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中国高等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 “专业地震”。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高校新增专业点 1839 个,撤销 1428 个,停招 2220 个,调整规模比 2023 年增长了 23%。在这场变革里,各大高校动作频频:山东大学砍掉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 10 个专业,四川大学一口气撤销了音乐学、保险学等 31 个专业,西北大学甚至把汉语言、金融工程这些传统学科都移出了招生名单。
这波调整的背后,政策是重要的驱动力。2023 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到 2025 年要优化调整高校 20% 的学科专业布点,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低空技术、碳中和等国家战略急需的领域。2025 年新发布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中,智能分子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 29 种前沿专业首次亮相,而传统工科、管理学等 “冗余专业” 则在加速退场。
这波调整的背后,政策是重要的驱动力。2023 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到 2025 年要优化调整高校 20% 的学科专业布点,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低空技术、碳中和等国家战略急需的领域。2025 年新发布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中,智能分子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 29 种前沿专业首次亮相,而传统工科、管理学等 “冗余专业” 则在加速退场。