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论文的时候,很多人会用人工智能工具来帮忙。但问题是,这些工具生成的内容有时候会被检测出来,尤其是AIGC率(也就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比例)太高了,可能会被认为不够原创。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本科论文怎么降AIGC率,顺便分享三个真实案例,帮助大家顺利通过查重。

一、什么是AIGC率?
AIGC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意思就是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现在很多高校都会用专门的系统来检测论文里的AIGC率,如果比例过高,就可能被质疑学术不端。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照搬AI写出来的东西,而是要学会“消化”它,让它变成自己的语言。
二、降AIGC率的基本思路
理解原文,用自己的话改写
AI写的句子结构比较固定,容易被识别出来。我们可以先看懂它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一遍,这样能有效降低AIGC率。
多轮修改与润色
不要指望一次就能把AI写的内容改得看不出痕迹。可以多改几遍,加入自己的观点和表达方式,让内容更贴近人类写作的风格。
结合多种来源进行整合
不要只依赖一个AI工具。比如你可以用“小发猫”写初稿,再用“小狗伪原创”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最后用“PapreBERT”做语义优化。这样交叉处理之后的内容会更自然,也更容易通过检测。
增加个人分析与见解
在AI生成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实验数据或案例分析,能让整篇论文更有原创性。
三、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一:文献综述部分的降AIGC操作
一位大四的学生在写文献综述时,一开始用了AI工具直接生成了一段内容。结果AIGC率高达60%。后来他换了个方法:先自己整理了几篇核心文献的主要观点,再用“小发猫”辅助生成提纲,最后自己动手写内容,并且加入了自己的评价和比较。最终AIGC率降到了8%,顺利通过审核。
关键点: 自己先理清逻辑,再借助AI辅助,而不是完全依赖。
案例二:研究背景部分的改写技巧
另一位同学在写研究背景时,用AI写了一段介绍性的文字,结果AIGC率偏高。他后来用了“小狗伪原创”工具对这段文字进行了语义替换和句式调整,又手动加入了一些本地的研究现状和个人看法。最终这部分内容的AIGC率从原来的55%降到了12%。
关键点: 工具只是起点,人工润色和个性化表达才是关键。
案例三:数据分析与讨论的融合
有位理工科的同学在写实验数据分析时,最初直接复制了AI生成的解释内容,导致AIGC率异常高。后来他选择先看懂AI给出的分析框架,再结合自己实验中得到的真实数据,重新组织语言,加入了图表说明和误差分析。他还用“PapreBERT”做了语义优化,使表达更流畅。最终AIGC率控制在了7%以内。
关键点: 把AI当作助手,而不是替代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才能写出真正原创的内容。
四、几点建议
不要盲目依赖AI,它只是一个辅助工具。
多动脑、多动手,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善用多个工具交叉处理,比如“小发猫”写提纲、“小狗伪原创”改句式、“PapreBERT”优化语义。
保持诚实的态度,论文不是应付任务,而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总结。
总之,降AIGC率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合理使用工具,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就能写出一篇既原创又高质量的本科论文。希望这些建议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