停人。最后,对结果不满的条顿骑士们很快就撕毁了合约再次开战——但结果还是被立陶宛打败了。
                  而西吉斯蒙德,这位有名的调停人最好笑的“伟绩”还是在1416年(此时正是上面所提的:西吉斯蒙德拿着骗来的钱进行欧洲旅游的时候):此时阿金库尔大捷刚过了一年,英皇亨利五世筹划再次入侵法国。老流氓特地以调停人的身份前往伦敦——但“调停”的结果却是:同年8月15日,英德签订《坎特伯雷条约》,成立反法同盟并且德国完全支持亨利对法国王位的要求——“和平使者”瞬间变成了“战争同盟”。
                  


                  IP属地:江苏14楼2011-01-16 09:08
                  回复
                    西吉斯蒙德在1437年向纽伦堡要求一份4000荷兰盾的贷款,纽伦堡便送去了2000荷兰盾,并收到皇室的收条;然而,在市政账目中,这笔钱被登记为礼物,因为并不指望能被偿还。
                    


                    20楼2011-01-16 09:36
                    回复
                      回复:21楼
                      这家伙貌似从没厚道过,胡斯的死他脱不了责任……
                      不过当时查资料时还是有点不明白的地方想问一下:和他争王位的约什库斯是他毒死的吗?书上只讲到是被毒死的……
                      


                      IP属地:江苏22楼2011-01-16 10:16
                      回复
                        此铜浮雕是捷克布拉格查理大桥的圣内波穆克铜像上的,世博会时候,被拿到上海展出过。


                        23楼2011-01-16 10:34
                        回复


                          IP属地:四川24楼2011-01-16 12:32
                          回复
                            非常感谢,我对中世纪盛期的德国历史比较熟悉,这段历史要多多学习。谢谢ls分享!我曾去实地看过康斯坦茨会议的原址还有记录胡斯被烧死的手稿。“这场在美因茨的会议上人们还是决定推翻温采斯拉夫,并认为在新国王的选举中,应当把奥地利家族和卢森堡家族的那些亲王排除在外”,确实我觉得有道理,德意志人和斯拉夫人的混血真是一场灾难~~


                            IP属地:德国26楼2011-01-16 13: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